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40cm大口径长焦距双筒折射镜观测体会
据林清博士介绍,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40厘米双筒折射镜,有100多年历史了,是法国人设计建造的,机械系统是很古老的,轭式赤道仪,电控马达是解放后,安装的;光学系统是双分离折射镜,口径40cm,焦距7m,焦比17。5
所以色差,球差很小,成像极其锐利。
观测土星
在160X下,金黄色的土星极其明亮,土星的云带清晰,巨大的光环在土星周围,A环和B环之间比较宽的卡西尼环缝很清楚,看见了A光环边缘的恩克暗纹很有文理,
以及A环最边缘的细线,估计也许是恩克环缝!!!
总体感觉:成像很锐利,明亮,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丽! 紫金山也有大双筒镜,可惜是摄影用的,不可观测! alexhy 居然有这样的机会,很羡慕。
观测时大气的干扰是否很大?目镜舒适吗?
7m的焦距160倍,目镜应该是44mm焦距的。 40cm的双筒是一个镜筒摄影用,一个目视观测用(兼导星)
lymex:
观测土星时,由于倍率不高,而且土星地平高度教高,
佘山的当时的视宁度较好,大气抖动居然不明显!
虽然当时我戴眼镜,但是因为低倍率出瞳距离很大,目视很舒服,估计目镜是PL式的.
看来100年前,法国的天文光学当时很先进! 有上海天文台40cm大口径长焦距双筒折射镜的照片吗???
观测M42大星云
著名的M42大星云,在90X下,成像极其美丽!著名的猎户座,θA。θB,θC,θD,四边形星,明亮,锐利,闪亮着蓝色的光芒!
四颗星周围星云的气体形状,很象包裹着的蓝色透明纱巾,
这是天文照片中感觉不到的,咳,太美了!
观测木星
木星地平高度不高,高倍率下,低空大气的抖动有些影响;木星赤道地带的2条大木带很宽,有纹理层次感,南北级各有一条宽的大木带,
而且,木星北部还看到2条靠近的细木带;
在靠近南部赤道木带中看到模糊点一个,根据starry night pro的演示当时大红斑的位置,似乎不是大红斑,而可能是出现的大暗斑。
告诉你们
alexhy 看了大双筒后太兴奋了,高兴得象个小孩! 绝密呀, alexhy 你别打我!
但真的是很爽!爽! 最初由 herong987 发表
有上海天文台40cm大口径长焦距双筒折射镜的照片吗???
我有它的照片,只是照片上还有我,就不贴了,让你羡慕一下就好了
羡慕啊!
什么时候开放阿,我们也去看看, : ) 你不如直接去看佘山的1米56的镜子:-)坛主说他特别喜欢156门口看门的那只狗:D 看来这些镜子不在是用来搞研究了 北斗流星月:
呵呵,回到家了,丢的东西他们找到了吗?
以后深空天体观测还要多向你请教.
urania :
佘山1.56的镜子是需要做课题项目科学家,申请的,
一般人根本没机会无法使用它;
门口的“狗”原来是那位啊,呵呵。
安徽无极:
40cm的大双筒,是对外开放的,有时也做课题研究;
发痴想~~~~~~
要是40cm双筒是用双眼观测........??~~~~~~.............:-p 最初由 urania 发表我有它的照片,只是照片上还有我,就不贴了,让你羡慕一下就好了
看来大口径的长焦折射镜是自制镜子的简单易用办法.仅管不便携带,但能用.
urania: 行行好,请把它的照片贴出来看一眼吧.
要不把你挡住处理后也行.
眼馋啊!
40公分大望远镜(转自上海天文台)
40公分大望远镜(转自上海天文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耶稣会神甫蔡尚质发起,向法国巴黎定购的一架口径40厘米、焦距7米的双筒折射望远镜,是中国近代天文学史上第一架光学望远镜。也为当时亚洲地区最先进、口径最大的天文望远镜。 这镜子如果是双眼观测,人会昏过去的。
大家不要急看看我2000年夏天给它拍摄的照片吧。
第一张:观测用座椅。(由于那次没带闪光灯曝光时间长照片不很理想)2整个镜子仰望。
2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