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相声名家李文华在京逝世:天堂,会赐他一副金嗓子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5-1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09 年 5 月 10 日  星期 日 今晚报

本报记者 何树青 实习生 李 菁

昨日凌晨一点零九分,相声名家、马派弟子李文华在北京逝世。他是因长年喉癌而引发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医治无效病逝的,享年82岁——

天堂,会赐他一副金嗓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的嗓音并不响亮,后来索性就难以发音,辞别舞台。本报记者清楚地记得,数年前,记者曾电话采访过李文华,几经犹豫拨通这位以蔫哏冷面见长的相声名家时,听筒那端传来沙哑、断续不清、一字一顿的声音,但记者分明听出,一位相声演员对相声艺术的关注和感念。时至今日,那独特的声音常常萦绕于耳。

  李文华,1927年7月生于北京,早年曾向郭启儒老先生学艺,晚年拜于相声大师马三立门下。1962年调进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在和侯宝林、马季、郝爱民等合作演出的实践中,形成了以蔫哏冷面见长的艺术风格。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文华因实施了全喉切除手术,不能说话,被迫离开了他热爱的舞台。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尝试靠食管震动发声,虽然不能说相声,但仍坚持创作。李文华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拜马三立为师, 2008年11月11日上午,李文华面向马三立先生蜡像举行了“拜师仪式”,马三立之子马志明代父收徒,证实其成为马三立的入室弟子,81岁的相声名家李文华终于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回忆起和李文华的交情,马志明说,父亲马三立生前就和李文华半师半友,感情很深:“早在上世纪80年代,爷儿俩走动得非常频繁,李文华经常从北京坐车到天津,经常是我早上去车站接他,然后在家里和父亲呆一天。我父亲其实很早就已经承认李文华先生是他徒弟,这对我们马家是个荣耀的事。”

拜师那天,李文华说话发音十分艰难,但他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缓缓地却也坚定有力地说:“我要努力学习马老为人、作艺,我要永远地学下去,大家都喜欢相声,我还没说够相声,如果有来生,我还要为大家说相声。”谁知,这句话竟成了李文华留给相声迷们的绝唱。

李文华逝世后,一位同行沉痛地说:“如果有来生,就请天堂赐给他一副好听的金嗓子!”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9-5-12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捧哏,他是笑海的好舵手

2009 年 5 月 10 日  星期 日 今晚报

本报记者 高 丽

昨天,天津文联party组书记孙福海得知相声名家李文华去世的消息后,沉痛地说,想起几个月前李老抱病拜师马三立的动人情景恍如昨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声行内对“捧、逗”的关系有一句话,“逗哏的是划船的,捧哏的是掌舵的”,李文华从1978年为姜昆“掌舵”,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舵手。“李文华的捧哏具有郭启儒的风度与得体,郭全宝的洒脱与憨厚,朱相臣的冷峻与诙谐,赵佩茹的机敏与严实。”在自己的作品《不用偷着乐》里,孙福海曾高度评价李文华的相声表演艺术。孙福海说,虽然李老离开了我们,但作为相声名家,他是大家心目中永远的好舵手。

津门“偷艺” 传为佳话

  李文华一直工作居住在北京,但对天津的感情特别深。孙福海说,在李文华还没有被观众认可前,来天津“偷艺”的一段经历已在相声界传为佳话。“当时朱相臣、赵佩茹都在天津,那时也没有什么录音和录像手段,交通不发达,演员的收入也不高,李老为了看这两位的演出,总是自己掏钱买票坐上火车从北京赶来天津,看完节目再悄悄地坐火车回去。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李老就说,我是在天津‘偷艺’成长起来的。”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孙福海在天津曲艺团工作,当时天津正在举办北方戏曲汇演,李文华受邀来天津演出,他平和谦虚的为人,给孙福海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当时是住在天津宾馆,李老每天都是自己拎着暖瓶去打水,丝毫没有大演员的排场和架子。”

拜师马三立 实现心中夙愿

  去年11月,李文华坐着轮椅,带着氧气瓶出席自己拜师马三立的仪式,京津两地的相声同仁都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这也是李文华最后一次在媒体上亮相。“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李老,当时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医院不允许他出来活动。但是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他不把自己当病人,很高兴,很兴奋,不住地用微笑,用努力调整气息讲出的话,感谢大家帮助他实现了心中夙愿。”

说相声下岗 写相声上岗

  孙福海说,从1983年患喉癌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李文华带给大家的总是情绪饱满、神采奕奕的样子,“不能在舞台上演出了,他就在家里专心写东西,李老风趣地讲过,‘说相声,我下岗了,但写相声,我又上岗了’。”

  这位朴实无华的老人,曾经用相声带给大家无数欢笑,他将永远被大家所铭记。

  本报记者 尉迟健平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jxie 发表于 2009-5-1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联通
很喜欢他的相声,哀悼.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19:07 , Processed in 0.23462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