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琴弦 于 2009-8-28 12:51 编辑
本人接触天文摄影不久,一周不到(够不久吧,哈哈)但是摄影倒是时间很长很长了,养成的习惯就是对出片要求相对较高,而直焦法拍摄的好处虽然有,但是毕竟倍率太低,比如500mm焦距的ed90镜,拍出来的大小,仅仅相当于50mm目镜10倍倍率的效果,就算是用APSC画幅的,也最多只有15-16倍,这样目标太小,再好的相机也很难捕捉足够的细节,拍什么星都是个小亮点(除开日月),后期对小白点放大肯定效果不会很好。
故而最近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怀疑镜子焦距买小了?但是即使1000mm,拍出来也才20倍,20倍拍木星,一个点而已。增倍镜?巴罗效果差不说,放大也很有限,2x巴罗的话也就放大到20倍。
目镜后拍摄的话,单反非常困难,因为单反镜头很大,要对准那个小孔拍,不好拍不说,对焦也很困难,或者根本无法对焦,因为单反大部分镜头对焦距离最短都在30多厘米,而像大约在目镜前10多厘米处,也就是要距离目镜20厘米,这样拍个P啊。。一筹莫展之际,成都一个天文爱好者的点拨,让我想起一件事情。
为什么目镜后摄影一定要装上镜头去拍用肉眼对好焦的目镜里的像?让目镜成为镜头的一部分,将像成在目镜后面不就行了,而且这个像是可以无限放大的理论上。和那位朋友讨论一下午后,在他的帮助下回忆起了光学的一些理论,晚上回家立即试了下,果然没问题,只是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接桶。来连接没有镜头的单反和目镜,市面上的ef转接环的都是很短的,并且接调焦筒和单反机身的,无法再接驳目镜在调焦筒后,即使能接上,因为ef转接环很短,只有1厘米,也不足以给目镜和ccd之间一个足够的像距。所以估计只有定做或者去寻找合适的筒改装。
下面我把原理简单描述下,顺便用PS画了个草图,便于大家理解。
我们都知道天文望远镜可以采用投射法成像在目镜后,而且可以放大,这个时候其实去看目镜什么都看不到,像在眼睛后面了。因为人眼要看到像,必须是在人眼可对焦最小距离,也就是眼前(目镜前)10cm或更远(看到的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是虚像A)。而投射法这时像是成在目镜后的白纸上,是实像,调节白纸和目镜的距离同时重新合焦,就可以得到不同大小的像,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只是用ccd或者cmos去代替白纸。当然放大倍数和亮度及画质肯定有个平衡点,这样放大,倍数很高啊
举一个例子,20mm目镜,如果目镜中心点距离物镜焦点(图中黑点)40mm(相当于目镜的物距了),也就是目镜焦点(图中蓝点)在物镜焦点(图中黑点)后20mm,则成像在目镜后(也就是木境外)40mm处(相当于目镜的像距),倍率1:1,
这可以由公式物距倒数+像距倒数=透镜焦距倒数得出,即1/40+1/40=1/20。40/40=1
如果目镜中心不在物镜焦点40mm处,而是在物镜焦点25mm处(物距),则成像公式为1/25+1/X=1/20。
得出像距x=100mm,也就是coms放置在目镜后100mm处即可清晰成像,并且得到的是20mm目镜肉眼观测成像的4倍的像100/25(像距/物距)。
这样如果对于500mm镜子,apsc单反机身总体拍摄所得倍数则为 (500/20)*4*1.6=160倍,而此镜原本直焦拍摄的就是(500/50)*1.6=16倍。。。。
而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找一个10cmm的接桶(具体长度不定,越长倍率越大,但光越暗),接在调焦筒和ef接环之间,目镜是上在调焦筒原来的目镜座上的。昨晚上手持机身在10mm目镜后五六厘米处大概试了下,和我计算的理论完全一致,成像正常清晰,比用同样目镜肉眼观测的大了两三倍,比直焦得到就就更大了不少倍了,只是没有接桶,手持无法固定相机。
现在就是找筒了,说的比较啰嗦,不知道大家看明白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