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生态圈的卫星,其质量下限大概是多少?
本帖最后由 智子 于 2011-12-6 20:52 编辑受这个帖子的启发:http://www.astronomy.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1421&pid=2475885&page=1&extra=page%3D1#pid2475885
有人说,卫星要发展出生态圈就要足够大(质量-磁场-大气-水循环),比如地球大小,那么作为主星的气态巨星就很可能比木星还大,结果汹涌澎湃的电离层反而对生态圈起了不良影响。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一个卫星,在发展出生态圈的前提下,其质量总会有个下限或下限区间。如果卫星的质量取这个下限值的话,那么主星也可能就不用那么大了,电离层的辐射影响也就“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了。
另外,不管主星是不是气态巨星,这个思路似乎也能派上用场。比如主星也是个类地行星,有自己的生态圈;而卫星取这个下限值的话,也有生态圈,也就是所谓的“双行星系统”。当然,主星情况不同,卫星的下限值肯定也有很大差别。
楼主能不能帮我搞张1440*900的图片!就是这个图就可以了 如果是套用地球的生态系统,那么大气密度要相等。也就是说,大气不能跑掉。。。。。。 主行星、卫星在宜居带,要比火星大吧,不然冷却快,没磁场,而且氧气也都逃逸了。
但如果卫星的磁场很强 不知是否能起到阻隔主行星电离层辐射的作用?如果能,就不怕主行星大了。 直径超过8000公里,重力达到0.6g以上。 在宜居带的火星大小的天体,事实上是不能长期提供良好条件的。火星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
双行星理论上是可能的,不过在概率上,就像地月系统一样的罕见。冥王星和卡戎离真正的双行星还是差了一些的。
关于生命,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我们只有一个成功的样本,而这个样本又极其成功,看起来充满了无数的奇迹。
如果我们能在太阳系发现第二个星球拥有哪怕是最最原始的生命,我们的研究也有了相对明确的方向。现在我们不知道的是,原始生命在一个宜居星球上,到底要多久才能自发产生?
这个时限是5亿年、45亿年、1000亿年,还是仅仅是偶然事件,与时间无关?如果地球就是银河系的特例(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一切都不必说了;否则,在那些可以存在数千亿、甚至数十万亿年的红矮星周围,生命终将在无数次失败后萌芽。
另一个问题是,原始生命一定会越来越复杂吗?这些都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先不扯磁场问题,单从维持大气层角度而言,我想下限应该在地球质量的一半左右,不应该低于30%吧。
在不考虑卫星这种困难条件下,上限大概是2-3个地球,更高的质量会导致变成海王星类。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2-6 2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宜居带的火星大小的天体,事实上是不能长期提供良好条件的。火星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
双行星理论上是可 ...
版主,个人感觉原始的生命应该还是容易出现的,我说的是相对而言,但就概率而言还是非常低。但是智慧生命的出现我个人认为纯属偶然,宇宙中存在概率应该会极低。 zenghan 发表于 2011-12-6 23: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版主,个人感觉原始的生命应该还是容易出现的,我说的是相对而言,但就概率而言还是非常低。但是智慧生命 ...
这个结论恐怕还是以地球为例子得出的吧。。。正如版主说的,我们的样本不是太少,是除了地球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参照,正如两个点才能确定一条直线,我们现在只有个地球,另一个点还没有,根本连研究的方向都没有办法肯定,只能瞎蒙。。
我有我疯格 发表于 2011-12-6 2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能不能帮我搞张1440*900的图片!就是这个图就可以了
原图分辨率是1024x768,比例是4:3;改成1440x900的话,比例就是8:5,所以必须要裁剪,除非你愿意接受画面变形……
李灼 发表于 2011-12-6 2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主行星、卫星在宜居带,要比火星大吧,不然冷却快,没磁场,而且氧气也都逃逸了。
但如果卫星的磁场很强 不 ...
这个可以检索一下目前太阳系的例子,看看哪颗卫星有自己的磁场,然后再看看其强度是否足够屏蔽或抵消来自主星的辐射。
我记得土卫六是没有自己的磁场的。
潇洒泪 发表于 2011-12-6 2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直径超过8000公里,重力达到0.6g以上。
……您倒是干脆。话说这是怎么计算或者估计出来的?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2-6 2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宜居带的火星大小的天体,事实上是不能长期提供良好条件的。火星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
双行星理论上是可 ...
所以宇宙似乎具备某种极端性——要么最好,要么最糟。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2-6 23: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不扯磁场问题,单从维持大气层角度而言,我想下限应该在地球质量的一半左右,不应该低于30%吧。
在不考 ...
卫星自身的磁场是不是可以有另外一个来源,也就是主星的引力不断的扰动和揉捏,让内核热起来,成为富铁的流体。这样卫星的规模又可以进一步缩小了。当然卫星自身质量的权重我觉得仍然要比磁场之类的要高,磁场和地质活动只是保护和补充大气,而质量是留住大气,是第一位的。
另外,一个类地行星如果质量超过地球的许多倍,也就是你说的“成为海王星”,具体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过于浓密厚重的大气?
或者这么说吧,把海王星挪到宜居带,会成为什么样?先假设轨道可以稳定下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2-6 2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宜居带的火星大小的天体,事实上是不能长期提供良好条件的。火星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
双行星理论上是可 ...
目前我们技术不够,无法飞出去查看外星是否有生命,但是生命在宇宙中是普遍现象是肯定的,但是高级生命却是比较稀少的,而智能生命(达到原始地球人水平),应该就是偶然事件了。
智子 发表于 2011-12-7 01: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可以检索一下目前太阳系的例子,看看哪颗卫星有自己的磁场,然后再看看其强度是否足够屏蔽或抵消来自 ...
木卫三有磁场,不过太弱,没有自己的电离层和辐射带,不过它距离木星比较远,受木星辐射带影响不大.而土卫六没有磁场,但有较浓的大气,它距离土星较远,土星辐射带又远不如木星,它的表面辐射应该是很低的 智子 发表于 2011-12-7 0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卫星自身的磁场是不是可以有另外一个来源,也就是主星的引力不断的扰动和揉捏,让内核热起来,成为富铁的 ...
这条路难以行通,木卫一那么近都没有磁场,最主要这些卫星的铁核太小,含硫量高,太阳系内有内禀磁场的只有木卫三这个最大的,另外木卫二等内部液态水多的卫星可以有感生磁场,但感生磁场太弱,不顶用
起码有木卫二那样的条件吧,然后把类木星引爆成超矮恒星,异想天开了::42:: 智子 发表于 2011-12-7 0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卫星自身的磁场是不是可以有另外一个来源,也就是主星的引力不断的扰动和揉捏,让内核热起来,成为富铁的 ...
海王星没有固体表面,大气以氢氦为主,不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