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其中这两句是不是有问题?
The star, which was similar to our sun, had died peacefully and turned into a dense white dwarf.
But the hot core of the star then sucked up material from another star and exploded in a supernova.
这颗和太阳差不多大的恒星先是坍缩成白矮星,然后吸收了其他恒星的物质最后爆炸成超新星?这个结论是怎么的出来的? neokoji 发表于 2011-10-27 09: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意是根据Spitzer红外观测的结果,AD185(东汉末年)古代中古记录的“客星”(8000光年外的RCW 86)比原先 ...
Ia超新星的前提就是白矮星。最初坍缩的恒星,质量事实上比太阳大好多,至少是2个太阳质量吧。但它仍旧属于“类太阳恒星”。
质量超过1个太阳质量的白矮星,通过吸积伴星的物质,会逐渐增加质量,这个过程的耗散还是很大的。
双星系统的质量转移,最初的时候,一颗先变为红巨星或红超巨星,另一颗还是主序星。这时的质量转移,效率可以看做是100%的,一般都超过了95%。
但从红巨星向白矮星的二次转移,效率有30%就不错了,因为白矮星很小,在其表面的气体会产生新星爆发,大部分质量都被爆发吹散到太空去了。
假如是向中子星转移,效率一般都<5%,甚至可以认为是0。但是,假如转移对象是黑洞,那么效率又很高,一般50%以上的质量会进入黑洞。
本帖最后由 neokoji 于 2011-10-27 19:21 编辑
前面没看全文,有伴星的话就了解了。BTW ,如果中子星继续吸收其他物质,即使质量转移效率很小,时间足够的话会不会再来一次超新星暴发或者继续坍缩成黑洞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