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夜连战船底座星云C80星团半人马A星系斑节虾星云星云
本帖最后由 lowsfer 于 2015-3-1 10:16 编辑跟一个人已经在谈,用我的Orion 100ED加钱换他的RC10,所以这个可能算是跟100ED的分手炮了{:2_186:}
同时,上次测试自改500D的时候对焦有点问题,所以再给它一个机会{:2_193:}
周五和周六连续两晚。周五用自改500D拍,周六晚上用借来的没改的60D。
地点是悉尼Kingsford区我家阳台。阳台朝南,可选目标有限。
器材:Losmandy G11无goto,Orion ED100+0.85reducer/flattener, Astronomik CLS滤镜,信达80400+Orion SSAG
500D拍摄的如下:(iso都是400)
船底座星云5min×38, 暗场×19
想要对比的话,之前用500D和60D拍的分别在这里: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306674-1-1.html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306783-1-1.html
500D还是完全没有看出来改机优势,船底座星云很大,改机的效果应该是星云充满整个视场的。可能的原因,要是CLS不足以消除光害,或者500D噪点太强,导致周围稍微暗淡的星云被淹没在光害或者热躁里面了。
紧接着斑节虾星云。
5min×29, 暗场×19
以上两张当夜无风,但是经常有薄云飘过,PHD2导星精度0.4-0.8角秒
昨晚换用未改60D,iso都是400
10min×19,暗场×2
接下来悲剧的半人马座A星系
10min×9,dark×2
这个光害条件下打这个,还是捉急了点。
最后再拍斑节虾星云到天亮
10min×14,dark×2
这一晚上晴空万里,难得的好天气,但是有点风,PHD2导星精度0.7-1.2角秒
连续两晚,熬死我了{:2_188:}都一周多没有好天气了,不得不珍惜。
感觉通透上有点问题,和光害有一定关系。另外,大家还是适应phd的rms表达导星精度,我觉得不足以表达什么,一定要用峰峰值和圆形的靶图看才有意义。个人意见供参考。 半人马A! tiantian99 发表于 2015-3-1 11:20
感觉通透上有点问题,和光害有一定关系。另外,大家还是适应phd的rms表达导星精度,我觉得不足以表达什么, ...
我在考虑把CLS改成UHC,会好些么?
本帖最后由 琪秀 于 2015-3-1 12:09 编辑
曝光参数太保守了,我60D、500D基本上是用ISO 1600 10分钟单张,对于船底座这样的暗星云,ISO 800 10分钟以上单张是必须的 琪秀 发表于 2015-3-1 12:08
曝光参数太保守了,我60D、500D基本上是用ISO 1600 10分钟单张,对于船底座这样的暗星云,ISO 800 10分钟以 ...
船底座还暗啊???都没几个比船底座更亮的星云了吧……
国内因为高度低可能暗,但是我这边南半球,船底座高度挺高的。
本帖最后由 琪秀 于 2015-3-1 12:26 编辑
lowsfer 发表于 2015-3-1 12:11
船底座还暗啊???都没几个比船底座更亮的星云了吧……
国内因为高度低可能暗,但是我这边南半球,船底 ...
和M42类似,中间亮度高,周边云气亮度低,周边云气需要加长曝光时间!如果在有光害的地方拍,即使用UHC或者其他光害滤镜,也很难把暗云气拍出来,窄带效果会好点!我们在城市用光害滤镜拍M42也是,周边的暗云气都是没法拍出好的效果来,更别说M42的背景云气了! 琪秀 发表于 2015-3-1 12:18
和M42类似,中间亮度高,周边云气亮度低,周边云气需要加长曝光时间!如果在有光害的地方拍,即使用UHC或 ...
这个问题是有的,但是没有M42那么严重,亮度区别没有那么大。M42想拍好少不了HDR,但是船底座星云一般还不太需要。
曝更长也试过了,没啥用……只是背景变亮了……
smartmars 发表于 2015-3-1 11:23
半人马A!
不是三体……
是半人马A星系,一个活动星系核,不是半人马alpha星……
G 11抗RC10可能有些费劲,刚看到有个哥们出RC10,就是因为他的G11扛不动。。。 yzhzhang 发表于 2015-3-1 13:42
G 11抗RC10可能有些费劲,刚看到有个哥们出RC10,就是因为他的G11扛不动。。。 ...
G11载重27公斤,问题不大吧 yzhzhang 发表于 2015-3-1 13:42
G 11抗RC10可能有些费劲,刚看到有个哥们出RC10,就是因为他的G11扛不动。。。 ...
为啥?27kg负重扛15kg的东西应该压力不大啊?
这才一半多点的负重呢。
tiantian99 发表于 2015-3-1 11:20
感觉通透上有点问题,和光害有一定关系。另外,大家还是适应phd的rms表达导星精度,我觉得不足以表达什么, ...
我觉得还是rms比较合适。
一般两者基本一致的,只是绝对数值有点差别。如果峰峰和rms不一致的情况,峰峰很大,而rms很小,那说明只有很短的一两秒钟误差大,其他很长的曝光时间精度都很好。那不好的一两秒通光量相对于总量来说很少,这很短的曝光并不足以让星点有明显变形。这个时候用峰峰来衡量,我觉得是不科学的。而rms是考虑了整体的,更加合理一些。
lowsfer 发表于 2015-3-1 15:08
为啥?27kg负重扛15kg的东西应该压力不大啊?
这才一半多点的负重呢。
http://www.astromart.com/classifieds/details.asp?classified_id=880524
我是看这个卖家说G11抗10寸RC比较费劲~我没用过~
yzhzhang 发表于 2015-3-1 15:28
http://www.astromart.com/classifieds/details.asp?classified_id=880524
我是看这个卖家说G11抗10寸RC ...
那人说有风的时候不太行,估计是对比他的施卡吧,开放的肯定抗风差点。不过RC比牛反短,力矩小,应该比牛反好点。
我家阳台倒是天然的风障,同时也是个大视障……
rc10用起来不简单 不然还没80apo发挥的好 你要拍星云还是小折射吧 rc不上减焦 没好环境很打击信心的如果不上atik one这种就不知道它有多牛逼 还是换个ccd比换镜子实在 内酷2003 发表于 2015-3-1 19:22
rc10用起来不简单 不然还没80apo发挥的好 你要拍星云还是小折射吧 rc不上减焦 没好环境很打击信心的如果 ...
嗯,心里准备是有的。我这个100ED焦比也挺长的,不减焦比RC10还慢。已经不打算主攻星云了。大的东西,阳台能拍的只有船底座,大小麦云。所以想弄个大口径试试小点的东西,星系之类的。
小折射是准备入一个的,原计划是65Q+RC8,长短结合。现在遇到一个出RC10的所以临时换成RC10了。65Q要等阵子回国再入,最近吃进去太多毒,需要缓一缓,消化一下。减焦也要以后再入,27TVPH还是CCDT67吧。
要是光污染太严重,阳台大口径RC也拍不出啥的话,那就暂时搬楼底下转战行星吧……偶尔有机会开车出去再拍星系,小星云,行星状星云。开一两个小时就有很好的环境。
CCD我其实有一个的,很小,Atik314E彩色版。
另外因为用的相机不好,入了个全新D5100,正在找deepfield改机了托朋友带过来。
马上南半球的冬季来临啦,后半夜三点银心就已经升起。鸟枪换炮正好赶上。
lowsfer 发表于 2015-3-1 15:12
我觉得还是rms比较合适。
一般两者基本一致的,只是绝对数值有点差别。如果峰峰和rms不一致的情况,峰峰 ...
说峰峰我觉得都不准确,更准确的应该是二维靶图,看看所有导星点落在半径多大的圆圈内。这个最有说服力。
很多人觉得得偏出去的那几秒钟算不了什么。但实际情况时,我Ha窄带曝光15分钟,中途有人走过,导星偏了几秒,最后出图在我的判断标准中已经是废片。更别说正常RGB拍摄了。
其次rms的值与统计的点的多少好像有关系,phd好像是统计100个点,而这与你的单张曝光时间好像也并不一致。我在GM中导星,rms是计算所有点,导的好的话,最后都是趋于 0.00x。
tiantian99 发表于 2015-3-1 23:35
说峰峰我觉得都不准确,更准确的应该是二维靶图,看看所有导星点落在半径多大的圆圈内。这个最有说服力。 ...
这个倒是没错,PHD只算最近的。所以我写的都是盯了4分钟以上看的rms。不纠结这个了,赤道仪就这个精度没办法,有钱了换Ovision蜗杆吧
话说你头像那个是RC8还是10?{:2_186:}我明天入二手RC10
其实rc上大像元尺寸的ccd,rc10还是行的。。。只是大像元的ccd太贵了。。。现在我能选的也就只有8300了,其他都玩不来,要么就是导星不太可行,要么太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