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淡水生物何以躲过白垩纪末大灭绝?

[复制链接]
索理客 发表于 2013-8-14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6500万年前那场著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不但毁灭了以恐龙为代表的陆生动物,还引发了海洋生物的集群灭绝。然而,与海洋生物相比,生活在内陆淡水河流、湖泊的生物,似乎较少受到大灾 ...

(化石网/faywater 编译)6500万年前那场著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不但毁灭了以恐龙为代表的陆生动物,还引发了海洋生物的集群灭绝。然而,与海洋生物相比,生活在内陆淡水河流、湖泊的生物,似乎较少受到大灾难的影响。现在,科学家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一些淡水生物原有的适应性,恰好能够帮助它们度过小行星撞击后,长达数月的漫漫长夜。

“淡水生物比起海洋生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理化环境。”研究的参与者之一,科罗拉多大学的淡水科学家W.Lewis说。

例如,大部分淡水生物要适应一年一度的冰封期,以及因为季节引起的溶氧稀薄期或枯水期。为了度过难关,这些生物将自己或卵埋藏在河床的湿泥中,以休眠方式存活,能量消耗极低。当严酷的季节过去后,才纷纷苏醒。这种本领很可能帮助它们在大灾难中存活。虽然,某些海洋生物也有这种能力,但它们都是非常特化的物种,海洋的整体环境相当稳定,大部分生物不必应对剧烈的环境变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科学家们模拟小行星撞击时的景象

这项研究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学报——生物地球科学》刊物上。之前的相关研究多为泛泛而谈,缺少第一手证据,而这项研究提供了目前急需的实验资料。

很多学者在解释某个类群的灭绝时,大多将研究焦点集中在食物链的崩溃上。但这项研究聚焦了多个生物类群,评估哪些类群能经历长时间的黑暗环境并存活。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科罗拉多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D.Robertson早先的研究展示,当那颗小行星坠落在如今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时,激发了全球性的火山活动,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将不可计数的岩石汽化并抛入大气层。数个小时后,当它们向地面高速回落时,本身携带的热量将天空映成可怖的火红色,最终落到地面时,它们灼热的温度引燃了森林和草原。

“数小时内,小行星撞击带来的辐射和火灾,对没有躲避在地下或水下的生物来说,是十分致命的。恐龙在撞击发生的数小时后就全数灭绝了。”Robertson说。

随后,天空中无边无际的沙尘遮掩了阳光,整个地表暗无天日,要经历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恢复。那些依靠阳光存活的植物和其它生物迅速衰竭。虽然海洋生物躲过了辐射和火灾,但随之而来的漫漫长夜破坏了海洋食物链,从蛇颈龙到菊石都无法幸存。



但自从20年前起,科学家们发现淡水生物圈并没有遭到如同海洋生物那样的重创:海洋生物50%的类群灭绝,而淡水生物只失去了10-20%的成员。人们猜测,可能是淡水生物分解能力较强,能够从残渣碎屑中获取养分,而不仅仅只能依靠阳光来维持食物链。

近日的新研究肯定了从前的论断,某些淡水生物在小行星撞击后的漫长黑夜中,能够以碎屑维持生存。同时科学家们提出,许多淡水生物独有的休眠能力,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淡水生物圈为何比海洋生物少受损失。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说,未来的工作将着重于证明这一假说。“首先,目前我们对白垩纪晚期淡水生物群的研究,只集中在蒙大拿州的一小部分化石材料,还需要更多数据,”Robertson介绍。“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其它符合条件的化石资料,是极其重要,同时也说十分艰难的。”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 ... 0.shtml#_tansuo_wen
kingkey 发表于 2013-8-14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电信
很大程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7 07:58 , Processed in 0.09187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