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s__ 于 2019-10-23 19:08 编辑
在论坛上转了有一阵了,还没有正经发过一个帖子。以下是我近两个月的观测记录:有的是随手记的,有的是过了几天才回忆,写的有点啰嗦。仅代表个人的经验。
主镜是博冠105马卡,出摊频繁。
2019.9.8 木星:视宁度不好,两条条纹可见。据说极冠有一点黑色。 土星:正好有一个3x的巴洛,于是抱着试试玩的心态装上看看效果。450倍下面积很大,但不记得有什么细节。看来超过了极限倍率的经验值之后,确实没有观测到更多的表面特征。 月球:450倍下亮度不刺眼,可见空气流动。 Mizar开阳:双星效果一如既往。星芒、衍射环。 IC4665:疏散星团,面积很大,不过除了比较好找以外没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 NGC225帆船星团:很暗,看得出船底的一圈和桅杆顶部。确认此时105马卡极限星等在10–11等左右 M31:可以看到核心部分。后来用Meade90看到了M32,不知道有没有M110 NGC869双星团:找了好一阵。最后靠其中一个星团上的锐角三角形星点确认 M29野鸭星团:看的时候已经快落下去了。天气不好,换上高倍时不方便调焦 M15:亮度很集中的球状星团,非常适合城市观测 海王星:距离宝瓶座φ(4.2等肉眼可见)很近。相比而言似乎有一点蓝色 后来还试图看了M34、M52等目标。没看出形状。此时已经过了23:10,便收摊了。
2019.9.11 •土星:购入2x之后测试,在300倍下显得非常暗淡 M57:用uhc可以看到环状结构 •月球:300倍的亮度还是比较合适的 M32:这次看得很清楚。中心亮度很集中,容易发现。M110还是不确定 M45:当晚收摊前最后的一个目标,pl32中刚好能放下。云气不可见
2019.9.18 M25:疏散星团 M21:比较密的疏散星团,面积很小。M20看不到 M16:能看到星团,但是加了uhc后仍然看不出星云形状 •NGC225:和上次差不多 NGC457蜻蜓星团:有一点蜻蜓的形状,特别是两只眼睛很明显。也有人说像猫头鹰。 M103:特别小,有一点钝角三角形的形状。可见的成员星不多 NGC663/C10:记不清了 •NGC869双星团:pl32中背景天光太亮了,没觉得多么震撼。pl25中细节明显多好多 •土星:视宁度一般 M13:球状星团,在高倍下可以看出各部分亮度不均匀,但是看不出细节
2019.9.23 •木星:可见三条云带 •土星:大概和以前差不多 M17:加uhc可见,城市中暗弱部分不太明显 NGC7662蓝雪球:行星状星云,直径比M57还要小,100~150倍圆盘比较明显。色调比起附近的一颗M0型星要冷一些,是不是蓝色不好说 M27:加uhc后非常明显,比较了31x,50x,100x三个倍率,100倍太暗了,发现wa20目镜的50x正好,能够看到微扁的球星光晕中亮度的细微差别 •M57:也进行了倍率的比较,发现uf10的100x正好能看到环形结构。50x中就显得太小了 天王星:附近没有亮星,不太好找,也不方便找参照物调焦。150倍大概能看出圆盘,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焦不准的影响。蓝色不如海王星明显 M2:亮度较M15稍微分散一点,不过还是很好的城市目标 M110: 在同伴指导下盯了很久终于观测了。此目标相比M32表面亮度低了很多,面积相比M32而言却很大。只能通过侧视观看,虽然每次看到只有短暂的一瞬间,但明显与眼睛中偶尔出现的杂乱的光斑不同,可以肯定能看到这个目标
2019.10.9 •月球:很亮。本来今晚的风大,月相也不太适合出摊,不过快两个星期没摸过望远镜,加上新买的增高节到货了,于是就以测试器材的名义出来看了看。偶尔可见风吹得晃动,不过影响不大 •M27:月光下太暗了,效果和上次没法比M39:迷人的三角形形状。pl32中有少许留边,视场大小正好 M38:基本上除了零星的几颗成员星以外什么都不可见。完全没有野外看到的效果
2019.10.14 •M2:还是受月光影响,反差低得超乎想象 •M27,M38:同上次。M1也尝试了,完全看不到 辇道增七:算是每次都会看看的经典目标了。31x就能分离开,100x左右颜色、距离都很合适。倍率再高4寸口径的望远镜中色调显得偏灰,没那么好看了。 •M31:秋季必看的目标。就算月光很重,M32也能明显看到。M81/82没在城市里看过,考虑到找星和观测等因素,可能M32是光害影响下难度为第二容易的星系。 NGC6543:此行星状星云放大到150x还是一个星点的形状。当时也尝试了O3,除了星点更暗以外没看出效果有什么差别
2019.10.21 •土星:没仔细看,印象中大概有一条条带 M26:能看到那个地方有一个星团,50x中没看到细节 •M17:由于没法直接看到盾牌座右下角的那颗5等星,人马座茶壶盖上面的那颗也太低了,只能漫长地用星桥搭过去。结果每次搭到一半就发现被树挡上,挪动器材两三次之后终于找到时目标已经太低,只能看见亮星和双星,星云部分只能想象了 •M27:无月的夜晚中很明显。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椭球中有一部分类似棒状的结构尤其的亮 •M31 •NGC225:这次的效果有点出乎意料。50x中能看到的星点不超过10个,但是100x中却可以数出20多个,船底、船舱和桅杆上的星点都特别清楚。按理说100x带来的1mm出瞳应该不会比50x带来的2mm出瞳造成好太多效果,因为感觉这两个数值都小于暗适应后的瞳孔直径了(裸眼极限星等4.8–5.0)。背后的原因有待探讨 NGC129:感觉有星团存在,没看出细节 M52:一颗亮星周围有一片极其暗弱的星点 •NGC7662:得益于当晚非常好的透明度和视宁度,继100x,150x之后尝试用2x巴洛和6.7mm目镜将倍率提升到了300倍。此时圆盘非常明显,不过明暗细节还是没太看出来。主镜口径还是不够大 •辇道增七:300倍下分离得很开,但是已经没有什么颜色了。还是换回正常的倍率看着舒服。 •M38,M37,M1:城市效果还是不行,估计dob之类才能展现出它们的原貌 •M15:最后看的一个球状星团,收摊
接下来说一下我的器材: 主镜是今年年初收的博冠105/1000马卡。由于去年野外观测时,发现4寸的102施卡看M31/32/110的效果远好于80apo,而且非常便携,于是就考虑了此口径的折返。正好看到有人在出,就用700元的价格收了回来,并配置了星野三脚架、手动经纬仪等,全部配件可以装在登山包里背走。
目镜有裕众uf10和wa20,es6.7以及omni pl32,这几个是主力。另外还有25mm super plössl(随镜附赠,最开始的主力目镜,现在不怎么用了),10mm plössl(有uf10之后再没用过)和k9。我的印象是,uf10比起便宜的杂牌pl10像质好了很多,不过观景边缘部分还是有畸变,不知道相比好一点的pl如何。es6.7的82度表观视场看月面很爽,看行星锐度也还行,视野大方便手动找星。wa20比起swa20便宜了一半以上,不过也能达到65度的视场,看疏散星团时完全注意不到可能有的场曲等毛病。买的时候还有点犹豫,毕竟实际视场和pl25差不多,不过买回来后还挺实用的。
其它的配件包括随主镜赠送的45度正像镜,以及后来陆续入手的90度天顶,宇隆款uhc,晶华2x巴洛,信达增高节和刚入的M42转1.25寸双螺旋调焦座。本来买主镜的时候虽然考虑了这些升级的配件,但是原本的想法是要省钱……说来惭愧。天顶镜和增高节极大地提高了看高处目标的舒适度,不过加上增高节之后重量也显著提升了。uhc的作用不用我说,看星云很有效。我的这一款做工比较细致,另外带宽比较宽,反差提升有限,不过背景星点仍然很亮,有时甚至忘了摘掉看过几个目标才反应过来。总体而言比较喜欢这个效果。此马卡的内调焦行程很长,转起来也比较顺滑,但是调的时候主镜晃,而且最近天冷了移动有些粘滞,比较烦人。双螺旋调焦座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自制的遮光罩。消光效果直接看看不太出来,不过使用后还没有再碰到改正镜结露的问题,总之有一些帮助。我是买的10来块钱一平米包邮的建筑隔热材料裁开粘的,一面的粘胶解决了珍珠棉普通胶水粘不上的问题,并正好贴上了消光绒。结果还是被人说太奢侈。真不知道更便宜的方案该怎么操作了。
结语:所谓“马卡不适合深空”,我想上面的观测报告可以作为反驳的例证吧。真正观测的时候,M31能看到的只有最核心部分的光晕,到M32距离的一半左右。到了野外稍好一点,不过根本达不到照片中的那种水平。1000mm的焦距配上几乎用尽1.25寸通光口径的pl32,可以把M31/32/110和M81/82勉强装进视场里,这是好几个满月的直径,完全够用了。另外关于长焦星云亮度低:有光害的地方,低倍下的天光是非常明亮的,最低倍的反差不一定最好。观察M17,我发现90普消中用高倍比低倍能发现更多细节。因此高低倍观看应当是各有优劣,感觉除非是特别极端的情况,入门选镜不用太担心什么长焦看不了深空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