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4土星環傾角變化
本帖最后由 newcanon 于 2014-5-6 08:51 编辑不經不覺,由菲林轉數碼攝影已經十多年,2002年土星衝適逢土星環傾角達到最大,號稱數十年來條件最佳的一次土星衝已經過去了12年,土星環由傾角最大到傾角最小,2009短暫失蹤到再一次慢慢向地球張開,這過程在太陽系數十億年歷史中不知經歷凡幾,然而人世間十數寒暑就這樣過去了,土星環傾角變化,一生人又能夠捕捉多少回?我拍攝的行星,除了個別原因外都按國際做法,方位都是南上北下,而這批照片其實經歷了Philips ToUcam、Imaging source DBK21、振旺ASI120MM等數種儀器的改變,望遠鏡都是Celestron的C14。若計算菲林的十幾年,其實土星的拍攝紀錄已經保留了20幾年,不過菲林的效果跟數碼相差太遠,而且有中斷的時候,所以才沒有放在一起。
漂亮、漂亮!
长期做一件事情,令人尊敬! 仰视大神 樓主好像是澳門人..? 犀利啊,大神 非常有意义,堪称“史诗级”的系列作品。
请教一下刘老师,我注意到2008年的效果明显不如其他年份的,有什么原因么?
另外仅从这张图的分辨率来看,2003的效果完全不比2014的差,是否因为近十年里行星摄影在技术上实际没有很大的发展? 高手在民间,这么多年的坚持,不容易啊! 好吧,我只能仰视大神,我在大神的旁边只是一颗小草 赞一个先。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并取得成果,应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儿 rhino1268 发表于 2014-5-6 00:53
樓主好像是澳門人..?
我是香港人
你好! 这个给力啊~ solaris 发表于 2014-5-6 00:59
非常有意义,堪称“史诗级”的系列作品。
请教一下刘老师,我注意到2008年的效果明显不如其他年份的,有什 ...
2008那段時間,工作上勞累至極,沒有體力、精神,甚至心情拍攝,但為此中斷了自己的拍攝紀錄,我更不願意。勉強開鏡拍攝了一次,但遇正超爛的視寧度才有此照片。你說2003不比2014差,其實那是錯覺。我把它們放在一起,你應該不會得到同樣的結論吧。
本帖最后由 newcanon 于 2014-5-6 08:46 编辑
solaris 发表于 2014-5-6 00:59
非常有意义,堪称“史诗级”的系列作品。
请教一下刘老师,我注意到2008年的效果明显不如其他年份的,有什 ...
10多年前有人想到用視像鏡頭拍攝行星,那是一個偶然但亦是天文攝影的一個革命!這11年間,發展出很多專為天文攝影而設的CCD。每秒拍攝的數目由ToUcam的10幀到DBK21最高的60幀,我用ASI120MM拍攝火星甚至曾催谷至每秒200幀以上。ToUcam拍攝的是有壓縮的AVI,一條片只有數百MB,但後來全部都是沒有壓縮的AVI,一個AVI檔案等閒3、4GB。拍攝2002那張土星時,我的電腦硬碟還只有4.3GB,但現在拍攝一段AVI竟然已經可以超過10GB!誰想到?現在Registax已經是落伍的東西,但那時候是我們的恩物,而且在Registax之前我們是使用AstroStack疊相的,相比現在那些功能超級強大的軟件,那些顯得是石器時代的產物了。與時並進,並不容易。
厉害。佩服楼主的坚持。 你的毅力,让人佩服。 10多年的连续拍摄对比,对楼主肃然起敬。 佳能兄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化 学习了 很强大 震撼,效果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