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CP4500数码相机的噪声和弱光特性测试
Nikon CP4500是不久前推出的400万像素级数码相机,与前一代CP995非常相似。有效像素:387万(2272 x 1704),像素距离3.125微米,CCD: ICX406AQ
对比CP995:
有效像素:315万(2048 x 1536),像素距离3.45微米,CCD: ICX252AK
增加了最长300秒B门和多次曝光等功能。 ISO100下,盖上镜头盖,曝光32秒,NR开 同上但曝光时间增加1倍,63秒,已经发现有噪点。 ISO100下,无光曝光300秒,噪声严重,图也太大,线度缩小50% ISO400下,曝光61秒,也有类似的结果 事实上,后两种曝光场合几乎是不能用的。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拍摄了实际的暗光场景。
在普通1只40W日光灯照明的室内,靠近墙角的照度是24 lux,这对于数码相机来讲是很充足的光。不仅如此,即便是0.67 lux的光照下,拍出的照片也相当细腻无噪音(见网上测试)。
但是,天文摄影所具备的条件比0.67 lux要低得多,例如满月下才有0.22 lux的照度。
我利用黑天房间笔记本计算机屏幕的光线,测得墙角的照度为0.025 lux(即25mlux),
拍摄了一组照片,裁减局部(1:1未压缩),对比如下: 另外,同一场景在ISO400下,曝光16秒(广角端相对光圈f/2.6)如下,线度缩小成50% 不错,不错,多谢多谢!
能不能上一下没用NR的300秒照片?
而且冬天夜里噪声会小很多,放在冰箱里实验一张? (冻坏我不负责:) 最后,同一场景在ISO100下,曝光32秒如下,线度缩小成50%,感觉已经很暗了。原本在暗光下看不到的噪点,现在也开始出现(大概与数码相机连续使用发热有关) 300秒无NR肯定是惨不忍赌的。这张是海没到手的CP4500拍摄的,
曝光55秒ISO100无NR,裁减局部1:1 相机内部的NR 是靠 Dark Frame Deduction 得到的, 但只用了固定(1秒?)时间的 Dark Frame。 如果自己处理,用同等曝光时间的 Dark Frame 可能效果会好点。ISO高时那些杂色是没办法了,不过拍星问题不大。 拍星云就要尽量用低ISO和多幅迭加。
以上纯属个人猜测。 正在进行300秒无NR测试,单手打字。本来要做个快门自缩装置的。
冰箱的温度应该对数码无害,其实冷冻最好,问题是潮湿,应装在塑料袋里,费时。 CP4500的NR的Dark Frame Substraction是等时间的。300秒的NR拍摄完毕,要再等300秒的。 300秒无NR的图(ISO100),resize 33% 我刚在ebay上弄了个Kodak DCS315, 98年的数码单反,尼康口, 1。5M像数。 想改成冷冻式CCD相机。等到手了向你们报告。 局部1:1
这里贴的图,都可以在ACDSee里面查看拍摄参数。 看上去还不错,和我改装的WebCam 30秒,最高灵敏度(大约ISO800) 差不多。不过色斑为什么是一块一块的?而且红色居多。
这张是冻过的吗? 呵呵,拍这张当然是来不急冷冻的。我可能在适当的时候先进行冷藏(4度C左右)再测试。
>>色斑为什么是一块一块的?而且红色居多。
猜想:色斑成大块是因为临近的点有相似性。红色多是因为靠近红外的热噪声,其次
是绿色,而蓝色几乎看不到(与红色混合成紫色) 奇怪,我的995曝光60秒也没见到噪点,nr是关的 iso自动 高IS0和长时间曝光容易损坏CCD,建议不要经常这样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