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osEX
发表于 2014-8-26 14:20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6 14:13
30米的自适应光学效果有待实际检验。2022年的事谁都不知道。
当然了,反正也不是拿来目视的。还是讨论真空中的球形鸡好了,30米的APO
funder
发表于 2014-8-27 10:23
pg198451 发表于 2014-8-26 06:54
那如果设计个目镜的话是否理论上可以看到呢
不行,光学仪器只能增加视角而不能放大亮度。也就是巨大口径的望远镜,相对于小型望远镜,可用倍率提高了,但无法做到低倍下更高的目视亮度。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7 18:34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7 18:45
funder
发表于 2014-8-27 20:56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7 18:45
点光源可以放大亮度,面光源虽然 不能放大亮度却可以放大总亮度,例如 广场电视要比家用电视亮很多,虽然 ...
物理上点光源没有亮度,也不存在亮度和总亮度的说法,亮度就是亮度。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7 21:04
cosmosEX
发表于 2014-8-27 21:40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7 18:34
一个3米镜都没磨过的国家却要被人忽悠磨30米的镜子,傻子都能看出问题来。
谁说要中国磨了?又乱扯
cosmosEX
发表于 2014-8-27 21:41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7 21:04
天文上有星等的区别,就是亮度的区别。延伸天体加一个总字叫总星等,4个满月比1个满月亮1.41等,所以总星 ...
省省吧
funder
发表于 2014-8-27 22:04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7 21:04
天文上有星等的区别,就是亮度的区别。延伸天体加一个总字叫总星等,4个满月比1个满月亮1.41等,所以总星 ...
星等描述的是总光度而不是物理亮度。
暗弱星云的颜色不能被正确观察到是因为其物理亮度过低,已经低于了人眼色觉产生的阈值,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funder
发表于 2014-8-27 22:11
顺便帖一下常见物体的亮度值,引自Lymex的夜空亮度一文,可见,M42核心区的亮度仍然没有达到满足正常色觉的需要,而这一数值又是任何光学仪器都无法增加的。
那么,常见的物体有多亮呢?这里给出一些参考值,单位为尼特。
太阳表面 1500000000
日光下的白纸 24000
蜡烛的火焰 5000
满月月亮表面 3000
白天晴朗的天空 2000
办公室桌上白纸 100
人眼分辨颜色下限 0.1
月光下的白纸 0.05
M42的中心部分 约0.02
马头星云附近 约0.0001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7 23:27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7 23:32
funder
发表于 2014-8-28 00:01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7 23:32
颜色的事要另说,星系是混合光,黑白的居多。银河系内的行星状星云常能显示颜色,例如NGC7662蓝雪球星云 ...
用肉眼通过望远镜看所有的星云都是淡蓝色、淡绿色或者灰色。这种亮度下人已经和色盲差不多,无法看到原本的颜色。当然有些星云恰好是蓝灰色,那么看到的也是蓝灰色,这和红色色盲看蓝灰色也是蓝灰色一样。其实举另外一个例子容易理解一些,月光下所有景物都是蓝灰色,就是因为亮度太低,物体在人眼感观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zwzhai
发表于 2014-8-28 08:16
自从业余爱好的精美合成天文照普现神州大地后,一些因为看到这些多彩的照片才爱上天文的目视派总是幻想能用肉眼能到这样的实景!认为肉眼通过天文望远镜可以完全得到这样的画面!结果是往往令人绝望的!
zwzhai
发表于 2014-8-28 08:49
肉眼的功能与CCD的功能有一致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差异,后者可以长时间对暗目标进行积累性的曝光,甚至北景亮度与噪声都可后期处理掉一大部分!而肉眼没这功能!而瞳孔直径与望远镜直径之比又决定了看面状星云的合适倍率!现代大型与超大型望远镜只为放在焦平面的诸如光谱分析仪,冷冻CCD等高灵敏探测仪器而准备的!不是为目视做准备的,自适应系统的应用可以让地面望远镜的分辨率上升到零点零几个角秒!色彩的构造状况不是这些望远镜关注的问题,而星系在不同波段表现岀来的形状却是很重要的问题!当然光谱分析下的成份分析就另当别论了!许多新生代的业余天文爱好者中的目视派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去花几个小时看同一目标!而这又是一个真正的业余目视派最基本的素养了!也许你会问,比如用望远镜看月亮,盯上几个小时那不是疯了吗?但如果有人说,你不这么长时间看,你怎么去了解环形山的精细结构,如何能过长年累月的去分析不同月相条件下的月形阴影的变化状况?甚至发现月貌的改变?
zwzhai
发表于 2014-8-28 09:05
天文爱好其实真有点自虐的感觉,而搞天文目视更是自虐,尤其在中国这个雾霾国家!不远离城市,想看银河都不容易了!目视巡天找彗星的中国爱好者应该是越来越少!而所谓的想看色彩斑斓的星云的爱好者越来越多,但往往后者比前者的失落感会更强!哪怕你用了一米的望远镜!比如说不同时间目视同一个女人,可能因为她穿不同衣服而让你有视觉上的新鲜感,但目视天体目标,除了太阳,月亮,彗星与几大行星之外让你变化的感觉!其它的天体的变化不是你生命能等得起来的!当然变星除外!如果目睹了超新星的爆发你也是大发了!
cosmosEX
发表于 2014-8-28 10:59
zwzhai 发表于 2014-8-28 08:49
肉眼的功能与CCD的功能有一致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差异,后者可以长时间对暗目标进行积累性的曝光,甚至北景 ...
嗯,很对,当然摄影党里像这样浮躁的也不少。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8 12:54
zwzhai
发表于 2014-8-28 13:04
本帖最后由 zwzhai 于 2014-8-28 13:22 编辑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6 08:34
30米望远镜目视最低有效倍率4000倍,视场约1角分,常见的 2角秒视宁度时,恒星星点超过肉眼看的满月视直径 ...
这样的说法很容易误导别人的。拍星与看星不是一个概念。是不是误解了这玩意是一整块镜子?其实,从报道的情况来看,是由五百块直径1.47米的镜子组合而成。这时的主动光学与自适应系统应该是对每一单块镜子进行了精细的调控。所以你说的空气柱影响来讲,远小于一整块直径为三十米的情形。1.47米与三十米受空气影响的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我也不知道它采用最新的调控方式是什么,但至少从这个组合的方式来讲,应该不是你所说的那种影响程度。
紫微垣
发表于 2014-8-28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