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寸马卡城市观测报告
本帖最后由 ss__ 于 2019-10-23 19:08 编辑在论坛上转了有一阵了,还没有正经发过一个帖子。以下是我近两个月的观测记录:有的是随手记的,有的是过了几天才回忆,写的有点啰嗦。仅代表个人的经验。
主镜是博冠105马卡,出摊频繁。
2019.9.8木星:视宁度不好,两条条纹可见。据说极冠有一点黑色。土星:正好有一个3x的巴洛,于是抱着试试玩的心态装上看看效果。450倍下面积很大,但不记得有什么细节。看来超过了极限倍率的经验值之后,确实没有观测到更多的表面特征。月球:450倍下亮度不刺眼,可见空气流动。Mizar开阳:双星效果一如既往。星芒、衍射环。IC4665:疏散星团,面积很大,不过除了比较好找以外没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NGC225帆船星团:很暗,看得出船底的一圈和桅杆顶部。确认此时105马卡极限星等在10–11等左右M31:可以看到核心部分。后来用Meade90看到了M32,不知道有没有M110NGC869双星团:找了好一阵。最后靠其中一个星团上的锐角三角形星点确认M29野鸭星团:看的时候已经快落下去了。天气不好,换上高倍时不方便调焦M15:亮度很集中的球状星团,非常适合城市观测海王星:距离宝瓶座φ(4.2等肉眼可见)很近。相比而言似乎有一点蓝色后来还试图看了M34、M52等目标。没看出形状。此时已经过了23:10,便收摊了。
2019.9.11•土星:购入2x之后测试,在300倍下显得非常暗淡M57:用uhc可以看到环状结构•月球:300倍的亮度还是比较合适的M32:这次看得很清楚。中心亮度很集中,容易发现。M110还是不确定M45:当晚收摊前最后的一个目标,pl32中刚好能放下。云气不可见
2019.9.18M25:疏散星团M21:比较密的疏散星团,面积很小。M20看不到M16:能看到星团,但是加了uhc后仍然看不出星云形状•NGC225:和上次差不多NGC457蜻蜓星团:有一点蜻蜓的形状,特别是两只眼睛很明显。也有人说像猫头鹰。M103:特别小,有一点钝角三角形的形状。可见的成员星不多NGC663/C10:记不清了•NGC869双星团:pl32中背景天光太亮了,没觉得多么震撼。pl25中细节明显多好多•土星:视宁度一般M13:球状星团,在高倍下可以看出各部分亮度不均匀,但是看不出细节
2019.9.23•木星:可见三条云带•土星:大概和以前差不多M17:加uhc可见,城市中暗弱部分不太明显NGC7662蓝雪球:行星状星云,直径比M57还要小,100~150倍圆盘比较明显。色调比起附近的一颗M0型星要冷一些,是不是蓝色不好说M27:加uhc后非常明显,比较了31x,50x,100x三个倍率,100倍太暗了,发现wa20目镜的50x正好,能够看到微扁的球星光晕中亮度的细微差别•M57:也进行了倍率的比较,发现uf10的100x正好能看到环形结构。50x中就显得太小了天王星:附近没有亮星,不太好找,也不方便找参照物调焦。150倍大概能看出圆盘,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焦不准的影响。蓝色不如海王星明显M2:亮度较M15稍微分散一点,不过还是很好的城市目标M110: 在同伴指导下盯了很久终于观测了。此目标相比M32表面亮度低了很多,面积相比M32而言却很大。只能通过侧视观看,虽然每次看到只有短暂的一瞬间,但明显与眼睛中偶尔出现的杂乱的光斑不同,可以肯定能看到这个目标
2019.10.9•月球:很亮。本来今晚的风大,月相也不太适合出摊,不过快两个星期没摸过望远镜,加上新买的增高节到货了,于是就以测试器材的名义出来看了看。偶尔可见风吹得晃动,不过影响不大•M27:月光下太暗了,效果和上次没法比M39:迷人的三角形形状。pl32中有少许留边,视场大小正好M38:基本上除了零星的几颗成员星以外什么都不可见。完全没有野外看到的效果
2019.10.14•M2:还是受月光影响,反差低得超乎想象•M27,M38:同上次。M1也尝试了,完全看不到辇道增七:算是每次都会看看的经典目标了。31x就能分离开,100x左右颜色、距离都很合适。倍率再高4寸口径的望远镜中色调显得偏灰,没那么好看了。•M31:秋季必看的目标。就算月光很重,M32也能明显看到。M81/82没在城市里看过,考虑到找星和观测等因素,可能M32是光害影响下难度为第二容易的星系。NGC6543:此行星状星云放大到150x还是一个星点的形状。当时也尝试了O3,除了星点更暗以外没看出效果有什么差别
2019.10.21•土星:没仔细看,印象中大概有一条条带M26:能看到那个地方有一个星团,50x中没看到细节•M17:由于没法直接看到盾牌座右下角的那颗5等星,人马座茶壶盖上面的那颗也太低了,只能漫长地用星桥搭过去。结果每次搭到一半就发现被树挡上,挪动器材两三次之后终于找到时目标已经太低,只能看见亮星和双星,星云部分只能想象了•M27:无月的夜晚中很明显。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椭球中有一部分类似棒状的结构尤其的亮•M31•NGC225:这次的效果有点出乎意料。50x中能看到的星点不超过10个,但是100x中却可以数出20多个,船底、船舱和桅杆上的星点都特别清楚。按理说100x带来的1mm出瞳应该不会比50x带来的2mm出瞳造成好太多效果,因为感觉这两个数值都小于暗适应后的瞳孔直径了(裸眼极限星等4.8–5.0)。背后的原因有待探讨NGC129:感觉有星团存在,没看出细节M52:一颗亮星周围有一片极其暗弱的星点•NGC7662:得益于当晚非常好的透明度和视宁度,继100x,150x之后尝试用2x巴洛和6.7mm目镜将倍率提升到了300倍。此时圆盘非常明显,不过明暗细节还是没太看出来。主镜口径还是不够大•辇道增七:300倍下分离得很开,但是已经没有什么颜色了。还是换回正常的倍率看着舒服。•M38,M37,M1:城市效果还是不行,估计dob之类才能展现出它们的原貌•M15:最后看的一个球状星团,收摊
static/image/hrline/line1.png
接下来说一下我的器材:主镜是今年年初收的博冠105/1000马卡。由于去年野外观测时,发现4寸的102施卡看M31/32/110的效果远好于80apo,而且非常便携,于是就考虑了此口径的折返。正好看到有人在出,就用700元的价格收了回来,并配置了星野三脚架、手动经纬仪等,全部配件可以装在登山包里背走。
目镜有裕众uf10和wa20,es6.7以及omni pl32,这几个是主力。另外还有25mm super plössl(随镜附赠,最开始的主力目镜,现在不怎么用了),10mm plössl(有uf10之后再没用过)和k9。我的印象是,uf10比起便宜的杂牌pl10像质好了很多,不过观景边缘部分还是有畸变,不知道相比好一点的pl如何。es6.7的82度表观视场看月面很爽,看行星锐度也还行,视野大方便手动找星。wa20比起swa20便宜了一半以上,不过也能达到65度的视场,看疏散星团时完全注意不到可能有的场曲等毛病。买的时候还有点犹豫,毕竟实际视场和pl25差不多,不过买回来后还挺实用的。
其它的配件包括随主镜赠送的45度正像镜,以及后来陆续入手的90度天顶,宇隆款uhc,晶华2x巴洛,信达增高节和刚入的M42转1.25寸双螺旋调焦座。本来买主镜的时候虽然考虑了这些升级的配件,但是原本的想法是要省钱……说来惭愧。天顶镜和增高节极大地提高了看高处目标的舒适度,不过加上增高节之后重量也显著提升了。uhc的作用不用我说,看星云很有效。我的这一款做工比较细致,另外带宽比较宽,反差提升有限,不过背景星点仍然很亮,有时甚至忘了摘掉看过几个目标才反应过来。总体而言比较喜欢这个效果。此马卡的内调焦行程很长,转起来也比较顺滑,但是调的时候主镜晃,而且最近天冷了移动有些粘滞,比较烦人。双螺旋调焦座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自制的遮光罩。消光效果直接看看不太出来,不过使用后还没有再碰到改正镜结露的问题,总之有一些帮助。我是买的10来块钱一平米包邮的建筑隔热材料裁开粘的,一面的粘胶解决了珍珠棉普通胶水粘不上的问题,并正好贴上了消光绒。结果还是被人说太奢侈。真不知道更便宜的方案该怎么操作了。
结语:所谓“马卡不适合深空”,我想上面的观测报告可以作为反驳的例证吧。真正观测的时候,M31能看到的只有最核心部分的光晕,到M32距离的一半左右。到了野外稍好一点,不过根本达不到照片中的那种水平。1000mm的焦距配上几乎用尽1.25寸通光口径的pl32,可以把M31/32/110和M81/82勉强装进视场里,这是好几个满月的直径,完全够用了。另外关于长焦星云亮度低:有光害的地方,低倍下的天光是非常明亮的,最低倍的反差不一定最好。观察M17,我发现90普消中用高倍比低倍能发现更多细节。因此高低倍观看应当是各有优劣,感觉除非是特别极端的情况,入门选镜不用太担心什么长焦看不了深空之类。
楼主观测好认真,记录也详细,赞!小镜子,大宇宙,开心就好赞! 赞一个,楼主观测点目视星等多少? 非常好的观测报告!! 倍数太高超过口径的2倍以上细节就不明显了 建议300倍就打住吧 我爱代代 发表于 2019-10-23 17:19
倍数太高超过口径的2倍以上细节就不明显了
第一天是正好弄到了一个3x的巴罗,就拿来玩玩看看行星。后来用自己的2x看7662时确实是有意地超过了极限倍率的经验值 哈喽酷狗 发表于 2019-10-23 15:31
赞一个,楼主观测点目视星等多少?
天气好的时候4.5–5等左右吧。这两个月晴天很多,有的时候觉得不出去都耽误了这好天气 ss__ 发表于 2019-10-23 17:22
第一天是正好弄到了一个3x的巴罗,就拿来玩玩看看行星。后来用自己的2x看7662时确实是有意地超过了极限倍 ...
然后呢? 精彩,已認真閱讀,謝分享 我爱代代 发表于 2019-10-23 18:12
然后呢?
看行星的效果我写进报告里面了。看星云是由于阅读了Roger N. Clark的书Visual Astronomy of the Deep Sky,想尝试一下高倍的感受。
给楼主点赞! 真勤奋啊!给你点赞!突然想起了以前的我,和你一样,一有好天气就会出来观测,生怕浪费了好天气。关于倍率,除了观测双星,确实不建议过高的倍率;而对于一些表面亮度高的天体,适当提升倍率,确实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观测报告赞 我也入了个2手的105马卡。2片式的,价钱跟你的差不多,纠正镜没有镀膜,不知道是掉完了,还是本来就没有,我还把纠正镜拆下了擦了里面,差点把反射镜擦废。。 牧夫最后一个大佬 发表于 2019-10-23 19:31
真勤奋啊!给你点赞!突然想起了以前的我,和你一样,一有好天气就会出来观测,生怕浪费了好天气。关于倍率 ...
感谢板主支持!
蛤蟆_123 发表于 2019-10-23 22:46
观测报告赞
来着可是HM本尊?目视组的光荣壮大以后都靠你了
soymft 发表于 2019-10-24 06:46
我也入了个2手的105马卡。2片式的,价钱跟你的差不多,纠正镜没有镀膜,不知道是掉完了,还是本来就没有, ...
你的是105/1400吗?我这款根据产品的广告看是三片式的,中间是一块塑料不是镀的铝点
楼主这是在哪里啊?晴天率挺高的嘛!羡慕啊!我好几个月了,才出去观测过一次,郁闷啊! 有一点不明白,什么叫用尽1.25寸通光口径的pl32,难道1.25寸的pl10没用尽通光口径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