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2-重新处理p
之前的M42的颜色通道处理有点问题,重头做了一遍。总曝光时间十小时多一点 (分三晚)。M42 in Narrowband RGB=SII:Ha:OIII SII:10Min X 13, 1minX4, 30sX20
Ha: 10min X 16. 1minX6, 30SX30
OIII: 10minX17, 1minX7, 10SX20
器材见签名。
[ 本帖最后由 UB0423 于 2008-10-28 14:44 编辑 ] 赞!
顺便请教一下:你现在换成FSQ了,这个比你以前的apo好多少?具体好在哪里呢?
另外这个窄带滤光镜拍气体星云,要达到和不加滤光镜同样的曝光程度,需要几倍的曝光时间? 熊和猫兄:FSQ是四片式结构,目视上和SV比没什么优势,但四片结构象场很平,成像圈大,为将来上全画幅的CCD做准备。
滤镜是6nm带宽。我也不太清楚要多少倍曝光,反正越多越好了。不过也只能拍发射星云,要拍反射星云和星系还是要全光谱的IR/UV滤镜。::070821_18.jpg:: 好图好器材· ::070821_09.jpg::
回复 3# UB0423 的帖子
原来的镜子的成像圈和FSQ的各有多大?FSQ能做到中幅吗?现在市面上有冷冻的全幅CCD吗?还是说你打算上单反相机? FSQ 像圈有88mm, 上全画幅绰绰有余, SV105加减焦镜用APS画幅没问题, 全画幅有遮挡.
冷冻全副很多啊, Sbig, FingerLake, QHY, Apogee, Yankies Robotic, Atik, Starlight Instrument 都有 Kodak 11000M 的全副CCD.
原帖由 bearcat 于 2008-10-27 14:44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原来的镜子的成像圈和FSQ的各有多大?FSQ能做到中幅吗?
现在市面上有冷冻的全幅CCD吗?还是说你打算上单反相机?
回复 6# UB0423 的帖子
哦,我土了……以前只知道有不少1.8英寸的(对角线),头回换算,发现那就是全幅的……
嗯,都是柯达的啊,这些品牌当中有用sony ccd的全幅的吗?
比较偏爱sony的exview技术,很多气体星云在红外上比较强。 好像没有....大画幅的都是用Kodak技术.
回复 8# UB0423 的帖子
嗯,多谢指点。顺便说,你可以试试不必拘泥于RGB对应三个滤光镜,反正都是伪彩色,不如在色彩空间里旋转一下,找到看起来最舒服的色调。 熊猫兄(姐?) 所言有理, 就把调色盘疯狂的转转吧::42::::42::
顺便再重新处理了一次, 中心部分细节更分明. 四合星更好辨认.
[ 本帖最后由 UB0423 于 2008-10-28 14:46 编辑 ]
回复 10# UB0423 的帖子
::070821_13.jpg:: 这图不错,请问你用什么赤道仪? 厉害 学习中 实在太美了. 处理得漂亮,但感觉色彩太过了吧,感觉很假,感觉是纯PS的东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