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棒!
是不是三个滤镜的厚度不太一样。 暂时搞不清楚原因, 会不会是光学系统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成像质量不同?不过目前还不急着解决这个问题, 即使Richard Crisp(他有多幅作品入选nasa的每日一图, 应该可以算顶尖水平了)以此方式拍摄的照片中也都有此现象, 所以我猜测恐怕在业余条件下要解决可能有一定难度? 当前自己首要的打算是先提高信噪比。。。
贴一张Richard Crisp拍的vdb142,可以看到我和他的差距:
http://www.narrowbandimaging.com/images/vdb142_S2HaO3.jpg 补充, 大陆的网络控制政策太奇怪了, nasa也要封? 唉。。。 了不起,高! 我看了半天没看出什么不同之处来,从照片上看,星点的形状和星云的细节都一样,从后期上看也就是色彩和饱和度的不一样,那可以调节的,你的偏蓝,他的偏红。
难道我眼睛果然很瞎?一般出去拍星空,别人看到了,我还瞎找呢 我看agong的片子与Richard Crisp的有一比: 色散小不少, 色彩平衡性很好因此看起来很舒适, 而且星点清晰程度也不差, 只是估计曝光时间还不足够, 因此暗部细节不如. 另外色彩对准时红色有少许旋转. 美伦美幻!!!
希望能跟你联系、向你学习!!! 具体什么设备拍的? 利害! 感谢大家的鼓励。 Richard Crisp那张的特点在于各通道都曝光充分, 画面比较细腻, 一看就知道讯噪比很高(个人相信当时他的天空条件也不错, 我用于合成的大部分照片是在满月的情况下拍摄的)。 如lymex所说, 他的暗部细节较多, 比如下面这张对比图(左边的为Richard Crisp拍摄), 中央的那片云气感觉还是要比我的那张更“扎实”, 有更多的信息, 旁边的暗星云也比我的更有层次感。 另外, 画面比我的红(其实还有偏黄)以及一些暗部的展现更丰富, 是因为他的SII通道曝光更为充分, 所以我的星点看上去没那么“色偏”反而是一种曝光不足, 呵。 调节色阶、饱和度等手段能有一定帮助, 但很难有更多的细节, 而且也会同时给画面带来很多噪音, 摄影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还是曝光啊。
http://www.agong.net/photo_file/c.jpg
我还会继续完善自己的这一张, 这个月深圳天气不大好, 一直在干等。 期待更上一成楼! 佩服AGONG追求完美的精神,顺便问一下,您的AP0.75减焦镜还在吗?我可能用得着,已给您发了邮件。 哇,有钱,有技术,真是利害.
叹为观止啊!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作到这样的水准! 换了一张新照片, 我的vdb142拍摄工作到此为止, 勉强可以满意吧, 其实还有不少方面可以改善(比如更多的曝光时间、更佳的拍摄地点甚至是更好的器材等等), 不过我实在没心思了。 为这张照片总共耗费了3个通宵, 累计大概有24~30小时, 其中的有效拍摄时间还只占一半不到, 其他时间都花在架设器材、处理问题等等了。 而且第1个晚上是多云, 第2个晚上是满月, 第3个晚上的天空条件才算比较理想。 至于拍摄之后的照片处理时间大概有8小时, 这里只是对天文摄影的付出的一部分, 仅供有志者参考。http://astro.agong.net/photo_file/vdb142.jpg 精彩! 哇哈~漂亮! 对于高手--无须多言!!! 厲害!
不過有個問題:新的那張為甚麼星點四周圍著很大的紅色光暈,而舊的並沒有?
是後期處理時對紅色做過糢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