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螺旋星系运行规律和地球的灾难周期(瞎猜)——连载

[复制链接]
ppenppen 发表于 2019-8-23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ppenppen 于 2022-5-22 18:48 编辑

地球灾难周期(第二版)    人类通过地质研究。发现了地球历史上的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纵观五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亿年为单位,分别是4.4,3.65,2.5,2,0.65,这四个数字之间分别相差了0.75,1.15,0.5,1.35。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周期性。我们仔细观察,还是有一些巧合。这个巧合是,0.75+1.15大约等于0.5+1.35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规律。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思考。我发现了象银河系这样的螺旋星系的形成原理和过程。这个灾难的根本原因是核心天体周期性的产生新的恒星或星团,每当新的恒星或星团路过太阳系时,这时候太阳系就进入了灾难时期,至于什么时候有天体会砸中地球,这是个不确定因素。有没有可能砸到地球?有多少天体砸中地球?砸中地球的天体威力有多大?这些我们关注的问题。同路过的恒星或星团的质量大小和体积,以及运动壮态有关。经过我所知道各方面的信息综合思想分析。终于找到了下一次即将到来的新恒星,它就是我们叫做飞星的巴纳德星,根据网上得到的信息,大约在7780年之后巴纳德星距离太阳系最近,这个时候也就是太阳系最危险的时刻。总的来说,当巴纳德星离我们小于4.2光年时,(比邻星的距离)我们太阳系就进入了严重的灾难时期,之后一直到巴纳德星远离我们约4.2光年,这段时间就是我们地球灾难时期。从这个原因来看巴纳德星,它就是我们地球的灾星。
          从银河系侧面看,银河系桓星分部呈三层分布,上下层是以蓝色或白色巨星为主的气态恒星组成的星㔹结构层,这些恒星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行星的,它们孤独而庞大。中间层是以红矮星和黄矮星为主的恒星,这些恒星都有行星。有些是在同一个时期形成的因有相互关联而组成星团。在同一星团内质量大的恒星有较多行星,质量小的可能会没有。这些所有的恒星都会在核心天体振动作用下跟着周期振动。(末完待续  20210619 彭军)

      (备注:以下是老贴子内容,不做删改以见证思维过程)人类通过地质研究。发现了地球历史上的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纵观五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亿年为单位,分别是4.4,3.65,2.5,2,0.65,这四个数字之间分别相差了0.75,1.15,0.5,1.35。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周期性。我们仔细观察,还是有一些巧合。这个巧合是,0.75+1.15大约等于0.5+1.35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规律。我的认为是,来自银河系中心的震动造成的。银河系中心的喷流,会造成银河系核心在银面上下周期震动,这个震动通过旋臂传递到太阳系。太阳系随着这个节奏震动。当太阳系每次进入波峰期时太阳系会受到邻近星系引力形成的强力撕拉作用,这个作用力造成太阳系内和周边的天体运动紊乱。(为便于思考,这个效应是假定黄道和银道无夹角的情况。实际情况是因黄道和银道有夹角,这种撕拉效应会有相位差。并且频率会增大一倍。)(8月30号,后来我经过思考。应该是在每次过一次波峰时候,太阳系受到的震动加速度持续最大,而运动方向发生两次改变。这个时候太阳系受到的外部撕掣力量最大,故在发生变向的这两个时期是太空灾难的高发期。)        由此推测我们太阳系的下一次太空灾难开始时间,大约已发生在250万年前左右。同时我们可以推测银河系核心的震动周期时间是大约3.75亿年。随附画的一个周期草图。
        通过草图的估测,地球的下一次灾难时间就是应该是现在,或许已经过去了。在1994年的慧木相撞事件,或许是地球灾难的显影。幸运的是,我们人类如果能安然的度过这次灾难。那么我们将会得到1亿多年的太空安稳时期。 更好的是,太空的多次动荡清洗,太空中存在的那些危险天体已逐渐消失或被吞并。今后再发生太空灾难的碰撞和机率都将逐渐减少。这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真正的天大好事。虽然危机机率总的来说是在持续减小但是并没消失。
    2019年8月23号 彭军  记录   
             太阳系的灾难周期2
太阳系灾难周期,有一个数据指标。它是黄道和银道夹角变化。这个变化规律的周期同灾难周期一样。时间漫长达3.75亿年。所以我们很难观察到,同时也没有能达到那么精确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当黄道和银道夹角达到最大的时候,也就是灾难最严重的时期。但是由于灾难发生的因果关系,当开始脱轨的天体,会在太空中流浪周旋的。这个时间可能会长达数千万年,才会造成最终的碰撞灾难。这样会形成我们看到灾难和灾难发生时间有较大的时差,而且这个时差还是个随机数,它可能长也可能短。同时因太空中多次震荡清洗之后,在危险轨道上的天体为数会逐渐减少。太空灾难发生的频率和机率都将减小。同时灾难发生不一定出现在地球上。
     在度过灾难期之后,黄道和银道夹角会逐渐减小,最后达到一个平稳期。也许在正常情况下,黄道和银道夹角应该很小或接近零。在平稳期之后,黄道和银道夹角会向另一个方向变化。开始进入下一个灾难期。如此循环。

2019年8月25号  彭军     在太空其他星系,只要是核心有喷流。都同样具有这个规律。这样看来太空中的天文事件发生,也是有规律发生的,而不是专家所言随机而为。
为节约论坛资源,本人2021年之后所有相关内容,都在此贴不定时发布。历经两年多的探索和思考,逐步悟出了许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组合起来,会层层揭示螺旋星系的恒星生成原理和组织结构。(不一定完全正确,也不一定完全错误,无论如何,都可以作为专家的参考。),这些东西,我只能像挤牙膏慢慢在此展示。只看一部分,会感觉杂乱而无序,等到我全部写出来后,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架构。(20210514)






QQ图片20190825105731.jpg
QQ截图20210617192623 - 副本.png
Sugger 发表于 2019-8-24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不明覺厲,表示支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jclnn 发表于 2019-8-24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海南–海口 电信
有点意思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19-8-2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本帖最后由 ppenppen 于 2021-9-5 18:14 编辑

     太阳系灾难周期3
    由于波的连续性。当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处于危难时期,我们的阾居,即阾近星系它们也不会幸免于难。他们也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灾难频频。比如发生在我们附近的蟹状星云事件。(这个超新星暴发,可能是一个足够大的彗星或小行星撞击引发。而不是专家说的燃料耗尽。)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慧木相撞事件,通古斯大爆炸事件。等等众多的天文事件。它们不是老天为给人类饱眼福而展示的精彩表演,而是在提醒和昭示我们的太空环境已经处于危难中。可惜的是,我们人类对此还根本不知情,大部份人都洋溢在幸福喜悦之中。还有的为眼前利益争得你死我活。
        人微言弱,势单力薄。以我个人的力量,对付太空灾难,形同无。我只能在此呐喊:生活在蓝色星球的同胞们,醒醒吧。我们的太空环境已处于危难时期。让我们团结起来。尽快建立,太空防空系统。以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试想想,假如慧木事件发生在地球。我们肯定会比恐龙死得更惨。只说生命力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人类同恐龙的差距是巨大的。只有10公里大的小天体撞击了地球。就把那么强大的恐龙灭绝了。如果是人类遭遇上了。还能有活口吗?
  2019年8月27日       彭军
物质和空间(2)
      物质和空间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能量,它们是能量存在的两种形态。人们常说的空即有,有即空。现实中,空间和物质也确实可以相互转化的。
       可以这样说。空间是最低能量的物质,也可以说空间是物质的最低滴状态。物质是高能量的空间。根据能量密度可以计算出,物质旋转的速度,可以算出物质中的能量释放后,转化为空间的体积。
         物质与空间相互转化
     在特定条件下物质与空间可以相互转化。可以用二种方法来计算。其一用能量守恒定律。其二用折射定律,还可以计算出粒子的旋转速度。
       用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质能方程算出某一个粒子的等效能量,再根据它的常态的大小计算出它的体积。根据背景辐射的大小,计算出我们空间的平均能量密度(焦耳/立方米)。最后以粒子的能量除以空间的能量密度,就得出粒子转化为空间后的体积大小。得到的这个数值,返过来说也就是说我们也可以用这大的空间连同它里面所包含的能量压缩成一个粒子。
            物质和空间平衡
    用量子理论的观点来看我们现实中的所有物质,它们其实都不存在。在量子理论中,所有物质其实就是一个个没有边界的能量漩涡。为什么是没有边界?这就是我所说的物质和空间是统一的,是一个和谐的系统,同时物质和空间是平滑的连接在一起的。假如我们把一个没有任何能量和物质的空间叫做净空。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净空内取任意大小体积,在这个体积内物质和能量总和恒为零。假若这样净空真实存在。(在现实中根本没有)那么,我可以做世界上最小核弹,一个最小的有质量的粒子即可,目前我已知的是电子。没错,只需一个电子即可做成一个核弹。我们只需要把这个电子投放到净空即可发生核暴。只不过这个核暴根本没有什么破坏性的威力。当这个电子进入净空后,因周围没有其它的能量和物质的引力来维持自己的形体和运动。那么它就会因自身的质量而急剧收缩,收缩到极限情况时,它会分裂出其他粒子或释放出光子围绕着自己运动,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运行状态。这个变化从原理上来看,它就是名名副其实的核暴。只不过它和我们常识上的极具威力和破坏的核爆,作用不同,这个核爆是为生存而爆。         
    我们假设中子就是一个伽玛光子自旋而成的。我们可以用折射原理来简单模拟,一个中子生成的过程来。中子可以看成是一个加玛光子落入一个高密度的空间漩涡,最后这个加玛光子就永远驻留在这个旋涡里。要留住这个加玛光子,这个空间旋涡的密度要足够大。我们也可以看成是这个加玛光子在进入这个旋涡时发生了无数次的折射,到达旋涡中心时它产生的折射刚好使它能在旋涡中心做圆周运动。我们的计算结果或许会发现光子还在以一定速度运动。这个速度其实就是离子自转的速度。也就是空间旋窝的旋转速度。
20210905 彭军[url=]收起全文d[/url]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sese 发表于 2019-8-30 0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 联通
一种猜想。不是瞎猜。

点评

感谢捧场。论坛不是讲坛。不管不说的对与错,都会有身揣臭鸡蛋烂菜头的人来练靶子。瞎猜二字是为他们备的垃圾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30 11:1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19-8-30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bsese 发表于 2019-8-30 00:57
一种猜想。不是瞎猜。

感谢捧场。论坛不是讲坛。不管不说的对与错,都会有身揣臭鸡蛋烂菜头的人来练靶子。瞎猜二字是为他们备的垃圾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aasai 发表于 2019-9-11 21: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有点道理,还有太阳系公转是2亿年,就像地球每年都有固定流星雨,说不定每2亿年,太阳系也会被砸一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21-2-19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本帖最后由 ppenppen 于 2024-11-9 09:17 编辑

                 宇宙波
    银河系中心的喷流,会造成银河系核心在银面上下周期震动,这个震动通过吸集盘向外传播到整个银河系。这个在太空中因引力相互作用连成一串的天体,(也在在平面产生和传播的。比如脉冲星的吸集盘,椭圆星系的星盘。)形成的机械波动,我叫它太空机械波,因它是在宇宙特殊环境中形成的或简称为宇宙波也可。这个宇宙波它同其他的机械波一样有恒定波速和可变频率。它的波速同声波光波一样,是一个恒定的数值。更为特殊的是它的波速就是最低第四宇宙速度。因为是最低第四宇宙速度,所以依此速度和特定的方向(旋臂切线向核心外的方向)运动的天体它可以到达星系的最边缘,离开边缘一定距离后驻扎下来。(其原因请参考 恒星的寻址和第三维运动)为什么是,在以后陈述中慢慢介绍。更有意义的是它将是以后天文数据中的一个基础数值,会有很多天文数据可以通过它计算得到。至于是多少?我也不知道,毕竟认知有限。不过基于从其它渠道得到的信息,它的数值大约在100-150千米/秒。在2024年,某一天,看快手时,在一个短视频看到,第四宇宙速度是120千米/小时。是否正确,无从考证,
另外发现前面的述说有几处谬误,在以后一同更正。
   2021.2.19彭军
  宇宙波,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它的波长频率和振幅不变,可是宇宙波是星核中心向外传播,在实际中的传播过程中,它所处的环境是在逐步改变。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质在不同的时空空间,会发生变化。宇宙波,也会因这个原因发生变化。宇宙波的变化规律是,从核心向外传播的宇宙波,它的波长会变长,振幅增大。波长的变化给我们计算核心的引力场大小,找到了一个新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核心附近的宇宙波长和边缘部分的波长的比值。从而估算出核心的引力场值。由此估算出核心的质量。这个方法特别适合脉冲星。
20210913  彭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21-5-11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本帖最后由 ppenppen 于 2024-11-9 08:55 编辑

旋涡:生活中常见旋涡有两种类型。其一是主动旋涡,是由于气体或液体高速流动在界面产生的旋涡,比如排水时产生的旋涡。这类旋涡在生活中最常见。这种旋涡特点是,越靠近旋涡中心旋转速度(角速度)越大,看上去好像是旋涡中心在带动周边旋转。其二是被动旋涡,这类旋涡的特点是,越靠近旋涡中心旋转速度(角速度)越小,看上去好像是周边在带动旋涡中心在旋转。这类旋涡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比如在某些河流的地方,当快速流动的流水进入一个大的深潭时,会在深潭形成一个或两个被动旋涡。在我的家乡之前就有这么两个地方。一个是南门口电站排水口左边形成了一个被动旋涡。一个是火焰谭入水口处形成了一个被动旋涡。但是因河床升高,南门口电站停运了。又因城市扩张,火焰谭被扩宽的公路填变形了。总的来说被动旋涡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少见。在太空中,所有的恒星系统,恒星原始星云,以及椭圆星系,透镜星系都是被动旋涡。螺旋星系的旋臂部份就发展成了,主动漩涡。河流在经过一个大的深潭时会在潭的两边形成被动漩涡,如图所示。 被动旋涡.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21-5-13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本帖最后由 ppenppen 于 2021-5-13 20:24 编辑

星核振动原理
有喷流的星系㧡心,(脉冲星,可以看成是脉动喷流。)会发生振动。
下面以图示简单说明,FN,FS,是核心两极的两股喷流,在核心处于吸集盘中心位置的情况。
图1是核心在中心位置时,因偶然原因FN略小于FS,核心向上运动。
图2,核心向上运动离开平衡位置,吸集盘更偏向于FS,这时FS会更大加速了核心向上运动。
图3,核心向上运动了一定距离后,因吸集盘的物质有一定速度V,冲向核心表面,因惯性向前冲,大部分物质因此流向FN,只有少部分拐弯后流向FS,这时FN会大于FS。星核因惯性继续向上做减速运动。
图4,星核继续向上运动,当速度降到零时,FN远大于FS,这时星核到达向上的极点位置。随即开始向下运动。
图5,因吸集盘整体被拉动到核心上部,所以在核心下降过程中,FN一直大于FS。因此核心会一直被加速。
图6,当核心到达原来平衡位置时,因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同上原理开始下半周振动。
或许有人会说,星核为什么要振动。稳稳的不好么?现实是只要有喷流和吸集盘,它们就一定会振动,即使开初没有振动。也会在之后偶尔触发产生振动。因为在这种运动中会更加稳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动态平衡。


星核振动原理 (2).jpg

点评

星核振动的证据 其一,本论坛的名叫愚石的的坛友的头像,他的头像是一副蟹状星云的核心天体的图片。图中的波纹状结构即是核心振动在吸集盘上形成的太空波。这个波纹盘会像水波一样像周边扩散。其二,蛇型星云,他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7-20 21:3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21-7-20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本帖最后由 ppenppen 于 2024-10-7 13:36 编辑
ppenppen 发表于 2021-5-13 20:10
星核振动原理
有喷流的星系㧡心,(脉冲星,可以看成是脉动喷流。)会发生振动。
下面以图示简单说明,FN, ...

星核振动的证据
其一,本论坛的名叫愚石的的坛友的头像,他的头像是一副蟹状星云的核心天体的图片。图中的波纹状结构即是核心振动在吸集盘上形成的太空波。这个波纹盘会像水波一样像周边扩散。如果我们已获得了精确的宇宙波速度,那么我们还可以相隔一段时间观察波纹盘的相位变化,从而精确计算出其波纹盘直径和核心的大小,再精确的测量出我们观察的视角和夹角,就可以精确的计算出与我们的距离。二,蛇型星云,他是我们银河系的星云。实际是这个星云并非蛇形,是应该是弯管型的,只所以我们看上去是蛇形,是它内部的恒星排列成蛇形,加之我们看过去的视角,正好包揽了它们的空间位置,这就是宇宙波振动的效果。如果我们人类的寿命有上亿年,那么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个蛇在游动。(20210720彭军)     三,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运动轨迹。太阳系在围绕银河系核心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在银道面上下波动,这个波动就是银河系核心振动通过旋臂向外传递的作用效果。由此可以推知银河系内所有恒星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处做上下振动。(2024 10  7 彭军)

蟹壮星云核心

蟹壮星云核心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21-12-23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本帖最后由 ppenppen 于 2023-6-2 20:52 编辑

             恒星原始星云生成机理
在螺旋星系里,在星系核心振动和吸集盘逸散盘共同作用下。原始星云在吸集盘波谷处形成。如图2,3 所示。当然这只是个简略图,只画了一条旋臂的原始星云生成原理。图中的波是代表由旋臂恒星连接而成的恒星链。箭头表示星云的旋转方向。
在图2中,星核由A振动到B点时。在波谷处形成原始星云,这个星云在之后,将演变成黄矮星或红矮星,它会沿着中间的主旋臂,游动到末端,找到自己位置后成为旋臂恒星的一员。同时在波谷的背面,较远处会形成蓝巨星的原始星云。同理,在图3 中,星核是由B 振动到 C ,所形成的原始星云。
根据以上原理,星核的一条旋臂在一个振动周期里,至少会生成4 个原始星云。至于能生成多少个恒星,目前我也没找到确定的方法,但是一个星云至少可以生成一个恒星,比如我们所在的太阳系。
    在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波峰和波谷处形成的原始星云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在此,我们约定一下。假如是在我们的银河系,箭头所指的方向为银河北极,那么在波谷处为P版星云,之后演化成的恒星为P版恒星。在波峰处形成的为C版星云,之后演化成的恒星为C版恒星。在星链的波谷处形成的P C版星云,最终都形成红色或黄色恒星,它们成为螺旋星系旋臂中间层主流恒星。远离星链的星云都最后发育成白色或蓝色恒星,它们最后发育成螺旋星系旋臂上下层的主流恒星,也就是星协的主要成员。

原始星云生成机理.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21-12-23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本帖最后由 ppenppen 于 2022-6-8 20:33 编辑

                                          行星生成规律
      在螺旋星系里,(这里特指旋臂中间层,由红矮星和黄矮星组成。)恒星的原始星云,一般是在椭圆星系的末期,在长轴端的边缘处生成。在上图中为了简化,直接画成了星核旁边。另外因星云生成本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空间运动。上图中的天体的分类分布,仅仅是为了简单的直观说明道理。同实际情况会有一定的偏差,但大概情况还是这样的。如图A所示。
       为什么?在图中恒星区后面有一个空白区。这是因为恒星区有大量恒星星云,它们的质量很大而且相对集中,虽然说它们都还不是恒星,但是仍然有较大的引力作用,这使得路过的星际物质,只要是速度不是特别的快,就会被吸附在星云外围。
      上图中的波峰,是核心物质喷发的质量和速度的集中区域,相当于正态函数分布。在波峰左边,距离越远,物质的体积越大,速度越慢。在波峰右边,距离越远,物质的体积越小,速度越快,在极远处,基本上是极少数的高能粒子。
        在原始星云里,因位置不同,形成的天体性质不同。这些天体的原始形态并不是一浑然成形的天体,而是一个个由星核来的物质流形成的驻涡。同时在这些驻涡的周围还有一个由物质流冲击而形成的大环流。当这些驻涡被下一个宇宙波的波峰阻隔后,它们就失去来自星系核心的物质流的滋养,由此就开始了自身的演化,非恒星区驻涡将随同大环流围绕着恒星区的驻涡旋转,同时开启了滑向旋臂末端的漫长旅程。
       如果当时的螺旋星系足够庞大,这些在旋臂上滑行的原始星云,还没来得及滑到旋臂的末端的时候就已经演化成了恒星。这个时候因为它们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仍然延着旋臂继续穿梭前行,一直到旋臂的末端。由于旋臂上的恒星类型都是红矮星和黄矮星,所以它们的演化时间(由星云变成恒星的过程。)大概相当。所以我们如果观察大型的螺旋星系,会发现在旋臂的某个部位之外,红矮星和黄矮星的密度会增大约一倍。那么我们就可以叫这个部位是恒星觉醒区。这好比是在之前的区域内这些恒星都是在睡觉。如果我们可以测量出恒星觉醒区到星核部位的旋臂长度,再除以宇宙波的速度。我就可以计算出恒星的演化时间。
       在螺旋星系初期星核转速刚开始增大到,星际物质的喷发波峰刚刚超过宇宙波速的时候,在恒星区前面的类地行星区还处在宇宙波速度之后,这时候类地行星就不能形成。也就是说在螺旋星系初期,在恒星系统里没有类地行星。如图B所示。同时恒星的位置是处于行星轨道的位于靠近星系核心的焦点上。并且这个时候的行星轨道的椭圆很扁,即扁率较大。相反螺旋星系末期,在恒星星系里没有气态行星。这是因为随着星系核心的喷发速度增长,喷发的物质流的波峰会靠近前一个宇宙波的波峰,这就形成了恒星靠后,这种情况还会使恒星位置靠向星际之外,我们知道行星的轨道上有两个焦点,也就是说这时恒星将位于行星轨道上的靠星系外的焦点上。同时行星的轨道扁率较大。如图C所示。如果是在螺旋星系的极盛时期,这时候,形成的类地行星和气态行星数量相同,同时行星的轨道形壮上接近圆形。如图D所示。
行星生成规律A.jpg
行星生成规律BC.jpg
行星生成规律D.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22-3-17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本帖最后由 ppenppen 于 2024-4-4 09:29 编辑


                        
          螺旋星系旋臂形成机理
        螺旋星系的旋臂是由星系核心天体,抛出的物质在宇宙波的节奏下形成的。在这个环境下,要制造出恒星。其首要的条件是,核心的外周旋转线速度必须要大于宇宙波的速度。只有这样才可以抛出的物质在波谷里形成恒星星云。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是
Vy>Vp>=Kωr,其中Vy是宇宙波的波速,Vp星核抛出物质的平均速度,K为系数,为大于1的常数,ω是核心天体的角速度,r是核心天体的半径。其二是,在一个振动周期内抛出的物质总量足够多。因为从星核抛出来的物质大部分,都弥散到星际空间,仅有极少数物质形成驻涡壮的原始星云。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是Mh>=1/2KTm  其中Mh是恒星原始星云的质量,K是系数,因只有极少数的物质形成原始星云,所以它应该是远小于1的常数。T是星核的振动周期,m是星核平均每年所抛出的物质质量。以上分析从感觉上,认为形成原始星云的条件是很局限,从而形成螺旋星系的可能性和规模很小,但这与现实相驳。
       上面分析的星云形成条件,是在仅由星系核心的动能生成的原始星云。现实情况下,是在椭圆星系的末朝,只要星际物质足够多,这时会在星系外围的长轴端处生成旋臂。这时候即使星核喷出的星际物质速度还不够快,按理不足以形成原始星云,但是这些星际物质可以攀附在外围恒星附近,被外围恒星携带下加速,之后在长轴末端被抛出,从而形成原始星云。在正常情况下,形成的螺旋星系,一般都会以完美的对称的形状呈现。但是在形成螺旋星系条件成熟的时候,在星核部位因种种原因发生了恒星或较大的天体向外暴走的情况,这个暴走的天体会顺走大量的星际物质,同时后面的星际物质尾随而去,这时会在暴走的天体路径上形成一个新的螺旋星臂。这样形成的螺旋星系看上去就不会那么完美对称,甚至有些异类感。这娄非自然形成的旋臂,我叫它为暴发旋臂。存在暴发旋臂的星系内,可能本来就不太稳定和和谐,应该很难在这里孕育出生命。由此看来,人娄出现在银河系,也非偶然。
       以我们的银河系形壮来推断一下它形成的机理。首先它应该是由椭圆星系发展过来的。在椭圆星系的后期,由于它的长短轴之比值较大,所以最先形成的螺旋臂是在长轴的顺旋方向,发展出的两支对称螺旋臂A1A2。如下图A所示。之后随着星系核的转速增加,大量的核心抛出物质,沿着椭圆恒星圈外沿逆向运动,之后,又在长轴端的逆旋方向增生了两只对称旋臂B1B2,如下图B所示。再后来,随着这四支旋臂的发展增长,旋臂的质量越来越大,它们将联接处的椭圆星环拉扯得更扁,又因星系的收缩,使得内核部位的星环缩小,从而形成现在的类似短棒的形状。
       从以上的分析,感觉螺旋星系星形成的条件很严苛,而且时间很短,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以上两个必要参数它们是有一个同步增长的时期。并且在椭圆星系的末期,自然生成螺旋星系的条件和环境。

              
银河旋臂生成机理.pn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22-3-20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本帖最后由 ppenppen 于 2022-4-26 10:05 编辑

恒星的寻址和第三维度振动
   在星系核心周围形成的原始星云,随着核心振动形成的宇宙波,原始星云在波谷之中随波逐流顺着旋臂向外周流动,一直到星系的旋臂的最末端。若星系的旋臂足够长,星云在游动的过程中,会逐步收缩演变成恒星,当恒星到星系旋臂的末端时,由于惯性会继续向星系外运动,这时它会受到末端恒星和整个星系的引力作用,速度会逐步降低。由于引力有作用,实际当(相对于旋臂)速度降到零时,它就不再向外运动,并随着旋臂围绕着核心天体做圆周运动,这个时候恒星就在这个位置稳定下来。但是它会随着前面的恒星在星系平面做上下的简谐振动。这样的振动的作用是为后来的生成的恒星让路,同时保护自己不被后来的恒星撞上。恒星在旋臂末端的稳定的这个过程,我叫恒星寻址。
        我们在这里来简单的分析一下,恒星寻址的物理过程。在恒星减速的过程中,恒星会这三个作用力,其一,临近恒星的引力作用;  其二,星系旋臂引力作用;   其三,整个星系的引力作用。所有恒星在旋臂末端向外运动的初始速度是个定值,它等于宇宙波速度。如果我在测得了螺旋星系,旋臂上两个单独恒星(非同一星团的恒星,并且是不同版本,若其中一个P版,另外一个必须为C版)的质量,和这两个恒星的距离,根据以上的关系,我们就可估算出这个星系的整体质量。若对此有兴趣的学者们,可以去推导这个公式。
     上面我们我们说到,当新生恒星到达星系末端时,会从宇宙波的速度逐步减速到旋臂末端的圆周运动速度,然后跟随旋臂运动。由于受到的减速作用力是引力,引力有弹性效果,也就是当恒星运动到旋臂末端平衡位置时,恒星由于惯性作用会继续向前运动,直到惯性能量为零,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做到了与旋臂同步旋转,但是由于旋臂和星核的引力作用,会使恒星向着它所在旋臂位置的切线方向星系内运动,直到它运动到本生的平衡位置时,会遇到从核心飞出来的新恒星或星云,这个新恒星或星云会以引力方式拉着它向外运动,以至于它不会继续向内运动而撞上前面的恒星,就这样在旋臂上的恒星,都会沿着它所在的旋臂切线方向做一定幅度的振动。恒星的这个运动,我叫它恒星的第三维振动。如图A所示,图中画了在旋臂上的恒星P,在旋臂上做第三维振动。当然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同样有这个第三维振动。其原理就如我们用弹簧悬挂砝码而形成的机械振动原理一样。我知道的恒星第一维运动是,随旋臂围绕星系核心旋转,第二维运动是随着星核在星系平面(相当于银河系的银道面)振动,在银道面做上下振动。也许有人会说在螺旋星系末期,星核已不再生成新恒星时,末端恒星在做第三维振动,向星系内运动时,会失控撞上前面的恒星,从而造成星系崩溃。不会这样,即使在螺旋星系末期,星核已不能生成新的恒星,但是它还是能生成足够质量的,大天体流向旋臂末端,以此来稳定星系的结构和状态。随着时间推移,会在旋臂的末端形成一串质量逐步减小的不发光的天体链,其形态构成旋臂尾巴。如图B所示,图中只画了一只旋臂的侧面图。在我们的天文观察中,我们在观察银河系内的恒星的运动状态时,由于恒星的第三维振动的影响,我们会看到有些恒星是在向着我们运动,有些又是在远离我们运动,并且运动的速度大小不一。

恒星的第三维振动.pn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ecloud 发表于 2022-4-5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这不是你发现的,本世纪初就有“银河坐标灾变论”了

点评

朋友,你好。你说的“银河坐标灾变论”不知是出自哪儿的,我没有搜索到。可有原文要一份,以便鉴赏,谢谢!!! 我在这里述说的东西,绝对是从自己脑瓜子里蹦出来的。没半点东西是抄窃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16 12:1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22-4-16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ecloud 发表于 2022-4-5 14:44
这不是你发现的,本世纪初就有“银河坐标灾变论”了

朋友,你好。你说的“银河坐标灾变论”不知是出自哪儿的,我没有搜索到。可有原文要一份,以便鉴赏,谢谢!!!

我在这里述说的东西,绝对是从自己脑瓜子里蹦出来的。没半点东西是抄窃来的。

点评

google用关键词去搜,有一堆paper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24 13:3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ecloud 发表于 2022-4-24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ppenppen 发表于 2022-4-16 12:17
朋友,你好。你说的“银河坐标灾变论”不知是出自哪儿的,我没有搜索到。可有原文要一份,以便鉴赏,谢谢 ...

google用关键词去搜,有一堆paper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22-5-22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恒星的相互作用
       在螺旋星系中,(这里特指螺旋星系的中间层)新的恒星原始星云由核心产生,随着核心振动形成的宇宙波,原始星云在波谷之中随波逐流顺着旋臂向外周流动,一直到星系的旋臂的最末端。从表面上看,它们的这样运动,是平滑有序,稳定和谐的进行的。实际由于每一颗恒星,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对于恒星本身来说,它们基本属相安无事的,(也有被毁灭打击的情况,比如超新星爆发。)可是相对于它们的周边的外围天体来说,就不是那么安定平和了。比如说,我们的太阳系除了内环的行星,还有边缘的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在还没演化成恒星之前的移动星云,同样会同沿途的恒星发生边缘摩擦。缘于这个作用,所以我们太阳系的的边缘部位的天体会出现突然断带,并且使得边缘部分的天体变得整齐平滑,就像是被打磨裁剪过的一样。如果把这个相互作用看做是新恒星产生的一个流程,那么可以说,新恒星的生成是所有老恒星合力协同工作的成果。
      为简化述说,我们以简略图说明。我们可以从图1中看出,图中的星云或恒星会在星链的4个部位发生外缘摩擦。对星链上的恒星,我们假如是从A点处发生了相互作用,那么接下来就是BCD的顺序发生,之后,就一直按照ABCD顺序循环。所以在一个宇宙波周期内,会有4次相会,而且相会的节点在恒星振动的平衡点附近,而不是波峰处,这是我在第二次猜想中作图中更改了灾难时间节点的原因。图中正玄波曲线代表恒星链,我们再把发生相互作用的ABCD处放大,就可以得到图2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因恒星和星云的旋转方向不同,它们相会之处的物质流运动有两种情况,同向和反向运动,我们把同向运动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柔和,反向运动叫做打磨。又因星云的运动方向和星链上的恒星振动方向不同,它们边界物质的运动除了旋转之外,还被叠加了整体运动的矢量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分析,可以发现在BD点,星云的外围物质更容易侵入恒星系统。由此我们可以把B点叫强打磨点,A点叫弱打磨点,同理C点是弱柔和点,D点是强打磨点。在打磨和柔和过程中,恒星和星云的外围物质有可能会发生交换和碰撞。即使没有发生外围物质交换和碰撞,也会因为,强大外引力扰动,导致恒星内物质运行紊乱。基于上述原因,我前面说过,即将路过我们的太阳系的巴纳德星,即使不会直接撞入我们太阳系,但因它的强大引力将扰乱太阳系天体的运动规律,由此也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灾难。遗憾的是本人没有设备和技术,去观察巴纳德星和太阳的旋转方向,所以不能判断这次汇合到底是打磨还是柔和作用。但是根据太阳和巴纳德星的运动状态,基本判断应该是一次弱相会作用。
       上面述说,只说明了灾难的基本原理和原因。实际情况中,灾难的强弱还同星云的规模大小有关。如果是因打磨作用侵入太阳系内部的天体,会因太阳的引力加速作用,增加的速度会对恒星内环的行星打击力度倍增,并且灾难的来临会非常的迅猛,人类以现在的技术根本无法预测和防范。若是柔和作用造成灾难,它的一般特点是,时间会延迟很久,也就是说相会作用之后,要间隔很长一段时间,灾难才会显现。但如果在柔和作用下,扰动了原来潜伏在恒星系统内逆行天体,这些逆行天体同系统内的正常天体发生碰撞,造成这些逆行天体变道而撞向恒星内部,这种情况会同打磨作用的效果相同。
恒星星云的相互作用1.png
恒星星云相互作用2.pn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penppen 发表于 2022-6-3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电信
                              恒星的偏转角
       这里说的偏转角,是在螺旋星系里,恒星的赤道面和星系平面的夹角。相对我们太阳系来说,就是太阳的黄道面和银河系平面的夹角。
       在之前的原始星云生成机理中,阐述了,原始星云生成的原因和机理。在原文的图中,星云的旋转画成了与旋臂垂直,是因为我当时画的旋臂是直线,是没有考虑旋臂的旋转的因素,也就是说假如星系是旋臂没有旋转,那么星云的旋转平面就是垂直于旋臂的,同时垂直于星系平面。实际情况是星系在旋转,而且旋臂是弯曲的,所以原始星云的旋转平面并不是垂直旋臂,比如我们的太阳系黄道同银河平面的交角是62°36′(此数据从网络获得)。
          原始星云最终演化为恒星,星云的旋转平面就转化为恒星的赤道平面,在我们太阳系就是黄道平面。为什么,星云的旋转平面会随着旋臂偏转?起初,我认为这是基于铁环原理,就像我们小时候玩铁环那样,当铁环在大平坝上直线滚动的时候,铁环是垂直于地面的,当铁环转弯的时候,铁环平面与地面的夹角会小于90度,当然实际情况还同铁环的滚动速度有关。当我们以一定速度和角度在地面上滚动出一条曲线轨迹,如果我们要次平稳通过同一轨迹时,必须要有之前经过时同样的速度和角度,否则将会脱轨。起初,感觉这个效应很在理。可是后来想到,太空中并没有重力作用。这个原理不适合。
     后来,想到星系中有许多自然的曲线。比如由星核振动形成的星链曲线,由星核旋转而形成的弯曲旋臂曲线。这些曲线它们共同构成了,原始星云成型的模版,也就是说从核心逸散出来的星际物质,将靠着星链曲线聚集,而且尽其所能的完美贴合星链曲线旋转,从而形成原始星云,只有这样形成的原始星云,才是最自然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吧!
     那么,恒星的偏转是如何形成的呢?依据前面述说的星系的旋转机理,旋臂的转速是滞后于从核心逸散出来的星际物质,由此可知,核心逸散出的星际物质转速是略大于旋臂。故星际物质就以略微超前角度,同时贴合当时旋臂的自然曲线在空间聚集。由于我的作图技能拙劣,仅以平面图形的方式,做了个简图,如图AB,A图主要是表明星核和旋臂星云的空间关系,B图是以旋臂外的一个合适的位置向星核看去的一个简略图,P C 就是 P 版星云和 C 版星云的赤道平面。由B图,我们可以得知,PC星云的赤道平面的角平分线,必定平行于星系平面。依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精确的测量我们太阳系的黄道河银河面的夹角。方法是,我们测量我们临近的恒星的赤道平面和太阳赤道平面的夹角再除以2即可。当然还必须鉴别一下,旋转方向是不是相反的,若是相同的就不对了。也就是说要是相邻的不同的版本的恒星之间的夹角,再除以2才正确。在此借用网络上的一张太阳地球在星系银河系运行的运行图,以供大家鉴赏。请见图C。

       今天是我生日,出此拙文,聊以自慰。
                                                           20220603  彭军


横星的偏转.jpg
太阳系在银河的运动 C.pn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29 06:39 , Processed in 0.06268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