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浅析单反机身无镜头目镜后放大摄影【109楼更新图片】

[复制链接]
琴弦 发表于 2009-7-30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琴弦 于 2009-8-28 12:51 编辑

本人接触天文摄影不久,一周不到(够不久吧,哈哈)但是摄影倒是时间很长很长了,养成的习惯就是对出片要求相对较高,而直焦法拍摄的好处虽然有,但是毕竟倍率太低,比如500mm焦距的ed90镜,拍出来的大小,仅仅相当于50mm目镜10倍倍率的效果,就算是用APSC画幅的,也最多只有15-16倍,这样目标太小,再好的相机也很难捕捉足够的细节,拍什么星都是个小亮点(除开日月),后期对小白点放大肯定效果不会很好。

故而最近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怀疑镜子焦距买小了?但是即使1000mm,拍出来也才20倍,20倍拍木星,一个点而已。增倍镜?巴罗效果差不说,放大也很有限,2x巴罗的话也就放大到20倍。

目镜后拍摄的话,单反非常困难,因为单反镜头很大,要对准那个小孔拍,不好拍不说,对焦也很困难,或者根本无法对焦,因为单反大部分镜头对焦距离最短都在30多厘米,而像大约在目镜前10多厘米处,也就是要距离目镜20厘米,这样拍个P啊。。一筹莫展之际,成都一个天文爱好者的点拨,让我想起一件事情。

为什么目镜后摄影一定要装上镜头去拍用肉眼对好焦的目镜里的像?让目镜成为镜头的一部分,将像成在目镜后面不就行了,而且这个像是可以无限放大的理论上。和那位朋友讨论一下午后,在他的帮助下回忆起了光学的一些理论,晚上回家立即试了下,果然没问题,只是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接桶。来连接没有镜头的单反和目镜,市面上的ef转接环的都是很短的,并且接调焦筒和单反机身的,无法再接驳目镜在调焦筒后,即使能接上,因为ef转接环很短,只有1厘米,也不足以给目镜和ccd之间一个足够的像距。所以估计只有定做或者去寻找合适的筒改装。

下面我把原理简单描述下,顺便用PS画了个草图,便于大家理解。

我们都知道天文望远镜可以采用投射法成像在目镜后,而且可以放大,这个时候其实去看目镜什么都看不到,像在眼睛后面了。因为人眼要看到像,必须是在人眼可对焦最小距离,也就是眼前(目镜前)10cm或更远(看到的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是虚像A)。而投射法这时像是成在目镜后的白纸上,是实像,调节白纸和目镜的距离同时重新合焦,就可以得到不同大小的像,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只是用ccd或者cmos去代替白纸。当然放大倍数和亮度及画质肯定有个平衡点,这样放大,倍数很高啊

天文望远镜镜前镜后成像图解.jpg

举一个例子,20mm目镜,如果目镜中心点距离物镜焦点(图中黑点)40mm(相当于目镜的物距了),也就是目镜焦点(图中蓝点)在物镜焦点(图中黑点)后20mm,则成像在目镜后(也就是木境外)40mm处(相当于目镜的像距),倍率1:1,

这可以由公式物距倒数+像距倒数=透镜焦距倒数得出,即1/40+1/40=1/20。40/40=1

如果目镜中心不在物镜焦点40mm处,而是在物镜焦点25mm处(物距),则成像公式为1/25+1/X=1/20。
得出像距x=100mm,也就是coms放置在目镜后100mm处即可清晰成像,并且得到的是20mm目镜肉眼观测成像的4倍的像100/25(像距/物距)。

这样如果对于500mm镜子,apsc单反机身总体拍摄所得倍数则为 (500/20)*4*1.6=160倍,而此镜原本直焦拍摄的就是(500/50)*1.6=16倍。。。。

而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找一个10cmm的接桶(具体长度不定,越长倍率越大,但光越暗),接在调焦筒和ef接环之间,目镜是上在调焦筒原来的目镜座上的。昨晚上手持机身在10mm目镜后五六厘米处大概试了下,和我计算的理论完全一致,成像正常清晰,比用同样目镜肉眼观测的大了两三倍,比直焦得到就就更大了不少倍了,只是没有接桶,手持无法固定相机。

现在就是找筒了,说的比较啰嗦,不知道大家看明白没。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7-30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联通
加目镜投影的确一直都有,我只是看好像很少人把单反取了镜头去接驳目镜后放大摄影。这个应该比卡片目镜后摄影好很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7-30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联通


投影是投影,和我说的不完全是一回事,我重在说coms放大成像的一些细节问题,而不是笼统的说投影,要具体的对单反裸机进行投影拍摄,酒不是投影那么简单,随便后面放个白布,调哈焦就完了的。比如楼上的楼上发的那个照片,真的像他说的把单反放在荧幕那里其实成不了像的,需要计算很多距离,并且考虑进行摄影的一些问题,比如倍率和光强的平衡等等。毕竟不是目视,目前我搜了,还没有现成的我说的那个工具卖的。只有ca1接桶,但那并不是干放大投影的,是给没有m42卡口螺纹的天文镜直焦用的,只能凑合卡个目镜在里面用,放大倍数很低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7-30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联通
当然这个方法肯定不是什么我的专利,因为他从根本上就是用的大家投影观测的原理,只不过我把他引申到单反机背上的成像摄影具体问题上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7-30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联通
本帖最后由 琴弦 于 2009-7-30 18:10 编辑

目镜后加高档dc,限制条件多,最多只能放大目镜像的3-4倍,再高一般小dc合焦不了,而且dc那个画质和噪点控制。。。我就不说啥了,再说还多经过了一组dc镜头来影响画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7-30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联通


目的差不多,原理不一样,这个像仍然是在目镜前的,就和dc目镜后拍摄的原理是一样的,因为摄像头有镜头。成像多经过了一组镜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7-30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cy来了哈,哈哈,你发的最后一篇文章说的很清楚啊,把放大摄影的问题。

不过他最后的图怎么是dc拍摄的原理,即有镜头的相机去捕捉的平行光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7-3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联通
菲菲说的有道理,学习了。


不过我试了10mmPL目镜的放大摄影,再损失还是比直焦拍摄的清楚地多,大得多。这个不知道咋解释了,估计是因为直焦倍率实在太低了,像大的细节带来的画质提升压过了目镜镜片带来的画质损失。

比如我那天还没用转接筒,就用手持机身悬空在目镜后晃悠着拍了几张,距离目镜后大概六七CM,大概比目镜肉眼看还要放大3倍,500mm的镜子,相当于150倍了,比直焦摄影(全副上500mm是10倍)高了15倍,这样拍出来的1公里外的霓虹灯组,在照片上不用剪裁,就占2/3画幅,双管灯管组成的字,双管分离很清晰,但是直焦的照片上10倍下,霓虹灯组在照片上只有不到1/10画幅,把照片100%放大到原尺寸后,看不大出来灯管是几根一股,只是彩色的一条光带的字。后者其实还稳定些,因为是直焦接在镜子上的,无抖动,前者手持的,虽然曝光时间1/20,但肯定还有抖动影响,但依然可以分辨并走的两根灯管。

这个东西我测试的不多,没有条件接稳机身和镜子测试放大摄影,但是倍率的提高带来的细节估计比目镜画质损失带来的下降分量要重一些,也许是有个平衡点。。可能还需要更多测试,才能了解。

我用的bosma PL10mm目镜。本来想用20mm测试的,因为视场大,但是因为20mm的要放大3倍,机身需要摆在目镜后更远,大约八九厘米处去了(理论上计算只需要目镜后7厘米,但目镜是多透镜结构,所以可能有些出入),实在难以感觉光轴位置,只有作罢,需要个接桶才行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7-3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本帖最后由 琴弦 于 2009-7-31 21:21 编辑

目前准备换成画师80ds,等换了再找转接环。因为80500调焦筒自带螺纹的,画师不带,只能用ca1先转了,然后ca1再接延长筒,然后延长筒再接ef环了,否则ca1不够长。本来80500,可以直接做一个筒安在调焦筒上的,不影响内圈上目镜的,还不需要ca1。。。但是还是想换画师。喜欢那个调焦。两者画质应该差不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7-3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翼风你好啊,很高兴你给了这么多意见,换画师主要是为了装备1:10微调,这对我对地摄影也有很多需要。另外只要画质不比80500差,两者一样就可以,我肯定就换了,不是为了提高。那点钱不存在。多了受不了

关于摄像头摄影,我很想空了找你请教如何用,希望您多多指教。我虽然是搞美工的,但对你们常说的叠加几乎一点都不明白,当然我主要现在没去研究这个,也没看相关说明。只是按照我们平面设计里面的概念,叠加主要就是透明度的问题,比如第二层30%的话,下面一层就只有70%可见了,叠加仍然是100%,如果第二层100%了,下一层就完全不存在了,依然还是100%,所以不太明白如何增加细节。可能我没理解你们说的叠加的方式,到时候空了我看看关于天文拍摄叠加的资料了解一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8-1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不知道楼主用的什么相机   我的450d实时取景远胜过了1/10微调带来的对焦精度的提升.    放大率远远不能弥补附加镜对画质的损失.  这是我吧自己拍的照片在300%的放大率下面对比得出的结论. 你之所以觉得细节多了,之所 ...
非非 发表于 2009-8-1 09:49
1,

呵呵,我用的40D,天望摄影的对焦也当然是放大10倍对焦的,但其实这不能替代1:10微调的,你用过就知道了。一个是粗调的震动,一个是即便放大10倍,粗调在合焦临界点的位移还是过快了些,建议你找个有1:10微调的用下就知道了。

关于放大率,你认为是一个人站在你面前用你的450拍出来清楚,还是站在100米外用1d3拍出来清楚?两者放到同样大小的话。450画质损失肯定比1d3差很远了一个初级入门一个是顶级机,但物体本身距离近带来的视觉度分辨率上差异是明显的,看你说的不知道你是不是理解成把100米外的照片放大300%?那样放大当然没有细节增加了。。。只会更模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8-1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樓主所說的是投影攝影法,這種方法是很基本的攝影方法,尤其在為求高倍率的情況下用的最多,當然用的最多的是顯微攝影,用在天文攝影因為亮度的關係,用的人很少.所以樓主還是多看看光學相關資料,幾百年的光學鏡片歷史,多 ...
cwh 发表于 2009-8-1 13:05



你误会了,可能的确我写原创不妥,但我说的原创并不是指本方法为原创,只是说本贴非转载,就如很多论坛发帖必须选择下拉菜单,转载,原创一样,因为长篇的文章论坛里的大都是转来转去的,特别是对于方法理论讨论的东西。何况我在文中尝试计算的效果和

个人认为不管前辈讨论的再多,每个人还是可以发表自己看法和自己的总结及尝试的,并不是前辈有方法了,我们只能去看前辈的文章模仿就完了。新手有新手的角度出发的理解,老手有老手的高深探讨。老手写的东西对于新手不一定能理解,因为他已经站在一个高度上去讨论了,我是从很基本的原理以及很简单的计算举例来说明的,我想还是有不同。

我也是在网上搜了放大摄影,搜了很多结果都是转的同一片文章,而且都没有提到取相机镜头的,都只是说目镜后带单反镜头摄影,至少说的不详细,看了对效果和倍数计算没有直观概念。例如http://www.skylook.org/info/info-tw/info_1852.html

点评

顶这段!  发表于 2011-11-23 20:0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8-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不过你后面给的例子的确很好,我都没找到,很直观,也让那个我看到了拍摄的效果。

谢谢,要是有更多的测试样张,或者加上和直焦放大到同样比例的画质比较,那就更好了,至少这样的文章我没找到哦啊,如果我找到接桶测试了,我肯定就会写。到时候你是不是又要说我中奖了。。。哈哈开个玩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8-2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本帖最后由 琴弦 于 2009-8-2 02:09 编辑

今天下午终于测试了哈

测试了直焦拍摄于巴罗镜增倍直焦拍摄的情况下,获得相同部位等大情况下的效果。(没放大的直焦照片细部放大至等大)
同时也测试了,目镜后投射放大摄影的情况,得出结论,目镜后投射放大摄影,细节肯定比直焦放大好的多。毕竟目标大的多。相当于拿个卡片拍1米的扑克,和拿个高端单反拍50米的扑克,要看清楚扑克的数字,卡片拍的效果肯定比单反清晰,那怕在卡片机前面再放个普通玻璃片。那就是我前期预计的:大的像带来的细节增加肯定超过了附加镜带来的细节损失。

显卡增倍镜放大直焦拍摄的比较

IMG_6302.jpg

IMG_6303.jpg

IMG_6301.jpg


再看用延长管内置目镜,再接单反机身的目镜后投射放大拍摄法的

这组照片我忘了直焦拍摄一张给大家对比了,不过直焦只有10多倍,针对后面50-240倍可想而知有多小,按照前面一个直焦和2X拍摄的细节差异就可以想象下面的字放大至等大也可想而知了,所以就只有不比较了,直接看目镜后拍摄的效果好了

第一张要说明下,由于开始只用了一个ca1,ca1塞入25mm目镜后基本上目镜已经到筒口了,接上相机,目镜到ccd距离只有5厘米多点,像距过短,所以勉强中心成像,边缘由于25mm目镜较大的镜面造成边缘和中心的光程差异加大而产生球差很模糊了,所以这张几乎是废的,我想对中心其实也有影响,只是作为接桶过短造成的失败的例子发给大家看下。

IMG_6310.jpg

再加一个ca1(ca1好处就是多个可以无限延伸,而目镜可以保持在第一个筒内,来增大目镜到ccd距离),再加一个ca1后ccd到25mm目镜面大概就有11CM了,不仅满足了最小像距,而且11cm像距针对2.5cm目镜焦距实现了投射放大到128倍。

IMG_6311.jpg

然后换了10mm目镜,由于10mm目镜放大同样倍数需要的像距小很多,加上10mm目镜本身在筒内靠里,所以之需要一个ca1已经可以把目镜的像放大4倍左右。配合7厘米的像距,大约放大了200多倍,但是这张照片可能当时对焦稍微差了一点点,或者高倍下,没等相机稳定就按下了快门线。

IMG_6313.jpg

后来又用朋友80ds600mm又拍了一张,这次等很稳定了按下快门,要清楚的多,这可是384倍哦。。。。完全可用,不像有的同好担心的目镜后放大,目镜会严重影响画质而不如直焦,这个明显比直焦强多了,直焦要到这个大小的图片得12000mm焦距的物镜了。。。附加镜损失在摄影方面看来影响不如大家说的那么夸张,因为相机可以通过曝光时间来抵消光强减弱,只要倍数高像大细节就多,肉眼观测的话,这么高倍就看不到了或者很暗了,感觉画质就变差很多了,对于这个80的口径。

IMG_6314.jpg


以上倍率全部是是粗略估算,可能有较大误差,因为目镜组不是单镜片,目镜到ccd距离也无法准确测量,无法准确计算像距和物距,比如计算380倍的也有可能只有280倍,但不会低于250倍。


另外多次比较后,发现80ds的确比80500锐度高,肉眼不容易看出来,因为肉眼看不投射放大倍数一般只有几十倍。
色差的话两者差别不大

IMG_6305.jpg

IMG_6307.jpg

IMG_6309.jpg

IMG_6308.jpg

好测试完毕了。

总结:目镜后成像画质很好,尽管相比直焦光路多经过了一道目镜,但超高的倍数完全压倒性的优势盖过了倍率极低的直焦法,得到图像占画幅面积大,直焦拍摄的目标小,只有全图画幅中很小一块,甚至是米粒大的点,剪裁放大后画质不及前者。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8-2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最后那个牌子距离大概六七十米,每个字大约10cm左右。

我每张照片中的小图都是100%原图大小,没放大也没缩小的。直接剪裁的小块中心区域的实际大小大概在2厘米见方,70米看2厘米的物体的大小,接近于看木星,如果用这个方法300多倍拍下的木星,原图100%的话,估计木星也有那么大块

只不过那么高倍数,木星移动较快,星空也较暗,估计别说要拍清楚很困难,估计就是想找到木星都是件既不容易的事情。。。


只有找天先试试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8-2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实际测试我已经测试了,没看清楚的话,我举的例子很简明的,拿个卡片拍1米的扑克,和拿个高端单反拍50米的扑克,要看清楚扑克的数字,哪个清楚。

说白了,望远镜的分辨率虽然是面积决定的,但是因为他高于ccd像素的分辨率,倍率低了后,镜头能力所能分辨的东西限于在ccd上成像太小,而无法分辨。所以当把像放大了拍,肯定比拍很细小的像,再放大来的好。也就是说拍细小的像,望远镜分辨率能达到的成都,电脑上放大后达不到。否则为啥同一个望远镜,你用10倍倍率分辨不出来的字,50倍可以辨认呢?并不是仅仅把图像放大了取悦你的眼睛哈。简单的说,相距2mm的一排细线,50米外你直焦拍摄下来,放大到原图尺寸你也就看到一根粗线,再放大到500%仍然是一根粗线,试了用目镜后放大摄影,放大到原图,虽然并没有非常清晰,但可以清晰的分辨是一排细线并起的,一定程度上肯定是提高了细节了,只是他不是无限的,因为有你所说的镜子本身分辨率的问题,只是直焦哪个倍率的成像细节完全没有发挥镜子能达到的分辨率,这就是放大摄影的意义。虽然他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但肯定是解决了直焦拍摄倍率过低的问题,只是他又很多我提到的面临的新的困难,但不是你所说的放在大也没用

实际上不用那么多废话,上的照片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呵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8-2 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推荐500d 很爽呀. 像素高  正好满足你  放到300%还锐得很
非非 发表于 2009-8-1 09:49



任何图片放大超过100%就无从锐起了。既然你也有单反,应该是爱好摄影的,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对一个已经拍摄完毕的照片,再放大也不会增加细节,只会更模糊,数码变焦一个道理,毫无用处,差值而已,并不是真正的细节。增加细节要在成像前对对象进行光学放大,光学系统已经分辨出的细节,由于倍数过低压缩在ccd上过小的像素空间里,就会损失细节,只要没超出镜头光学系统本身的分辨率,有限度的进行光学放大后再成像肯定就是有效的。对已经100%的照片再放大是没用的。那才真是取悦眼球了,只是大了而已。

点评

表述清晰,论证得体  发表于 2011-11-23 20:2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8-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原来叠加是这么回事啊,还真就是取透明度的,那一般用什么软件呢?肯定有专门软件自动移动主体重叠,并且自动设1/x的透明度三。 能对有位移的十多张进行自动校正重叠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8-3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做了一個小測試,把樓主的圖,在比較的部份剪下,放大5.5倍,得到一幅不是很清析的圖片,再與樓主的原圖放在一起比較一下,哈,很好玩的.


193293

193295
cwh 发表于 2009-8-2 15:29



所以说数码放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琴弦 发表于 2009-8-3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联通
本帖最后由 琴弦 于 2009-8-3 03:26 编辑
40d像素低了 没发和450d 500d比
我的意思很简单   你的说得理论依据都对
我和你说的是实际操作
你拍天文 亮度不高  你放大倍数大了拿不稳!

300%锐  没错 是差值   插值不可以锐么.  我是用这个例子来说你的目镜摄影 ...
非非 发表于 2009-8-2 14:45



放大倍数高了我是拿不稳,但是放大倍数低也不是靠拿的。。。况且倍数高了寻星和稳定都有困难不用你说我前面已经说了,你可能没看到,但拿不稳是条件限制

40D像素太低无法和500D比?
光学系统光力取决于物镜,后面的全是衰减!

你这两句话我觉得真牛,前者我不说了,后者我觉得你把光力和分辨率搞混淆了,我给你个100口径,10倍你光力再强也比不过100口径50倍口径的细节。。。我还说得是肉眼看,不是cmos,你要知道肉眼比cmos分辨率还是高多了。。。

呵呵,较上劲了,好,你赢了。作为摄影你还是多学习些基础的东西我们再交流吧,不过说实话,摄影和这个不一样,摄影作品不是主要靠器材的,除非你走商业挣钱路线,不是说器材不重要可以忽略,但摄影不讲镜头,更不讲分辨率,别说450D和40D毕竟不是一个级别的相机,就算是450D更好又怎么?摄影重要的是想法和思想,表现力,其次才是如何应用光去表现自己的想法,再其次才是什么样的器材能完成我的要求,而最后一点恰恰往往不是必须得东西,对于一副好的作品。你拿个85F1.2L,拿个2470F2.8L又能怎样?都是上万的镜头,能比有些用普通镜头拍的更好么?我想你也知道答案的。不过我理解你的心情哈,真的理解。。。这个事情我两人的讨论到此为止。


既然那是讨论,肯定就不是完美的,对不成熟的想法大家逐渐趋完善它,发现它积极地一些效果,比去盲目否定它肯定更有价值,我说盲目是因为谁也没资格说自己真的很懂这个,你我都不是,难道你是?呵呵。

其他有建设性意见的兄弟还是要继续上哈,实践出真知哈。我已经尽力去实践了,只能等有机会继续实战,成都这个天气。。。真的要死哦。。。

点评

晕,记错了,450D跟40D还真用的不是一块CCD。好吧,当我没说。  发表于 2014-8-6 22:25
亏你还是搞摄影的,450D和40D用的是同一块Cmos你不知道?40D是中端机除了太重哪一点都比450D强你不知道?  发表于 2014-8-6 22:17
摄影重要的是想法和思想,表现力,其次才是如何应用光去表现自己的想法,再其次才是什么样的器材能完成我的要求,而最后一点恰恰往往不是必须得东西。 这句说得很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30 12:4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7-18 13:22 , Processed in 0.39507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