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风+薄云+市区光污染+低仰角+盲跟,新手阳台开光NGC104
一套二手器材到手一段时间了,周围不认识任何玩天文的,纯粹自己摸索。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之后,自认为基本的东西差不多都弄明白了,于是就等着开光了!天气预报说是晴天,可是到了黄昏发现天上铺满了薄云,有些地方是丝状,透明度很不理想。不过不管了!摸索了好几夜没睡,终于弄明白这堆东西咋用,岂能因此放弃!从前两天的摸索导星的图像来看,有点薄云的时候,比较亮的星还是能看到的。
器材:Losmandy G11 无goto; Orion ED100 f/9减焦至f/7.65; Atik 314E; Orion StarShoot AutoGuider (仅用于PHD2对极轴和赤经赤纬刻度盘校准,拍摄过程中无导星)
地点:悉尼Kingsford的居民区,商业区在北面约400米
貌似新人第一次都是M42,但是我不行。第一是阳台朝西南,猎户座在东北-西北,家伙太重独自一人只能阳台玩;第二是Sony A7微单的转接环没到,只能用Atik 314E,幅面特别小,我的焦距又长,远远装不下M42。白天打开stellarium逐个筛选。方向东南,大小合适并且亮度高(四等)的就只发现这个目标了。需要高亮度是因为光害严重,并且盲跟和大焦比都要求高亮度加快曝光。
用盲跟是因为信达80 F/5导星镜还没邮到。
极轴校准进行得相当艰难,因为可以转的方向实在太小,赤经赤纬都基本只有30度的范围。因为盲跟,还是尽量调准确。折腾两个多小时,PHD2最后显示的极轴误差,赤经赤纬都是1秒左右,我的指向和它要求的很不同,也不知道这个误差是不是靠谱。
那个方向目视看不见目标,赤道仪也没有goto。因为西边的强光污染,那个方向只有一颗波江座α星裸眼可见。寻星方法是先用这颗星校准赤经赤纬刻度盘,然后stellarium查到NGC104的赤经赤纬手动转过去。还好Losmandy G11的刻度盘比较大,并且上面有类似游标卡尺的刻度,这个办法还是很精确的。转过去一次性就在CCD上拍到目标了,并且基本就在视场中心。这大概说明赤道仪空程不大,精度还行吧{:5_277:}稍作调整开始拍摄我滴处女作
10秒×170+暗场*×13(怕盲跟精度不行,从短曝光开始,从原图来看,欠曝太严重,需要拉到2%PHD2才能识别出几颗星点)
看星点没看出拖线,于是继续测试60s×22+暗场×3
看看星点还是挺圆的,盲跟比我预期效果好,继续挑战下120s。
下面是120s×13+暗场×3,没拍更多是因为……厚云来了{:5_302:}后面两张只能看见透过云层的中心模糊亮斑。
这个仔细看已经能看出来星点稍微扁了,不过还可以接受。因为天气原因,没法继续挑战盲跟更长曝光。
拍完收工,感觉望远镜水平仰角好低。于是查了下stellarium,这个星团的高度居然只有25度了{:5_292:}这个角度,大气层厚度几乎是天顶大气的两倍了,还要接收低空光害的考验。
顺便请教各位大师们两个问题:
1. PHD2导星之前会检测赤经赤纬方向,但是这一步我的检测结果总是很有问题。使用PHD自带计算器算出来的calibration step(校准步长?)350ms的话,赤精和赤纬线的夹角经常只有20-30度!把这个步长加到1500ms之后,稍微好点,但是夹角也只是80度左右,离垂直差得远。这个是为什么?摸索了三天,我感觉是不是因为极轴不准,导致星点漂移过大,干扰了PHD2的赤经赤纬方向检测?PHD2对极轴又只能在这个方向检测之后进行,难道还要两个步骤往复循环收敛?今天拍摄对极轴需要这个,PHD2检测出来的实在太差了,最后我是手动输入赤经赤纬的方向,用16倍速移动来观察调整角度。这几天晚上一直在折腾这个东西。没有相熟的天文爱好者,孤军奋战实在太难了!不懂的东西基本只能自己摸索{:5_302:}
2. 我这个CCD查参数貌似是黑白的,artemis软件保存的图像DSS叠出来也是黑白的。但是artemis在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却是彩色的,这是怎么回事?一开始还以为是它自己随便配的色,可是我拿个led在镜筒前晃了下,画面就是红色了。如果是黑白的,为啥能感受到led的红色?我用的默认设置,color用的automatic自动。还是说,这个CCD是彩色的,但是artemis保存的时候转成灰度了?raw图不是不该作转换么?
器材照
坑爹的光污染,不只是20米外的路灯和远处商业区灯光,一楼离设备2米处还有个贼亮的楼道灯。真希望有个熊孩子拿弹弓把它打掉{:5_278:}
还有坑爹的天气,这样的云时不时就路过打个酱油……
那是什么赤道仪 星空wsad 发表于 2015-1-9 02:31
那是什么赤道仪
Losmandy G11啊,无goto版本 这个阳台真好 liupeng134 发表于 2015-1-9 08:48
这个阳台真好
感觉还不如邻居的伸出去的直阳台呢,我的是九十度转角,虽然面积大点,但是遮挡太多视角太小 顶一个!可惜南半球的我们看不到啊!其亮度4等,和现在的Q2很接近,形态也很有可比性,不知楼主那里Q2目视如何?(不过Q2的高度也应该低了吧!) lowsfer 发表于 2015-1-9 09:10
感觉还不如邻居的伸出去的直阳台呢,我的是九十度转角,虽然面积大点,但是遮挡太多视角太小 ...
和楼主一样,当初买房还不知道这些,以为只要有个大阳台就什么都能看了,现在无比羡慕那些有探出阳台和天台的邻居。 本帖最后由 lowsfer 于 2015-1-9 11:11 编辑
牧夫最后一个大佬 发表于 2015-1-9 09:26
顶一个!可惜南半球的我们看不到啊!其亮度4等,和现在的Q2很接近,形态也很有可比性,不知楼主那里Q2目视 ...
方向不对啊{:5_302:}我的阳台方向不对,看不到。要拍到彗尾的话,视场要比这个杜鹃座47星团大吧。我这个CCD配望远镜,视场只有半度,大概只能拍彗核吧?
只能找机会要小伙伴开车带我去附近的国家公园拍了
ralfchou 发表于 2015-1-9 09:30
和楼主一样,当初买房还不知道这些,以为只要有个大阳台就什么都能看了,现在无比羡慕那些有探出阳台和天 ...
我这是租的房子,屌丝学生党……我开始关注天文才大概两周,这个房子四年前就开始租了……
话说澳洲的自然环境还是不错的,照片拍的不错 52李伟 发表于 2015-1-9 10:51
话说澳洲的自然环境还是不错的,照片拍的不错
嗯,空气倒是非常好,只是市区光污染还是没办法
惯例劫个色~10s曝光的那张。
拍摄的时候,Artemis软件显示的颜色比这个要深一点,橘黄带点红的样子。不知道怎么保存的fit成了灰度图
20分钟盲跟也还好啊,这么长的焦距 小小的男子汉 发表于 2015-1-9 11:09
20分钟盲跟也还好啊,这么长的焦距
嗯,因为盲跟,对极轴很仔细。也是第一次对极轴,对了一个多小时。
拍的时候,大概估算了下,30分钟漂移3-4分。
lowsfer 发表于 2015-1-9 11:17
嗯,因为盲跟,对极轴很仔细。也是第一次对极轴,对了一个多小时。
拍的时候,大概估算了下,30分钟漂移3- ...
写错了3-4分不是3-4秒……3-4秒都接近导星精度了…… 环境不错,这阳台也很帅 很好看的目标,可惜在南半球 felixwuxia 发表于 2015-1-9 11:38
环境不错,这阳台也很帅
可惜视角还是不够大,不如邻居的小阳台。楼下马路对面有个很大的草坪,比较黑。可是要把这堆东西搬过去也不容易……
tengyusz 发表于 2015-1-9 12:05
很好看的目标,可惜在南半球
北半球的传统观测目标比南半球还要多得多呀。
不过南半球却是有优势,因为银心很偏南,很多天体在附近。
很多南半球的目标不在M表里面,所以默默无闻。以后打算多拍点这些冷门目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