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死刑犯杨佳的母亲:失踪的128天后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1-1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9-1-10 13:40 编辑


人物介绍:

如果没有“上海袭警案”,她只是北京一栋回迁房里,一位命运坎坷而平淡的中年妇女:三十来岁离异,与儿子相依为命,几年后遭遇下岗,母子俩靠着1000多的退休金,打点零工,不咸不淡地维持生计。  但在她的儿子拿着西瓜刀冲进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之后,一切都被改变。 她自此成为一名“失踪”128天的“精神病人”。

内容提要:  7月1日,上海袭警案发生。其后,杀人者杨佳的母亲王静梅离奇失踪。
直到王静梅失踪的第128天,即杨佳案进入死刑复核阶段,终于,王静荣被居委会主任告知:王静梅在精神病医院。 四个半月以来,王静梅困在医院里,不能读报,不能看电视,不能和生人说话。偶尔去医院的小花园晒晒太阳,也离不了护士随行。

“失踪”
北京市安康医院,位于北京市远郊顺义区,旁边便是静僻的潮白陵园。它隶属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治疗管理处。那是一座偌大的灰白色建筑。 王静梅的房间在安康医院3病区走廊尽头,一间十平米左右的简陋病房。里边一条长方桌,一张床,天花板角落里安着两台监视器。 病历显示,王静梅于7月4日入院。

儿子的死

第二天上午十一点,11月26日。各大新闻媒体都头条报道,杨佳已行刑。 杨佳早上喝了一碗粥,神情平静,在九点左右注射死亡。他死的时候,王静梅还关在屋里写申诉状,她要紧急吁请刀下留人,她要真相和儿子。 十二点半,王静梅把申诉书特快专递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之后,陪伴她的王静荣把消息告诉了她。

如果没有“上海袭警案”,她只是北京一栋回迁房里,一位命运坎坷而平淡的中年妇女:三十来岁离异,与儿子相依为命,几年后遭遇下岗,母子俩靠着1000多的退休金,打点零工,不咸不淡地维持生计。 但在她的儿子拿着西瓜刀冲进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之后,一切都被改变。 她自此成为一名“失踪”128天的“精神病人”。 一个谜也似的人。

“失踪”
7月1日,上海袭警案发生。其后,杀人者杨佳的母亲王静梅离奇失踪。 火急火燎的家属跑遍了所有她可能去的地方。而北京市大屯派出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分院、上海市第二人民检察院,给出的答案皆是:不知道。 万般无奈,王静梅的姐姐王静荣只好在大屯派出所报案。

三个多月里,王静梅的行踪一直石头般静默无声,只有各种版本的臆测在坊间发酵:自杀,被绑架,在上海协助警方调查…… 直到王静梅失踪的第128天,即杨佳案进入死刑复核阶段,终于,王静荣被居委会主任告知:王静梅在精神病医院。 北京市安康医院,位于北京市远郊顺义区,旁边便是静僻的潮白陵园。它隶属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治疗管理处。那是一座偌大的灰白色建筑。

王静梅的房间在安康医院3病区走廊尽头,一间十平米左右的简陋病房。里边一条长方桌,一张床,天花板的角落里安着两台监视器。 病历显示,王静梅于7月4日入院。 6月底的一天,下班的王静梅发现,杨佳没有回家。他们的家是亚运时代的回迁房,鸟巢的隔壁。对于热衷驴行生涯、常常好几天不在家的儿子,她并不特别在意。7月1号那天她还买了条鱼,准备晚上烧了吃,但大屯派出所的警察不期而至。“把我们家翻得乱七八糟的,我说你这有搜查证吗?我跟你还没完呢!”事后王静梅回忆道。

警察以协助调查的名义带走了王静梅。之后再无音讯。王静荣三番四次找到大屯派出所,对方称其已于7月2日晚上自行离开。而王静梅的主治潘医生,一位30岁出头的女性,告诉王静荣:杨佳母亲是在7月2号的晚上,被大屯派出所送来的。 住院的头两个星期,王静梅被冠以“刘亚玲”的化名。 至今,没有人愿意披露警方是根据什么把王静梅送进了精神病院。

“你看等于是把我骗这儿来了, 他们就说上派出所做个笔录,结果三更半夜把我送这儿来了。我家里窗户也没关,估计那鱼都臭成鱼干儿了!”11月9日,安康医院的办公室里,终于见到亲人的王静梅大声对姐姐说。 “你们不知道,在外行看来,以为王静梅就是脾气不好,实际上,这是一种病,”潘医生告诉王静荣,“她情绪不稳定,属于偏执型人格障碍,是长期性的,又受了杨佳的刺激。” 医院给王静梅打针吃药。没有精神病史的她经常拒绝:“我脑子清楚着,甭想给我打针瞎吃药了。”

我就是《追捕》里的杜丘

“我就是《追捕》里的杜丘!”安康医院里,王静梅这样想。 在《追捕》这部上世纪70年代红极一时的日本影片里,杜丘是一个被诬“强奸”的检查官,无法证明自己清白的情况下,不得已走上寻找真正罪犯的曲折路程。 “你们说,把我关了好几个月叫什么事儿啊?”病房里两姐妹独处的那天,已经被关了128天的王静梅拉着姐姐的手说,“我儿子这么大的事,我是最了解情况的人,为什么不让我出去?” 不同于官方版本,对于杨佳为什么“讨说法”,北京精神病医院里的王静梅和上海法庭上的杨佳不约而同。 2007年国庆,“因为一辆自行车,杨佳和上海警察杠上了”。

在上海市芷江西路派出所里,“他被拽到小黑屋里打了一顿”。之后杨佳打电话给母亲,两地通话两三小时,直到话费耗尽。王静梅一如既往地急促,跟警察局交涉时一度吵了起来。 “警察说,你要是这样我就找一证人把他给拘了!” 然后她用更高的分贝回答:“你拘他试试看,你敢拘我跟你没完!” 杨佳从上海回来以后,上海警方两次派人过来试图和解。“第一次是杨佳跟他们接触了,杨佳要求处理这件事,要个回执,没达成协议。

“第二次,我也是要求回执,要这结果,他说没回执,给你1500元块钱,我说不成。民警说,那你说私了怎么着吧,1万元钱行不行?我说你甭给我说这个,我不是为了钱,我是要回执。”王静梅说。 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警方的肯定,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初具的一审判决书也认定:杨佳曾“提出要求赔偿一万元人民币的无理要求”。 王静梅说自己当时特地用MP3把民警想私了的对话录了音,但“都在大屯派出所,给没收了”。 不仅是被没收的MP3、被搜查的家,连她自己,也从此不自由。

四个半月以来,王静梅困在医院里,不能读报,不能看电视,不能和生人说话。偶尔去医院的小花园晒晒太阳,也离不了护士随行。 王静梅的记忆中,上海律师谢有明是她接触的为数不多的生人之一。 “来了以后跟我说自己给杨佳买了两身衣裳,意思是我挺可怜杨佳的,然后就逼着我签字。后来我一看好几个护士大夫都等着,也怕耽误这事,不给人面子,当时他也是为我儿子嘛。我关在这儿也出不去,我找谁去?只能跟他签了。”来人谢有明因此成为杨佳案的一审辩护律师。之前的两天,上海市第一看守所里的杨佳因为父子间不为人知的龃龉,将父亲杨福生聘请的北京律师拒之门外,并笔录声明只要母亲请的律师。也是谢有明到访那天,7月17日,王静荣到大屯派出所,登记了妹妹的失踪。 再者是11月初,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他们为王静梅送来了杨佳的二审判决书——死刑。 “我一定得出去!”在精神病医院黑色的铁门里,王静梅心急如焚。

儿子的死

终于,2008年11月23日,王静梅获得了出院的机会。她被送往上海市提篮桥监狱探视杨佳,谈话不得超过20分钟,不得谈案情相关。 母子俩久别重逢,两个人都很平静。她对儿子说,在里面要注意锻炼身体。儿子点头。末了,她给儿子留了1000元钱,狱警代收下了。 她问上海的法官,儿子有救吗?徐法官很严肃地说,回去写申诉材料吧。

于是,尚未在精神病医院办理出院手续的她被送回北京家里。将近十二月的天,床上还铺着凉席。蔬菜坏在冰箱里。王静梅生气地发现,她上访八年的材料全部不见了。 几个月的迷雾被一扫而空,一切顺利得不可思议。亲朋好友不禁担心,也许一个可怕的结果就要到来。 但王静梅言之凿凿地对前夫杨福生和律师刘晓原说:“杨佳一定是死缓。”坚定得让人莫名其妙。她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在她眼里,律师和记者一样一无是处。 然而很快,王静梅便又一次感觉被愚弄被欺骗。

回到家的第二天,11月25日下午六点过,上海两位法官为王静梅送来了杨佳的死刑核准书。面对突如其来的结局,她顿时六神无主,一摊泥似的往下坠。 这天晚上8点,在慧忠里407号楼的大门内,笔者见到王静梅。她的脸盘很圆,体形偏胖,但颧骨高高地凸着,脸颊有点凹陷。纹过眼线和眉毛,有些年头了,略略褪色。一米五左右的个子,捆着直发,一身暗色调。 这时的王静梅平静而无助,没有想象中的凌厉和锐气。

她的背微驼,上楼梯的时候身子往前倾,似乎背负着无形的重荷。亲戚,朋友,律师,记者……她追问每一个人,社会怎么会是这样? 无言以对。 她的声音哽咽下来。上访多年,她习惯用强硬的姿态对抗冷漠。但她终于曲着背坐在床边,面朝墙壁,不声不响地颤抖起来。

第二天上午十一点,11月26日。各大新闻媒体都头条报道,杨佳已行刑。 杨佳早上喝了一碗粥,神情平静,在九点左右注射死亡。他死的时候,王静梅还关在屋里写申诉状,她要紧急吁请刀下留人,她要真相和儿子。 十二点半,王静梅把申诉书特快专递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之后,陪伴她的王静荣把消息告诉了她。 “她情绪特不稳定。”王静荣替王静梅拒绝了一切来访者,“杨佳案件已终结了,王静梅失踪之事也已过去,让这些都成为历史吧!”

“超凡”

2008年的最后几天,王静梅还没有拿到儿子的骨灰。 亲朋好友们不敢想,深陷丧子之痛的王静梅会做些什么。甚至有网友建议,为杨佳的母亲发起募捐。他们都在屏息静气地等待她的下一个反应。 王静梅曾经是一个“一条路走到黑”的女人。十多年前,她在招待所工作时,与另一名服务员发生了肢体冲突,住院花掉一千多元。由此,她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漫漫上访路,要找个“说理”的地方。

2006年,王静梅出门上访。拥堵在二轻局门前吵闹的上访人群里,她一不留神把门前的玻璃踹碎了。她不肯向上级单位道歉:“凭什么给你道歉?”最后被拘留了将近10天。但她不服气,“就在今年十七大那会儿,还拿着材料到人民大会堂门口去找人大代表。”杨福生说。 “她特沉不住气,什么事不能憋心里头。”王静荣曾这样形容妹妹。 但王静梅的性格在走出精神病医院以后,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弯。

杨佳行刑四天后,一直沉默的王静梅写了一封致谢信: “各界朋友:前段时间我因心情悲伤,又对情况不知,就是一个字“急”。近段有各方信息才知道一个大概,在此感谢各界的志士、仁人。我不会离开这块土地,因为我有那么多的感激,到死都不能忘。我也有悲痛,因为我失去了我相依为命的佳佳。我也学会了坚强,请大家放心。前段时间有不妥之处,望见谅。” 翌日,有报纸刊出,“杨母发出感谢信‘请大家放心’ 杨佳案余音落定”。 而余音并未了结。 杨佳的父亲杨福生曾对儿子的骨灰一事非常着急,他在想,要不要去上海一趟?但王静梅一再地说,“再等等吧!”

杨福生说,就他所了解的王静梅,以她对儿子的后事表现出的耐性,她现在已经“超凡”了。 儿子死后,王静梅反复无常。她曾经同意媒体5分钟的见面时间,但对方赶到楼下,她又闭门不见。她也曾主动打电话给律师刘晓原说想见他,过一会儿又打电话说,别来了。

12月26日下午,笔者致电王静梅,希望能与她见面。 “现在还不太方便。”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弱。她这两天身体不大好,上午刚从医院回来。居委会对她的归来表示出十二分的热情,连买米买菜都代劳了。她出门总有人跟随,包括去银行去医院。“可能是大屯派出所的工作人员”,王静梅不确定地说。 王静梅今年53岁,十几年来,和儿子住在60来平米的两居室里。 家具大都是黄色,被各种日常用品塞得满满当当,随着年月班驳。杨佳的房间十来平米,书架上摆着英语和会计类的书籍,单人床的上方是一张《魔鬼司令》的海报,施瓦辛格的肌肉钢铁一样挺着。

从今往后,这里就是她一个人了。


悲伤的母亲

神情憔悴的杨母王静梅(左)接到死刑核准裁定书。

悲伤的母亲

悲伤的母亲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1-10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曾经的阳光青年

袭警案发生之前,杨佳只是一名爱好旅游的普通青年。
15290459.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1-10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袭警悲剧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9-1-10 14:11 编辑

2008年7月23日上午,上海闸北袭警案中六位牺牲民警的追悼会在龙华殡仪馆举行。
15290460.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rddcrdd 发表于 2009-1-10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中移铁通
心里清楚就好了,
现在网上都说,我们这是神奇的国度,发生神奇的事情不足为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1-10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严格的二审

杨佳案10月13日上午9点30分开庭二审,安检非常严格——所有随身物品都必须寄存,只有纸笔可以随身携带。
15290461.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1-10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一位母亲的来信

杨佳行刑四天后,一直沉默的王静梅写了一封致谢信。
15290462.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1-10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父亲的悼念

杨佳死后,父亲杨福生把儿子徒步时的一张照片镶到相框里,摆在百合花中。
15290463.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l91 发表于 2009-1-10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有线通
不评!!!不评!!!不评!!!不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taroptic 发表于 2009-1-1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不说什么也不说什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1-10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采访手记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09-1-10 15:08 编辑

2009年01月07日14:56    
周折  北京报道 网友评论(6133)

她的儿子没了


11月25日,我在慧忠里407号楼的大门内见到王静梅。

尽管见过她的照片,还是没能一眼认出她。她一米五左右的个子,一身暗色调,捆着直发。脸盘很圆,体形偏胖,但颧骨高高地凸着,脸颊有点凹陷。纹过眼线和眉毛,有些年头了,略略地褪色。她看到我,目光很柔和。


这个刚接到儿子死刑判决书的母亲是平静而无助的,没有想象中的凌厉和锐气。


“是王阿姨么?”我有些怔。她轻轻点头,示意我和身后的大批人马上楼。楼外面不远的长石凳上坐着几个年轻人,24小时不间断地警觉着楼下的过往行人。有时装作不经意地站起身跺脚,“好冷啊好冷啊”。


她的背微驼,上楼梯的时候身子往前倾,似乎背负着无形的担子。


跋。一楼,二楼,三楼……一群人的脚步声在五楼停住,挤到501室里。


她的家是亚运时代的回迁楼,六十来平米的二居室。家具大都是黄色,被各种日常用品塞得满满当当,随着年月班驳。


将近十二月的天,床上还铺着凉席。7月1号,她被带走,在公安局密不透风的精神病医院呆了四个半月,直到11月24号才回家。


而她回家最叨挂的,不是上海监狱里已经被判处死刑、只待一声问斩的儿子,却是被翻得乱七八糟的家,满冰箱坏掉发臭的菜,还有消失的耗去她八年心血的上访资料。


四个半月,她在医院十平米左右、装着两台监视器的小屋子里,不能读报,不能看电视,不能和生人说话。可以出门去小花园逛逛,但有护士的“庇护”。


为了更好地掩护她,她一度挂上老实巴交的化名,“刘亚玲”。医院是在北京郊区,旁边是潮白陵园。起初的128天里,没有任何“人”知道她在哪里,火急火燎的家属满世界找她。


一个被与世隔绝的人,哪里知道外面的天翻地覆。


11月23日,她重见天日。有关方面终于人性化了一把,把她送往上海提篮桥监狱见儿子,谈话不得超过20分钟,不得谈案情相关。


母子俩久别重逢,两个人都很平静。她对儿子说,在里面要注意锻炼身体。儿子点头。末了,她给儿子留了1000元钱,狱警代收下了。


她问上海的法官,儿子有救吗?徐法官很认真负责地说,回去写申诉材料吧。


于是,尚未在精神病医院办理出院手续的她被送回北京家里。顺利得不可思议。


见到儿子的那个晚上,她约了前夫。前夫带上了北京律师,她却不留情面地把手一挥,律师根本没用!她也抗拒媒体,媒体和律师一样,一无是处。


她对他们不紧不慢的说,儿子一定是死缓。言之凿凿的理由,仅仅是法官让她写申诉材料了,还有,儿子的二审判决书上并没有说,死刑立即执行。


谁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他们不忍心用一种残忍的可能性,去击碎母亲的臆想;他们心底也存着一线生机。


现实的车轮却沿着既定的轨道,不可阻挡地向前碾,猝不及防。


回家的第二天晚上,她收到了儿子的死刑复核意见书,死刑,立即执行。突然间六神无主,浑身酸软,像抽去了筋骨,一滩泥似的往下坠。


她打电话给姐姐,给前夫。而他们打电话给我们。很快,十几个人挤到了家里。


她感觉被愚弄被欺骗。她追问着每一个人,社会怎么会是这样?大家无言以对,即便有,也只是一声叹息。


她的声音终于哽咽下来,坐在床边,对着墙壁,无声地颤抖。很久没有这样哭过。上访多年,她习惯用强硬的姿态回应冷漠。


人越来越多,亲戚,街坊,律师,记者……有人掏出照相机和摄影机,在屋里咔咔地闪着灯,有人不停地追问,你跟儿子的见面情形怎么样,有人跑进儿子的房间,看到儿子床头《魔鬼司令》的海报,施瓦辛格的肌肉闪闪发亮。


她越来越无法忍受,那些陌生的脸孔冲进屋里,要见证并且记录她的悲哀。


而她的儿子就要死了。


她提高分贝,你们走吧,你们走吧!


准备出谋划策的人们愣住了。但又都理解了母亲,一个个起身告辞。也许这件事情真的无力回天。


临走前我送给她一本杂志,里边是她儿子的庭审记录和辩护律师们的罗生门。功利地说,我想赢得她的好感,为自己再一次见证历史打基础。


她翻开花花绿绿的杂志,看到“袭警”的黑体大字,突然间炸了:“凭什么说我儿子袭警?你们媒体都在乱七八糟报道些什么呀!”


她仓促地掠过那些案情疑点和事件追踪,把手指停在儿子的二审照片上:“我只要这张照片,你把它给我就行了。”


找不到剪刀,她就把儿子的照片从崭新的杂志上撕下来。


硬生生撕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十一点,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头条报道,她的儿子已注射死刑。没有人回帖,因为所有评论功能被关闭。


儿子早上喝了一碗粥,神情平静,在九点左右的时候,注射死亡。他死的时候,她还在屋里写她的申诉状,她要紧急吁请刀下留人,她要真相,她要儿子。


人们迟疑着,要不要惊扰这位奋笔疾书的母亲,她儿子已经死了。


不想告诉她,就连她的儿子。


11月23日上午,提篮桥监狱的会见室里。儿子隔着玻璃,对母亲微笑。他说,不要担心,他一切都好。


那个时候他已经知道,他就要死了。
15288308.jpg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jxie 发表于 2009-1-10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和马加爵的境遇也差不多,人还是要冷静,虽然这个社会很复杂,气人的事情也很多,抗争也要理智,不要冲动,要保护好自己和爱自己的人们.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叶3 发表于 2009-1-10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可怜天下父母心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水沙二 发表于 2009-1-10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西乡塘区 电信
现在的网络,有点料就一个劲的炒啊炒。。。儿子被河蟹了,媒体还不甘心,还不让她消停~~真是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1-10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现今媒体记者估计上辈子是在饭店做大厨的,以前炒菜,现在炒是非。。。。。。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rr10 发表于 2009-1-11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东城区 联通
这就是由无数先烈牺牲所换来的所谓“自由幸福民主的国家”,对待一个母亲的态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ntwang 发表于 2009-1-11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这是现实,让人无奈的现实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oweru235 发表于 2009-1-1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只要政治制度不改革 这种事情早晚还会从演 演无数遍 演到没人看 没人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1-1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不会的,不论演到什么地步都不必担心没人看。。。

中国男足就是个例子,往往骂的最狠的同时也是看的最狠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6 10:51 , Processed in 0.10411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