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上的今天

[复制链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4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98年10月14日
辜振甫开始在祖国大陆的“融冰之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8年10月15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开始第二次会谈。

    1998年10月14日至19日,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率团参访祖国大陆,以其八旬高龄辗转香港、上海、北京,进行了辜老先生自谓的“融冰之旅”。
    10月15日下午,上海新锦江饭店白玉兰厅,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与辜振甫在“家庭式的氛围”中,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谈话。这是二人继1993年在新加坡会面之后第二次会晤。两位老先生品茗而谈,在轻松的气氛中达成了具有突破性意义的4点共识,包括两会决定进行包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内容的对话;汪道涵会长将在适当时间访问台湾等。
    10月18日晚,辜振甫在中外记者联谊会上,连用了几个“非常”来表达此次祖国大陆之行的感受。他称刚刚结束的与*总书记的会面,是在“非常亲切、自由的气氛中进行的”;他对与汪道涵会长达成四点共识,表示“非常欣慰”;对于海协会对参访团的精心安排和细心接待,表示“非常感谢”。
    辜振甫好辛苦:从台北到上海仅680公里的距离,由于两岸尚未三通,飞机转道香港,飞行了4个小时;结束访问回台,又不能直飞,需转道日本,辜振甫疲倦得坐着轮椅出机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4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2001年10月14日
伟大的爱国者张
学良先生逝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2001年10月14日20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在获知张学良先生逝世的消息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先生的历史功绩,代表中国共产party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送了花圈,对张学良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张学良先生病重期间,中国驻洛杉矶代总领事许士国等专程到夏威夷,代表中国government看望张学良先生并向他表示慰问,并转达了中央领导同志、中国government以及外交部等部门对他的问候。许士国赞扬他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海内外中国人永远铭记他的功绩。
    张学良先生曾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65年前,
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张学良将军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但均被拒绝。1936年12月,蒋介石调集嫡系部队赴陕甘参与“剿共”。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在陕西临潼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government、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party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张学良、杨虎城先生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此后,张学良先生遭到审判并长期软禁。1949年又被蒋介石胁迫到台湾继续监禁,长达半个世纪。张学良夫妇于1993年12月15日首次得以离开台湾,前往美国探亲。1995年定居夏威夷。
张学良先生生前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企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他一直关心故乡各方面的情况,不时接待前来探望他的乡亲,晚年还应邀担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学良先生虽然逝世了,他的爱国风范为世人景仰。中国共产party和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张学良先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历史上的今天10.15

1915年10月15日
以色列“死脑筋”总理沙米尔诞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8年沙米尔流亡期间,妻子与儿子合影。

    1915年10月15日,伊扎克·耶斯特尼茨基(即沙米尔)生于波兰东部一个名叫库兹纳伊的小村庄。耶斯特尼茨基的早期教育,是在波兰犹太人开办的学校里度过的。
    耶斯特尼茨基上中学时,就加入了“贝塔”(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青少年组织),为宣传犹太复国主义思想、重新建立犹太国而积极奔波。为表明自己誓死不渝的犹太复国主义决心,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沙米尔”,希伯莱语的意思是“石块”、“坚硬的物体”。    1935年,为反对德国法西斯,沙米尔毅然中断了正在就读的波兰华沙大学法学系专业,告别父母,一个人来到当时英国委任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翌年,沙米尔在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学习期间,加入犹太军事武装组织“伊尔贡”。这一组织当时处于秘密状态,主张通过极端的暴力手段解决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争端,同时竭力反对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二战爆发后,“伊尔贡”多数成员参加盟国军队,停止了反英斗争,但沙米尔等强硬分子仍坚持原来的立场,对英国恨之入骨。1940年,他与亚伯拉罕·斯特恩另立“斯特恩邦”的暴力集团,又被称为“铁血团”,主张通过更为残酷的途径打击包括英国在内的一切阻碍犹太复国主义的力量。1941年,沙米尔遭英国警方逮捕,后越狱逃跑。1942年,斯特恩被英国警方杀害,沙米尔接替他的职务,成为该组织的领袖,他将“斯特恩邦”改名为“争取以色列自由战士组织”,发誓要为死难的战友报仇雪恨。等了两年,机会终于来了,沙米尔指使其手下在埃及开罗行刺了专门负责中东事务的英国国务大臣莫因勋爵。这一下,沙米尔成了被通缉的重犯,但他并未因此善罢甘休。1946年,他又与当时犹太复国主义活跃分子贝京一道,在英军司令部所在地耶路撒冷大卫王饭店制造了令人震惊的爆炸案,造成91人死亡,50多人重伤。沙米尔被英国捉拿归案,押入大牢,后又被流放到厄立特里亚等地。两年后的1948年,沙米尔重返巴勒斯坦后,怀着极大的仇恨,又暗杀了反对使圣城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一部分的联合国和平协调员——瑞典的福尔克伯爵。两次搞暗杀活动,使沙米尔成为西方的“大敌”。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沙米尔的“争取以色列自由战士组织”被迫解散,沙米尔开始经商。但他不是作商人的料子,对做生意不感兴趣。用他自个儿的话说,这段时间“简直是在混日子”,“是很令人沮丧的、极不愉快的7年”。    1955年,沙米尔放弃经商,转而在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找了一份差使。摩萨德是以色列诸多情报机关中最大和最有名气的一家。不善经商的沙米尔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他积极肯干,乐此不疲,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由于工作成绩斐然,沙米尔连连得到提拔,官至摩萨德副局长,负责该情报组织大量的日常工作,并深得上司好评。    1965年5月,沙米尔的高徒艾利·胡本·绍尔贡马失前蹄,被叙利亚当局处以绞刑,以色列朝野震动,沙米尔被迫引咎辞职,告别摩萨德生涯。1970年步入政坛,加入贝京领导的右翼反对party“加哈尔集团”。
    曾经有记者问沙米尔:“您的最大爱好是什么?”沙米尔不假思索地回答:“政治。”的确,沙米尔热衷于政治。刚一加入“加哈尔集团”,他便被选为执委会委员,负责移民和组织工作。1973年,沙米尔又当选为议员,分别任国防、外交和审计等委员会委员。同一年,沙米尔辅佐贝京,把“加哈尔集团”与“自由中心”、“国家party”、“大以色列party”等一些右翼政party联合起来,组成以色列全国自由联盟,即“利库德集团”,为该party日后抗衡并战胜长期稳坐以色列政坛的工party奠定了基础。    1977年6月,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一举夺魁,沙米尔任议长,1980年3月入阁任外交部长。1983年9月,贝京在内忧外困下称病辞去总理和利库德集团主席双重职务,沙米尔继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并被推举为利库德集团领袖。后又与工party组成联合government,轮流执政。    1990年3月,以佩雷斯为首的以色列工party赞同美国国务卿贝克提出的“中东和平计划”,沙米尔愤怒之下解除了佩雷斯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职务。佩雷斯偕同工party其他9名内阁部长集体提出辞呈,联合government垮台。嗣后,以色列议会通过对沙米尔government的不信任动议,使沙米尔成为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位被议会赶下台的总理。
    沙米尔在以色列人心目中,素以坚强、不妥协著称。他对阿拉伯人采取强硬的三不政策,即“不撤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承认耶路撒冷是阿拉伯领土的一部分”。巴勒斯坦人对他咬牙切齿。
    沙米尔在国内也树了不少政敌。利库德集团内也有人指责他“冥顽不化”、“死脑筋”。每次主持内阁会议,他都开门见山,直来直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看上去丝毫没有人情味。    沙米尔连美国的账都敢不买。美国一直支持以色列,是以色列的战略盟友,但在美国向以色列施压,要它在中东和谈中对阿拉伯人做出适当让步时,沙米尔照样对美国人怒目相向,大光其火。美国奈何他不得,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我行我素。    生活中的沙米尔,却又是另一种形象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沙米尔夫妇有一儿一女,一个在以色列一家有名的电子通讯设备公司任总裁,一个是中学教师。沙米尔性格极为内向,不喜欢交际,工作之余宁愿呆在家里。他生活俭朴,对衣着服饰一点不讲究,西服总是皱巴巴的。沙米尔为政清廉,在以色列有口皆碑。他忌讳奢华,崇尚节俭,深得手下工作人员的爱戴,但在工作上发起脾气来,也会吼声如雷,六亲不认。
    1992年6月,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名落孙山后,沙米尔并不觉得沮丧。工party和利库德作为两大政party,轮流坐庄,是常有的事,沙米尔对此再清楚不过。但他最担心的,是自己年事已高,利库德后继无人。他的最大心愿就是找好party内接班人。沙米尔看上了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内塔尼亚胡。经过多方努力,沙米尔仗着自己在利库德集团内的崇高威望,软硬兼施,终于使内氏力挫群雄,脱颖而出,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这下,沙米尔终于可以安心退出政坛了。    1996年5月,以色列大选,利库德击败工party上台。有记者采访沙米尔,问他对此怎么看。只见沙米尔眯起小眼,神色还是那样肃穆,却分明多了一丝不易为人察觉的笑意,平缓而坚定地回答:“全在意料之中,一点都不奇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8年沙米尔结束流亡后回到家中,与儿女幸福相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十年代,亲密无间的沙米尔夫妇在特拉维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慈爱的老祖父沙米尔与孙子、孙女共享天伦之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81年,沙米尔赴开罗参加萨达特的葬礼,这是他向穆巴拉克致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83年,沙米尔在梵帝冈拜会教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17年10月15日
北京大学开始实行选科制
1917年10月15日,北京大学召集会议,议决着手学制改革,依照美国大学学制,采用选科制度。具体办法规定七项:一、各科皆有系统之编制。二、学生以习满若干单位为毕业,不必拘定年限。三、预科四十单位,以四分之三为必习科,以四分之一为选科。选科皆由各预科主任因程度而指定之。四、本科八十单位,半为必习科,半为选科,五、本科学生入校时,皆须择定本科教授一人为导师。六、选科于本门专治一系外,更当兼治与专科有重要关系者,其尚愿旁治他学者亦听之。七、凡前一学年之平均分数在甲等者,本学年可择选科规定之最多单位。此为我国大学行选科制之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17年10月15日
荷兰双重间谍玛塔·哈里被法军枪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玛塔·哈里(Mata Hari,1876年8月7日-1917年10月15日)

   玛塔·哈里是荷兰人玛哈雷塔·赫特雷达·泽莱(Margaretha Geertruida Zelle)的艺名,是20世纪初知名交际花,一战期间与欧洲多国军政要人、社会名流都有关联,最终在巴黎以德国间谍罪名被法军枪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战争和政治,就少不了金钱和背叛者。人们把为一个国家搜集情报的人叫做间谍,这是一个非常危险,但却被文学作品和电视电影描绘得威风刺激的工作,也是一个能够获取大量金钱的工作。

   玛塔·哈里是20个世纪以来最有名的受金钱驱使的女间谍,她赚钱的时候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的战争主要依靠的是步兵和炮火,每次战役总有着极大的伤亡,所以战争双方都拼命地想获知对方的情报。

   哈里提供给德国人的一份情报让数十万法国士兵在战场上丢掉了性命。1917年,
法国人将这个过去曾经是著名舞蹈家的女人枪决,她被判决犯有间谍罪。
   她的背叛与爱国精神或者政治毫无关系,仅仅是因为她太爱金钱了。她同时为德国人和法国人工作,成为各国间谍机关最痛恨也是最头疼的人——双重间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玛塔·哈里在战争爆发前曾经是著名的舞蹈家、巴黎上层社会的名流,被许多贵族和富商追捧。公子哥们在她身上花了多少钱,谁也数不清。她从来就没想过什么叫做节俭,她想的仅仅是趁着年轻,充分享受生活。富有的她从来没有为钱犯过愁,而且需要她自己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女人总是会衰老的。当她的身材开始变形,眼角泛起皱纹的时候,她感到了一丝不安,她快40岁了。许多贵族早已经有了新的目标,她们更年轻、更美貌。但玛塔·哈里仍像过去一样挥霍无度,当她开始感到经济困难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她在乡间的房屋遭到德国人的洗劫,她的存款、珠宝和皮草被军队当作了战利品。她诅咒过,但无济于事,于是她开始想通过其他的办法挣钱。

   虽然她在交际场上已是明日黄花,风光不再,但毕竟还有很多能传递小道消息的朋友,于是她开始利用女人的优势打听小道消息,并且加以贩卖。德国government有的官员过去和她关系很好,于是法国government雇佣她来打探一些有关德国的消息。她努力地工作,有一段时间,她觉得自己活得很充实,不但自食其力,而且抒发了爱国热情,听到《马赛曲》的时候她甚至会激动得流泪,因为她也是保卫祖国的千万人中的一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url]




   有一天,德国的情报人员找到她,希望她能够帮助德国获取情报,也就是说,做双重间谍。开始她还觉得这样做不合适,不过很快她就想听一听德国人出的价钱。她在法国虽然做得很努力,可是毕竟只是个普通间谍,她不知道做一个双面间谍能获利多少。   在玛塔·哈里家的客厅里,德国间谍伸出两个指头,轻轻地晃了晃。两千?两万?玛塔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德国间谍此时在 “两百万美元怎么样?”德国人开了口。
   她只感觉到一阵眩晕。战争爆发后,这种数目对她这位过气的交际花来说可是天文数字了。

   “我答应,我答应。”她毫不犹豫地背叛了自己的国家。

   她的“豪爽”让德国人长舒了一口气:“我还以为她要开出多大的数字呢,什么社会名流,这么简单就打发了。”德国人心里暗想,脸上却带着微笑——任务完成了。

   从此,她又珠光宝气地重新出现在各个国家的公使、大使和官员当中,为德国人打听各种情报。

   有人说
拿破仑把法国的军事天才用尽了,在他之后,法国没有真正的名将。这句话对于和玛塔关系密切的那位法国将军来说再合适不过了,这个家伙随便地就把自己部队的行动计划告诉了玛塔·哈里。这位过气的交际花丝毫不懂军事,自然不了解这个情报的厉害,她不会知道这关乎几十万法国士兵的性命。也许她知道,不过在金钱面前,她已经不在乎了。

   她把情报交给了德国人,法国军队在那场战役中全面溃败。

   能让一个间谍扬名的机会其实也就是一次两次,如果经常拿到爆炸性的情报,那就一定会出事的。这点玛塔不知道,她的眼睛里只有钱。

   她和各国官员的交往引起了法国人的注意,有人开始怀疑她。而她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间谍,说白了,她最多只算一位间谍“票友”。她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终于在一次间谍活动中被法国情报人员抓了个正着。

   1917年,她被法国government判处死刑。她始终不明白,给德国人通风报信为什么要判这么重。她被枪决了,因为她的贪婪和无知,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不久之后的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玛塔·哈里可以说是一个身价很高的间谍,她通过出卖情报获取了2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购买情报的德国人知道以后一些间谍活动的开价,也许会大叫吃亏的。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原子弹技术被一些技术人员泄露给了苏联,节俭的苏联government为此仅仅花了6000美元!后来
美国追查出这个案件的时候,情报泄露者——科学家克劳斯·福奇对法官说,他这么做不是为了钱,他只是希望“不让一个国家垄断原子弹,以便维护世界和平”。
    原来间谍当中还有理想主义者,不知道玛塔·哈里如果有机会听到这段言论,是否会对自己只为金钱就出卖祖国而感到惭愧呢?

    其实为什么原因而背叛已经不重要了,他们都是间谍,一种被官方时而利用时而厌弃的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玛塔·哈里传奇式的人生在西方世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后世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研究她的间谍身份,对当时的判决提出许多置疑。玛塔·哈里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各种书籍、电影等文化作品之中,在西方文化中有一定的影响。她的心中无疑是金钱的化身。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24年10月15日
美国汽车大王艾科卡诞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艾科卡的双亲

    艾科卡,1924年10月15日生于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他受父亲的影响,很喜欢汽车,10岁时进入“食品运输业”——替人载送物品而获一些小费。后来,他从父亲的好朋友那里意识到销售汽车的奇妙,便立志到汽车行业工作。他在理海工学院学习,并研修了四年的一般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福特公司看中,可他同时又被普林斯顿大学聘用。他只好先选择了大学而暂时放弃了福特公司。等他硕士毕业后全心地扑在福特公司上面,受到了福特公司的重用,最终成为该公司的总裁。由于他的经营思想超前并肯冒风险,常与原福特公司总裁发生冲突,不过最后总是证明他是对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福特公司的传统——不准外国人进入领地,被福特公司解雇,他因此失去了工作。后他加入克莱斯勒公司,并在6年的时间把该公司欠government的15亿美元贷款还清,使该公司起死回生。
    他的良好业绩和丰富坎坷的一生而被里根总统邀请出席纽约自由女神像落成百年庆祝仪式,这也是他的莫大荣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归自然——艾科卡刚满9个月时的裸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活脱脱一副大人模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父亲给了艾科卡力量,长大后,艾科卡给了父亲骄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艾科卡迷人的妻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是个好爸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艾科卡的全家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艾科卡的父母因儿子的胜利而欢乐开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艾科卡的新欢佩姬与他女儿年龄相仿,他们能够和好相处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24年10月15日
广州商团叛乱被扑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广州商团头领陈廉伯

    1924年10月15日,广州革命government平定商团叛乱。
    1924年9月1日,孙中山发表《为商团事件对外宣言》、《致英国麦克唐纳尔government抗议电》,对英干涉中国内政进行严厉谴责。汪精卫、胡汉民等反对孙中山武力解决商团的主张,廖仲恺因其严办商团的主张受阻而向孙中山面辞广东省长职。孙中山面临重重困难,主张离开广州,另谋生路,决定迁大本营至韶关,广州设留守府,派胡汉民代理大元帅兼广东省长。孙中山离广州前往韶关督师北伐后,胡汉民即取消对陈廉伯、陈恭受的通缉令,发还其被封财产和被扣留的部分枪械。商团反革命气焰日甚。    10月10日,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广州反帝大同盟、广州工人代表会、社会主义青年团等30个团体,约五六千人举行纪念辛亥革命大会,强烈要求打击反革命商团。当会议结束,各团体结队游行示威,经过太平南路时,商团军向游行队伍开枪,打死20余人,伤100余人。各团体纷纷要求消灭商团军,并表示“誓为government后盾”。
   10月 11日,孙中山组织革命委员会,自任会长,特派许崇智、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陈友仁、谭平山6人为革命委员会全权委员,并命令该会用会长名义便宜行事,弭平商团事变。12日,令胡汉民将广州商团机关一律解散并缴械,令韶关警卫军及北伐军一部回师广州,讨代叛乱,10月15日,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黄埔军校学生,以及桂、湘、豫、粤各军,分5路包围西关,经数小时激战,商团纷纷缴械。陈廉伯、陈恭受逃往香港。17日,广州全市商店一律开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25年10月15日
陈赓救蒋介石一命
1925年10月中旬,东征军在向华阳进军途中,第三师遇到优势敌军的猛烈抵抗,久战不克,反被敌人的钳形攻势所困。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亲临前线督战,希图激励士气,扭转战局。该师系最近由粤军改编而来。虽奋力苦战,但毫无改观。在敌军冲击下,全线崩溃。蒋介石环视左右,只有连长陈赓寸步不离,紧随身边,而总指挥部的其他成员已各自逃命去了。蒋介石心力交瘁,万念俱灰,几欲杀身成仁,被陈庚竭力劝止。此时追兵更近,蒋介石因受伤而不能走动。陈庚背起蒋介石后撤。最后来到一条河边。陈赓命令部下占领滩头阵地,掩护蒋介石坐船渡过河去,脱离危险。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25年10月15日
浙奉大战爆发
1925年10月15日,闽浙巡阅使孙传芳不宣而战,向奉军发动猛攻,浙奉战争爆发。    1924年11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奉军将领张宗昌进入上海。2月3日,任浙江督办的孙传芳与奉军订立江浙和平公约,约定上海不驻军。5月,孙传芳由上海撤兵。但奉军并不履行公约撤兵。8月29日,段祺瑞应张作霖之请,任奉系将领杨宇霆为江苏督办,姜登选为安徽督办,津浦全线均为奉系军阀所控制,激化了浙奉矛盾。孙传芳决定驱逐张作霖势力。
    10月10日,孙传芳在杭州秘密召开闽、浙、苏、皖、赣等各省代表会议商讨反奉,同时与冯玉祥的国民军联络,决定先发制人,不宣而战。15日,以五省联军总司令名义,借口奉军驻浙沪破坏和平,通电声讨,向奉军发起突然进攻。孙传芳以3个师的兵力分兵5路向奉军进攻,奉军为保存实力,从上海撤退。19日南京失守。21日,吴佩孚自称14省联军总司令,宣布“讨逆”,浙奉战争又成为第三次直奉之战。23日,孙军进驻蚌埠,两军相持安徽宿具、夹沟之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29年10月15日
陈独秀取消主义的破产
1929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反对party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系统地批判了托洛茨基反对派的理论,指出party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反对派“对于目前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都走入了取消主义的观点”。“他们反对共产国际整个的路线;取消了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斗争,否认统治阶级的动摇与革命斗争的开始复兴,这样根本把革命都取消了。因此,在策略上自然主张取消一切非常的斗争决议与指示,主张party内和平,一切不正确思想都有权利在party内自由宣传。”《决议》严肃地批判了陈独秀的托洛茨基主义观点和反party分裂活动,指出陈独秀必须服从中央的决议,停止一切反party宣传与活动。    决议发布后,party内一直与陈独秀为代表的机会主义托陈取消派做不懈斗争,中央号召全party同志一致起来,坚决拥护中央决议,看清party内取消主义的思想与一切反party的小组织。但是,陈独秀顽固地坚持托派立场,不接受party的警告,继续进行反party活动。在这种情况下,party中央把陈独秀清除出party。
    陈独秀被开除后,公开与托派分子刘仁静等人相勾结,组成托陈取消派,即所谓“中国共产party左派反对派”。托陈取消派的纲领,公然奉托洛茨基为首领,在上海设立中央机关,选陈独秀为书记。他们歪曲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攻击土地革命战争,重弹取消主义的滥调,反对party和人民进行革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44年10月15日
中国军队歼灭缅甸八莫、卡的克日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远征军战士与据守八莫日军巷战

    1944年10月中旬,中国军队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三十师、第五十师向缅甸中部八莫的日军进攻。新编第三十八师先攻占了八莫西约10公里的莫马克,而日军在飞机场的警戒部队。却以三个人一组,每组一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一支步枪,据守一个点、成面的分布抵抗。新编第三十八师不得不以迫击炮摧毁这些小据点。费时二三天,才消灭这个警戒阵地,由于日军死守,每个据点都要肉搏,杀死最后一个敌人,才能占领。
    日军守八莫的主力共约3000余人。西面依托伊洛瓦底江,沿北、东、南三面在市郊构筑纵深阵地固守。日军以重机枪为主,辅以防战车炮,配置成近距离隐蔽的交叉侧防火网。阵地相当坚固。新编第三十八师攻下一个据点再攻一个据点地前进,每天自早晨开始,先以空军轰炸,炮兵射击破坏,然后步兵在坦克配合下进占。差不多每天夜间日军都进行逆袭,华军必须把他们击退。八莫主阵地终于被华军突破,日军感到解围无望,把所有重伤兵近千人,生沉于西面的伊洛瓦底江中,而以残部于夜间沿江滩向南突围。突围日军大部被击毙在江滩上,仅百余人散窜到八莫以南山地。八莫攻克时,房屋全部被炮火所毁,仅华侨新建的一座关帝庙独存。
    当中国军队新编第三十八师进攻八莫时,日军从缅甸和滇西的各师团中抽出8个步兵大队,附炮兵、工兵,由南坎向西北推进,企图西击新编第一军侧背,解八莫之围。在中途卡的克与新编第三十师遭遇,发生激战。新编第三十师在公路上的一个团,被日军由南插入,切成两段,一个炮兵连阵地被占,空投粮弹的飞机亦被日空军击落二架。新编第三十师以一个团,由公路北侧山地包围日军。新编第一军军部亦同时抽调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二团,由八莫用汽车输送到卡的克附近,再由北侧山地向东迂回日军右侧背。经过战斗日军大败,溃退南坎。新编第三十师缴获轻重机枪、步兵炮及步枪等武器甚多,并有骡马、大象及辎重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在前线观察战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远征军的重机枪手在对敌猛烈射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远征军用喷火器攻击盘踞腾冲城边的日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45年10月15日
法国民族叛徒赖伐尔被处决
   皮埃尔·赖伐尔是法国的民族叛徒。他生于1883年6月28日。巴黎大学毕业后当律师。1903年参加法国社会party,1920年退出。此后成为右翼政治家。历任司法、劳动、外交部长等职。    1931年1月-1932年1月,1935年6月-1936年1月赖伐尔两次出任government总理。积极推行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1935年与意大利签订罗马公约,与英国签订《霍尔-赖伐尔协定》,出卖埃塞俄比亚人民利益。法国被希特勒德国打败后,于1940年7月出任维希傀儡government的副总理。1942年4月,任总理。积极为法西斯侵略者效劳,将75万法国人送往德国服苦役。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被逮捕。1945年10月9日,被巴黎高等法院以叛国罪判处死刑。10月15日被处决。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46年10月15日
纳粹德国空军部长戈林自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18年,戈林德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ě^éネù!*á★ǎ

    赫尔曼·威廉·戈林(1893~1946),纳粹德国空军部长、普鲁士总理、法西斯主要战犯之一。1914年任陆军中尉。1918年转入空军,任中队长。1922年加入国家社会主义工人party,不久成为“冲锋队”头子,是希特勒最早的同伙人和纳粹partyparty魁之一。1932年任国会议长。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先后任不管部长、空军部长和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负责扩充法西斯军队,发展秘密警察(即“盖世太保”),建立集中营。1933年伙同戈培尔等人策划国会纵火案。1935年升为空军元帅。1936年起为四年计划的全权执行人,掌管全国经济大权,加速发展侵略军备。二次大战前夕被希特勒指定为继承人。在战争期间指挥空军,还负责动员工作,制定对犹太人的种族迫害计划。1940年被任命为经济参谋部首脑。同年7月被授予德国元帅称号。纳粹德国战败后,1946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其绞刑,执行前一日(10月15日)服毒自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戈林在受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戈林与卡琳新婚燕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戈林的前妻卡琳女伯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戈林的遗孀埃米和女儿埃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戈林在纽伦堡监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戈林在临刑前自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47年10月15日
世界第一次超音速飞机——喷气式飞机试飞
  最初的飞机,是螺旋桨飞机,这种飞机,虽然经过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但直到1939年,它的飞行速度只达到每小时755公里。当飞行速度超过这个公里时,飞机桨叶尖端旋转的速度和飞机从高空向下俯冲的速度会变得更快,和声音传播的速度差不多,即1227公里左右。这样,飞机前面的空气会引起剧烈的波动,使飞机阻力加大,机身也会抖动起来,弄得不好,机毁人亡,以致有一段时期,音速成了飞行速度难以逾越的障碍,被称作“音障”。
    怎样才能使飞机飞得更快呢?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着。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从飞机发动机上找到了出路,发明了喷气式航空发动机。即利用发动机本身高速喷射的燃气流的反作用力,以推进飞行器的航空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推力大,重量轻,迎面尺寸小,适于高空高速飞行。科学家们又对飞机的外型进行改进,把机身设计成又细又长,头部很尖,机翼改成燕子翅膀似的后掠式的,这样就能减少阻力。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成超音速的飞机。    1947年10月15日,
美国一架火箭飞机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超音速飞行。这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大进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48年10月15日
解放军攻克锦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8年10月14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动总攻
    1948年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召开军事会议,亲自部署援锦军事。决定沈阳部队编为攻击兵团和防守兵团二大战斗序列。攻击兵团称“辽西兵团”(西进兵团),由廖耀湘任司令官。防守兵团由周福成任司令官,防守以沈阳为核心的开原、铁岭、辽阳等地区。
    10月15日,蒋介石再次飞往沈阳,召集东北军事将领训话,并单独召见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匪”副总司令杜聿明等指示机宜。同日返回北平,听取傅作义之华北军政报告。在锦州失陷、长春的第六十军起义后,蒋介石于18日第三次飞往沈阳,研究对策。
    10月10日,毛泽东致电林彪:“你们应尽可能迅速地攻克锦州。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东北野战军按照军委的电示,对国民party援军进行阻击,集中主力16个师,在炮兵火力支援下,于14日开始向锦州城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激战,于15日傍晚攻克锦州,全歼国民party守军10万余人,俘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范汉杰、第六兵团中将司令卢浚泉等,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party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大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解放军数百门大炮向锦州守敌实施轰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蒋介石亲赴沈阳督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攻克锦州,解放长春后,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地区围歼由沈阳西援锦州的国民party军廖耀湘兵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57年10月15日
中央制定“右派”分子的划分标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7年国庆节时,举着“把反右派斗争进行到底”巨幅标语的游行队伍。

    195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划分右派分子标准的通知》。
    《通知》规定的标准是:(1)反对社会主义制度。(2)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民主集中制。(3)反对共产party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4)以反对社会主义和反对共产party为目的而分裂人民的团结。(5)组织和积极参加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party的小集团;蓄谋推翻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基层单位的共产party的领导;煽动反对共产party、反对人民government的骚乱。(6)为犯有上述罪行的右派分子出主意,拉关系,通情报,向他们报告革命组织的机密。
    《通知》还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划为极右分子:(1)右派活动中的野心家、为首分子、主谋分子和骨干分子。(2)提出反party反社 会主义的纲领性意见,并积极鼓吹这种意见的分子。(3)进行反party反社会主义活动特别恶劣 、特别坚决的分子。(4)在历史上一贯反共反人民,在这次右派进攻中又积极进行反动活动的分子。中央还规定了审查批准的权限和不应划为右派分子的6种情形。通知还指出,划分右派分子要有适当的手续。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57年10月15日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该桥1955年9月动工,全长1670余米。武汉自1954年后,冶金、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工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该大桥的通车,为京广铁路的纵贯南北,提供经济而方便的条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61年10月15日
周恩来参加苏共22大,阐明我party立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泽东刘少奇到机场迎接参加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回来的周恩来


    1961年10月15—24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参加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大会公开指责未被邀请参加大会的阿尔巴尼亚劳动party,并又一次激烈抨击斯大林。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于19日向大会致词,严肃指出,1957年和1960年举行的各国共产party和工人party代表会议,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1957年宣言和1960年声明,是各国共产party和工人party共同行动的纲领。宣言和声明指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是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民族解放、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的保证。维护这种伟大的团结,是我们共产party人的国际主义义务。周恩来在讲话中还强调指出,兄弟party、兄弟国家之间,如果不幸发生了争执和分歧,应该本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原则,耐心地加以解决。对任何一个兄弟party进行不公平的片面的指责,是无助于团结,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把兄弟party、兄弟国家之间的争执公开暴露在敌人的面前,不能认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郑重态度。这种态度,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中国共产party真诚地希望,有争执和分歧的兄弟party,将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在互相尊重独立和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团结起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86年10月15日
美籍华人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远哲

   美籍华人李远哲博士15日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为炎黄子孙增添了光彩和荣誉,美国华人引以自豪。    李远哲是继美国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之后,第四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美籍华人。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这项奖金的原籍为台湾省的科学家。
    1936年,李远哲出生在台湾新竹县,父亲李泽藩是一位八十高龄的台湾老画家。李远哲在台湾获得硕士学位后,于1962年来美国深造,就读柏克莱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19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1968年至197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化学系教授。1974年起,任柏克莱加州大学化学教授,并任劳伦斯伯克莱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员。1974年加入美国籍。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这次李远哲获奖,是由于他对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对了解化学物相互反应的基本原理,作出了重要突破,为化学动力学开辟了新领域。分子束是一门新学问,近二十年来才试验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是李远哲攻读博士学位后,与这次同时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指导教授赫希巴赫共同研究创造的。过去十多年来,李远哲又不断改进这项创新技术,将这种方法运用于研究较大分子的重要反应。他设计的“分子束碰撞器”,和“离子束交叉仪器”能分析各种化学反应的每一阶段过程。目前,分子束已在工业上发挥巨大作用。例如,开发超大型集成电路时,借用分子束的技术,把极高纯度的半导体性原子积存在电脑板上。
    李远哲获诺贝尔奖金的消息传出后,他本人和华人学术界,以及他任教的柏克莱加州大学的师生都很兴奋,纷纷向他表示祝贺,赞扬他刻苦勤奋的钻研精神。李远哲15日下午在旧金山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对他获奖表示“兴奋、惊讶、意外”。
    柏克莱加州大学15日宣布,李远哲教授是该校创建以来的第十五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校长海曼发表声明,表彰他为该校增添了荣誉。该校的三百名教职员工和学生为他举行了庆祝会。
    李远哲对推动海峡两岸的科研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他除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之外,还协助台湾中央研究院原子分子研究所设计、安装一部分子束碰撞仪器,预定年底完成。十多年来,他一直与中国科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并帮助科大化学系开展起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工作。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上海复旦大学授予他荣誉教授头衔。他还指导大连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化学研究所建立了三套分子束装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0-15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
1990年10月15日
现代诗人、红学家俞平伯在北京病逝
  1990年10月15日,俞平伯在北京病逝。    俞平伯,原名俞铭衡。1900年1月8日生于浙江德清。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1952年起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五四”期间俞平伯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1922年与朱自清、叶圣陶等创办“五四”以来最早的新诗刊物《诗》月刊。主要诗作有《冬夜》、《西还》,散文集《杂拌儿》、《古槐梦遇》、《燕知草》等。1923年出版的《红楼梦辨》(后再版改名《红楼梦研究》)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15 13:50 , Processed in 0.072278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