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ewcanon 于 2009-12-29 00:11 编辑
照您的意思,有50分的作品么,亮亮啊。
蒋熙可 发表于 2009-12-25 13:12
這是採用菲林拍攝的月球Janssen環形山,原圖是把射印成3.5吋X5吋的照片掃瞄成電腦檔案,沒有做任何圖像處理。
拍攝技術的50分,這兩張照片都取得超過40分。
05年採用3吋, F12折射鏡, 以F60拍攝的木星, 拍攝技術大概有30多分, 圖像處理不合格, 只有10多分, 但整體都超過50分。
這是06年採用 toucam拍攝的土星, 土星長邊有846像素, 至於怎樣用640X480像素的toucam拍攝的一個邊長846像素的土星, 這正正是拍攝技術的一部分。但拍攝加圖像處理,這照片大概只有60分。
這是03年採用toucam拍攝的土星的單幀, 就算用盡對角線, 土星的長邊亦只有630像素。這是玩的,不用評分。
真正高難度的是這一張。十年前我用3吋折射鏡加菲林拍攝的太陽黑子,合成焦比達到F494,拍攝時沒有任何鏡前或鏡後減光。
如果拍攝技術的滿分是50分,這兩張照片我給自己50分。
天文攝影講究一整套技術的發揮:望遠鏡的光軸、赤道儀的性能、極軸的對準、精準的對焦,還有一大串後期處理的技術。
對一個技術成熟的拍攝者來說, 成績的突破, 往往只繫於天氣。
這裡很多人談極限,問自己的作品是否達到該口徑拍攝效果的極限,我覺得他們首先應該問問自己,自己的拍攝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是否到了成熟階段?只有技術成熟,並遇上好天氣,才有機會取得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