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谈谈倍率吧
记得Al Nagler关于倍率说过一句名言“最佳的低倍倍率就是尽可能高的低倍倍率, 最佳的高倍倍率就是尽可能低的高倍倍率”。 这话初听起来感觉比较绕口,不过在实际中很有指导意义。
先说前半句,低倍倍率要尽可能高,这是对于看deepsky而言,前提是视场大小能涵盖所能观测的天体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倍率,为了达到这一点,PO,Nagler等广角目镜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比如对于同一只望远镜而言,PL 11毫米的视场大小基本是和Nagler 7毫米差不多的,后者还略微大一点,但倍率显然不同,后者虽然理论上像暗一点,但是后者要比前者能看到更多的被观测物体的细节。
后半句,高倍倍率要尽可能的低是说在保证清楚细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倍率,虽然TV等高级APO镜子有没毫米口径3X以上的放大能力,但是实际上2X/每毫米口径以上的倍率并不能增加细节,最多让像变大而已,虽然这个时候对于高级APO而言,像质还是很能接受的范围,但是考虑到视野狭小,追踪不易,高倍容易抖动,高倍对seeing要求更高,高倍像会变暗等因素,高倍的带来的优点远远比不上它带来的缺点,所以这个时候,Al nagler建议你使用尽可能低的高倍率。
通过个人的实践来看,固然各种测试报告里面常常有某只4寸或者3寸APO在300X,甚至400X,500X还有诸如无色散等优点,但对于看报告的选购者来说,这种说法并没有多少实际观测意义,我个人感觉对于优质APO镜子来,口径每毫米2.5X到3X的最大放大能力是比较现实的,如果你喜欢挑战双星,那么这个极限放大倍率可以稍微高一点,但是你要选择更加稳固的脚架和更好观测seeing。 赞成哈~~~~我是典型的低倍率者! 人眼是比较娇气的东西,和照相一样,要有正确的曝光,太亮或者太暗都看不到细节,而且对亮度的反应也不是线性关系,对不同的目标会有不同的最佳放大倍率。 严重支持低倍,这样找星好找,视野大,像坐在太空舱里! 小蔡的意见我看主要是针对优质镜子而言的,普通的快速消色差镜和所谓的Semi-Apo折射镜,很难保证每毫米2倍的像质,就算能用到那么高,也只是使用者一厢情愿而已。对于优质APO镜而言,观测细节的增加完全可以随着倍数而增加直到每毫米2倍的放大率(虽然增幅会越来越小),但在实践中,用到每毫米2倍甚至3倍放大率的机会不算多。 人眼是比较娇气的东西,和照相一样,要有正确的曝光,太亮或者太暗都看不到细节,而且对亮度的反应也不是线性关系,对不同的目标会有不同的最佳放大倍率。
赞同 人眼是比较娇气的东西,和照相一样,要有正确的曝光,太亮或者太暗都看不到细节,而且对亮度的反应也不是线性关系,对不同的目标会有不同的最佳放大倍率。
不知道有没有关于深空天体最合适放大倍率(其实应该是出瞳更科学,一个倍率在8寸镜子上最好,不代表8cm镜子也合适)的详细列表。
比方说M42最合适的出瞳是多少,M57最合适的是多少,等等。 观看中, 小蔡的意见我看主要是针对优质镜子而言的,普通的快速消色差镜和所谓的Semi-Apo折射镜,很难保证每毫米2倍的像质,就算能用到那么高,也只是使用者一厢情愿而已。对于优质APO镜而言,观测细节的增加完全可以随着倍数而增加直到每毫米2倍的放大率(虽然增幅会越来越小),但在实践中,用到每毫米2倍甚至3倍放大率的机会不算多。
我现在一般只考虑口径2X的最大放大倍率,当然看重星可以提高点,实际观测中,200X以上的seeing10次当中也没1,2次。
这两天木星冲,我多数用180倍观测,seeing非常好的时候,云带非常清晰,虽然这个时候,木星也就一个黄豆大。 人眼是比较娇气的东西,和照相一样,要有正确的曝光,太亮或者太暗都看不到细节,而且对亮度的反应也不是线性关系,对不同的目标会有不同的最佳放大倍率。
不知道有没有关于深空天体最合适放大倍率(其实应该是出瞳更科学,一个倍率在8寸镜子上最好,不代表8cm镜子也合适)的详细列表。
比方说M42最合适的出瞳是多少,M57最合适的是多少,等等。
调整放大率可以改变亮度和细节,恰当的放大率能显现更好的细节,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观测时总是想在自己镜子锐度最好的地方得到合适的亮度,然而似乎没有一个天体买你的帐。暗弱天体受限于口径,明亮的天体-月亮,太阳,甚至于大行星,观测时总是觉得在正使用的倍率下如果是亮一点或者暗一点该多好。亮一点恐怕不行--口径,暗一点就有办法-中性滤光片(我们先不考虑有色滤光片带来的反差作用),观测月亮尤其有效,我常常觉得看月亮放到200倍也不暗,但镜子不成了,没有锐度了,减低一点亮度再把倍率降下来,细节出来了。
如果天体进入眼睛的光的总能量是相等的,视面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似乎只能凭当时眼睛观测的感受来定,当然不能是太大或者太小。觉得有必要提一下广角目镜,视角的增大意味着比同焦段窄视野目镜接纳更多的光能量,看天体觉得就有那么一点不同,这个不同在于眼底接收光能量的面积增大-当然总能量也多,在适当的倍率下主观感觉深空天体似乎来得更亮。
倍率的确定上弄个变焦真的方便,最佳放大率瞬间搞定,随着目标不同,随意变换。也琢磨弄个目镜转塔,一堆共焦的目镜---好费 :cry:
晚上一看天就怀念nagler zoom的click stop,确定焦段真方便! Nagler Zoom的确是好东西, 可惜出瞳距小了些, FOV小了些. 其实高倍用Nagler T6的短焦也是不错的选择, 尤其是对于经纬台一族, 高倍目标在视野中停留的时间不但长, 还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难以言表. Or目镜就显得逊色多了.
WZC, 你的Borg76ED架上目镜转塔后调焦座是否吃的消? 看来我要去买个NZ 2-4了,昨天晚上看木星到2点,感觉NP101潜力不小,需要买个NZ好好挖掘挖掘高倍性能。 这个转塔确实有点重,我现在不会考虑,关键是目镜比较头痛。现在越来越喜欢长出瞳的目镜了。 我这里昨天晚上视宁度不错,我上到了840倍看土星,也可以接受呀。不过前些天连200倍都不行。视宁度对倍率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840倍的土星,什么样的镜子系统啊?? 看来我要去买个NZ 2-4了,昨天晚上看木星到2点,感觉NP101潜力不小,需要买个NZ好好挖掘挖掘高倍性能。
小蔡的毒品真多!这个NZ 2-4又是什么东东? 看来我要去买个NZ 2-4了,昨天晚上看木星到2点,感觉NP101潜力不小,需要买个NZ好好挖掘挖掘高倍性能。
现在有些遗憾当初没有完全听信Nagler的介绍, 那个NZ2-4的变焦的介绍中就说明了适合800毫米焦距的镜子的高倍端. Televue确实经验丰富, 点点滴滴都考虑到了. 840倍的土星,什么样的镜子系统啊??
施卡镜 看来我要去买个NZ 2-4了,昨天晚上看木星到2点,感觉NP101潜力不小,需要买个NZ好好挖掘挖掘高倍性能。
现在有些遗憾当初没有完全听信Nagler的介绍, 那个NZ2-4的变焦的介绍中就说明了适合800毫米焦距的镜子的高倍端. Televue确实经验丰富, 点点滴滴都考虑到了.
这句话指的什么,是否还有口径值的要求?对115这个f7的镜子,3-6mm短焦端倍率是口径的2。33倍感觉完全够用了。2mm将达到3。5倍口径值,看月亮也比较暗了。 这几天都在观察土星和木星。
感觉对镜子口径又有新认识,80毫米的镜子3X口径值虽然和101毫米3X口径值的出瞳直径一样,但是后者似乎明显比前者亮,并且后者的过剩感觉也要小于前者。
如果对于115口径来说,应该说3毫米的目镜保守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