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武汉大学游人穿和服拍照引发热议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3-30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美国之音记者: 叶兵
华盛顿
Mar 23, 2009


中国武汉大学校园内游人穿和服在樱花下拍照被视为不爱国,这则新闻一时间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议论。有评论指出,过去的历史不能忘记,但是更应该以包容心态面对世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反映民间反日情绪*

据中国媒体报道,武汉大学校园樱花怒放时节有一对母女穿和服拍照,引起周围一些大学生反感,有十多人自发轰赶“和服母女”,有人还大声疾呼“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结果,这两位乘兴而来的赏花者落荒而逃。


另一方面,武汉长江商报报道指出,当时也有学生认为,这对母女的行为属个人行为,其他人不该干涉。跟母女俩同行的一位女士还把声讨者说成是“一群神经病”。


武汉大学新生李媚娜对记者表示,当时她如果在场,她不会那样粗鲁对待两位拍照者,而是会把她认为穿和服拍樱花照片不适当的道理讲清楚,通过教育去感化那些可能是无意中触痛民族仇恨敏感神经的人。


她说:“国人对日本人一向有天生的偏见。公然穿着和服去看樱花,这个行为大家会觉得你有点过份。第二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现在这个样子的情况下,你穿着和服去,大家会觉得你有点卖国的性质吧。 ”


这位在武汉大学学习广告信息专业的女学生表示,她和不少同学都认为,穿和服看樱花会让中国人感到难以接受。


她说:“看樱花是没问题,但是你穿和服去看樱花,就类似于以前赵薇的那个新闻事件,差不多。”


对于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侵华的历史和中日之间近年来的恩恩怨怨,许多中国民众、特别是一些青年人记忆犹新。几年前,女演员赵薇在时装表演中的服装上一幅日本军旗图案曾引起众怒。


武汉大学另一位学生周忠夏表示,他认为在这起新闻事件中两方面人物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他说:“如果考虑她们的话,她们当时也没考虑那么多,只是为了欣赏(樱花)。从欣赏这个角度,我觉得也不是很过份。从学生这个角度来讲,他们是爱国,也不错。都没有错,我觉得。”

*穿和服不爱国买日本车爱国吗?*


在武汉大学发生的这个和服樱花事件在网络论坛上引起了热烈讨论。


武汉大学学生网站自强网上一篇评论问道:“是不是穿和服就表示不爱国?那开日本车是不是不爱国?”


新湘报署名刘逸明的评论指出,不要因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而让自己斯文扫地。评论说,“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国耻,但更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荆楚网上有篇评论认为,凡事需要理性,犹其在爱国方面,更需要理性。动不动就把一件小事上纲上线,这好像让人回到了文革时代!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3-31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有句话叫求同存异,而我朝有些偏激人士一向是奉行“去异求同”的方针。

不论对于人还是事件大都如此,不过我个人观点还是觉得讨论问题时观点多元话好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道无极 发表于 2009-3-31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马来西亚
原来现在的中国人所说的爱国就是排除异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朝鲜留学生 发表于 2009-3-3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希望爱国愤青们不要盲目反日了。

武大樱花是日本侵华的产物,新中国也是日本侵华的产物。没有皇军就没有新中国,这可是毛主席说的。一定意义上讲,因为有了皇军,才有我们今天在party领导下幸福的日子。如果愤青真的爱party爱国,请不要盲目仇视日本,谢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rddcrdd 发表于 2009-3-30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中移铁通
星期天各大公园穿和服的不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oweru235 发表于 2009-3-30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抗“日”啊、、、穿那个地方就是那个意思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3-30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廖保平:怒斥和服母女无非是标签爱国主义

2009-3-23 13:01:05  长城在线—燕赵都市报

上周末办事路经武汉大学,意外地发现武大俨然成了一个拥挤的街市,车辆穿梭,人流熙攘,好不热闹。及至樱花园,看到满树粉白的花朵开得正艳。樱花园里处处是驻足赏花的人,他们摆出各种姿势,狂拍狂照。据说,武大的樱花已经成为武汉一景。
  
  却不料昨天在《长江商报》上看到一则新闻———母女穿和服在武大樱园拍照,惹众怒遭轰赶。那穿和服的母女身份不明,但“操武汉口音”,估计不是“外国友人”,而率先声讨的小伙子,据报道是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大二学生。
  
  似乎可以肯定,这并非一场“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矛盾的起因却是因为和服,而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日本曾侵略过我们,这和服就是罪恶的象征。因此,这矛盾带有浓厚的“敌我”因素在里面,根子在“仇日”,情怀在“爱国”。
  
  要不是因为这和服,一群莘莘学子断然不敢随便轰赶这“操武汉口音”的母女,学生大抵彬彬有礼,非到愤怒不已,不会如此粗鲁。一群“仇日”的学子如此见不得与日本沾边的东西,连别人穿和服拍照也要大吼:“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我真的费了大劲想不出,那些日本人捐的樱花树种在武大里,他们竟能天天碰面不心烦,竟没有把它们统统给砍了。
  
  是想说“树是无辜的”吗?那人穿件和服拍照就不无辜么?谁敢说穿和服拍照的人就是洋奴,就心怀卖国之心?如若以着装来判定爱国或是卖国,那么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平头百姓,凡穿西装者是否早就把国卖给西洋人了?将一件器物进行观念的物化,进而贴上国家民族标签,再进而衍生出对物品使用者爱国或卖国的评判,这一系列荒谬的思维,深埋在一些国人的大脑里,随时都能显露出来。
  
  早在百年前,洋务派就突破了这种荒谬的思维,他们开矿山、修铁路,设电话、造枪炮、练新军、办学堂……他们剥离了国外器物身上的意识形态外衣,目的是吸引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才有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早期近现代化建设。
  
  说起来,当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武汉大学的前身———自强学堂,就是张之洞一手奏立的,目的是“讲求时务,融贯中西,研精器数,以期教育成材,上备国家任使。”由上述可见,武汉大学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洋务运动首先要突破器物的意识形态规制。十分遗憾的是,一百多年过去了,作为洋务运动的产物,武汉大学居然还有这些食古不化、狭隘到头的贴标者,委实对不起张之洞一番心血。
  
  诚然,这样的人不独武大有,也不独大学里有,所有企图给外国器物贴上意识形态标签的人都会做出“标签爱国主义”行为,小到见不得一件和服,大到抵制所有洋货,区别只是根据需要进行放大与缩小。哪怕使用外国器物是一个人的权利自由,也会被毫无理由禁止,而且,践踏了别人的自由还觉得自己格外荣光,格外自豪。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3-30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驱赶“和服母女”无关爱国主义

2009-3-24 0:10:58  红网

 “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昨日下午3时左右,一对母女在武大樱园内穿和服拍照,引来众多学子围观声讨。(3月22日《长江商报》)
  
  欲在武大樱园留影,却因为穿了和服,便被以这种方式赶出,落得个“落荒而逃”的下场。如果不是有报道的图片文字为证,实在有点难以想象。然而,这是个真实的“事件”,就发生在著名的武汉大学。
  
  笔者不怀疑,那个率先发起声讨的武大学子和他的同伴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但一个常识在于,爱国者从来都不是有多么漂亮的言辞口号,而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声讨“和服母女”的武大学子及其同伴的行为,特别他们的言语——“虽然和服有美丽之处,但它毕竟是日本人特有的服饰,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有种异样的感觉”,昭示出他们对爱国理解的偏差——这不是爱国,而只是一种模糊的情绪,一种貌似有理的宣泄。由这种情绪催化的行为,便是让那对母女“滚出去”,让人不寒而栗。
  
  尽管,声讨者有表达的权利,并且可以借助网上同样的声音来壮大自己的底气——新浪网上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网友认为“中国人穿和服拍照挑战国人神经”。不过,在笔看来,由众人声讨而促使“和服母女”走开,并不能证明部分同胞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如何的高明,如何能无往而不胜。相反,在本质上它与爱国无关。穿和服的母女所做的只是一次简单的公民行为,被情绪化的批评介入,进而有媒体报道,放置在网络上,引发讨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等宏大的词句瞬时涌现,以至成为一个事件,一个景观。这便是这个事件的生成过程。
  
  这不是爱国的行径。这也不是可资表达爱国的借口。这个一开始由几个学子情绪化催生出来的事件,演变到现在,更像是一次行为艺术。它固然让我们看到不少年轻一代内心潜藏的愤怒的力量,但这一回所依托的却不是理性、务实的表达渠道。
  
  爱国不需要理由,但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才是一种对民族、社会负责的态度,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理性表达,实际上就是说要考虑到我们行为的后果,就是不冲动,克制,冷静。驱走这对照相的母女,在某种意义上看,恰是以情绪化的爱国为理由,裹挟冷暴力,伤害他们个人选择、表达的权利与自由,是对爱国主义真正内涵的消解和破坏。
  
  在一定程度上,这其实也是将日常生活政治化的体现。日常的消费和举动,一旦被强行植入历史场域,或将之与某个概念挂钩,就可能出现某些偏向。比如,日常生活的消费,有国人愿意到家乐福,或习惯用日本品牌,他去买去用就是了。不要以为到那买东西,就是汉奸,就要抵制,这个太严重了,会伤同胞的心,对自身也是一种戕害。
  
  爱国不是行为艺术,不是吵嚷和吆喝。今天,对普通民众而言,爱国,就是去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文明的人,懂得爱、恨,以及宽容。尤为关键的是,要能够将民族主义情绪,特别是那种对外的亢奋心态,更多地转移到解决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上面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3-30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轰赶“和服母女”的人是否用日货?

2009-3-24 0:09:27  红网

“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近日,一对操武汉口音的母女在武大樱园穿和服拍照,遭到十多名学子的轰赶。很多围观市民表示愤慨,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属母女个人行为,其他人不该干涉。(3月22日《长江商报》)
  
  犹记得三年前,武汉大学举办樱花节时,美丽的樱花卷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耻之争”,不少激愤者认为樱花“是耻不是花”,更有人觉得武大樱花是日军侵华罪证,应该砍掉......
  
  在我看来,轰赶“和服母女”事件不过是那场“国耻之争”的简单重复。在轰赶者的逻辑里,和服和樱花一样,都是日本人的东西,谁用它,谁就是“不爱国”。
  
  他们忘了:樱花只是一种植物,和服不过是一种服装,并没有“原罪”。他们还忘了:现在武汉大学的樱花树早已不是当年驻武汉日军剩下的了,而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政 府和友好协会馈赠给中国的。
  
  他们更忘了:中国现有法律并没有禁止公民穿和服与樱花合影,只要这对母女没有扰乱公共秩序,也没有妨碍他人利益,她们的拍照就是无可非议的。在此之下,轰赶她们,只涉及纯粹的法律问题:涉嫌侵犯公民合法权益与个人自由。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最为关键的问题被忽略了,被赶的母女似乎也被吓住,灰溜溜走了,因为轰赶者打出爱国、民族情感等宏大主题——在这里,无疑暗藏轰赶者的逻辑:只要理由崇高,我就可以干涉他人的个人行为,哪怕手段再粗暴,也可以无所顾忌。
  
  这是最让我反感的地方,“爱国”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它不应该成为某些人侵犯他人权益的挡箭牌。
  
  当然,作为公民有讨厌樱花和和服的权利,正如那对母女喜欢穿和服与樱花合影一样。具体到那些轰赶者,他们可以不喜欢和服与樱花,但无权将自己的“不喜欢”强加给别人。如果以和服和樱花是日本之物为理由证明“强加”的理所当然,那就更显他们的粗暴与无知了。
  
  在这里,我很想知道一个细节,就是这些轰赶者平常用的相机、手机、运动服装等等有没有日本品牌?如果一边用着日货,一边辱骂穿日本和服与日本樱花合影的母女,不仅自打耳光,还反证“轰赶”的苍白与虚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3-30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和服母女”触痛国人哪根神经?

2009-3-23 0:44:23  红网

 “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21日下午3时左右,一对母女在武汉大学樱园内穿和服拍照,引来众多学子围观声讨。(汉网2月22日)
  
  这对母女也真是,拍照也不讲究场合,偏偏跑到武大这样的学术重地去炫耀,而且还那么张扬,被骂也确实是活该。但是,笔者认为武汉大学的学子对于母女这一行为的反应是不是有些过于敏感,笔者认为大可不必上升到民族大义这样的高度吧。
  
  “和服母女”的行为为啥引发武汉大学学子们的声讨,到底触痛了学子们的那根神经。从对该事件的调查表明,截至到目前188662人参加调查,有50%以上的人表示要把“和服母女”赶出武大樱园,抵制和服,抵制日本文化。这就足以说明“和服母女”不仅仅遭到武大学子的谴责,更是犯了众怒。
  
  穿和服在樱花树下拍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也相信这对母女并没有其他的意图。但是,他们千不该万不该跑到校园里去,愤青们能容忍这样的行为发生吗?因此归根结底,由“和服母女”所引发的声讨显然是愤青们表达爱国情怀行为,“和服母女”恰恰撞到了枪口上,触痛了爱国学子们敏感的神经。如果跑到照相馆去或者日本去拍照,估计就不会招致这样的唾骂和声讨。
  
  而通过此件事情我们恰恰看到了当代青年不成熟、不理性的一面。为什么声讨的缘由不是这对母女的行为影响了校园环境,而是一下子就上升到“抵制日本”这样的高度,这是不是有些太不近人情,母女俩骂一句“神经病”也确实是情有可原。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不能如此冲动和浮躁。表到自己的爱国热情没有错,值得鼓励,但是过于敏感只能说明当代青年神经的脆弱,“哈韩”、“哈日”曾经是校园的潮流,怎么没有声讨并叫韩剧、日本动画滚出校园。爱国不是表现在这样的冲动上,而是应该客观的看待历史,学好知识创造美好的未来。
  
  “和服母女”触痛国人那根神经,中国的年轻一代应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冲动和浮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对于“和服母女”应该多一些宽容,不要动不动就给人家扣帽子以表达自己的爱国冲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3-30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为何不能容忍武大学子的“声讨”?

2009-3-25 0:08:10  红网

 “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在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上,一位小伙子冲着一对穿着和服拍照的母女吼起来,随后十多名年轻人加入了声讨的队伍。这对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母女表示:“穿和服拍照只是觉得好看,没考虑其他的,没有任何意图。”一位参与声讨的年轻女子表示:“虽然和服有美丽之处,但它毕竟是日本人特有的服饰,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有种异样的感觉。”也有学生认为,这对母女的行为属个人行为,其他人不该干涉。(据3月22日《长江商报》)
  
  这则新闻一问世后,许多人对“声讨”的武汉大学学子的行为表示了不满,一些人对此甚至还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批判!在今日的国际大环境下,狭隘的爱国主义观本应为人们所抛弃,也不值得提倡。然而,在舆论铺天盖地的反过来“声讨”少数武汉大学学子的行为时,笔者不由得为这种“声讨”感到了另外的担忧!
  
  在这个地球上,既有容纳百川的海洋,也有曲折流淌的小溪。如果只有海洋,人们便无法欣赏到潺潺的小溪;如果只有小溪,人们便无法欣赏到浩瀚的海洋。两者相辅相衬,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景。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也需要多元化的存在。因此,你可以拥有博大的爱国主义观,也不必妨碍和阻止他人拥有狭隘的爱国主义情怀。
  
  面对少数武大学子的行为,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穿和服在樱花下照相的是日本友人而不是中国人,武汉大学的学子还会去“声讨”么?我想即便是很莽撞的青年,也不会出现大吼着让人家滚出去的情景。若有,实在不是生长于礼仪之邦的我国大学生所为。反之,假如是日本友人,他们还会穿着和服在武汉大学的樱花树下照相么?我想他们同样不会。既然是友人,他们便会尊重历史尊重中国人的情感,而不会不顾及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对他国人民的情感造成伤害。
  
  正因为武汉大学的学子在知道了对方是中国人的情况下,才会有如此过激的行为。虽然这种行为不值得称道,总不至于要一棍子将其打死而后快吧?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在用着日本生产的产品,更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和日本是友好邻邦。可这些都无法改变历史,无法让我们去忘却历史。若将武汉大学里的樱花树全部砍掉,确实是大煞风景;可一到樱花绽放时,树下到处是穿着和服的中国人,难道便是“分外妖娆”了么?
  
  狭隘的爱国主义行为固然不可取,但无法容忍他人狭隘的爱国主义行为,同样是不可取。正如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所言,真正的爱国主义不排斥对于其他人的爱国主义的理解。人们可以不同意少数武汉大学学子狭隘的爱国主义观,可至少也应该尊重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哪怕是狭隘的、有些冒失的,却也不应该挥舞着道德舆论的大棒,将他们的理解和表达彻底否定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aihong325 发表于 2009-3-30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黑夜星空 发表于 2009-3-30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永州 电信
[quote][/quote]
LZ最后两句话有道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kyczheng 发表于 2009-3-3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电信
爱国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3-30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我觉得倒不是滥用爱国情绪,而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所承受的苦难,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

再加上我朝长达2000年以上的封建专制统治,好不容易熬到翻身解放后又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大起大落的国民心态和心理上的神经时刻紧绷,导致一有牵扯历史遗留问题的风吹草动,就会导致群体性的精神高度亢奋,如果再加上某些无良媒体的炒作和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煽动,就会出现某些“防卫过当”式的直接反映。。。

苦难深重的民族啊。。。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尽力维护大局的稳定,加紧经济建设,早日让那些还没有达到温饱的群众过上好日子,让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的群众们的各项权利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ara_croft 发表于 2009-3-30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同济大学学生宿舍
滥用爱国情绪。。。。。。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霓虹彩云 发表于 2009-3-30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普陀区 电信
纳粹军服在德国还是有一定的展示空间的,在以色列就不一样了。。。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3-30 15:03
两方面都没有错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henix 发表于 2009-3-30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佳木斯 联通
看到和服就受不了了,是不是有点过敏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3-3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和服照"、"抗日短裤"与爱国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9-3-30 15:29 编辑

BBC中文网 2009年03月2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9:54

尚清
BBC中文部记者

湖北《长江商报》3月22日刊载的一则消息称:一对中国母女在武汉大学校园内穿和服在樱花前拍照遭到数名爱国学子的围攻、声讨和驱赶。此事在网上引起广泛争议。

那对母女被武大学生斥责,"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而这对母女在惊吓之余脱下和服,仓惶而逃。但在事后接受采访时,她们说自己穿和服拍照只是因为觉得它好看,并无其他意图。

而最近在中国大陆各大网络论坛上热传的一组照片显示一名被称为"美人思"的80后女子穿抗日短裤的玉照,白色短裤后面写着一个"抗"字,外加一个日本国旗。前面则写着"莫忘国耻"四个大字。此举受到众多网友的推崇。但也有人说她是自我炒作。

莫忘国耻

樱花之美,世人皆知。爱美者与樱花留影无可非议,但身穿和服在樱树下留影却遭人斥责。

如果穿和服的母女是地地道道的大和民族不知是否还会遭到爱国学子的抗议和轰赶?

但问题就出在她们俩是实心实瓤的的大汉民族,因此才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更何况,据报母女俩在脱下和服后,把它交给一名随行女子时,那名女子说了一句:"别理他们,一群神经病。"

也许正是这句话使事态扩大,招来更多的游人围观,使之成为一个事件。

爱国固然不是神经病,但把拍和服照上升为媚日卖国未免有些牵强。毕竟和服只是日本的传统服装,不是侵华日军穿的军服。

赵薇当年穿日本军旗走T步遭人骂,章子怡后来演日本艺妓也受围攻。但两人并未因此息影,而是越发大红大紫。

网络论战

搜狐网以"别做个骂娘的爱国者"为题,对声讨进行了"理性的、深刻的"反思。强调"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才是一种对民族、社会负责的态度。"

但新浪搏客作者李建东在致搜狐的文章中反驳说,抗议的权利与穿和服的权利同样重要。他认为,母女拍和服照与学生指责都属简单的公民行为。在一个公共场合,你有拍照的权利,别人也有抗议的权利,两者是平等的。因此,不应厚此薄彼。

有网友干脆说,鉴于樱花是日本国花,与其抗议穿和服在樱树下拍照,不如把武大校园内的所有樱树砍尽了事,要反就一反到底。

据资料显示,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樱花和云南樱花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其中50株被送到周恩来曾居住过的武大种植。因此,这本是中日友谊的象征。而真正由当年侵华日军种下的樱树已寥寥无几了。

心理脆弱

反过来再来看看那位穿抗日短裤的雷女,是真的有心抗日还是哗众取宠不得而知,但只凭这一身打扮就足以招来一片喝彩声。

如果亮出的白色短裤上没有抗日标志的话,恐怕早已被认为是低俗照片而Hexie掉了。

如果那名雷女在日军侵站中国期间当街亮出抗日短裤,以示爱国之心,那她也许会成为一名抗日烈女而载入史册。

在和平时代,中国人是不应该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带来的国耻,但也没有必要把"抗日"两个字写在脸上或屁股上。

无论是"和服照"还是"抗日短裤",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被人热炒的网络话题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正在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人现在为什么变得如此敏感?这么容易被激怒?按道理说,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应随之增强,应该变得更加自信,而不是更加自卑。

爱国不分男女,不分老幼,更不分贫贱。任何人都有表达爱国情感的权利,但爱国不应等同于排外,也不应等同于唯我独尊。

口水爱国

同样,爱国主义的表现方式也有很多。

成都商人樊建川自筹资金建了一座建川博物馆的抗战英烈馆,收藏了大批珍贵的第一手抗战历史材料。包括去日本从侵华日军老兵那里花钱买回来的旧日记。

也许有人要质疑樊建川的这一爱国举动。既然是侵华日军的日记就不应花钱去买。就像被英法联军抢走的圆明园兽首不应花钱买回来一样。

但不管怎样,樊建川用实际行动而不是用口水去爱国。

再者,据《大河报》3月25日报道,河南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朱楼村一所村建小学因交不起每年600元钱的租金,部分教室被人锁住,140多名小学生进不去教室,连续数天在露天操场上学习。

怎么就没有听说有哪位爱国志士主动为这所小学垫上租金,让这些祖国的花朵不至于在露天趴在冰冷的石板地上读书写字?

很多犹太人无论多有钱因为恨德国可以一辈子不开宝马奔驰轿车,但许多中国人无论多恨日本走到哪里都要拿出佳能尼康高级相机拍照留影。

爱国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只是为了过把嘴瘾。

网络盛传的穿“抗日短裤”女子照(图片来自网络论坛)

网络盛传的穿“抗日短裤”女子照(图片来自网络论坛)

因学校交不起租金学生在露天上课(来源大河网)

因学校交不起租金学生在露天上课(来源大河网)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3-3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纳粹军服在德国还是有一定的展示空间的,在以色列就不一样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7-16 15:03 , Processed in 0.08675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