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sky 发表于 2016-9-13 15:19

有关SONY A7系列微单吃星问题的测试 有图有真相

本帖最后由 jxsky 于 2019-9-27 18:37 编辑

                                                          有关SONY A7系列微单吃星问题的测试 有图有真相                                                                                                         --------梦天很早就听说了SONY大法的A7系列微单会吃星,看过CN上的一些讨论和一些测试的对比图(例如这里: https://www.dpreview.com/forums/post/55841466),但是都没仔细看,那些对比图基本上体现的都是星星变少,暗星被吃。比如下面的对比:B门:
M档:

起初我和多数人的想法一样,认为吃就吃吧还省得费力去缩星了,基于这种想法出掉了6D换了一台A7S。然而,噩梦刚刚开始,第一次上山试拍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以下是一张暴光90秒的银河局部,总感觉背景很脏乱,如下 :
然后200%放大看看是啥样:   背景脏乱的原因找到了,原来是暗星的星点变形了,变成了各种线条状、脚丫状和飞鸟状。
这个实际上是暗星被大法当噪点涂抹了,就是所谓的“吃星大法”
关键的问题是,他吃星不是吃光,而是吃一半留一半还把星点变形了,变成各种条形、脚丫形、飞鸟形,搞的背景很脏很乱,这个是不能接受的。

    然后,我用M档暴了几张M档,完全无吃星问题,星点非常的好,锐利扎实,完全没有涂抹和吃星。以下均为15秒暴光 A7S MOD+OPTOLONG L-PRO滤镜,无吃星,可见大法用来做30秒以内的星野还是非常合适的。




当时的结论就是不能用超30秒的暴光,也就是只能用M档30秒以内,不能用B门。

后来我测试了暗场。如下:A7S ISO 800 30秒,左是M档,右是B门,有意思的对比出现了

大家有没看出端倪来?
问题来了,用M档的暗场噪点是独立的非常犀利,而用B门时把噪点吃成了条状,脚丫状
暗场的测试间接复刻了之前我实拍银河时星点出现的问题。

继续来看看A7S的EXIF,写的是12位 ARW COMPRESSED 压缩


然后我就一直寄希望于大法二代A7系列的14位无损RAW新固件,后来借到了朋友的一台二代A72进行测试,首先看看A72的EXIF,写的是14位 ARW UNCOMPRESSED

再看看A7R2的,也是一样,二代7R2变成了14位 UNCOMPRESSED , 无损 非压缩

也就是我们期望的14位无损,非压缩,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然后我们再看看暗场,开始大跌眼镜了:

A7M2 M档和A7S一样,是好的。但是B门有问题。 B门的噪点还是被涂抹成了线条状,肯定吃星无疑。

然后看看下面的A7R2的暗场测试对比更奇特:

A7R2的M档和B门的暗场完全一模一样,噪点都被吃成了横条状,吃星无疑。
      就是说大法的最牛逼的旗舰机A7R2升级到14位无损RAW固件后不仅吃星问题没有改善,而且比A7S A7M2还要更佳的变本加厉。连M档都没放过。
至此我对大法彻底的绝望了,一代12位有损RAW没戏,二代号称14位无损RAW也同样没戏。

大法也真是神奇,M档不吃星B门就吃,真乃奇葩也

   做为对比,我再放一张尼康D5100的暗场对比:再来看看破解后的尼康

左是破解后,右是没破解。
尼康没破解的暗场已经是没什么涂抹了,也没有吃星问题。但是破解后彩噪很少了,噪点变得和CCD一样独立、犀利、完全没有涂抹和黏糊的背景。
再调一张破解D5100的偏置,100%放大截图,扔进PS里暴光提亮:完全没有一个噪点,跟Q22的偏置类似。

咱不去强求去折腾破解的尼康,但最起码不能容忍吃星,所以我宁要暗场有点黏糊的6D也不要大法。
经过此轮折腾之后,我又把A7S以极低的价格出手,又再次把6D买回来了。我希望大法能早日发布真正无损不吃星的RAW固件,到时我一定捧场,因为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加点更新:以下是一张A7S A7R2的不同ISO下的读出噪声的图

看来A7R2最佳ISO在800不到的样子,A7S在3200附近的样子。A7S ISO 1600以下读出噪声上升的太快了。。。看来A7S注定是一个
不适合低ISO长暴的机器。





rjxie 发表于 2016-9-13 15:38

佳能的5d4应该没有这样的问题吧{:5_278:}

兆龍他城 发表于 2016-9-13 15:46

学习了!

jxsky 发表于 2016-9-13 15:54

rjxie 发表于 2016-9-13 15:38
佳能的5d4应该没有这样的问题吧

5D4新出的,没了解过啊,不过其他机型好像都没听说过吃星好像就大法,至少吃星不会这么明显。

椰风123 发表于 2016-9-13 15:56

索尼相机在天文领域可以去吃屎了...

sherryzx 发表于 2016-9-13 16:06

可以,我作为大法的拥有者,会关注这个帖子,同时会做出自己的测试,另外
你都用M15秒拍了,怎么不用B门15秒对比试试
我手上也没对比片,所以等我测试了再来回复了~
要是大法真不行我也出大法全套

jxsky 发表于 2016-9-13 16:09

sherryzx 发表于 2016-9-13 16:06
可以,我作为大法的拥有者,会关注这个帖子,同时会做出自己的测试,另外
你都用M15秒拍了,怎么不用B门15 ...

测B门的15秒没有意义啊,因为30秒以内都可以用M档搞定。 我的理解是15秒B门也会有问题,只要B门就不行。

rjxie 发表于 2016-9-13 16:12

jxsky 发表于 2016-9-13 15:54
5D4新出的,没了解过啊,不过其他机型好像都没听说过吃星好像就大法,至少吃星不会这么明显。
...

松下的卡片机拍摄的照片仔细查看也这样,不过sony同样的cmos nikon也在用,D810这样的机器似乎没有听说有这样的问题吧,也许是cmos算法的问题

msloo 发表于 2016-9-13 16:16

实践检验真理啊,喜欢这种风格的对比帖子,AB对比,好处坏处暴露无疑,传言不攻自破。
{:5_277:}

sherryzx 发表于 2016-9-13 16:20

msloo 发表于 2016-9-13 16:16
实践检验真理啊,喜欢这种风格的对比帖子,AB对比,好处坏处暴露无疑,传言不攻自破。
...

msloo大神,快有空测5100的M和B看看~我今晚回去用暗场看看大法的,如果真的很差,果断抛弃了

sherryzx 发表于 2016-9-13 16:20

msloo 发表于 2016-9-13 16:16
实践检验真理啊,喜欢这种风格的对比帖子,AB对比,好处坏处暴露无疑,传言不攻自破。
...

msloo大神,快有空测5100的M和B看看~我今晚回去用暗场看看大法的,如果真的很差,果断抛弃了

sherryzx 发表于 2016-9-13 16:22

jxsky 发表于 2016-9-13 16:09
测B门的15秒没有意义啊,因为30秒以内都可以用M档搞定。 我的理解是15秒B门也会有问题,只要B门就不行。
...

嗯,我看看15秒的B和M,30秒的B和M暗场情况   有天气再测上B门45秒   60秒等等的看看

星河小将 发表于 2016-9-13 16:22

@cccp

jxsky 发表于 2016-9-13 17:03

rjxie 发表于 2016-9-13 16:12
松下的卡片机拍摄的照片仔细查看也这样,不过sony同样的cmos nikon也在用,D810这样的机器似乎没有听说有 ...

尼康的没有问题,同样的蕊片,就是算法问题,软件故意不给你完整的RAW读出,之前只给12位不给14位是考滤到视频发热问题做出的妥协,视频和长暴都是会引发机器发热的,微单的紧密设计更易暴露发热问题。我二个朋友的D810都会在视频时会因发热问题罢工,但是人家没有从软件上去妥协,死机就让他去死。而B门就是为长暴而生的 。但是A7二代都出14位固件了还是涂抹就只能说是他在做假,涂抹热噪让片子高感表现更好一点。因为微单长暴发热大,长暴热噪自然也多,所以对B门下手涂抹。 我对比过A7S和6D的偏置和暗场,1/4000秒的偏置 A7S比6D强很多倍,但是60秒以上的暗场 6D就开始反超了,如果加大到5分钟10分钟这样的长暴暗场6D则远远的把A7S摔到很远很远,A7S的10分钟暗场噪点多到不能看,估计还是微单结构不利于散热惹的祸。

506 发表于 2016-9-13 17:07

好长,有些看不懂,结论是SONY的相机不行,换别的,是这个意思吧{:5_283:}

凝视深空 发表于 2016-9-13 17:20

看此贴安心了 不用考虑大法了

星宁PSO 发表于 2016-9-13 17:58

梦天的帖子好啊,让很多人少走弯路

aloix 发表于 2016-9-13 19:37

我擦嘞,大法果真有这个问题?希望有更多测试。

willin168 发表于 2016-9-13 19:49

刚入大法的表示很伤心

弥漫星云XP 发表于 2016-9-13 20:18

这个帖子好!!!!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有关SONY A7系列微单吃星问题的测试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