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各位,我最近也进了个300/2.8,是变焦的,感觉全开光圈尽管分辨没有问题(超过D100能分辨的程度),但弥散圆还是比较大。当然,300/2.8并不替代我再来个APO。我也是以拍摄为主,但现在感觉FSQ106有些重了,88mm的像圈对我来讲也浪费,有个30mm直径的清晰像圈对我就足够了。另外为了能够白天直焦有合焦指示,希望是F/5.6左右的。 我前段时间在香港参加香港同好的天文PARTY,见到了CANON的300F2.8的镜头和一个ZEISS的大口径照相机镜头,都接了5XPOWERMATE和目镜变成了一台望远镜。但观测了月亮后,我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分辨率不够,图像的锐度很一般,而且还有比较明显的色差。
看过CLOUDYNIGHT对TMB100/800的评测就是说它的色差控制比FS102强,但反差则比FS102差,分析的原因是TMB是3片的物镜但FS102是2片的物镜,(景德也说FLT105的锐度比FSQ106高,我也怀疑是3片对4片的结果)所以我怀疑主要是照相机镜头的镜片数太多所以导致反差下降。
这种大口径的镜头用来拍地面的景物和深空大范围的天体应该是很不错的,但如果专门用在天文上我认为还是比不过专门的望远镜又可以拍深空又可以拍行星。 另外个人觉得AGONG可以考虑进一个AP130F6的折射镜或TEC140F7的折射镜,重量都只比FSQ106重一点,象TEC140只有8KG重。这种口径的镜子从目视观测,深空拍摄,行星拍摄都相当有水准。
当然便携性上会比FSQ106差,但想一想拍摄还要带那个GT1和脚架及重锤,这些设备才是真正占系统大部分重量的东西。 lymex的镜头是Sigma 120-300/2。8吧,我一直在它和图利的300/2。8之间犹豫,lymex能上些Sigma 120-300在300端的图片吗?最好有加2X增距镜后的实拍效果。谢谢! 现在感觉有不少高级镜子都和俄罗斯有关,TEC140/7也是这种情况。 TEC140的物镜不是俄罗斯做的,材料都不是。它用的玻璃是FPL53,外号是人造萤石,是最接近真的萤石的人工材料,AP用的也是这种材料,是日本的CANON下的一个玻璃材料厂做的。物镜的研磨好象是在TEC的美国公司自己做的。 奇怪,我这里的TEC日本代理商倒说是俄国,德国,美国这条线下来的,和TMB,william一样的感觉。
FPL53在TMB中就叫做Super ED,据说有95%萤石的特性。 TMB用的不是FPL53,是另外一种材料,我上YAHOO的TMB群组时看到的,现在忘了名字,好象是OK7(不能肯定)。
WILLIAM原来的FLT105的物镜是TMB供的,现在的FLT110是TEC供的,有点不一样。 william说FLT110是“oil space”,这点似乎和AP类似,如果FLT110是TEC提供的,那么TEC140也应该很有可能是“oil space”,而TMB都是“air space”的。
不过william说FLT110是SD玻璃,没说是FPL53,当然了TEC也可能把110和140用不同材质。
景德的网页上介绍FLT110时,非常自信,几乎说比所有的名牌都强。 刚才去详细检索了一下TEC140的来历,日本网站说140的镀膜是"Broad Band Anti-Reflection Multi Coating",这就是腾龙的BBAR镀膜,而FPL53我查过了就是腾龙的LD玻璃系列的代号。 看这里http://www.kkohki.com/products/TEC140.html 遗憾, 昨晚没能用XP3.8拍摄, 太难对焦了, 风又大, 感觉拍出来也没什么比较价值。 只用Pentax XL5.2目视比较了一下, 没体会到太大的区别, 中心都看不到色差, 但边缘就挺明显, 感觉两者表现几乎一样。
买FSQ的考虑主要还是偏向摄影, 在"广"视场星野摄影方面它几乎是最好的, 它的平像场意味着极大的画质扩展性, 而且我目前基本不做观测和行星摄影, 如果为了这方面的特性而在星野摄影上有一定牺牲就不值得了。 目前也有考虑在GT-1的基础上增添一台高性能的小型赤道仪, 目前GT-1去郊区还行, 但到远点的地方就有点难了, 实在太重, 木脚架也很不方便。
好了, 明天105可能就要出手, 我也该安下心来拍片子了。 有了这么好的器材, 对于我这种观测菜鸟来说出片子是最重要的, 否则就丢人啦。 最近一直没时间进行拍摄, 先慢慢升级器材吧, 目前实际还有很多配件要到位。 准确的说FPL-53应该是S-FPL53,这是一种SD(Super Low Disprsion)玻璃,所以william的称呼也不错。腾龙的SLD玻璃就是这种玻璃。
这种玻璃归根到底还是ED玻璃的一种,其减轻色散的效果还是无法和萤石结晶玻璃媲美,但考虑到其他性能(化学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综合考虑下来,要比萤石结晶玻璃强,所以现在被广泛用来取代萤石结晶玻璃。 期待AGONG的好作品!
期待大作!
高性能的小型赤道仪P2Z应该不错。 楼主好让人羡慕啊,我个人还是喜欢高桥的,看来我等只有流口水的份了 evan :是的。变焦的玻璃片子多,比不上图丽定焦,更比不上100口径的APO望远镜。但好处是方便、大光圈(2.8)、拍摄星云时间缩短成f/5的1/3,也兼顾日常摄影。
拍摄的照片看这里:
http://www.digdiy.com/forum/1/dispbbs.asp?boardID=1&ID=1959
http://www.digdiy.com/forum/1/dispbbs.asp?boardID=1&ID=2042 最初由 evan 发表
lymex的镜头是Sigma 120-300/2。8吧,我一直在它和图利的300/2。8之间犹豫,lymex能上些Sigma 120-300在300端的图片吗?最好有加2X增距镜后的实拍效果。谢谢!
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本来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很好,色差很小,但由于增倍镜的误差,造成成像质量差,从而误认为镜头光学质量不好,经不起放大。要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冤枉了镜头。当然也不能排除镜头光学质量的确差的这种可能。
在两倍增倍镜中,具有尼康卡口的哪个光学质量好,尼康原厂的TC-301怎么样? 摄影光学镜头其实要求不高,只做到每毫米100多条线对的分辨就可以了,再多了对于胶片来讲就浪费了。因此包括色差校正也都与此相关。但与300/2.8级别镜头类似口径的望远镜,分辨力要高得多(基本上可以达到理论分辨力)。按理说300/2.8镜头的理论分辨能力为1490/2.8=530 lp/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