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M42,高倍有惊喜
大风吹散了雾霾,镜子搬出去活动下筋骨。先看了金星,夸张点说差点亮瞎眼。没啥说的,半个月牙状,没任何细节。本来是准备挑战天狼伴星的,结果等天狼上来一看,视宁奇差,300倍下星点糊成一片了。无奈,去看下老朋友M42吧,结果我忘记去巴洛了,直接300倍goto过去了。我当时还奇怪,以前goto挺准的,这次怎么goto后一片黑呀。没想那么多,就用寻星镜指向了M42。然后往目镜里一看。这一看不要紧,一下给我了惊喜。星云中心部分的细节比低倍要丰富的多,原来300倍没有想象中的暗,云气的波澜都可以看到。300倍下还能有辨别细节的亮度,都要归功于M42的亮度。以前看星云都是习惯性的直接拿最长焦目镜最低倍去看,这次无意间发现高倍竟然也这么好。直接颠覆了以往的低倍看深空的观念。不过如果没有300mm的口径,估计也不会这么高亮度。看来更大的口径还真的是很有必要了。这时你需要蛋壳变倍器了 高倍星云本身就很棒,尤其是42,纤维状云雾弥漫。看久了上瘾的 同样的惊喜,第一次拍M42用的是一个400mm的短焦镜804GT,看到M42的一丛小火苗兴奋了一下。第二天用C11HD,第一张不知道拍到的是什么,直到cloud61先生暴力地用了25000ISO,这才知道拍到了M42的中心区,调下色阶后直接就出片了,单张,星点也算纤细,颠覆了施卡镜不适合深空的早前自己的印象。大口径的确暴力,没导星也能出片,而且极轴都是没对好的。 楼主用啥镜子看的啊? 大口径真的很有必要。有视面的天体看起来比看单纯的星点更有意思。 huangzp 发表于 2016-12-23 10:57
楼主用啥镜子看的啊?
12寸卡镜
shian98 发表于 2016-12-23 10:58
大口径真的很有必要。有视面的天体看起来比看单纯的星点更有意思。
是呀,我这是F30的焦比了,如果300倍下仍然有5mm出瞳,就是1.5米的镜子了,F5焦比那亮度没法想象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