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目视3-4等的条件下拍摄。。。大月亮出现前抢到的m51

[复制链接]
风和瓒 发表于 2010-5-4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联通
楼主用的什么设备啊?》照片参数能说说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eggshell 发表于 2010-5-4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杨浦区 电信/黄浦区电信
设备是龙鹏80ED+HEQ5+Q5导星+1000D拍摄
拍了4张15min的亮场 400ISO
1张15min的暗场。。。因为是星系。。。而且比较小,就没拍平场。。。
而且龙鹏没有平场镜:(郁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裂空访问者 发表于 2010-5-4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移动/富奥减震器分公司
好迷人的片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cce 发表于 2010-5-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中移铁通
比我在5等下拍的好多啦。看来我曝光时间还是短。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heurgy 发表于 2010-5-4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联通
顶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will79 发表于 2010-5-4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请问一下,导星镜用的什么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kyczheng 发表于 2010-5-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电信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展超 发表于 2010-5-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有朋友能说说亮场和暗场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kyczheng 发表于 2010-5-4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电信
有朋友能说说亮场和暗场吗?
展超 发表于 2010-5-4 16:09



    以下资料是网上转贴的!

    一、“亮场(帧)”(Raw image)要拍的天体就叫亮场(帧),曝光1组。

  、“暗场”(dark files):拍摄完“亮场(帧)”后,用想同的“曝光时间”、“ISO值”,曝光1组(总“暗场”叫“MASTER DARK”)。

(一)单反相机:在“首拍前”、“中间”“结束”分别各做“1组”(每组2张)的“暗场”。

(二)冷冻CCD:因其抗温变的能力比单反相机好,所以可以在一个晚上拍“1组”(每组4张)的“暗场”就足够了。你也可以等所有的“亮场(帧)”曝完了,再拍1组“暗场”也来得及。

注意:“暗场”曝光时的环境温度要尽量恒定,尽量避免因温度变化导致暗场挂掉。



  三、“亮平场”(flat files):对着“均匀光源”,置于M档,保持在拍摄“亮场(帧)”时的“焦距”和“光圈”,“ISO值”可以低于亮帧1-2档,然后看测光表的读数,看见读数后再加1到2档,曝光1组。
  如何制造“均匀光源”?

(一)自然光:天文晨光于民用晨光交界那段时间时距离太阳隔180度处附近,拍到最亮的周边昏暗即可。

(二)人造光:镜头前蒙个什么白色餐桌布折个几层再拉平,然后用皮筋绑在镜头前。光源可以选择直接对着日光灯,或者白天对着室外天空远离太阳和光线剧烈变化处。

注意:“焦距”稍许偏离无穷大问题还不大,但“光圈”必须要一致不能改变,否则就会挂掉。



  四、“暗平场”(dark flat files)在拍摄完“平场”后,马上盖镜头用相同的“曝光时间”、“ISO值”,曝光1组。

  五、“偏置帧”(offset/bias files):在拍摄完“亮场(帧)”后,马上盖镜头用相同的“ISO值”、“1/4000秒”(最高快门),曝光1组。  
  

总结:天文深空摄影与普通摄影很大的区别,天文摄影是成组成组地拍摄的,目的就是提高信噪比,为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拍摄文件全部采用RAW格式,在后期的叠加软件如(DSS)DeepSkyStacker中,一起将亮场(帧)、暗场、亮平场、暗平场、偏置帧等文件分类打开,软件会自动对准,叠加,处理,从而得到一张富含资讯的图片

让照片的信噪比和均匀度更好,方法就是在叠加之时,再加入暗场、亮平场、暗平场和偏压场。

一张天文照片上除了深空天体和星点外,还有天空背景中无章的杂乱光线(通过叠加扣除)、相机自带的特有噪声等,照片中间到四周的亮度也会变化,通过上面那种附加照片就能将其扣除,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关于各种场/帧/幅的详细定义,大家可以看看王博士写的《星野摄影》,我这里就简单的带一下:

Light/亮场——就是我们拍摄的天体照片,同一天体要拍多张才行。

Dark files/暗场——拍摄天体照片时按相同曝光时间、ISO和温度将镜头盖盖起来后拍摄的暗照片,张数越多越好,内含照片上固定的噪声点,这样就能扣掉天文照片上带入的相机自身的噪点了。

Flat Files/平场/亮平场—— 可以在其他时间如对着黄昏或黎明或白天(晴天)拍摄,相机与望远镜之间的接口位置不变,焦距也无需改变,ISO相同,曝光时间可以比相机提示的高一级,需要对不同天空拍摄多张。这些照片记录了望远镜-相机系统拍摄的照片从中心区到四周亮度的变化过程,这样就能将天体照片中四周的暗角亮度适当提高,获得一张亮度均匀的天文照片了,所以叫平场。

Dark Flat File/暗平场——可以在其他时间拍摄,盖上镜盖,用拍平场的参数拍摄的暗场,用来扣除平场中相机固有的杂讯。

Offset/Bias Files/偏压场——可以在其他时间拍摄,盖上镜盖,用相同的ISO和最快的速度拍摄数张,用来扣除相机固有的电路干扰信号。

弄到几十张这样的照片后,拿到DSS里面与多张天体照片一起叠加,就能将杂讯去除的更干净,获得一张亮度均匀的漂亮的天文照片。



但拍摄并没有结束,深空摄影特有的高感光度和长时间曝光,噪点是很明显的,这也是为什么要拍摄多张的原因。虽然相机带有降噪功能,但并不能整体解决,其原理是在拍摄结束后,关闭快门再曝光一张同样时间的照片,再将此“暗场”从刚才的正常图像(亮场)中减去,从而得到一张低噪的片子,但等待时间就会成倍增加。
  天文摄影的降噪方法也类似于相机降噪,“暗场”的拍摄要求是同“亮场”一样的曝光、感光度、镜头,甚至是温度。方法是在拍摄完彗星后,盖上镜头,保持全黑状态,继续拍摄。很多人会感到奇怪,盖上镜头还拍什么?!对,这就是后期处理所需要的暗场(Dark)文件。

  同样的原理,为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还要拍摄一组“平场”照片,这个平场不同于前面的平场镜,目的就是为了消除镜头的周边渐晕现象,方法是拍摄一块覆盖画面的白色物体,如天空,墙壁。。。。也是同暗场一样的方法,从亮场照片中减去。

天文摄影的后期处理,与拍摄同样重要,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需要丰富的图像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在尽量提取信息的同时,又能保证画面的科学性,美学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ike 发表于 2010-5-4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联通
呃,旅游也带着80ED,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qicd 发表于 2010-5-4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呃,旅游也带着80ED,强
dike 发表于 2010-5-4 17:29


80还算可以...那HEQ5的份量十足啊!是自驾游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展超 发表于 2010-5-4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谢谢skyczheng斑竹,现在总算弄明白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火星羊儿 发表于 2010-5-4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揭阳 电信
厉害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pfgsjq 发表于 2010-5-4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erschel 发表于 2010-5-4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连云港 移动
拍得不错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eggshell 发表于 2010-5-4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杨浦区 电信/黄浦区电信
感谢版主贴了教学内容啊。。。原来我拍的暗场还太少。。。我是拍完亮帧以后拍的。。。因为用了2种ISO和10分钟15分钟两种曝光。。。所以一共拍了4张暗场,平场因为星系比较小,所以就没拍,嫌麻烦。。。下次全部补上。。。

是自驾啊。。。器材就占了1/3的后备箱。。。一起去的朋友搞摄影,又占了1/3,所以给生活用品的地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啊。。。

现在觉得拍深空,第一位的就是好的拍摄地点了。。。上海周边绝对没希望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hhchaos 发表于 2013-5-30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漂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23 03:26 , Processed in 0.054238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