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锐?几款7X/8X/10X望远镜的分辨率对比
今天有点空,在单位测试了手头几款双筒镜的中央分辨率。参赛选手
7X:东蔡Binoctar 7X50 MC
8X:战神8X30、东蔡8X30 MC
10X:SW HABICHT 10X40W
比赛规则
10米外观测小型分辨率卡,分别测定其手持、支架固定方式时能获得的最大读数。
分辨卡原是用来测量摄影镜头的分辨率的,不过拿来测量望远镜的分辨率也未尝不可。分辨率卡是一系列从细到粗的横、竖黑白细线组成的,旁边的数字代表每毫米线对数,每个线组有4个线对,读数越高说明分辨率越大。举个例子,如果能够将读数为“2”的线组分开,那么说明在该距离下每毫米可分离2个线对,换句话说就是能将0.25毫米(1/4)大小的东西分辨出来。
比赛结果
成绩(线对/mm) 东蔡7X50 东蔡8X30 战神8X30 SW HABICHT 10X40W
手持 1.8+2.0- 2.0+2.2- 2.0+2.2- 2.2+2.5-
固定 2.0+2.2- 2.2+2.5- 2.5 2.8+3.2-
结论
1.7X/8X是最佳手持倍率,7X基本不需要固定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2.10X手持状态下分辨率比固定状态下要明显低得多,但相对8X手持来说还是有可察觉的优势。
3.同规格的中高档镜子在分辨率方面差异很小。
:shock: :shock: :shock: 不错……有测试照片吗?这样更有说服力的! :shock:
这些都是读出来的,拍照的话又多一个影响因素 :D
举个例子,你拿游标卡尺量个东西是x.xx毫米,为了证明这点,是不是还要拍照? :twisted: :twisted: ljj,把你在北旅上的文章都贴过来吧!我上不去北旅了! :D 有谁会在测试指标时找不能发挥性能的环境 :shock: :shock: 不对,那几款镜子没有专门设计来观星的。 :twisted: :twisted: :twisted: 连小学生都知道,7X50在夜间比8X30和10X40强许多,本贴实在误导消费者,请本板斑竹删此贴,谢谢。
你的回贴火药味儿好足. 好象本楼不用这么激烈吧.
7X50只是视野大些, 看云雾状天体可能更容易些而已, 这些可能对初学观天者有好处, 但也就仅此而已. 说强许多实在是太不科学了.
我觉得楼主的做法是有参考价值的 请楼主自己对比:
型号 出瞳
===========
7X50 7.14MM
8X30 3.75MM
10X40 4MM
请搂主注意:这里是天文论坛,我也希望大家能在白天观星 请楼主自己对比:
型号 出瞳
===========
7X50 7.14MM
8X30 3.75MM
10X40 4MM
请搂主注意:这里是天文论坛,我也希望大家能在白天观星
只是个出瞳对比而已. 出瞳大只是对深空面状天体观测有帮助(不是所有人的瞳孔直径都能大到7毫米的).
另外, 你怎么从楼主的贴里演绎出本贴有"7X50的生产厂家是猪"的结论, 太过了吧
这楼只是对比分辨率一个方面而已, 好象并没有对具体应用做整体评价 我对楼主的结论1有点意见,10X的手持分辨率比固定分辨率低一些,但仍高于7X/8X的手持分辨率,为什么说7X/8X是最佳手持倍率呢? 个人见解而已。
这个结论主要考虑到10X手持损失的分辨率太大,而且虽然分辨率高于7X/8X,像场内的抖动感要比后2者高得多,观测不是很舒服,也不利于长时间手持。 :lol: :lol: :lol: 拜托各位老大不要把这里变成战场了!天文论坛应该是我们天文爱好者共同交流的一块净地,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心平气和的说嘛!不用这么大的火气吧!我们应该共同维护这块属于我们的地方啊!拜托了 :wink: :wink: :D 帖子解锁了?
其实这个帖子本意只是为了量化一下大家对双筒镜日常分辨率的概念而已。首帖提到的这几只镜子确实没有一只是为天文优化设计的,不过它们当然可以用来观星。hygoln星友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抱着“自己肯定对”的想法大家就没得讨论了。
即便转到讨论天文,hygoln星友“7X50比10X40好”的观点也有失偏颇。如果还有疑问,不妨就此展开讨论。 首先说明,我是个菜鸟,不懂的东西太多,瞎说的东西请大瞎门拍砖。
人的眼睛是最精密的光学设备,它能根据光线的明暗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达到调节光通量的目的。但是眼睛也有个致命的缺点,它不具备积分功能。
选择望远镜必须从眼睛的角度出发,在各方面都尽可能满足和接近眼睛的需求,才能最好的发挥其功能。
在明亮的状态下,眼睛的瞳孔变小,这时,对望远镜的出瞳要求就小,而在黑暗的情况下,眼睛的瞳孔会放到最大,所以对选择的望远镜要求有与之相符的大出瞳。
我们对比一组常用中小望远镜的出瞳数据:
型号 出瞳 光通量 黑暗时相当于缩小眼睛的光圈EV值(按瞳孔7MM计算)
===========================================================================
7X50 7.14MM 100% 0EV
8X30 3.75MM 28.7% 约1.8EV
10X40 4MM 32.7% 约1.6EV
通过以上数据,大家不难看出,不同望远镜适合不同的环境使用,当你用8X30或10X40观M星云时它的亮度下降了太多,而人的眼睛不象CCD或胶片那样具积分功能,亮度底于某个阀值后就不可见了。
那么1.6或1.8EV是什么概念呢?你可以用一个单反相机,在光圈最大时通过取景器看一个物体,然后降低1.6/1.8档光圈值,按下景深按钮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其亮度的变化。
以上资料供爱好者选择望远镜时的参考,决无误导爱好者之嫌。 看来,对双望的选择还有很深的学问,希望对这方面有研究的同好能多提出一些建议!只要有交流才会有促进! ^^ ^^ ^^ 首先说明,我是个菜鸟,不懂的东西太多,瞎说的东西请大瞎门拍砖。
人的眼睛是最精密的光学设备,它能根据光线的明暗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达到调节光通量的目的。但是眼睛也有个致命的缺点,它不具备积分功能。
选择望远镜必须从眼睛的角度出发,在各方面都尽可能满足和接近眼睛的需求,才能最好的发挥其功能。
在明亮的状态下,眼睛的瞳孔变小,这时,对望远镜的出瞳要求就小,而在黑暗的情况下,眼睛的瞳孔会放到最大,所以对选择的望远镜要求有与之相符的大出瞳。
我们对比一组常用中小望远镜的出瞳数据:
型号 出瞳 光通量 黑暗时相当于缩小眼睛的光圈EV值(按瞳孔7MM计算)
===========================================================================
7X50 7.14MM 100% 0EV
8X30 3.75MM 28.7% 约1.8EV
10X40 4MM 32.7% 约1.6EV
通过以上数据,大家不难看出,不同望远镜适合不同的环境使用,当你用8X30或10X40观M星云时它的亮度下降了太多,而人的眼睛不象CCD或胶片那样具积分功能,亮度底于某个阀值后就不可见了。
那么1.6或1.8EV是什么概念呢?你可以用一个单反相机,在光圈最大时通过取景器看一个物体,然后降低1.6/1.8档光圈值,按下景深按钮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其亮度的变化。
以上资料供爱好者选择望远镜时的参考,决无误导爱好者之嫌。
hygoln星友,把出瞳大小和光通量之间划上等号不知有何根据?要知道,出瞳小意味着望远镜把物镜接收到的光线汇聚成更小的光束进入人眼。
对于小出瞳的望远镜来说,在黑暗中观星其出瞳往往小于人眼,此时观测人只是会觉得只有在某个方向才看到物体,其他角度会感觉到黑,也就是舒适度下降。仅此而已。
以10X40和7X50为例,前者出瞳4mm,后者出瞳7.14mm。两者物镜面积受光和出瞳面积比值之比是2:1,但由于10X镜子把物体放得更大(两者成像面积之比2.04:1),所以不一定有亮度上的提升感受。中低档次的10X40镜子由于目镜结构较7X50复杂及厂商设计倾向问题,成像亮度可能比7X50有明显不如,但高端镜子不存在这种情况。
刨去亮度问题。对于观星来说,10X双筒可以把面状天体放得更大,加上视场较小起到压暗背景的作用,可提升成像的反差。人眼虽没有积累光线的功能,但对反差和大小的变化是很敏感的。因此10X40观测天体的效果未必在7X50之下,特别是在天空背景不够暗的场合。
分辨率方面,虽然望远镜的分辨率有现成的公式:116/D(角秒),D采用物镜的直径,以mm计。但对于双筒,情况就不一样。以40mm的双筒为例,虽然物镜分辨率是116/40=2.9角秒,但是至少需要60/2.9=20.7X人眼才可以享受到这一分辨率,所以对于双筒来说,大多数情况下肉眼观测的分辨率并不取决于物镜直径,而是取决于放大倍数。这就是首帖测试的意义,用数据验证理论。 出瞳小意味着望远镜把物镜接收到的光线汇聚成更小的光束进入人眼。
————————理论错误! 关于双筒观天效果,请参考:
http://www.astron.sh.cn/ASTRONOMY/TELESCOPE%20HOME/ARTICLE/heyun.htm
(原文来自《Sky & Telescope》2001年第9期94页,Alan Adler 著,上海启明星联盟 何允 译) 关于双筒镜的“亮度”问题,请参考:
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52827
funder和小蔡在这个帖子里有长时间的争论和探讨。 8X30、10X40、7X50出瞳状况对比图。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