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jxie 发表于 2013-2-13 07:27

与飞近地球小行星相约年初七凌晨(王思潮特稿)

与飞近地球小行星相约年初七凌晨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   今年春节有点热闹,在年初七,连小行星也赶来拜个晚年。年初七凌晨如果天气晴朗,我国公众将有机会与飞近地球小行星2012DA相会星空。北京时间本月16日年初七凌晨4时前后,这颗直径46米的小行星将突破地球的人造卫星网外围,从离地面3万4千8百千米距离处飞过,最近时离地球中心的距离不到地球到月球平均距离的九分之一。在22年来离地球最近的十颗已知轨道小行星中,它排行第十,但块头最大,然而它不会与地球相撞。我国处于有利观测位置,天文爱好者有希望用质量较高的双瞳望远镜观测。别看它像不显眼的小星星,但它却是以每秒7.8公里速度、高速飞掠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空的14万吨重的天体。这是一次奇观,人类将首次观测这样近且大的天外来客遨游星空。 图12012DA14穿过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路线示意图(北京时间)
    图2南京地区所见小行星2012DA14穿越星空路线图(所标为世界时,北京时间为世界时加8小时。由于我国在北半球,所以观测主要在北京时间2月16日凌晨3时(对应世界时2月15日19时)以后较好观测。路线图由苏华提供。我国其他地区所见路线图与此图大同小异) 观测时应选择避开城镇灯光影响的开阔地,双瞳望远镜视场大,便于搜索,我国幅员辽阔,对于这样近的天体,各地会有几度的视差,但总体说来相差不大。北京时间凌晨,小行星2012DA将从南到北穿越大半个星空。我国南方地区从2时半前后就可开始在南稍偏西的星空搜索,但由于大气消光,此时小行星2012DA较暗,不易找到;从南京地区看,凌晨3时前后,它已升高一些,开始向北穿越长蛇星座中部,要好找些,此时,它在星空移动的角速度每分钟约0.74度,比满月角直径(0.5度)要大一些,亮度估计为8等星;凌晨3时半前后,它已进入乌鸦星座西边的巨爵星座;凌晨4时前后,它已升至头顶上空南偏西,将进入狮子星座的狮身后面,此时它进入最亮的时刻,亮度估计为7等星,它的角速度已加快到每分钟约0.8度,但看上去比低轨的人造卫星慢。随后它将继续向北越过天顶附近,进入大熊星座;凌晨5时半前后,它将进入北斗七星的“斗”中间,但偏东,它的角速度已变慢,每分钟约0.3度,亮度也已变暗为9等星。我国各地与南京地区大同小异。但北方地区可从凌晨3时前后开始,因为凌晨2时半前后,小行星2012DA还未从南面升起来。其余情况与我国南方地区大体相似。天文爱好者搜索小行星2012DA时,搜索范围可适当大一些,小行星2012DA的特征是它相对于星空背景的恒星有移动,如果小型双瞳望远镜视场为约10度,一分钟就能看出小行星的移动来。 (小行星2012DA的赤经赤纬位置: 北京时间 凌晨3时:赤经11 时19分 43.4秒; 赤纬 -33 度 57分 。 凌晨4时:赤经11时 25分 54.3秒; 赤纬 +17度 30分。 凌晨5时:赤经11时 30分 58.4秒 ;赤纬 +50度 19分。凌晨6时:赤经11时 37分 13.5秒 ;赤纬 +64度 48分以上资料由苏华提供 )这次天外来客遨游星空是一次难得的观测机遇,看看那一位爱好者能首先拍下小行星2012DA来访的倩影,并留下全过程观测记录。欢迎拍摄成功者将照片和视频发给我(wangsc1903@126.com),文本大的视频请压缩发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几年就提出,本世纪三十年代将把宇航员送至小行星登陆。   另一颗小行星照片


小行星与地球的相遇,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有惊无险。这样一颗直径46米的小行星属于较轻量级的近地小行星,天文学家研究表明,较轻量级近地小行星平均300年撞击地球一次,上一次是在1908年6月30日早晨7时许发生,一颗直径仅30米左右的小行星偷袭地球成功,在俄国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其爆炸威力相当于200颗广岛原子弹,,一举摧毁2000多平方千米的古老森林地区,并燃起熊熊烈火(但无放射性灾害)。

   
小行星撞击地球示意图 一旦真的发现将撞击地球的近地小行星,如何御敌于“球门”之外,以确保地球的安全。科学家是有办法的。只要发现早,人类可以用宇宙飞船装载爆炸装置,在其表面登陆并引爆,用爆炸的能量改变它的速度和原有轨道,一旦它的速度和轨道开始时发生哪怕是较小的变化,只要时间足够长,等它接近时,就不知与地球相隔多少万千米了,这样,也就有效地避免了与地球的碰撞。但关键是如何尽早发现将要撞击地球的近地小行星,从密密麻麻的星海中找出暗藏的太空杀手,天文学家有这个本事吗?我从1987年开始从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观测研究。2008年3月2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我从当时各国搜索的力度看,预计在今后十年内,天文学家将预测出与地球相撞的小型小行星。这个预言当年就变成现实。2008年10月5日晚美国亚利桑那天文系的卡特里那巡天系统(Catalina sky Survey)发现了一颗移动星星,随后,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小行星中心组织全世界有关天文学家紧急跟踪观测,计算表明这颗小行星2008TC3将于10月7日与地球碰撞,该小行星的大小约为4米,重约80吨,预测相撞地点是非洲东北部苏丹国北部上空。这次预报的时间确实十分精确。在苏丹当时时间凌晨5时46分,在撞击点750海里之外看到巨大的火流星,沿火流星飞行轨迹下方,还找到了47块陨石。


图小行星2008TC3的陨石照片 2009年3月26日,世界顶级自然科学杂志《自然》报导了上述发现。这标志着天文学家已开始成功预测出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并了解相撞小行星的成分和结构,这是近地小行星观测研究的里程碑。直径10米以下的小行星属于最轻量级的小行星。那么,以前这样最轻量级的小行星有没有与我国也作过亲密接触呢?有!那是1976年3月8日下午3时惊天动地的吉林陨石雨事件,我当时有幸参加了科学考察。

   
专门搜索近地小行星的专业望远镜 小行星撞击与大地震、严重气象灾害等相比,是人类至今唯一可能避免的重大自然灾害。现在美国、中国、欧洲、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已开展了对近地小行星的搜索和研究,并取得重要的进展,但与所面临的小行星偷袭形势,全球投入的力量明显不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事先排除危险,比撞击爆炸后收拾残局,代价要小得多。                   (2013年2月12日修改稿)

汗淋学士 发表于 2013-2-13 07:45

好!又是一个地球危险日!http://soso2.gtimg.cn/sosopic_f/0/3311888305014487344/100

hhbb 发表于 2013-2-13 08:09

只要不撞上就好。

mileszhou 发表于 2013-2-13 08:09

solarshen 发表于 2013-2-13 10:23

mileszhou 发表于 2013-2-13 08: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这个高度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再慢一点是不是就要被地区捕获而成为一个卫星了? ...

第一宇宙速度是7.9km/s,虽然小行星的速度是7.8km/s,但它的轨道在那里呢,要是小行星在那个位置从静止加速到7.8km/s的话就能成为地球的卫星了,小行星主要是围绕太阳的椭圆形轨道,不过这次要因为地球而改变轨道了!

苍穹旋律 发表于 2013-2-13 10:31

最后一张是PANSTARRS,讨厌死了~{:soso_e141:}

芷琪 发表于 2013-2-13 12:48

要看要看,晴天啊晴天

黑桃、Terminato 发表于 2013-2-13 14:00

看得到不...大点怕撞,小点怕看不到:lol

张紫恒 发表于 2013-2-13 16:26

文章中提到的苏华应该就是本论坛彗星观测版的版主“suhuasky”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space-username-suhuasky.html
{:soso_e113:}

mingkoukou 发表于 2013-2-13 16:41

应该好好观测下!
谢谢分享!

danming 发表于 2013-2-13 17:03

celespace 发表于 2013-2-13 21:38

此近地小行星是2012年2月23日在西班牙的私人天文臺發現,儀器由香港天文學會會長楊光宇提供 價值五十萬圓 以下引用自香港文匯報

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 獨行俠的天上人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我要評論(0)
放大圖片
 ■楊光宇2008年在新疆伊吾看日全食。受訪者提供
 2008年4月,48歲的楊光宇花了幾周的時間,終於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家中完成了兩台18吋F2.8的天文望遠鏡的裝箱工程。他將用航空的方式,將這兩個分別重達幾百磅的「伙計」送到西班牙的小鎮La Sagra去,並繼續在當地為一家國際天文聯盟編號J75的民間天文台服務。這個選址,是他經過大半年考察的結果,倒也安心不少。
 楊光宇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人生中,有時你想再前進,必須先後退。」送走望遠鏡只是暫時之舉,天文的研究發現才是人生歸宿。
 自1999年開始,楊光宇作為小行星的獨立發現者,已發現超過2000多個小行星,在全球業餘級別的記錄中排名第二。
 十年前他放棄金融工作,把自己丟進廣袤的亞利桑那州,與星辰為伴;十年後他回到香港,重新在商界指點江山,業餘兼任香港天文學會會長。
 「每樣事情都有一個timing,他們不會一直等你。」楊光宇計劃裡的退休生活全獻給天上,但眼下,他也要好好履行地上的職責。
文:梁小島 圖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是楊光宇做香港天文學會會長的第一年,結果趕上「2009國際天文年」、「登月40周年」,首次與WWF合作「地球熄燈一小時」活動,以及組團北上安徽,觀測「7.22日全食」,作為本地最大、歷史最久的民間天文團體的領頭羊,讓他免不了成為中、英文媒體集中火力的對象。他要適應。
 楊光宇08年正式回港定居,剛好也快滿一年。
 「可我直到昨天才第一次進圖書館看股票方面的書,也就是在昨天,我才覺得我終於定下了心,終於適應了社會。」不靠天文知識吃飯,拒絕進入學術體制,興趣第一,目前的主業卻是物業管理,這也許是業餘天文學家之「業餘」的概念吧。
 楊光宇是慢熱之人,開頭不苟言笑,後來滔滔不絕,見傳媒一律約在又一城的Pacific Coffee,因那裡的空間開放,人頭密度仍在可忍受的範圍之中。別忘了,他剛結束在美國的獨行俠式的探星生活,習慣了幾百萬光年的穿越。
幸福生活 百呎也夠
 楊光宇中學畢業即移民加拿大,大學唸土木工程,畢業後適逢中英談判,是香港建築業的低潮,結果被父親喚去做生意,後來專注投資,「什麼期貨、期油、拋空,尤其是金融逆市,古古怪怪的金融情況都有接觸。」彼時還為報紙寫財經分析。
 畢業後的第一個十年,他對天文的興趣只停留在書本雜誌裡,直到讀了美國業餘天文學家Dennis di Cicco的一篇文章《在後院發現小行星》,才知道憑藉高感光度的數碼CCD、廣角望遠鏡以及相關電腦分析軟體,業餘天文愛好者也可以發現較暗的小行星!楊光宇決定親自嘗試。
 初期對天文望遠鏡及相關硬件的投入巨大,但因經驗不足和技術的不成熟,加上城市的光污染,約3年後,他才終於發現了第一顆小行星,並得到美國小行星中心發的一個編號:1999YQ4。之後一發不可收拾,不斷有新的小行星進入他的視野,根據從互聯網搜尋的信息所得,他決定親身前往美國的亞利桑那州,那裡全年平均有二百天以上的晴天,光污染最少,是星空觀測者的天堂。原定是待3年,結果一住7年。
 「生活費從哪裡來?我有儲蓄啊。為什麼可以那麼久不工作?這是timing的問題,我覺得那時是發現小行星的最好時機,等到退了休,存夠了錢,也許會發現什麼也做不了。」
 亞利桑那州相當於一個台灣島的面積,為了尋到觀星的最佳地點,楊光宇買了一部21呎長的旅行車屋,拖在一架重5000磅的四驅車後,沒有找朋引伴,裝上天文望遠鏡和基本設備,就這樣獨自上路。加拿大到桑州有3千公里,他開了整整三天的車。
 「那時不聽電話,不去想股票,連報紙的文章也停寫了。」第一年的生活起居,基本在那間只有百來呎的車房裡度過,「其實裡面什麼都有,冰箱、微波爐、冷氣機、電視,只要駁上電、水和排污管就可正常生活。」行經的小鎮都有旅行車旅館,白天滿世界亂跑,晚上便拖出望遠鏡觀星,而楊光宇的人生模式也同時發生改變。「原來,要過優質的生活,百呎的空間就夠。」
 楊光宇愛集表,而且只收集使用不同驅動方式的機械表,「麻煩的是,每隔一段時間,你都要把它們拿出來逐一上發條、校準。」出發觀星之前,他索性將它們擺下,一個都不管。「人生的追求變了,喜歡上了天文科學研究,喜歡上了看書。」最瘋狂的時候,楊光宇一晚能發現70顆小行星。
我喜歡所以我命名
 2004年後,楊光宇的研究興趣發生偏轉,從發現新小行星到測量小行星的自轉周期,以及遙控天文台的可行性。
 回香港受邀做天文學會會長,仍舊是獨行獨往,然而最不喜做門面功夫,因此樣樣事都要親落手腳去照顧,甚耗精神。全會近3百多會員,管理層人手少,加之天文學會正在轉型,要多培養年輕上進的接班人。
 「香港的天氣差,光污染嚴重,令觀測活動大受限制,此外,來自互聯網的誘惑多,年輕人容易把持不住。」關於誘惑,楊光宇一副百毒不侵的樣子,「我很明白自己,只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不會多手多足。」而所謂名望,他更退避三舍。
 在楊光宇發現的2600顆小行星中,被他命名的有36顆,所用的包括李安、鄧麗君、Spielberg等等大名,當然還包括自己的父母名。「命名本來好平常,都是選擇我最欣賞的人。」除了人名,還有地名。
 「有次我在國家天文雜誌裡讀到一則新聞,說有一顆小行星以安徽的銅陵市命名獲得批准,結果副省長都來出席這個命名儀式。」小行星命名,不會有獎金和獎狀,「只是一個正式的記錄,我也從不去通知本人。」命名的意義寄託的是個人的心意,超過了這層意義,楊光宇都覺得無法忍受。「後來我以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命名了一顆小行星,因為覺得當地的天文台做事有心,應該受重視,特地選在臨走的前一天才告知當地人。」命名儀式,能躲則躲。
以退為進
 維基百科上對楊光宇的介紹,共有7種語言的版本,除了中文一種亞洲語言,其餘便是英語、法語、波蘭語、葡萄牙語,還有加泰羅尼亞語(西班牙官方語言之一)和斯洛文尼亞語,似乎西方人對楊光宇更感興趣。
 「很多香港朋友不理解,以為我回來是退休,其實我真的是回來做事。工作隨自己的狀態拿起或放下,這在西方國家倒是很平常的狀態。」
 這次回港,除了照顧年邁的雙親,還要打理家族生意,可能將是人生下一個十年的主題。「曾看過一句話,說人生要想再前進,必須先後退。我想,以現在的生活水準,不會有許多人願意投入幾百萬在自己的hobby上,而我一路下來也很消耗,需要調整。」
 天文學界眼下最流行「暗物質」,但楊光宇更熱衷天文學中的冷門,因此不會介意有無funding可以拿。目前他有兩支天文望遠鏡遠在西班牙的一間天文台裡,仍在默默服務,這意味他已告別「獨行俠」,成為天文台觀測團隊的一員,這還意味,楊光宇的天文研究,仍在不遠處向他召喚……

nebula2012 发表于 2013-2-13 22:28

这块石头如果是纯金的,人类可能会想办法把它打下来,14万吨啊:lol

hzg0728 发表于 2013-2-13 23:03

到时候用双筒瞅瞅,希望有个好天气。

真武 发表于 2013-2-13 23:47

mileszhou 发表于 2013-2-14 08:04

mileszhou 发表于 2013-2-14 08:11

hfatw 发表于 2013-2-14 12:47

希望可以观测到

cower1516 发表于 2013-2-15 10:04

单筒的能观测到么?

裂空访问者 发表于 2013-2-15 14:22

太冷了,不想看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与飞近地球小行星相约年初七凌晨(王思潮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