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土卫八的图片显示了冰迁移电脑模型是如何解释这颗卫星的大部分全球外表特征的。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蒂尔曼·登克(Tilmann Denk)是在《科学》杂志发表的其中一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他说:“(‘卡西尼’号的)‘成像科学子系统’拍到的图片显示,土卫八正面上的亮和暗材料都比反面的相同材料显得更红。”登克指出,土卫八的正面被暗红色尘埃覆盖,因此显得更暗,这些尘埃可能是从围绕土星运转的其他卫星上吹来的。 这些尘埃或许与最近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发现的围绕在土星周围的巨大的环状物有关。然而这些图片显示,降落的灰尘并不是导致土卫八两侧亮度截然不同的唯一原因。登克说:“土卫八上非常复杂且界线分明的明暗面,显然不是由尘埃降落形成的,事情并没那么简单。因此我们必须找出其他可导致这一现象的机制。” 近距离拍到的图片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些线索,显示出热隔离(thermal segregation)的迹象。这一理论认为,水冰从面对太阳的一面(更温暖的区域)移向极面更加寒冷的区域。因此前者的亮度变暗,温度升高,后者的亮度变大,温度降低。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德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in Boulder)的约翰·斯宾塞(John Spencer)和登克负责撰写的另一篇科学论文指出,水冰迁移起到重要作用。研究人员通过把“成像科学子系统”的图像与“卡西尼”号的合成红外分光计(Composite Infrared Spectrometer,CIRS)获得的热量信息结合在一起,制成土卫八的电脑模型。 合成红外分光计在2005年和2007年获得的观测资料发现,暗区的温度(129度绝对温标,零下227华氏度)足以使积存数亿年的大部分冰蒸发掉。土卫八的自转周期很长,土卫八上的一天,相当于79个地球日,因此与自转速度更快的卫星相比,每天土卫八得到太阳照射的时间更长。斯宾塞和登克提出,不断下降的尘埃使土卫八的正面显得更加暗淡,较深的颜色有助于吸收更多阳光,最终导致赤道附近的冰蒸发掉。 蒸发的冰会在温度更低,更加明亮的极地,即土卫八的反面重新凝结。冰蒸发后,会在这颗卫星表面留下颜色较暗的物质,使正面和赤道附近的温度升高,变得更暗,使冰继续蒸发。与此同时,在冰的冷凝作用下,反面和极地变得更亮、更冷。这种现象导致现在的土卫八表面明暗分明。这颗卫星相对较小的体积(直径大约只有900英里,即1500公里)和它相对较弱的引力,都使冰很容易从一半球移到另一半球。斯宾塞说:“土卫八是全球性冷暖循环失控的受害者。” (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