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hqd
发表于 2005-1-8 21:06
他说的没错。
Debug
发表于 2005-1-10 00:21
那楼主为何自己不去开发这样的天望呢?
hnhjkl
发表于 2005-1-10 13:32
自己开发这样的望远镜是很有难度的,要是工厂没有生产有这种望远镜的话,我在以后也会去把它开发出来的,尽力而为吧。我在这里写出来,是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可能会给大家在天文观测上提供一些帮助。
小白兔
发表于 2005-1-16 16:29
我是这样认为的,大口径短焦镜子焦比大亮度高,口大分辨率高,加工精度要求高;同样口径的长焦镜子,我就用来照相,加工难度比短焦的低。
比如用ED102SS观测,ED102S拍照,长焦虽然焦比小,可以通过相机的曝光来累加,而眼睛就没这功能。
当然,口大焦比大的镜子最好了
clarkjohn
发表于 2005-1-16 16:44
赵垒
发表于 2005-1-18 09:32
不会是广告吧。。。。。。
现在的炒作可是无孔不入的。。。。。。
路过。。。。。。 :?: :idea: :arrow:
Astrolux
发表于 2005-1-18 10:03
什么呀,难道你不知道深空天体看不见不是因为太小,而是因为太暗吗?
yxtk
发表于 2005-2-24 19:23
同样的口径,焦距越短可以看到的深空天体越多。
hnhjkl
发表于 2005-2-24 19:55
长焦物镜再配上长焦目镜也可以获得在该物镜口径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亮度,只是长焦物镜所能达到的视场比短焦的要小。在搜索上难度大一些。但是,长焦物镜所能达到的倍数要大一些。总的来讲,长焦物镜的望远镜的适应范围要大一些,它即可以用长焦目镜进行亮度观测,也可以用短焦目镜进行倍数观测。
猎户星座2
发表于 2005-2-24 20:24
实话实说,楼主的话一点都没有错。
猎户星座2
发表于 2005-2-24 20:24
实话实说,楼主的话一点都没有错。
猎户星座2
发表于 2005-2-24 20:29
传统的想法认为,低放大率(低倍率)对深空天体观测更为有效。但是,就像Roger Clark已经证明的那样,这个假设通常是不正确的。许多暗淡的深空天体更适合用高倍率观测。其中的原因非常微妙,也很重要,下面我们会说得更详细一点。
与相机和其他纯机械的光学系统不同,肉眼在暗弱的光线下分辨率会降低。研究表明,肉眼在明亮的光线下,可以分辨小到1角分(1/60度)的结构,而在夜晚的暗淡光线下,连20到30角分(1/3到1/2度)大小的结构都无法看清。这差不多相当于肉眼看月球的大小。因此,只有在将它们放大到几十个角分时,极暗天体的细节才能被分辨出来,这通常需要使用非常高的倍率!
肉眼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这与我们的眼睛处理夜晚光线的方式有关。照相底片是被动地记录光线,而视网膜神经系统则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在暗弱的光线中,视网膜会与邻近的区域比较信号。一个只能投影在一小块面积上的暗淡光源——比如目镜中的一个小星系——可能完全看不到。但是它的确被视网膜记录到了,证据就是拥有同样低表面亮度的较大的星系就可以很容易看到。实际上,当杆状细胞看到一个可疑的光信号时,它们会向周围其他的杆状细胞询问有没有看到这个信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信号就会通过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否则,这个信号就会被丢弃。
当一个像被放大到高倍率时,它的表面亮度的确变暗了。但是进入眼睛的光子总数仍然是相同的。(光子是光线的基本粒子。实验表明大部分人能够感觉出低到每秒50到150个光子的亮度。)实际上光子分散在更大的面积内并没有太大关系;视网膜的图像处理系统会处理它们。当然必须在一定的亮度以上。合适的放大倍率必需满足以下的平衡:即影像要有足够大的角直径,表面亮度又不能降得太低。
猎户星座2
发表于 2005-2-24 20:51
也就是说,如果不加大焦距,“许多天文爱好者却看这为数不多的100多个天体看了一辈子,无非是学会了使用赤道仪和天体摄影。”但楼主也该知道,对于爱好者而言,“看这为数不多的100多个天体看了一辈子”的爱好者已算水平很高的了。
猎户星座2
发表于 2005-2-24 20:59
以前我也以为低倍率,短焦比的镜子观测深空好点,但看了观测摄影版的“深空天体观测的秘密”后,改变了一些想法。(还没有实际上的作用,我还在为成为那种“看这为数不多的100多个天体看了一辈子”的爱好者而努力。)
猎户星座2
发表于 2005-2-24 21:02
楼主还是多实践一下吧,像这样的信口开河是没有意义的。
JOY,那文章是你翻译的啊,你也要好好看啊!
大家对异己的见解不应该这样冷嘲热讽啊
AP130EDF
发表于 2005-2-24 23:32
楼主的话错在物镜焦距决定倍率,特别是所谓“物镜焦距在1200mm以内的望远镜最多只能看到200个以内的近距离天体”
8”f6,10”f5的反射镜都在这个焦距范围,用5mm目镜(约240X),出瞳约1mm,可轻松观测到12.5等的星云(NGC星表内的天体大都在这个范围,8000+), 我的经验是1.2mm的出瞳观测暗弱天体最佳,小於1mm的出瞳就开始有负面影响了。
高倍率可用短焦目镜或Barlow获得,相对而言,最低倍率主要由物镜焦距决定。
Adrian
发表于 2005-2-25 10:52
短焦大口径物镜更适合观测深空天体
pghyf
发表于 2005-2-25 11:33
小蔡
发表于 2005-2-25 18:45
城市里面看深空天体,更加需要高倍
猎户星座2
发表于 2005-2-25 19:22
楼主的话错在物镜焦距决定倍率,特别是所谓“物镜焦距在1200mm以内的望远镜最多只能看到200个以内的近距离天体”
8”f6,10”f5的反射镜都在这个焦距范围,用5mm目镜(约240X),出瞳约1mm,可轻松观测到12.5等的星云(NGC星表内的天体大都在这个范围,8000+), 我的经验是1.2mm的出瞳观测暗弱天体最佳,小於1mm的出瞳就开始有负面影响了。
高倍率可用短焦目镜或Barlow获得,相对而言,最低倍率主要由物镜焦距决定。
其实,用10毫米以下的目镜看深空无异于自我折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