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x-wzx 发表于 2005-10-27 19:39

我看过一个介绍,听说格雷戈里式的设计在牛顿式之前就有了,就是没有人能做出来.牛顿将其中的抛物面改成球面,将椭球面改成平面,反射式望远镜才诞生出来.施密特望远镜象质好,其实设计上比施密特望远镜象质更好的多的是,但是施密特将他的设计做出来了,别的设计再好就是没有人能做不出来.
1993年我设计口径200毫米焦距1000毫米的折射镜,设计中用了3个非球面,计算效果相当好.杨老师没有批评我,只是为我设计一个全是球面的系统,并通过他巧妙的设计将D线的象差全部消去,而且有二个凹凸面数值相等可以对检,拿到设计时我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同,在后来的磨制与检测中才感到这个设计的巨大优点和妙处.这也是顶级大师与众不同处.
现在不少人崇拜APO,L-H系统,我认为口径200毫米焦距1000毫米的折射镜,只要色差消除好了,二级光谱还是可以忍受的,只在250倍观测行星时大一点.
对于折射镜的二级光谱,.林大键的[工程光学系统设计]有具体介绍.其中第三章[复消色差望远镜]上有APO,L-H的专门设计.
我认为:作为业余爱好者,首先应追求简单的质量和可靠性,有条件再追求复杂系统.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10-31 09:20

比施密特相机还好的设计不多了,这里我不是说改动过的市场上的所谓“施密特牛顿”。
施密特非球面改正镜的磨制、检验和装配都是非业余爱好者所能完成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即使它成像再好,也不适合业余爱好者。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看过L-H系统,它完全符合简单、可靠的特点,我希望你能指出它的实际缺点来。
简单性:
1.全部是球面
2.改正透镜的四个面是两两对称的,可以对检,大大提高了凸面磨制、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3.只使用一种光学玻璃

可靠性:
1.镜片焦距略有变化对成像的影响极小。
2.镜片厚度略有变化对成像的影响极小。
3.镜片间距略有变化对成像的影响极小。
4.镜片光轴略有变化对成像的影响极小。

wzx-wzx 发表于 2005-10-31 10:15

咸鱼兄:在和您的讨论中我受益不少.我不太懂光学设计,以前也设计过折射镜,由于不懂电脑程序设计又忙于磨镜也就没有在学下去.我曾向杨世杰老师要过几个软件,由于不太懂电脑程序和英语,所以也用不起来.我磨过200折射镜,您那127镜子应该再大点,至少200才好.
现在我正在用小盘修改300毫米F2.5抛物面,球面在平面镜前的刀口阴影很象施密特校正板,修改成抛物面后就平了.所以将来我打算有机会试一试300毫米施密特校正板的研磨.等买好玻璃我想请人设计不知您肯不肯帮忙.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10-31 10:36

要做好一件事并非每个步骤都要自己完成,我不懂的地方或是做不好的就交给厂家去做了,例如镜片的磨制因为有凸面,个人太难了,镀多层增透和减反膜也是超出个人范围的。
127镜子,不,现在改成126了,只是第一步,因为国内厂家的生产能力很多是局限在100-150之间的,这样可以有比较多的厂家选择,再加上126镜子还是便携的,再大就不好带了。
我也很希望国内有人能做出施密特校正板来,当然一定是要用球面镜辅助检测了。设计倒不是难事,在电脑上算算就行。

wzx-wzx 发表于 2005-11-1 08:56

我不会的地方有可能给厂家做,我不懂的地方是不可能给厂家做的.不懂要吃人家的亏的.
检测施密特校正板应该用平面或抛物面,长焦距球面镜也可以用来检测施密特校正板,不过是当抛物面用的.

老咸鱼 发表于 2005-11-1 12:52

请问用平面或抛物面如何检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90mm三片式反射望远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