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译者的功力应该比我更高,要我翻译这么长的专业论文,虽然也做得到,但实在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翻译多了,也就习惯了。比如现在我的科普译文,基本一看原文就知道在说什么)。
有空的话,麻烦把 http://wangjj586.blog.163.com/blog/static/9012020201281303141736/ 发一下。
SN1993J被仔细研究过,我应该发过相关译文的。这个算是运气,哈勃此前对M81、M74都拍摄过高精度的图像,所以前身星都被成功找出来了,连伴星都被确认了。 有时间慢慢看,M001是其中一例吧 图片仍旧没有搞定,我还是看原文吧…… 理论上的研究真是早啊,虽然这些观点现在基本已经达到共识,比如长暴和短暴的起源;比如黑洞产生喷流导致γ暴等等…… 所有喷流驱动的超新星、γ暴都是由黑洞驱动的,这些恒星都坍缩为黑洞了,你怎么说只能形成中子星呢? 我个人看法,
1、你先把三个帖子中的贴图都修正完毕,好吧
2、你应该看到,在金属度很高的场合,恒星根本就不可能达到100个太阳质量。这种高金属度的恒星能否达到40个太阳质量都是重大疑问。你应该仔细地看那条绿色斜线代表什么意义。
总体而言,这篇文章并没有特别的新意,其实我还没仔细看呢,只是一目十行地看了一下。
超越光速 发表于 2014-6-26 12:39
图片全部修正好了,也就是先上传到论坛,然后发到帖子上,G版你看看是否行了?
PS:那些图的意思是,金属 ...
高金属度的恒星不可能是超大质量的,这个不是此图显示的,而且一种天文界的共识。
这与恒星形成的理论有关。我只是说明,不用担心所谓100个太阳质量的、金属丰度超过太阳1倍的恒星怎么演化——这种恒星本身就不可能稳定存在(即使通过合并也是不能稳定存在的,这牵扯到爱丁顿光度极限什么的……),当然这不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麻烦再发2个链接,第一个是
http://wangjj586.blog.163.com/blog/static/901202020128244730681/
建议:正文为1个楼;补充材料部分为2楼,其中的误差建模整段为3楼(这部分对普通爱好者完全无用,但彰显了专业科学的严谨性),然后的分析为4楼。
该文章的4楼部分有个笔误,把恒星错写为狠心了,你贴的时候修正一下。
第2个是
http://wangjj586.blog.163.com/blog/static/901202020128164844884/,建议分为3~4楼,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个我还没看完,感觉是不错的内容。
在你把第2篇文章贴了以后,你原先的那个疑问,我再来解释就会比较好。
首先,超大质量的高金属丰度恒星不存在;其次,所有最后坍缩为黑洞的恒星核心,其实都经过了白矮星——中子星的阶段。为何如此,第2篇文章中已经提到了。
只不过当核心的外核质量够大、坍缩为中子星产生激波能量不足以对抗引力的时候,就只能进一步坍缩为黑洞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