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70位雷锋战友"抵制田亮" 推举王宝强出演

[复制链接]
suyayanshu 发表于 2009-4-8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电信/南通大学
反正不喜欢田亮  好好的水不跳 去当什么明星 不过 是他的自由 别人也不能说什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木禾 发表于 2009-4-9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eportin 发表于 2009-4-1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田亮就是一傻得冒泡的棒槌
要他来演,纯粹是导演的炒作目的
照我说这个导演同样要撤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4-29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宝坻区 联通

古稀老人的雷锋打假战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苏永通 发自鞍山

2009-04-22 22:37:43

编者按:近半个世纪以来,作为伟大革命战士出现的雷锋形象和精神,正遭遇着来自商业、政治、娱乐的多重解读,作为娱乐新闻出现的“田亮出演雷锋事件”,其背后深意其实一点都不应该令人娱乐。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雷锋需要被检验,作为一个文化偶像,雷锋需要被尊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年过古稀的摄影师张峻 图/南方周末记者 苏永通

79岁的摄影师张峻坚持自己讲的雷锋才是最真实的雷锋,每讲一个案例,他都会起身,打开柜子,取出文件袋,各种证明材料铺满桌子。

尽管他同时承认:“我只跟雷锋9次接触,共76天。我不是最早拍雷锋的人,我也没有说我是雷锋摄影第一人。”因为“第一人”之争,张曾被一些雷锋战友作为“打假”的对象。

但这并不妨碍他以雷锋为一生经营的事业,寻找真实的雷锋,并四处奔走打假。

他的家里,更像是一个档案馆,他收藏了做好事的雷锋,学雷锋的活雷锋,也收藏了许多关于雷锋的谣言、谎言甚至恶毒的攻击。

自1960年8月起,时任沈阳军区宣传干事的他,开始报道、拍摄雷锋。近50年来,他参与塑造和宣传的雷锋形象和精神,正受到商业的冲击,被文化和政治解构,甚至遭受娱乐势力的恶搞。

老人身体已不如从前,但遇及与雷锋相关的活动,仍坚持让儿子开车带其出行。晚年的光景里,老人越发相信真实的力量,“光作报告是没用的,要用事实说话”。

他做过的数百次的关于雷锋的报告总是这样开头:“我见过雷锋,拍过雷锋,写过雷锋,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雷锋。”

留住雷锋

“要让雷锋从神坛上走下来,更靠近群众,只能实话实说。他做的事情,我们也都能做。”

为雷锋拍照是张峻一生的骄傲,他共拍摄了223张照片。

照片中送老大娘回家,在车上看毛选,努力练习投弹等形象,被几代中国人学习甚至效仿。但是后来免不了被质问:“雷锋做好事不是不留名吗,为什么还有照片,这是不是‘导演’出来的?”

抚顺雷锋纪念馆的解说员曾为此进退两难,张峻就建议实话实话。他自己也坦陈,“导演”是他本人,有一些照片是“补拍”的,不过,“剧本”并非虚构。“要让雷锋从神坛上走下来,更靠近群众,只能实话实说。他做的事情,我们也都能做。”

为了留住雷锋,2000年,张峻许下愿望,在有生之年要实现三个“一”——编撰一本《雷锋影像大全》,出一本《留住雷锋的人》,办一场“学习雷锋好榜样”展览,以及四个“百”——办100个图片展,为100辆学雷锋的司机车赠挂雷锋照片,采写100个学雷锋典型人物,做100场报告。

最引人注目的是《雷锋影像大全》,公开了众多未曾面世的照片,包括一些失败的“摆拍”照片——比如,雷锋在8月里为人民公社捐款,却穿着棉衣。张峻对这些并不忌讳。

他制作了大小不同的图片卷轴,以便可以随身携带,到各地展览。他甚至还自费制作了3万个像章,“我每次坐公共汽车,谁给我让座,我就给他戴上一个。”

这未必是所有摄影师特有的习惯——与雷锋相关的人和物,他都要随手拍摄下来。即便4月10日,电视剧《雷锋》的扮演者田亮来拜访的时候,他依然忘不了给这个备受争议的明星多拍几张照片。

老摄影师要求田亮露出笑容,他指着田亮定装照,与桌子玻璃案板下的雷锋照片相比,“你这照片太严肃了,雷锋是很爱笑的,很可爱的,你这照片用在灵堂还差不多。”所有人都笑了。

张峻收藏了3万多张雷锋图片,以及各类与雷锋宣传、学习雷锋相关的图片,他将许多珍贵底片,捐给了抚顺的雷锋纪念馆,但依旧不太放心,将原版照片,专门锁在一只皮箱里,以防各种意外。

在雷锋去世后,摄影师还走遍全国各地,到处寻找“活雷锋”。100人寻找目标,已突破200人。除了“兵妈妈”、李素丽这类官方宣传的典型人物外,他甚至在死刑犯中,也发掘到了典型。

他从中挑选16人,完成了《留住雷锋的人》书稿,正待出版。他还建议电视剧《雷锋》制片人程力栋,应该加一集“留住雷锋的人”。“为啥要加,因为有个问题一直没得到回答:雷锋为何能流传下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千年了,都说没有学雷锋的了,这个最有说服力。”

半生打假

有假的战友,假的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假的“干爹”,假的“干弟弟”,甚至还有假的“私生子”。

张峻的“打假”生涯,始于雷锋之死。1962年8月15日,作为军队摄影师,张峻到现场勘查,拍了雷锋死亡的现场,他也是雷锋牺牲消息的报道者。

每次谈及雷锋之死,他总要主动“更正”——实际上,乔安山是向前开车而非倒车,撞到一根晾衣服的柞木杆而非电线杆,打到雷锋的右太阳穴,雷锋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抢救,终无效死亡。

包括雷锋之死,他看过太多对雷锋故事的失实演绎,“许多人都是以讹传讹,他们当时并不在现场。”他指责,自称和雷锋沾亲带故的人里头有不少李鬼。

和记者见面时,沈阳军区的一个老战友给他打来一个电话,又发现假战友了。“我没法管了,太多了。”老人叹了口气。在他所收集的资料中,有假的战友,假的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假的“干爹”,假的“干弟弟”,甚至还有假的“私生子”。

4月10日,田亮来拜访时,张峻忍不住问《雷锋》的制片人程力栋:

“第一个写雷锋的记者佟希文,你们找了吗?”“没有。”

“第一个写雷锋故事的军队作家陈广生找了吗?”“没有。”

……

张峻郑重地给剧组开了个名单,“我提醒他们,真正应该访问的,没访问。真正接触雷锋的人,都没去。”他管不了太多细节了,却斩钉截铁地要求《雷锋》电视剧绝不能出现雷锋谈恋爱的情节。

这来源于他最痛恨的造假情节。王佩玲、冯健、易秀珍等雷锋生前的女性朋友,甚至连和雷锋一起看《解放军画报》的小学生照片中的主人公陈雅娟都曾被说成雷锋女友。

张峻跟拍陈雅娟长达47年。而那张照片,正出自他手。“当时陈雅娟才12岁的孩子,怎么会变成雷锋的女友,简直是胡说八道。要是像文章所说的那样,雷锋岂不是变成‘花花公子’?”

4月16日,张峻终于找到了易秀珍——雷锋当年在辽阳焦化厂的老乡。张峻找了18年,到湖南时他亦曾询问过她的下落,没想到,就在同一座城市里,找到了。

他是在春节期间,从一本辽阳官方编写的《雷锋在辽阳》中,发现易秀珍的。但是寻找仍颇费周折,甚至在易秀珍所住小区,街坊还说不认识这个人。

张峻给易秀珍拍了缝被子的照片。这像是在重温一段历史,当年,易秀珍给雷锋洗过被子,打过棉絮。但是,她后来不得不切断与这位伟大战士的各种联系,因为“人言可畏”,她还把雷锋的信件烧了。

摄影师与这位敏感的女人作了交谈,还借到她的一张原版单人照。虽然她并不打算从此在公众面前露脸,但哪怕只言片语,也让张峻离雷锋又近了一步。

至此,历经数十年,张峻终于面访了雷锋的所有“女友”。他更加坚信,关于这位伟大战士的恋爱传闻纯属子虚乌有。

即使为雷锋的“锦上添花”,也不允许夸大其辞。

1990年,中国媒体争相报道:“雷锋出国了!”有媒体称,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学校里树立雷锋雕像,教室里抄录雷锋名言,学员们传诵雷锋日记……

张峻特地从一位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官员处获悉,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西点军校时,特别观察和询问该校师生,均获得否定的答案。

他还搜集或接触了《读者》1997年的一篇文章,《环球时报》等报刊记者、雷锋纪念馆馆长等人的实地勘查报道。

“有人总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并大抒豪情。何必把雷锋‘挂靠’西点?”张峻说,“关键不是外国人学不学,是我们国人有没有学习好。”

诸如西点军校的“打假”,并非由张峻本人发动,不过,别人的“打假”,他也加以收藏。以作不时更正之需。

张峻已记不清讲了多少次这些案例,他干脆装订成册,对来访的记者都说,“你看这个就够了。”

2002年5月,张峻无意间知道北京一家保险公司的客服中心,悬挂的一幅巨型照片中,身穿军装、面含微笑、正在擦车的雷锋形象与一位女保险公司员工的形象合成在一起。“雷锋旁边硬给安上个女的,看来看去还笑嘻嘻,太不严肃了,简直是儿戏胡闹嘛!”

虽然该公司称,此创意是为了体现他们的服务“春天般的温暖”,张峻还是选择了去北京交涉,该公司的老总不得不从上海飞到北京来解释。后来他听说该公司有个活雷锋,很感动,才算了。“我们不仅要弘扬雷锋精神,还要呵护雷锋精神,保护雷锋的形象。”

挑战“非法组织”

他说他最无法容忍 “雷研会”到处“封官许愿”,“打着雷锋旗号”。

同一个假新闻或者错误报道,一次次被“扑灭”,又一次次“死灰复燃”。欣慰的是,近两年,张峻再也没看到那个“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以下简称 “雷研会”)的活动报道。

“这是我扳倒的最大的一个。”张峻两度举报这个国字号的社团,这是他第一次公开提及。乔安山和作家华东方也印证,张举报了“雷研会”。

国字号也会有假?张峻起初未曾想到。当“雷研会”何姓负责人到鞍山时,比何大近20岁的老人还带他去住免费的军队招待所,甚至还帮他付了的士费,但何索要发票的举动让他觉得惊讶,“钱是我付的呀。我说,你不是学雷锋的吗?”

张峻当时被“选为”该会“常务理事兼雷锋资料馆馆长”,不过,2003年2月,研究会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他没有收到请柬。

“怎么没请我,那边说,还没通知。”他不相信,想去实地一探究竟。

张峻第一次走进寄居在老舍茶馆的研究会,他抬头就看到密密麻麻的各种牌子:除了研究会外,还包括“中国雷锋基金会”、“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中国雷锋研究发展中心”、“中国雷锋评选委员会”、“中国雷锋墙”等。

让他感到惊讶的还有,四个工作人员竟负责研究会下属十多个机构的工作。“我说要看看他的证件,他没有。”张峻说。

除此之外,他说他最无法容忍“雷研会”到处“封官许愿”,“打着雷锋旗号”,比如评定“中国雷锋第一村”,还有“雷锋储蓄所”、“雷锋派出所”等,张峻认为这并非真正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

张峻称,因为他的第一次举报,2004年7月,北京市民政局宣布“雷研会”非法并予以取缔,北京市社团办称,研究会私刻印章,以弘扬雷锋精神为名,成立多个非法机构,从事非法收费,进行诈骗等活动。

然而,当年11月,“雷研会”又继续以自己的名义活动着,并自称得到了上面某部门的批示。

现在还任着“雷研会”常务理事的华东方回忆,他曾与乔安山、何姓负责人一道找到这个部门,何却被拒之门外,直到听说“雷锋的战友乔安山来了”,才得以入内。

华的态度是,该研究会确实没有法人资格,但主事者一心扑在上头甚至离婚,虽没做成什么大事,但也没啥大毛病。

该会何姓负责人则认为这是张峻在肆意报复,关系恶化的原因,是他曾公开发表言论,反对张峻卖雷锋照片,因此张“怀恨在心”。

张峻坚持自己的判断,依旧不肯罢休,他一直密切追踪着“雷研会”的动向,比如在某市,给一座车站命名了“中国第一‘雷锋车’”;而某市又被封为“中国第一雷锋城”,挂牌时间是2007年1月。

尽管也有人认为这样将雷锋宣传出去没什么坏处,但张峻认定这些做法是拿雷锋作为幌子,是违背雷锋的精神的。现在他稍感欣慰的是,最近两年这个研究会不怎么活动了。他自信地认为是自己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令他时有不解的是,他总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一些雷锋战友却对雷研会积极支持。“我跟他坐飞机,他就跟乘务员说,‘你们服务不错,可以报雷锋飞机’,人家谢绝了。他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不胡来吗?”

2007年10月10日,抚顺市一小学50周年校庆,张峻又与该研究会负责人“狭路相逢”了。“我就想现场揭发,别人说算了吧,那样下不来台。但我还是警告他说,你是假的,你不能这样宣扬,到处化缘。”

可以肯定的是,张峻回家后,又向北京的有关部门邮出了举报信,署名:张峻(雷锋生前战友)。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09:54 , Processed in 0.05850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