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揭秘耗时最长科学实验:还将持续数百年

[复制链接]
徐1982 发表于 2009-3-10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葫芦岛–兴城市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9年03月10日 10:01  新浪科技
1.jpg
沥青滴漏实验

2.jpg
每一滴沥青需历经大约10年时间才能递入漏斗下方的烧杯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沥青滴漏是一项长得让人难以相信的物理实验,旨在测量一滴沥青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里的流动速度。最为著名的一次沥青滴漏实验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托马斯·帕内尔教授于1927年开始实施的,现在这项实验仍在继续,并可能持续数百年。

  托马斯·帕内尔教授想向学生们证明这样一个理论:一些物质看上去虽是固体,但实际上是粘性极高的液体。比如沥青,看上去像固体,其实是一种粘性极高的液体。焦油沥青虽在室温环境下流动速度极为缓慢,但最终会形成一滴。

  每10年流下一滴沥青

  在实验中,帕内尔将沥青样本放入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内,三年后,即1930年,他将漏斗封口的切开,让沥青开始缓慢流动。每一滴沥青需历经大约10年时间才能递入漏斗下方的烧杯。时至今日,这个实验还在进行之中,并已滴出8滴沥青,最新的一滴于2000年11月28日滴出。研究人员通过这个实验估计,沥青的粘性大约是水的1000亿倍。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这项实验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久的实验,而漏斗内的沥青仍足够使这个实验再持续几百年。

  在帕内尔教授之前,贝弗利钟(Beverly Clock)和牛津电子钟(Oxford Electric Bell)这两台至今使用的科学仪器也曾做过类似实验。进行沥青滴漏实验的大气条件最初并没有特别控制,因此,沥青粘性会因温度的波动而改变。但是,在1988年第7滴沥青滴出来后,研究人员开始给实验场地安装了空调,以调节室内温度。如今,实验室内温度不再变化,温度的稳定延长了每滴沥青从漏斗中滴出来的时间。

  2005年获“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在这个实验由约翰·梅恩斯顿教授负责,2005年10月,他与已故的帕纳尔教授凭借这个实验获得“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迄今为止,尚无一人亲眼看见沥青从漏斗中滴出来的镜头。网友可通过网络摄像头观看沥青滴漏实验视频,不过由于技术限制,还无法对第9滴沥青滴出进行记录。(孝文)


沥青滴出时间表
日期事件进展持续时间(月)
1927年实验开始 
1930年切开封口 
1938年12月第1滴沥青滴出96至108
1947年2月第2滴沥青滴出100
1954年4月第3滴沥青滴出108
1962年5月第4滴沥青滴出97
1970年8月第5滴沥青滴出99
1979年4月第6滴沥青滴出104
1988年7月第7滴沥青滴出111
2000年11月28日第8滴沥青滴出148
蓝色行星 发表于 2009-3-10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宜昌 电信
很有意思的试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摩羯Capricom 发表于 2009-3-10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电信
如此试验得是等待多少年(时光机或许可以帮助其完成,但是。。。)才可以看到滴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后心发冷 发表于 2009-3-10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宽捷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是什么原因导致第8滴明显变慢,难道是因为残存的沥青变少所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后心发冷 发表于 2009-3-10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宽捷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而且,第9滴应该在近年内滴下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l91 发表于 2009-3-10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福清市 电信
非常考验耐心的试验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道无极 发表于 2009-3-11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马来西亚
那。。。俺想问这个实验除了可以证明沥青是一种“粘性极高的液体”之外,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还有这个实验真的就如标题所说,真的要让它持续数百年的进行下去?到时候又该让谁来见证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霓虹彩云 发表于 2009-3-12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这么长时间的实验,足可以磨练一个人的耐心。我想第九滴近几年就会滴下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iwusenlin 发表于 2009-3-12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常德–澧县 电信
这个实验有意义吗?难道他们都不知道高分子物质的室温等效原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appyskybaby 发表于 2009-3-1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肯定有意义,试验的目的就是验证一种理论的正确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南宫飞云 发表于 2009-3-1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鞍山 联通
这个实验太无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6 03:56 , Processed in 0.08159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