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赤壁赋》的天文问题
我最近在准备语文演讲时,想讲关于星宿的一些文化常识。我用《赤壁赋》来引出话题,最后想调查一下作者有没有写错。我通过原文和课下注释将时间锁定在1082年阴历七月十六,又因为没有能把一千多年前的阴历转化为阳历的程序,我只能用星图程序通过月亮把时间锁定在阳历八月份月亮是满月时,也就是八月十一号。但是星图显示月亮在当时处于宝瓶座的边缘靠近双鱼座的地方(如下图)。我认为应该是作者写错了,但是我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所以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我哪一步出了错误,还是确实是苏轼写错了。如果是苏轼写错了,又有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呢?作者应该只是随便写的。而且“斗牛”可以泛指天空,不一定是真的斗宿和牛宿。 苏轼应该不会随便乱写的吧,我认为可能与置润有关(讲错轻喷)
另外问一下:公历一定超前阴历约一个月吗 多用几个星图软件看看,其实这些软件的计算方法和参数在什么时间范围可用是不太清楚的。 斗牛是典故,我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查到斗牛是典故
这里是一处经常被忽略的虚写,至于想表达什么我也不明白。可能是表达做官闻达像月亮一样遥远不可接触? 刚刚用stellarium模拟了一下,1082年7月17日,月圆,恰在斗牛之间 大水车 发表于 2020-2-6 22:07
刚刚用stellarium模拟了一下,1082年7月17日,月圆,恰在斗牛之间
7月17日是用手机版stellarium算的,用mac版stellarium又算了一下,既望之月在斗牛之间是7月11日。如果按照现在的历法规则套,这应该是六月而非七月,要么软件错了,要么苏轼记载错误,又或是当时的历法规则与现在不同,以大暑而非处暑为七月之气。 本帖最后由 刘小菁 于 2020-2-7 00:19 编辑
大水车 发表于 2020-2-6 22:07
刚刚用stellarium模拟了一下,1082年7月17日,月圆,恰在斗牛之间
我也用它查了一下,和我原来用的确实不太一样,但7月17号放大看月亮已经少了三分之一还多,7月13号月亮还比较像满月,所以应该是阳历的六月份吧。
刘小菁 发表于 2020-2-7 00:17
我也用它查了一下,和我原来用的确实不太一样,但7月17号放大看月亮已经少了三分之一还多,7月13号月亮 ...
应该是手机版的stellarium数据不准,Mac版算出来的七月既望是8月11日,跟你之前的一样。 E=mc² 发表于 2020-2-5 21:30
苏轼应该不会随便乱写的吧,我认为可能与置润有关(讲错轻喷)
另外问一下:公历一定超前阴历约一个月吗 ...
闰月也可以通过星图模拟出来,1082年夏至和大暑、大暑和处暑之间都只有一个朔日。 本帖最后由 里望天 于 2020-9-26 14:37 编辑
既望等于望,满月。
不同朝代沿用的历法不同,安插闰月的时间可能也不一样,不是像现在这样通过中气与节气置润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下,撰杂说
赤壁赋
东坡先生赤壁赋曰:七月既望月出东山之上,徘徊斗牛之间。
按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建星盖在斗牛间,中星在斗牛,则月当在室壁间,去斗牛甚远。
秦汉至今,虽有岁差,昏旦中星不得而同,以大要言之,亦只合在危室间,无缘在斗牛。 小白路过。。。阴历以2个节气构成1个月,主要是为了农业需求。而诗人吟诗作赋所见之天象应该是在他所处的位置看到的景象,那么涉及他站在哪里看了,这个时候实际应该是真太阳时。主要是中国地跨5个时区,比如山东和重庆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就差了很多,可能是地域问题引起的。。。个人浅见。。。。说错了勿喷{:5_287:} E=mc² 发表于 2020-2-5 21:30
苏轼应该不会随便乱写的吧,我认为可能与置润有关(讲错轻喷)
另外问一下:公历一定超前阴历约一个月吗 ...
古代制定历法时,冬至一定要在阴历(也就是夏历)十一月内。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别的月份可以没有中气,十一月必须有中气--冬至。公历里冬至在12月22日前后,因此对于“11月”和“十一月”可以说公历超前阴历一个月,其他月份因为置闰就不好说了。
比如《红楼梦》里秦可卿病重时那年冬至是十一月三十日,公历上是12月22日左右;由于12个朔望月是354天,而公历历年是365天,那么次农历年的冬至必定跑到十二月去了,因此必须置闰,让冬至回到十一月去。
刘小菁 发表于 2020-2-7 00:17
我也用它查了一下,和我原来用的确实不太一样,但7月17号放大看月亮已经少了三分之一还多,7月13号月亮 ...
农历正、二、三月为春,四、五、六月为夏,七、八、九月为秋,十、十一、腊月为冬是定死的。既然说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绝对是在秋天,不会在阳历6月。
《后赤壁赋》中有“是岁十月之望......霜露既降,木叶尽脱”的句子,“是岁”还是元丰五年岁在壬戌,和《前赤壁赋》是同年,“十月”为孟冬,也就是初冬,“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正好是南方初冬也就是公历11月的物候,由此反推,《前赤壁赋》里的“七月”是公历的8月。
远东 发表于 2020-12-1 23:41
《后赤壁赋》中有“是岁十月之望......霜露既降,木叶尽脱”的句子,“是岁”还是元丰五年岁在壬戌,和《前 ...
置润确实存在误差。
也可能有既望定义造成的误差,东汉至明代,对既望的定义就是满月,与楼主的定义一样(宋史却出现了既望为满月后的错误定义,有些奇怪)。
还有各个朝代岁差数值不同造成的误差,现代以为古代岁差测量值不准(即使业余天文爱好者,也不应该出现如此巨大的误差)。
东晋虞喜(281- 356年)给出的岁差测量数值为50年差一度,唐代一行大和尚给出的测量值是82年差一度,宋代是79年差一度,现代是71年差一度。
如果以现代数值计算古代岁差,误差非常大。而现代软件的时间校正公式我不了解,只好暂时存疑,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