两岁女婴10楼坠落 女邻居冲上前徒手接住
两岁女婴10楼坠落 女邻居冲上前徒手接住 2011-07-03 15:12:46 来源: 浙江在线(杭州)浙江在线07月03日讯
昨天,杭州滨江区香溢·白金海岸的业主们在业主论坛上开了祈福专帖,为小区里的两个人祈福:两岁多的小姑娘妞妞和勇敢的“女超人”吴菊萍。
昨天中午12点多,妞妞趁奶奶不在家时,从十楼的家中爬到窗台上,导致坠楼。而吴菊萍和妞妞并不相识,她在人群中冲上前,毅然张开双臂,接住从高楼坠落的妞妞。
尽管妞妞还是受了伤,尚未脱离危险,尽管吴菊萍自己也骨折了,但是,一位妈妈面对陌生却身处险境的孩子表现出的果敢和无私,值得我们为母爱喝彩。
本报记者现在正值放暑假,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而且,一般家庭,父母白天需要工作,照顾孩子的重担就落在老人家身上。老人既要买菜做饭,又要带小孩,难免有疏忽之处。
像昨天这样的,孩子独自在家从高楼坠落的意外,不止发生过一两起:2009年11月,在杭州都市枫林小区,一名三岁男童从8楼家中坠落,幸亏楼底下的一排灌木丛挡了一下,孩子逃过了一劫。
昨天下午在儿保急救室里,记者也是看到,三张急救床上躺着的都是因意外受伤害的小孩,有烫伤的、有摔伤的。急救室工作人员诉记者,这段时间,从高空坠落摔伤送到儿保救治的孩子特别多,可能跟天热起来,家里的窗户多打开通风有关。
“我们现在居住的高层楼房都存在安全隐患。“妞妞家对门邻居周先生说,“像我们的房子,客厅里的窗户窗台只有40厘米高,小孩子很轻松就能爬上去,窗台上有一块50厘米高的玻璃,再上面就是往外推开的窗户,小孩子刚好可以趴在上面,实在太危险。而且我们的楼房交付时就没有装护栏。”
周先生说,”现在很多小区为了美观,不让业主装保笼,而我一朋友的房子窗户上装了锁死的纱窗,相对来说就安全些。”
周先生表示,他家也有个三岁的孩子,现在要赶紧回家,要把安全隐患一一排除。
孩子从十楼坠落,冲力有多大?一个人的手臂能不能扛得牢?怎么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小冲力伤害?记者请教了学军中学物理老师李友兴,他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计算。
假定10楼到地面的高度有30米,到达地面的速度将达到20m/s左右,加速度有40m/s^2到100m/s^2左右,在落地静止的一刹那,速度要从40m/s^2到100m/s^2减为0。如果撞击的时间为0.2秒,那受力对象会受坠落体体重5到10倍的力。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体重是30斤,接到孩子的时间为0.2秒,那孩子和接孩子者所受的力为150斤到300斤。
李老师告诉记者,想要最大程度减小冲力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缓冲,拉长落地时间,如果落地作用时间达到2秒,那受力会大大减小,李老师说:“不过这在实际中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用手臂去接,只能够尽量垫一垫,有那么个缓冲意思,不过无论如何,比直接坠落在水泥地上要好多了。”
http://news.163.com/11/0703/15/7821RKQ700011229.html 很有爱的新闻。不过加黑部分迷糊了,不知道是哪位物理教师不靠谱还是记者傻。 这邻居是这孩子的第二个母亲啊...
黑字大亮啊::070821_06.jpg:: 加速度有40m/s^2到100m/s^2左右::070821_11.jpg::
鉴定完毕,这是外星球女婴坠地事件 这不是物理学的问题啊 这是社会风气的问题 经济问题 记者想说的是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物体落地一瞬间,物体所承受的加速度。 他先说20~40是加速度,紧接着就变成速度了~有点乱,有点乱~呵呵~ :lol 李老师算的没错 ,被记者写错了。。 建议电子兄给记者科普一下。:lol
还有上一次那位父亲去接跳楼的儿子,结果双双死亡。记者算出来的是相当于3000公斤的重物砸在身上。不死才怪。
其实从一定高度的楼上跳下来,速度是比较容易算的。空气阻力的影响也不大的。
所以落下来的人体所携带的动量,很容易计算。
但砸在人身上的力量,比较难算。难在减速用了多少“时间”。是用1秒钟的时间来减速?还是用0.1秒钟的时间来减速?
张无忌用乾坤大挪移的武功,可以接住从100尺高(大约有30来米吧)塔上的跳下来的人。只要他用力恰到好处,将下坠的动量缓缓消除掉。理论上应当可行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