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叠加实验
在程序中加入了一段代码,能够自动连续拍摄并存成文件。然后实验了叠加照片。采用CCD自动拍摄了10张照片,每
张照片曝光5秒。然后用REGISTAX软件进行了叠加。
这是叠加后的照片。
每张照片里的噪点经过叠加后就消失了。图象更加细腻。
点击可看大图
http://qhy.lamost.org/ccddiy/exp5stack10.jpg 这个CCD的灵敏度比数码相机用的CCD要高。所以相同曝光时间噪音也要大
(灵敏度高的原因是:1.黑白=3倍彩色 2.由于分辨率低,在相同CCD尺寸下
每个象素尺寸的面积大 这个CCD的象素尺寸为8.4*9.4um,而300万象素相机
的为3.45*3.45um因此这里大概有6倍。3.该CCD为隔行,所以又有2倍。因此
这几个方面灵敏度就有30多倍。当然实际没那么大 最初由 qhyphoto 发表
这个CCD的灵敏度比数码相机用的CCD要高。所以相同曝光时间噪音也要大
(灵敏度高的原因是:1.黑白=3倍彩色 2.由于分辨率低,在相同CCD尺寸下
每个象素尺寸的面积大 这个CCD的象素尺寸为8.4*9.4um,而300万象素相机...
你的意思是理论上相当于相机ISO100X30=ISO3000?厉害! 差不多。你看那个摄象机用活动视频就能拍到银河之类的。视频的曝光时间才1/30秒
好象指标是在1/30秒的时候灵敏度是0.005LUX 这一版真是太刺激了,看得人心跳加速。 期待彩色的……辛苦了!加油! 看到楼主的试验很是兴奋,希望能最后做出自己的试验品来。
可以参照成品相机(比如SBIG的),推算出一些设计参数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散热片体积越大致冷效果就越好,但不便与接到望远镜上。SBIG的解决办法是强制风冷但需要解决震动问题。
水气冷凝应该想个好办法,SBIG等应该有使用说明或注意事项供参考的。
CCD照片是单色的,前面应该考虑多色滤镜装置。
总之,这个东西很复杂,但解决了低温成像噪音问题是最关键的。
这里有一个误区!
最初由 qhyphoto 发表这个CCD的灵敏度比数码相机用的CCD要高。所以相同曝光时间噪音也要大
(灵敏度高的原因是:1.黑白=3倍彩色 2.由于分辨率低,在相同CCD尺寸下
每个象素尺寸的面积大 这个CCD的象素尺寸为8.4*9.4um,而300万象素相机...
并非CCD像素越大灵敏度越高!
对于摄影像素小些好,因为每像素对应相同的视角的话,CCD大N倍就要用N倍的增倍镜,导致亮度降低N^2倍。
我就很想要个像素小的。
希望你早日成功! FBI看法不对,CCD还是像素越多越好的,数码跟传统还是不好比的,30万像素跟300万像素输出相片时效果根本不是一会事。 我所讲的象素的尺寸越大,灵敏度越高是对于CCD来说的。因为象素越大,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光子数越多。当然整个系统的灵敏度还与镜头的口径或相对孔径有关的。
因此加了增倍镜导致系统相对孔径减小,是会降低系统的灵敏度的,但与CCD本身的
灵敏度无关
整套装置做好了!
换了一个小一点的散热器。把电路等全部固定好。虽然比较临时,但已经基本成形了http://qhy.lamost.org/ccddiy/Dscn0260-1.jpg
把这个CCD相机装到赤道仪的平台上,然后用一个照相机镜头做为物镜。镜头是28-110 F2.8-3.8 理光的
http://qhy.lamost.org/ccddiy/Dscn0263-1.jpg
使用这个镜头拍摄白天的景物
这个镜头效果比以前做实验用的小镜头好得多。这是用它拍摄的室内物体
http://qhy.lamost.org/ccddiy/bw.jpg 我看这个镜头好象是手动的135相机上用的镜头,而且是变焦的。
如何对焦呢?
有关像素大小与灵敏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例子来说明:
一个20um x 20um大小的CCD像素,如果分成4个10um x 10um的,理想情况下灵敏度是一样的。
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望远镜、曝光时间不变),接收到的光子是一样多的,
而且转换效率可以认为不变。
但是,我还是希望选择像素小但像素4倍的后者,因为我可以把4个像素合起来等价
成前者,就是所谓2x2 binning;对于亮物体可以利用像素多得到高的解像力。
如果选择了前者就不行了。
当然,像素太小了也不好,有效感光面积(率)会降低。 彩色合成实验
用三个滤光片进行三次曝光,最后在PHOTOSHOP合成彩色图象
这是用这个CCD拍摄的效果.由于三次曝光的时间是随便估的,所以
色彩还原还不是太好
http://qhy.lamost.org/ccddiy/color.jpg 这样也行啊!换滤光片时难道不会移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