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07:20

我就是用 经纬仪+DSS 叠加软件照深空的!

本帖最后由 gbamboo 于 2014-2-8 11:33 编辑

看到这个话题很热烈, 我也来掺和一把。

当时买Celestron CPC1100 的时候还是菜鸟,不过考察一番还是买了一个带Fastar的, 为了以后上Hyperstar快打。 很快就入了Hyperstar

到现在用了大半年了,越用越有心得了。 我经纬仪快照的结果见以前发的帖子, 很多都是发的单张。。。

Hyperstar把f=2800 f/10 变成了 F=580mm/f2。 这样子的20s曝光相当于5寸镜子( 假设f/6) 的多少呢?

简单算一下: 口径 (11/5)^2 * (焦比) (6/2)^2 x 20s ~ 15min. 略少于15分钟。 不过一般就够用了。 {:soso_e100:}
(注, 好像应该是(11/5)^2 X 倍数 (5寸x6/ 580mm)^2 x 20s ~ 2.5min ) 上面的应该不

这就是秘诀所在。 CPC1100 自带经纬仪,再改成赤道仪太麻烦了。我也断了这念想。

每次照20s, 照多张后不同张有场旋。 但每张中场旋忽略不计(30s曝光只在中心比较好, 边缘处的场旋还是看的出的)。

后期处理多张叠加, DSS之类的自动计算每张的旋转角度再叠加。结果跟赤道仪每张15min的没太多区别。

使用Hyperstar的心得:
1) 调试中对光轴还是比较花功夫的,最近有了一些经验可以对好中心星点, 但是要4个角星点都圆还是挺难的。我没成功过, 但是一般裁剪一下中心区域的话不会有太多问题
2) 对焦。 f2按理说对焦挺难的。 我自己试验其实还好。 每次调一点然后拍张5秒的,然后再对两下就行。有鱼骨的话直接开相机live mode都差不多的。
3) 我一般找天空比较好的地方, 不用光害滤镜,曝光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4) 窄带拍摄还在计划中。。得上个wedge,目标是不用导星曝光1分钟 :)


最后发一张15s 单张马头, raw无修改


weiTBwei 发表于 2014-2-8 08:16

CPC1100不是用叉式赤道仪么?什么时候变成了经纬仪??

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08:22

本帖最后由 gbamboo 于 2014-2-8 08:23 编辑

weiTBwei 发表于 2014-2-8 08:16
CPC1100不是用叉式赤道仪么?什么时候变成了经纬仪??
这个。。。叉式赤道仪?还有这种说法么?

CPC1100 是Alt-Az 的Mount,我不知道具体怎么翻译过来,直观感觉是经纬仪呀。

叉式的是没错了。 算是赤道么??不是吧

gabrielmufu 发表于 2014-2-8 08:53

首先口水一下楼主的设备!!{:soso_e124:}
楼主在做的几乎完全就是我在那个口水贴里设想的。。。原来都已经是现实了,惭愧啊。
30秒,假如图像边缘处离中心点15cm,偏差是30/86400*2*3.14*15=0.033cm, 三分之一个毫米,那是应该能看得出来了。

gabrielmufu 发表于 2014-2-8 08:56

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08:22
这个。。。叉式赤道仪?还有这种说法么?

CPC1100 是Alt-Az 的Mount,我不知道具体怎么翻译过来,直观感 ...

不懂,但看图,那两条胳膊只能绕天定转,镜筒只能上下转,这不典型经纬仪吗?

phoenixgold 发表于 2014-2-8 09:39

本帖最后由 phoenixgold 于 2014-2-8 09:41 编辑

Tracking Modes: Altazimuth, EQ North and EQ South(星特朗官网)
跟踪模式:经纬仪式跟踪,赤道仪式南、北半球跟踪(星特朗中文)

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09:49

phoenixgold 发表于 2014-2-8 09:39
Tracking Modes: Altazimuth, EQ North and EQ South(星特朗官网)
跟踪模式:经纬仪式跟踪,赤道仪式南、 ...

我一直都在用Altazimuth跟踪的{:soso_e100:}。 场旋还是很明显的感觉到的

phoenixgold 发表于 2014-2-8 09:50

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09:49
我一直都在用Altazimuth跟踪的。 场旋还是很明显的感觉到的

你可以改EQ模式试试;这么好的装备,口水中...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4-2-8 09:50

凡事不能一概而论,现今的CMOS技术日新月异,能够拍摄深空天体的摄像头也越来越多。不过都还局限于表面亮度高、视面积小的深空天体。对于大视场、低亮度的弥散星云依旧无能为力。只能说目前的技术条件,长曝光可以适应大多数深空天体的拍摄需要,短曝光只能完成一小部分深空天体的拍摄。当然不可否认技术总是在进步的,也许真的有一天我们可以手持相机拍摄深空天体呢。。。

mandii 发表于 2014-2-8 09:51

本帖最后由 mandii 于 2014-2-8 09:52 编辑

我不管是什么仪的,没有说非得要赤道仪才行的道理,用手用架都可以,这些在我看来都只是叫做'器材'倆个字。我们更加要看的一共有3个大方面的因素,得整体来看,不要只看一个方面。天体(拍摄目标)第一要看,環境第二,第三才是器材。而器材主要看的是成本投入,不管是用什么东西,什么方法。

然后--》以最小成本投入,达到予期效果 。

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10:01

本帖最后由 gbamboo 于 2014-2-8 10:26 编辑

phoenixgold 发表于 2014-2-8 09:50
你可以改EQ模式试试;这么好的装备,口水中...
用赤道模式对于CPC1100就是上wedge,得先有个好的wedge。 然后得会用。

我wedge倒是买了,近20公斤, 望远镜本身将近28公斤。 这么多东西让我一个人到晚上搬到野外, 再一个人架起来来。。。。。。{:soso_e101:}

话说我那个曝光时间的计算是不是有点问题?

应该是(11/5)^2 X 倍数 (5寸x6/ 580mm)^2 x 20s ~ 2.5min ??

感觉这样算也不太对。。。


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10:04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4-2-8 09:50
凡事不能一概而论,现今的CMOS技术日新月异,能够拍摄深空天体的摄像头也越来越多。不过都还局限于表面亮度 ...

同意, 不过C11的f2焦距只有580mm, 所以视场还是很广的。大概1度多吧。

对于小天体反而不行了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4-2-8 10:10

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10:04
同意, 不过C11的f2焦距只有580mm, 所以视场还是很广的。大概1度多吧。

对于小天体反而不行了


这个焦段如果换用QHY或者ZWO的摄像头,还是非常适合小视场目标的。

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10:23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4-2-8 10:10
这个焦段如果换用QHY或者ZWO的摄像头,还是非常适合小视场目标的。

哦? 真的? 580mm的焦段? 我用canon相机照出来M57还是小啊? 用ZWO120MM能够照出大些的图像吗? 还是ZWO120MM 的灵敏度更高?

自己在想还是正常的直接CPC1100加个0.63 减焦 凑个1700mm左右的试试, 不过这样可能又得长曝光了。。

ZWO的倒是有。 也许有机会试试 (得找个转接头)

phoenixgold 发表于 2014-2-8 10:32

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10:01
用赤道模式对于CPC1100就是上wedge,得先有个好的wedge。 然后得会用。

我wedge倒是买了,近20公斤, 望 ...

身体重要啊,一副好身板多少钱都换不来。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4-2-8 10:35

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10:23
哦? 真的? 580mm的焦段? 我用canon相机照出来M57还是小啊? 用ZWO120MM能够照出大些的图像吗? 还是ZW ...

摄像头的特点是靶面小、像素密度小。适合获得小视面的影像细节。当然,要求望远镜有足够的光学分辨率。

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10:39

phoenixgold 发表于 2014-2-8 10:32
身体重要啊,一副好身板多少钱都换不来。

呵呵, 其实单纯搬不是主要问题。 我主要担心一个人很难把镜子抱到wedge上。

有机会的时候再试试吧, 有个人一起就好了

gbamboo 发表于 2014-2-8 10:48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4-2-8 10:35
摄像头的特点是靶面小、像素密度小。适合获得小视面的影像细节。当然,要求望远镜有足够的光学分辨率。
...

像素密度小, 这个可能是原因。

可以有机会试试去。

fyjs 发表于 2014-2-8 13:35

多谢分享经验

northwolfwu 发表于 2014-2-8 14:55

拍到和拍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想拍的更好,赤道仪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单张长时间曝光。wedge就相当于把经纬仪改成了赤道仪。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我就是用 经纬仪+DSS 叠加软件照深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