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jxie 发表于 2005-1-9 10:26

大连天文普及促进会Q2观测摄影队昨日赴外地拍摄观测实录!

昨天大连天气异常晴朗,我约协会lymex、haili和zxycom及lymex夫人一行5人分乘2辆轿车下午4点起奔赴位于大连市区50多公里处的,金州市后石村的我协会观测点,这是一座近600平方米的乡村别墅。在品尝了当地特色海鲜后我们进入别墅准备带去的设备。

rjxie 发表于 2005-1-9 10:29

气温最高温度-4度,现在快进入沈大高速公路大连站收费口。

rjxie 发表于 2005-1-9 10:30

沈大高速公路大连站。

rjxie 发表于 2005-1-9 10:32

奔赴金州市30公里外的后石村,这里是大连第一富裕村,依山傍海。

rjxie 发表于 2005-1-9 10:34

在别墅四层活动室内准备观测设备。

rjxie 发表于 2005-1-9 10:37

调试ToUcam和制订观测拍摄计划。后石村仅限星等约5.5等。这里肉眼可以清晰地看到银河和位于昴星团东北方向的Q2彗星。 ^^

木习习 发表于 2005-1-9 11:13

快点上照片撒~~~~~~~~急~~~

haili 发表于 2005-1-9 13:37

我本来去主要是拍摄土星的,但到地方一试验,才发现toucam不好用了,晕啊。只好以目视为主了,下面和大家说说目视观测的效果:
1、        土星:用F820/127的折射镜子观测土星,EQ5加DK3电跟,分别配了25MM目镜,12.5MM目镜,9.6MM广角目镜,再分别和国产的3*巴罗,TV的5*巴罗,对以上目镜和巴罗都进行了组合,在最高组合的情况下(9.6MM广角目镜+TV的5*巴罗),几乎已经超过400倍了,依然能成比较清楚的像(但有点模糊,看不清楚细节),土星在整个视场里有几乎5分硬币大小,而且电跟可以保持至少一分种以上不离开视场,正常倍数下跟踪基本可以保持跟踪一个小时以上不离开视场(但会偏离中心),总的来说,国产器材组合在极限情况下超出我们的想象水平。
2、        然后用20*80双筒观测了M42:一句话,太爽了,在几乎没有光污染的情况下,M42在双筒里占据了视场中心几乎1/2的空间,而且轮廓清晰,有如展翅腾飞的大雁,以前在市里观测都是只能看到中心的亮点和周围有云气的感觉,这是第一次目视到了和照片同样的感觉,只是看不见颜色。真是难以形容啊。
3、        M31:还是用20*80双筒观测:以前听人说过M31 在双筒里是非常震撼的,但从来没有看见过,今天终于看到了,确实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巨大的M31几乎斜着穿过整个视场(以前只看到过模糊的中间光斑),直径足有1.5满月大小,星系中间明亮部分的大小、亮度差不多比Q2略微小一点,只是还看不清更多的细节。M32和110两个伴星系也都看不见。
4、        M33:今天还找到了M33,M33比M31暗淡了不少,似乎象一团薄云漂浮在星空之中,在望远镜中大约有月亮2/3的视场大小,但经过多次仔细观测,隐隐约约好象能够看出上下主要的旋涡状结构似的,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5、        其他的还观测了Q2,M44等,总体来说,在光污染很小的情况下,20*80双筒的目视效果比F820/127的观测效果要好很多,观测星系、星云、彗星比疏散星团要过瘾的多。但观测行星确实不行,双筒里连土星的光环我都看不出来。
这次夜晚观测确实感觉收获很大,只是太冷了,我们就在别墅的阳台上,可以随时进屋休息,但还是觉得受不了,或许我太怕冷了吧,ZXYCOM就比较不怕冷,在外面坚持的时间比较长,LYMEX坚持的也不错。老解在外面的时间还没我多呢,呵呵。

jiangjian 发表于 2005-1-9 13:49

香车加别墅还有美丽的星空!羡慕啊!

lymex 发表于 2005-1-9 14:23

是啊,haili的镜子质量还是不错的,跟踪也很好。光害小的地方观测很舒适。

我的赤道仪的配件前一段时间丢了,去之前准备了新的工具、配件,结果居然没有带去!结果费了好大的劲,用了数码相机的电池和临时的接法,居然把赤道仪给胡弄好了。

照片随后上。

rjxie 发表于 2005-1-9 14:57

^^ 别墅的楼梯成为我们的天文台旋转梯。

rjxie 发表于 2005-1-9 15:00

我本来去主要是拍摄土星的,但到地方一试验,才发现toucam不好用了,晕啊。只好以目视为主了,下面和大家说说目视观测的效果:
1、        土星:用F820/127的折射镜子观测土星,EQ5加DK3电跟,分别配了25MM目镜,12.5MM目镜,9.6MM广角目镜,再分别和国产的3*巴罗,TV的5*巴罗,对以上目镜和巴罗都进行了组合,在最高组合的情况下(9.6MM广角目镜+TV的5*巴罗),几乎已经超过400倍了,依然能成比较清楚的像(但有点模糊,看不清楚细节),土星在整个视场里有几乎5分硬币大小,而且电跟可以保持至少一分种以上不离开视场,正常倍数下跟踪基本可以保持跟踪一个小时以上不离开视场(但会偏离中心),总的来说,国产器材组合在极限情况下超出我们的想象水平。
2、        然后用20*80双筒观测了M42:一句话,太爽了,在几乎没有光污染的情况下,M42在双筒里占据了视场中心几乎1/2的空间,而且轮廓清晰,有如展翅腾飞的大雁,以前在市里观测都是只能看到中心的亮点和周围有云气的感觉,这是第一次目视到了和照片同样的感觉,只是看不见颜色。真是难以形容啊。
3、        M31:还是用20*80双筒观测:以前听人说过M31 在双筒里是非常震撼的,但从来没有看见过,今天终于看到了,确实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巨大的M31几乎斜着穿过整个视场(以前只看到过模糊的中间光斑),直径足有1.5满月大小,星系中间明亮部分的大小、亮度差不多比Q2略微小一点,只是还看不清更多的细节。M32和110两个伴星系也都看不见。
4、        M33:今天还找到了M33,M33比M31暗淡了不少,似乎象一团薄云漂浮在星空之中,在望远镜中大约有月亮2/3的视场大小,但经过多次仔细观测,隐隐约约好象能够看出上下主要的旋涡状结构似的,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5、        其他的还观测了Q2,M44等,总体来说,在光污染很小的情况下,20*80双筒的目视效果比F820/127的观测效果要好很多,观测星系、星云、彗星比疏散星团要过瘾的多。但观测行星确实不行,双筒里连土星的光环我都看不出来。
这次夜晚观测确实感觉收获很大,只是太冷了,我们就在别墅的阳台上,可以随时进屋休息,但还是觉得受不了,或许我太怕冷了吧,ZXYCOM就比较不怕冷,在外面坚持的时间比较长,LYMEX坚持的也不错。老解在外面的时间还没我多呢,呵呵。

:oops: 要不是感冒一直没好,我也不怕冷的,只是。。。头当时一直发烧。。。
呵呵,下次休养好了整装待发。 ^^

活动星图 发表于 2005-1-9 15:14

快上彗星的图啊!!!

lymex 发表于 2005-1-9 16:32

我来上些图。
到达观测地,首先用激光笔留下“到此一游”的记号。

lymex 发表于 2005-1-9 16:35

观测点景象。用鱼眼拍摄,曝光20秒,大约有6秒种故意开的灯,以便照亮望远镜等前景。背景仍可见左边的光污染、天狼、猎户、卯星团,原图可见Q2

lymex 发表于 2005-1-9 16:37

M42单幅未修改,曝光145秒,用haili的望远镜和赤道仪,跟踪的不是很好。

lymex 发表于 2005-1-9 16:38

M45,曝光90秒,原片未修改,颜色有些怪。

lymex 发表于 2005-1-9 16:41

Q2,用haili的望远镜和赤道仪,曝光379秒(6.3分钟)

lymex 发表于 2005-1-9 16:43

用rjxie的80mmAPO+我的EM1S拍摄的,也是全片缩小其它未改动

lymex 发表于 2005-1-9 16:46

观测现场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大连天文普及促进会Q2观测摄影队昨日赴外地拍摄观测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