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文观测] 2002-2014土星環傾角變化

[复制链接]
newcanon 发表于 2014-5-6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香港 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newcanon 于 2014-5-6 08:51 编辑

不經不覺,由菲林轉數碼攝影已經十多年,2002年土星衝適逢土星環傾角達到最大,號稱數十年來條件最佳的一次土星衝已經過去了12年,土星環由傾角最大到傾角最小,2009短暫失蹤到再一次慢慢向地球張開,這過程在太陽系數十億年歷史中不知經歷凡幾,然而人世間十數寒暑就這樣過去了,土星環傾角變化,一生人又能夠捕捉多少回?
我拍攝的行星,除了個別原因外都按國際做法,方位都是南上北下,而這批照片其實經歷了Philips ToUcam、Imaging source DBK21、振旺ASI120MM等數種儀器的改變,望遠鏡都是Celestron的C14。若計算菲林的十幾年,其實土星的拍攝紀錄已經保留了20幾年,不過菲林的效果跟數碼相差太遠,而且有中斷的時候,所以才沒有放在一

土星光環傾角_2002-201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牧夫币 +15 收起 理由
wangwang004 + 5 好帖子!
solaris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Crazyhorse 发表于 2014-5-6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 电信
漂亮、漂亮!
长期做一件事情,令人尊敬!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九爷 发表于 2014-5-6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太仓市 电信
仰视大神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hino1268 发表于 2014-5-6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澳门 澳门电讯
樓主好像是澳門人..?

点评

刘佳能先生是我国香港地区著名的业余天文摄影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7 17:21
我是香港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6 07:27
好像是HK  发表于 2014-5-6 00:5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天学者 发表于 2014-5-6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 联通
犀利啊,大神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olaris 发表于 2014-5-6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非常有意义,堪称“史诗级”的系列作品。
请教一下刘老师,我注意到2008年的效果明显不如其他年份的,有什么原因么?
另外仅从这张图的分辨率来看,2003的效果完全不比2014的差,是否因为近十年里行星摄影在技术上实际没有很大的发展?

点评

11年前有人想到用視像鏡頭拍攝行星,那是一個偶然但亦是天文攝影的一個革命!這11年間,發展出很多專為天文攝影而設的CCD。每秒拍攝的數目由ToUcam的10幀到DBK21最高的60幀,我用ASI120MM拍攝火星甚至曾催谷至每秒2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6 08:20
2008那段時間,工作上勞累至極,沒有體力、精神,甚至心情拍攝,但為此中斷了自己的拍攝紀錄,我更不願意。勉強開鏡拍攝了一次,但遇正超爛的視寧度才有此照片。你說2003不比2014差,其實那是錯覺。我把它們放在一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6 08:18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paceflightnow 发表于 2014-5-6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联通
高手在民间,这么多年的坚持,不容易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isen 发表于 2014-5-6 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联通
好吧,我只能仰视大神,我在大神的旁边只是一颗小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星际导弹 发表于 2014-5-6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联通
赞一个先。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并取得成果,应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newcanon 发表于 2014-5-6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rhino1268 发表于 2014-5-6 00:53
樓主好像是澳門人..?

我是香港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文探索者 发表于 2014-5-6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联通
你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ygg 发表于 2014-5-6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这个给力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newcanon 发表于 2014-5-6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solaris 发表于 2014-5-6 00:59
非常有意义,堪称“史诗级”的系列作品。
请教一下刘老师,我注意到2008年的效果明显不如其他年份的,有什 ...

2008那段時間,工作上勞累至極,沒有體力、精神,甚至心情拍攝,但為此中斷了自己的拍攝紀錄,我更不願意。勉強開鏡拍攝了一次,但遇正超爛的視寧度才有此照片。你說2003不比2014差,其實那是錯覺。我把它們放在一起,你應該不會得到同樣的結論吧。

saturn_2003 vs 2014.jpg

点评

原来如此。能长期坚持拍摄记录,尤其是对于非天文职业工作者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太多的原因可能导致中断,比如工作、家庭、身体、天气等等。所幸的是刘老师还是坚持拍摄了,否则这组组品会有不小的遗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6 23:31
你打击打开来看,就可以看出区别在哪里了,很简单  发表于 2014-5-6 10:15
粗看还是觉得03的好,楼主说14的好好在哪里呢,恩缝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6 09:3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newcanon 发表于 2014-5-6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newcanon 于 2014-5-6 08:46 编辑
solaris 发表于 2014-5-6 00:59
非常有意义,堪称“史诗级”的系列作品。
请教一下刘老师,我注意到2008年的效果明显不如其他年份的,有什 ...

10多年前有人想到用視像鏡頭拍攝行星,那是一個偶然但亦是天文攝影的一個革命!這11年間,發展出很多專為天文攝影而設的CCD。
每秒拍攝的數目由ToUcam的10幀到DBK21最高的60幀,我用ASI120MM拍攝火星甚至曾催谷至每秒200幀以上。
ToUcam拍攝的是有壓縮的AVI,一條片只有數百MB,但後來全部都是沒有壓縮的AVI,一個AVI檔案等閒3、4GB。
拍攝2002那張土星時,我的電腦硬碟還只有4.3GB,但現在拍攝一段AVI竟然已經可以超過10GB!誰想到?
現在Registax已經是落伍的東西,但那時候是我們的恩物,而且在Registax之前我們是使用AstroStack疊相的,相比現在那些功能超級強大的軟件,那些顯得是石器時代的產物了。
與時並進,並不容易。

点评

嗯,看来还是第一次引入摄像头来进行行星摄影是一次飞跃,后来这十几年虽然也在发展,但还是只能算量变而不是质变。也期待下一次技术飞跃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6 23:3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ueyun 发表于 2014-5-6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电信
厉害。佩服楼主的坚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法拉利ss 发表于 2014-5-6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永川区 电信非住宅宽带用户
你的毅力,让人佩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ktjnu 发表于 2014-5-6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电信/IDC机房
10多年的连续拍摄对比,对楼主肃然起敬。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engyusz 发表于 2014-5-6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徐汇区 联通/漕河泾数据中心
佳能兄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化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急速流星 发表于 2014-5-6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学习了 很强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飞翔的帝国 发表于 2014-5-6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电信
震撼,效果非常棒!!!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19 05:51 , Processed in 0.05788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