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900看球状星团小感+观木星问题求教
本帖最后由 大水车 于 2019-5-7 13:50 编辑五一出京,某三四线城市,趁着一个晴好的夜晚,用随身携带的森林人10*50小双筒第一次看到了球状星团(M3和M5),微小的亮斑,比恒星的星点大,比亮度相似的疏散星团M36、M37容易观测,但依然要反复比对星图才能确定。回京后趁热打铁,昨夜搬出114/900,用星特朗23mm62°目镜再次观看了M3、M5,还看到了之前未曾观测的M13。三个星团都是硬币大小的白斑,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来。总的感觉跟冬天看M31差不多,但比M31体积小、亮度低。据说M5和M13用10厘米的镜子能分辨出单个恒星,我用PL10试了试,亮度下降明显,看不到单个恒星。
11点准备收摊,突然发现木星升起来了,一开始用的还是23mm62°和PL10,利用木卫对焦,木星的像是圆的,但圆周一直在抖动。23mm62°亮瞎眼,用PL10勉强能在刺眼的黄斑中看到两根暗线,换上星特朗4mm62°目镜后,木星还是很亮,不过像面一片模糊,不仅暗线看不到了,而且圆周的一侧发红。请教各位大佬,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高度太低(15°左右),大气影响太大,还是因为光轴不正?木卫看起来挺细,没有明显的变形,4月份在室内做过测试,114/900+4mm62°看5、6米之外的目标还是蛮清楚的。
視寧度不好,大氣色差 五一也看了几个球状星团,M3、M5、M13、M4、M22、M92。
球状星团都很漂亮,感叹引力的神奇,这些奇特的星团内部不知是否存在黑洞。
10cm口径分解星团应该是脑补,我的8se 100x只能分解M5外围恒星,大部分区域还是毛团。
200x能够看出来更多恒星被分解,但是亮度舒适度断崖式下降,8寸的能力到头了。
顿时觉得应该有个BIG FUCK DOB。
五一期间视宁不好,5月3日2:00用100x看25°的木星都水煮得没细节。
圆周一侧发红可能是大红斑,水煮间隙有看到红色斑但不确定。
另外,太亮又不能上高倍应该使用滤镜。 Sugger 发表于 2019-5-6 14:00
視寧度不好,大氣色差
谢谢!知道高度这么低,视宁度肯定好不了,不过“大气色差”的概念还是第一次听说。
lifefilter 发表于 2019-5-6 16:32
五一也看了几个球状星团,M3、M5、M13、M4、M22、M92。
球状星团都很漂亮,感叹引力的神奇,这些奇特的星团 ...
10cm能分辨出单个恒星,不是分解星团啊,这个是在天之文看到http://www.astron.ac.cn/bencandy-49-1389-1.htm
昨晚一开始没想着要看木星的,毕竟今天还得上班,不想熬太晚,不过还是顺手带了4mm目镜。我觉得一侧发红应该不是大红斑的影响吧,毕竟大红斑跟木星比没多大~
大水车 发表于 2019-5-6 17:21
10cm能分辨出单个恒星,不是分解星团啊,这个是在天之文看到http://www.astron.ac.cn/bencandy-49-1389-1 ...
不知道这个分辨单个恒星和分解星团的区别。
无论如何,现在觉得星系星云要烧环境,球状星团要烧口径,烧海无涯,还是疏状星团省钱。
北京看行星太悲催,等木星高度角升到70°要2024年,这几年省钱了。
本帖最后由 大水车 于 2019-5-6 18:08 编辑
lifefilter 发表于 2019-5-6 17:54
不知道这个分辨单个恒星和分解星团的区别。
无论如何,现在觉得星系星云要烧环境,球状星团要烧口径,烧 ...
其实我一开始搞这个114/900就是想看大红斑的,前两年的好时候没赶上,不过2024也没几年了
还有个102ds,看行星焦距不够,还有色差,另外就是太重,不论单提着还是smart eq带着都费点劲,自从有了114900就想把它换掉,但还没想好是换个20*80的小哨所还是换个轻点的90500或80600
大水车 发表于 2019-5-6 18:07
其实我一开始搞这个114/900就是想看大红斑的,前两年的好时候没赶上,不过2024也没几年了
还有个102ds,看 ...
APO的时代,102ds确实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一套哪都能带去的设备蛮重要的,可以慢慢研究。
大双筒还不错,用途广,家人用没啥障碍,就是脖子疼。
大双的光力有些超预期,这次五一观星,用8se和25100都看过狮子座三重星系和M81。
没觉得8se明显胜过25100,感觉是一个等级的设备,这挺意外的。
lifefilter 发表于 2019-5-6 23:24
APO的时代,102ds确实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一套哪都能带去的设备蛮重要的,可以慢慢研究。
大双筒还不错, ...
同口径apo更重啊,目视的优势也不大~
8se没有明显胜过25*100?这个确实挺意外的
大水车 发表于 2019-5-7 13:28
同口径apo更重啊,目视的优势也不大~
8se没有明显胜过25*100?这个确实挺意外的
...
星系观测和天光背景亮度高度相关,只能说极限5.5~6星等下两者差别细微,下次找到更好的环境AB对比一下。
至于球状星团25100不行,倍率太低。
题外话,觉得目视M81是很神奇的事情,初看觉得中心是白斑,外围过渡为半透明椭圆光晕。
调整个舒服坐姿,专心看,能明显看出是旋涡状,继续看了几分钟觉得看到了悬臂。
很美妙的体验,不知道是否是真的看到了,感觉自己的大脑在download哈勃照片,然后贴图在视网膜上。
lifefilter 发表于 2019-5-7 18:10
星系观测和天光背景亮度高度相关,只能说极限5.5~6星等下两者差别细微,下次找到更好的环境AB对比一下。
...
我还没看过M81,回龙观环境不行,这两年又没法带镜子出远门,连m31都只曾看到一团白斑……
大水车 发表于 2019-5-7 19:16
我还没看过M81,回龙观环境不行,这两年又没法带镜子出远门,连m31都只曾看到一团白斑……
...
五一这次我是第一次看到星系,凌晨三点多准备收摊,看到东北方仙女座爬起来,赶紧看了一眼,第一次看到了M31.
8se 20mm Bino,满视野的大白斑,挺亮,四周匆忙扫了一圈,没看出什么结构或悬臂,就一个特别大白斑。
lifefilter 发表于 2019-5-7 21:22
五一这次我是第一次看到星系,凌晨三点多准备收摊,看到东北方仙女座爬起来,赶紧看了一眼,第一次看到了 ...
居然是第一次看M31,这可是最容易看到的星系了
lifefilter 发表于 2019-5-7 18:10
星系观测和天光背景亮度高度相关,只能说极限5.5~6星等下两者差别细微,下次找到更好的环境AB对比一下。
...
整理观星记录,回翻帖子,看到之前 @waztxa11 向我解释过这个问题:“瞳孔三五秒就差不多了,但是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还要慢慢适应,15分钟之后基本上可以了。但是还是会持续提升,直到90分钟之后才能完全适应暗环境” 本帖最后由 APO254 于 2019-12-3 19:51 编辑
lifefilter 发表于 2019-5-6 23:24
大双的光力有些超预期,这次五一观星,用8se和25100都看过狮子座三重星系和M81。
没觉得8se明显胜过25100,感觉是一个等级的设备,这挺意外的。
便宜的8吋短焦牛顿反射率一般大约92%左右,好一点的约94%,
所以一般而言主副镜反射吸收就要损失16%光线,
副镜与支架还要遮蔽8~9%,所以一开始就剩下约相当17公分多一些的口径,
加上普通反射镜反射后的波段跟折射比起来视网膜较不敏感,
这就是我为何一直不买短焦DOB的原因,我会选择用更高的成本做反射镜的镀膜。
而牛顿镜的遮蔽又会降低观测时的反差,这些影响大概让20主镜剩下15~16公分的威力。
其次,折射双筒如果稜镜采用多层膜,那整个双筒总透光率都是很高的,一般屋脊比不上,
双眼效应大约可以增加亮度25%以上,又舒服,
而光害与空气透明度又干扰了暗星体的可观测性,
所如果不是在无光害+高空气透明度地区,8吋牛顿只能小胜100双筒,甚至一样;
但是如果用长焦牛顿并且在良好条件下观测,10公分双筒差很远。
如果是介电质镀膜的高精度长焦牛顿,基本上很接近APO折射镜的威力
APO254 发表于 2019-12-3 12:52
便宜的8吋短焦牛顿反射率一般大约92%左右,好一点的约94%,
所以一般而言主副镜反射吸收就要损失16%光线, ...
高反镀膜的牛反除了厂制的信达星特朗的部分产品 根本没有选择 APO254 发表于 2019-12-3 12:52
便宜的8吋短焦牛顿反射率一般大约92%左右,好一点的约94%,
所以一般而言主副镜反射吸收就要损失16%光线, ...
这么算的话,8寸短焦dob跟长焦小黑相比差距不太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