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历史地震分布

[复制链接]
suoshuo 发表于 2010-1-25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教育网/南开大学教育网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有些地方显示地震比较少是因为人少没人记录的原因?
1.jpg
ywhaha 发表于 2010-1-2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看宝岛台湾的地震次数真是惨不忍睹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1-25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地震发生次数多少主要是各地的地质构造不同。
与其上住的人多少无关。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眼小蛙 发表于 2010-1-25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电信
看来,华中及华东地区的地震较少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son 发表于 2010-1-25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南海区 电信
这个专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ivisoria 发表于 2010-1-25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前景世纪数据中心
很专业,很有看头.................我们在台湾边上,也震过几次了啊.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1-2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朋友在福建?地震似乎比较多的。

浙江这边,地震相对少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ongyun 发表于 2010-1-25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看到这个,吾心甚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eng123 发表于 2010-1-26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鹏博士宽带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愚石 发表于 2010-1-26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本帖最后由 愚石 于 2010-1-26 09:31 编辑
地震发生次数多少主要是各地的地质构造不同。
与其上住的人多少无关。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1-25 15:00


因为此图展示的资料,包括了近4000年前的记录,所以就与各个时代各地人口的多少有关。如果那里的人少,就可能在地震以后没有记录下来。
地震的分布只与地质构造有关,与人口无关,但是地震记录与人口多少有关。楼主就是在讨论记录问题。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摇光_7 发表于 2010-1-26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楼主有大图吗???东西不错的!!!
zheng123 发表于 2010-1-26 08:32


找下《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月刊,地震专辑,里面都有了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渊德 发表于 2010-1-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是国家地理里的图,有没有大图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1-26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0-1-26 11:42 编辑
因为此图展示的资料,包括了近4000年前的记录,所以就与各个时代各地人口的多少有关。如果那里的人少,就可能在地震以后没有记录下来。
地震的分布只与地质构造有关,与人口无关,但是地震记录与人口多少有关。楼 ...
愚石 发表于 2010-1-26 09:27

请年仔细这张图。

浙江,江西等地的地震记录很少,难道4000年来,这二个省份的人口一直很少?

新疆的喀什地区(就是“鸡”的屁股那里),地震纪录很多。你说新疆有多少人?人口密度又有多大?

西藏的地震纪录也很多,但自古以为,西藏的人口就很少。

所以我才说,地震记录次数的多少,与地震发生地的人口数量是不相关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1-26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0-1-26 12:01 编辑

再来看看中国的地震带。

图片从百度搜索得到。

对比楼主的图,就可以明白,地震纪录多的地方,可以说就是地震带的分布位置。
根本与当地的人口数量无关。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3.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愚石 发表于 2010-1-2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请年仔细这张图。

浙江,江西等地的地震记录很少,难道4000年来,这二个省份的人口一直很少?

新疆的喀什地区(就是“鸡”的屁股那里),地震纪录很多。你说新疆有多少人?人口密度又有多大?

西藏的地震纪录也很多,但自古以为,西藏的人口就很少。

所以我才说,地震记录次数的多少,与地震发生地的人口数量是不相关的。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1-26 11:39

楼主给出的是地震记录数据图。在古代人口稀少的地方即使出现地震也不容易会被记录下来。不容易发生地震的江西浙江,人口很多也不会有很多的记录。这就可以解释图中的空白区域。
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了,有现代仪器的帮助,任何犄角旮旯发生的有感地震都会被记录下来。
你说的喀什,西藏及台湾的密集记录,我相信绝大多数都是有了地震仪器以后的记录。不足以说明楼主提出的疑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1-26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0-1-26 13:35 编辑

15# 愚石

楼主发的图,根本无法证明地震发生少的地方是因为当地的人口数量少。
也无法证明地震发生多的地方是当地人口数量多。

而你相信地震发生次数记录的多少,与当地的人口数量有关,那么我也不想多反驳了。

每个人都可以作出一个结论。不管这个结论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多的论据。

有些朋友喜欢先作结论再找证据。那是他的自由。我不便干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rddcrdd 发表于 2010-1-26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
第一张图和皮炎一样!类似癞蛤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愚石 发表于 2010-1-26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15# 愚石

楼主发的图,根本无法证明地震发生少的地方是因为当地的人口数量少。
也无法证明地震发生多的地方是当地人口数量多。


而你相信地震发生次数记录的多少,与当地的人口数量有关,那么我也不想多反驳了。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1-26 13:32


实际上,我跟你的结论本来并没有很大的差别。我从不认为图中的地震密度趋势完全是由人口密度决定的。我也从不认为图中的趋势主要是由人口密度决定的。我仅仅是觉得两只之间稍微有些关系。
而你上来就说“地震发生次数多少主要是各地的地质构造不同。与其上住的人多少无关”。这给我一种印象,那就是你误读了楼主的意思,认为你讨论的是另一个问题:实际地震次数与人口的关系。所以才有了我10楼的发言。如果你在3楼的发言稍作修改,比如你说成“图上显示的地震发生次数多少主要是各地的地质构造不同。与其上住的人多少几乎无关。”我肯定能正确理解你的意思,并同意你的观点。

图上的数据虽然跨越了4000年,但是现代地震仪器记录的数据占据了大多数,因此,数据基本上代表了地质构造的影响。在数据量上,历史记录占得比例较小,这就降低了人口密度的影响。如果把近代的记录排除掉,只拿出200年以前的数据,喀什和西藏那里的记录应该非常稀少,人口密度的影响就会凸现出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愚石 发表于 2010-1-2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15# 愚石
有些朋友喜欢先作结论再找证据。那是他的自由。我不便干涉。浪淘沙 发表于 2010-1-26 13:32


实际上你在3楼就先做了结论,然后才找证据的。不是吗?

不过,我从来不认为“先做结论再找证据”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特别是在网上这种比较随意的地方。我喜欢的是,可以先给出结论,但是在没有把握的地方最好使用诸如“我认为”“我猜测”“应该”“可能”这样的词语,表示愿意考虑不同意见。

实际上,我们所接受的基础训练,常常是“先有结论后找证据”,最明显的是各种证明题,例如几何证明题。
即使在科研中也经常为某种结论找证据,比如那些引力波观测、黑洞观测。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吴健雄的实验就是为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结论找证据。

“先做结论再找证据”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证据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还坚持自己的结论,只考虑有力的证据,而故意忽视不利的证据。
我自己就经常“先做结论再找证据”,但在没有把握的时候,我不会使用绝对陈述句。如果后来找到的证据不利于自己的“结论”,我会能够欣然地承认失败并及时修改自己的观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1-2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楼主的图与他的疑问之间,我觉得没有相关性。
所以我才说地震记录的次数多少与地震带相关。

我住在浙江,印象中,浙江没有地震带。所以一直没担心在浙江会发生大地震。

地震带图是我临时找出来的。
但这不证明我是先提出结论再找证据。
初中的地理教材中,已经有相关的地震带图。(二十多年前的教材是有的。我想现在的教材应当不会取消这个内容的。)

如果楼主是分年代上传地震记录图,那么他做出结论,说地震记录与人口的数量有关,或许是正确的吧。
但仅仅凭一幅图,且重叠了几千年的记录,就能作出地震记录与人口数量有关,我只能说他是个“先知”吧。我是凡人,没这个本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7 08:46 , Processed in 0.10794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