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公布的几颗橙巨星(肉眼可见)的行星!
本帖最后由 索理客 于 2014-5-16 10:40 编辑近日天文学家公布了四颗肉眼可见的亮星的系外行星,这四颗恒星都是明亮的橙巨星,
在它们周围各自发现了一颗中周期(1000天以内)的行星,质量在2-8个木星质量之间。
天文学家采用径向速度法对这些亮星进行多年的观测,发现中周期的木星应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也需要长时间的数据收集,和耐心等待!
虽然它们的轨道半长径为1-2天文单位,但由于母恒星是比太阳亮数十乃至上百倍的橙巨星,
所以它们仍然可以被归类到热木星的行列之中。
小熊座β,帝,北极二,它是一颗橙巨星,2.08等
这是一颗有着辉煌过去的恒星,在公元前1500-公元500年间(商代到南北朝)曾经是北极星
所以称之为“帝”,过去众星都围绕它旋转。现在取代它北极星位置的是,小熊座α,勾陈一。
巨蟹座β,柳宿增十,暗淡的巨蟹座最亮的恒星,这是一颗3.5等的橙巨星
英仙座σ,天船增四,这也是一颗橙巨星,4.36等,在英仙座最亮星天船三的下方。
狮子座μ,轩辕十,代表狮子头顶的恒星,3.88等,也是一颗橙巨星
帮忙顶下 现在找系外行星,目的还是为了去找宜居星球,一般的巨星和蓝星的行星都自动忽略掉了 肉眼可见的星星!好难得! mingkoukou 发表于 2014-5-16 21:49
肉眼可见的星星!好难得!
这是指肉眼可见的比较亮的橙巨星,而非行星。这些橙巨星所带的行星即使用世界最大的望远镜也无法看到,只能利用径向速度法间接计算出来。 这样子啊,要好好观察,学习中 学习了 这些行星都很热吧 在恒星分类中没有橙巨星这一支,只有次巨星。
SamuelHan 发表于 2014-5-19 20:34
在恒星分类中没有橙巨星这一支,只有次巨星。
约克光谱分类法III就是巨星啊,次巨星是IV 索理客 发表于 2014-5-19 21:50
约克光谱分类法III就是巨星啊,次巨星是IV
巨星当中只有红巨星和蓝巨星,没有橙巨星。
SamuelHan 发表于 2014-5-20 08:00
巨星当中只有红巨星和蓝巨星,没有橙巨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A2%E5%AE%BF%E4%B8%80
不解释,你太教条主义了,把K型恒星叫成橙色的是为了一听上去就能区分。
索理客 发表于 2014-5-20 08:3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A2%E5%AE%BF%E4%B8%80
不解释,你太教条主义了,把K型恒星叫成橙色 ...
不论教不教条,都不能生安白造的。
你给的那个链接里,“橙”和“巨星”不是一个整体。
不信你试试在天文界找找有没有“Orange Giant ”这个词条?
我相信你只能找到维基的“Orange Giant-Skipper ”,这个Giant只与Skipper相连,Orange只是一个颜色描述。
所以,你可以说他是一个橙色的巨星,因为这个橙色的亚巨星只是一个短暂的过渡阶段,不能占巨“橙巨星”这个天文名词。
当然,如果你能发现一个长期稳定的橙色巨星类型,我相信世界天文学界一定会接受“橙巨星”这个新词条的。
本帖最后由 索理客 于 2014-5-20 09:20 编辑
SamuelHan 发表于 2014-5-20 09:08
不论教不教条,都不能生安白造的。
你给的那个链接里,“橙”和“巨星”不是一个整体。
很多亮星都是橙色巨星(K?III型),这样就可以了吧,
除了上面五个,还有北河三等等,北河三也有一个系外行星。
我知道K?III型也属于红巨星范畴,但是这里为了凸显它们的颜色并不是红色,
而且它们离真正的红巨星还有一段时间,对于人类来说够长的了。
索理客 发表于 2014-5-20 09:14
很多亮星都是橙色巨星(K?III型),这样就可以了吧,
除了上面五个,还有北河三等等,北河三也有一个系外 ...
在这些恒星系统找行星也就是一个刷“找到感”的烧钱的活,可以用来练练手,试试仪器,意义不大。
亚巨星很快会成为红巨星,即使有裸岩行星也会被吞没在红巨星的烈火中,找到了也没用。
SamuelHan 发表于 2014-5-20 09:30
在这些恒星系统找行星也就是一个刷“找到感”的烧钱的活,可以用来练练手,试试仪器,意义不大。
亚巨星 ...
未来的技术可以观察到更多的细节,当前发现它们也是一种巨大的荣誉!
未来如果真要移民这些行星,发现者的名字一定会出现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打个比方19世纪中叶,人们看到海山二突然增量,但现在的我们能看到很多细节。
你不能说当时观察到海山二发生“假超”的人是很无趣的,事实上我还羡慕他们。
索理客 发表于 2014-5-23 17:13
未来的技术可以观察到更多的细节,当前发现它们也是一种巨大的荣誉!
未来如果真要移民这些行星,发现者 ...
当然,找一些垂死的恒星身边的行星,看清楚了,最好是我们能有幸看到一颗恒星爆发(对我们而言,最好的就是和太阳一样的黄矮星爆发为红巨星)过程,让我们看看那些行星的遭遇,看看要跑多远才能躲过那一劫,这对几十亿年人类的去向是很有帮助的。
但就目前“找宜居”的潮流,最好还是找一些年轻恒星身边的行星,否则就不要以“找宜居”来吸睛了。
再有就是,天文世界是宇观世界,没有那么多的测不准情况,就太阳系来看,裸岩行星、气体行星和冰雪行星是径渭分明的,只不过不同大小的恒星系统里的两种行星分界线都会不同,不要指望能在气体行星和冰雪行星之外还能找到裸岩行星,
所以,找宜居,除了找年轻的恒星之外,还要找合适的恒星,没有清盘能力或清盘能力不足的小能量恒星,造不出裸岩行星,一个日照适宜的巨型热木星上,人类不可能定居在气球上的。
所以我的观点还是刷找到感可以随意,找宜居,还是先把行星的形成理论彻底搞透才能往正确的方向去找。
gliese581 发表于 2014-5-19 06:06
这些行星都很热吧
这是必然的,这些行星肯定比前面说的那什么飞马座51b还热的多。 点评“ISA 一个日照适宜的巨型热木星,可以有岩石卫星。发表于 2014-5-24 16:25 .”的点评
能获得适宜日照的巨型热木星,只能在小小的红矮星身边,零点零几Au的轨道,三几天的周期,
在这样的位置上的巨型热木星只怕没有能力去留住自己的卫星。
SamuelHan 发表于 2014-5-19 20:34
在恒星分类中没有橙巨星这一支,只有次巨星。
波个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