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tel 发表于 2008-1-13 16:58

三镜片式复消色镜设计

最近在研究三镜片式复消色镜设计

觉得现在提到复消镜就少不了S-FPL53

有感于近来chinese refractor在国外论坛掀起不少讨论虽

然在品质方面不能跟顶级复消比较

但在售价方面却有很大的亲合力

就有尝试用国产光学玻璃的设计复消镜的念头

刚好看见老外提出利用国产玻璃H-FK61设计复消的挑战

H-FK61是成都光明的产品相当于OHARAS-FPL51

阿贝系数略81.85低于S-FPL53

但在适当的组合设计下仍然能有相当好的结果

以下是我的结果

口徑102mm 焦距714mm 焦比 F7

原则上是偏重于观测用














Alone狼 发表于 2008-1-13 17:46

看起来还好,但还不能称之为顶级~

shunter 发表于 2008-1-13 18:05

我也闲着无聊的时候模拟了一个用H-FK61的3片,不过,我做的是60F6,而且考虑了材料成本,除了H-FK61玻璃外,就使用了最便宜的同时也是质量最好的光学玻璃::hairsmile:: ,使用三分离结构,就是弥散圆大了点.

[ 本帖最后由 shunter 于 2008-1-13 18:07 编辑 ]

成都巽风 发表于 2008-1-13 20:22

一个ZEMAX,一个OSLO,谁再发一个CODE V上来~~ 最后再来一个SIGMA(当然这个不太可能),几大巨头软件就齐全了。

LZ,你用的ZEMAX是破解版的么?上次西安光机的一个朋友跟我说,破解的ZEMAX最后的计算结果跟非破解版本有出入,你可以导入OSLO或者CODE V再比较一下……

两支镜子的弥散都大了一点吧~ 用HOYA生产线做的那个玻璃,觉得宁可焦比再长一些,主攻目视更好一点。

shunter 发表于 2008-1-13 20:33

我用的是ZEMAX啊.LZ好象也是ZEMAX啊.

你那个朋友说的不对的.我以前测试过的,用CRACK版本的ZEMAX算出来的东西,再用正版的ZEMAX验算,没发现什么问题.我知道某公司,虽然有正版的ZEMAX,但是设计师喜欢用CRACK的,因为用起来方便.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来了,正版的DOG买回来后放柜子里锁着,电脑里全是CRACK的.如果有什么人来参观或检查的,就把DOG拿出来插上去.

成都巽风 发表于 2008-1-13 20:45

最近几天国家电网断我电断得我眼花……搭眼把7的看成OSLO了。

因为已经是几年前说的事情,忘记最终是跟ZEMAX比较,还是SOD88比较的,因为他说是他的导师做的比较,还特意问我,我当时提供的破解版得出的数据有没有偏差,反正当时我也没有做什么比较。不过同样的数据,导入不同的软件,的确存在着很小的差异,可能跟各自的模型库有关。以前用王国胜老师自己写的折射镜设计程序得出的值,导入OSLO,数据差异还是比较明显,当然王国胜老师的那个软件比较简陋!

苏鲁锭 发表于 2008-1-14 07:46

曲率半径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拉.
最好将曲率半径设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吧.小数点后三位就已经很不好测了.

shunter 发表于 2008-1-14 08:09

程序要那么算,没办法.一般情况下,我们出图的时候都是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的,后面的四舍五入.
工厂里制作基准样板的时候,精度都是0.5微米的.小R值的使用千分尺滚球,大R值的使用球径仪.
镜片的检测就使用基准样板复制出来的工作样板.基准样板->工作样板->镜片的过程,使用光圈
识别.光圈识别就是使用干涉条纹了.

maytel 发表于 2008-1-14 20:19

原帖由 成都巽风 于 2008-1-13 20:22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LZ,你用的ZEMAX是破解版的么?上次西安光机的一个朋友跟我说,破解的ZEMAX最后的计算结果跟非破解版本有出入,你可以导 ...

刚好相反

整个设计是在OSLO上完成设计与优化

考虑厂商一般附图与大家习惯

再移到ZMax上

斑点图只是故意强调g线与r线

好让大家了解深紫光与红外光的失焦

作为观测用人眼应该看不出来(CeF校正)



由于是商业设计所以焦比设定在7

焦比拉长到10以上固然会更完美

但是绝对没有任何卖点

其实这个设计根据手边资料

理论上远远优于高桥FS系列

至于跟FC系列比较

只能谦虚的说在色差与球差方面好一点点

不过由大家回答可以很有趣的看出

难怪很多厂商都不愿意附上商品的资料

maytel 发表于 2008-1-14 20:25

原帖由 shunter 于 2008-1-13 18:05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也闲着无聊的时候模拟了一个用H-FK61的3片,不过,我做的是60F6,而且考虑了材料成本,除了H-FK61玻璃外,就使用了最便宜的同时也是质量最好的光学玻璃::hairsmile:: ,使用三分离结构,就是弥散圆大了点. ...

你的e線球差太嚴重
應該以e線為主
把e線修正到像F線一樣
比較正確的方法是
把e線拉成如下圖

choudeku 发表于 2008-1-14 20:51

模拟守望者 发表于 2008-1-17 08:59

其实就是众多玻璃的组合 除非有材料上的突破

其实就是众多玻璃的组合除非有材料上的突破   性能不会好多少

20040747 发表于 2008-1-18 15:20

太专业了!差距还很大!还要继续学习!::070821_01.jpg::

purlea 发表于 2008-1-21 15:08

请教这些图怎么看,见过无数张,就是看不懂!郁闷……

shunter 发表于 2008-1-21 15:45

原来用的是OHARA的材料库,现在改用成都光明的材料库试验了下,并针对550NM左右的光线做了点倾斜,效果比以前的好点.

zhangqicd 发表于 2008-1-21 19:13

专业问题!我一时怕是学不明白了::070821_20.jpg::

shunter 发表于 2008-1-21 19:24

其实我玩这些东西纯粹是自娱自乐而已.工作中需要使用到那些设计软件而已.
没人教,自学起来好累啊.::crying::

maytel 发表于 2008-1-24 22:41

原帖由 shunter 于 2008-1-21 15:45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原来用的是OHARA的材料库,现在改用成都光明的材料库试验了下,并针对550NM左右的光线做了点倾斜,效果比以前的好点.

试试把其中一片H-K9L换成其他玻璃

其他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这一篇文章
A Survey of Refractive Systems for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上Google搜寻一下即可

sdqdnym 发表于 2008-1-25 04:00

shunter 发表于 2008-1-25 08:22

原帖由 maytel 于 2008-1-24 22:41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试试把其中一片H-K9L换成其他玻璃

其他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这一篇文章
A Survey of Refractive Systems for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上Google搜寻一下即可

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结构,是因为H-K9L是最便宜的玻璃,同时也是工艺最成熟的玻璃.这样的组合
其实是基于成本的考虑.之所以没选用胶合镜片,我是考虑到60以上的镜片胶合起来报废比较多.
比如英田公司说:他们的80ED是三胶合的,在胶合工序就报废很厉害.而且我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发现,镜片越大,里面的气泡越难排完,使用UV胶胶合后,紫外线固化后,应力也比较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三镜片式复消色镜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