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世界歌迷悼念邓丽君回忆甜美歌声(组图)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5-9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2010年 5月 09日 记者: 杨晨 | 台北

voa_chinese_Cross-strait_conference_on_Teresa_Teng_9may10_480.jpg

邓丽君15周年纪念研讨会




5月8号是邓丽君去世15周年的纪念日,全世界的邓丽君歌迷来到台北郊外的邓丽君墓地献花、悼念。

邓丽君人美歌甜, 有超人的语言天份;能唱国语、台语、日语、英语,粤语歌;在华语歌坛取得登峰造极的地位。

改革开放初期她的歌声传入中国大陆。

在5月7号的邓丽君研讨会上,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说:

"对于大陆改革开放初期来讲,邓丽君的歌声是一种文化启蒙,因为我们最早听她的歌声的时候是作为靡靡之音的。我们十来岁的时候唱了很多铿锵有力的文革后期歌曲,接着我们就听到了一种靡靡之音叫做邓丽君。"

不管官方如何制止这"靡靡之音", 邓丽君的歌还是红遍了大街小巷。

今年一月台湾汉声电台光华之声推出"我爱邓丽君"栏目。主持人东山麟说这个节目的宗旨就是:"在一个邓丽君的共同记忆之下来怀想当年的时光。  "

这个共同的记忆就包括梦想得到一张邓丽君的原版磁带。

东山麟说:"那时候邓丽君很红,我很喜欢她的声音,我们家里没什么钱,就听广播录下来,后来我知道原来中国大陆很多人听她的歌也是这样。那时候过年我的愿望就是得到一张邓丽君正版的录音带。"

他说,比起台湾,大陆民众更热爱邓丽君。


voa_chinese_Teresa_Tengs_tomb_at_Chin_Pao_San_9may10_300.jpg

邓丽君墓园

大陆游客开放到台湾旅游以后,台北郊外金宝山墓园的邓丽君墓成为热门景点。现在这里每个月大约接待6千名大陆游客。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邓丽君研讨会上说:"邓丽君的歌声是一个文化启蒙,一个情感记忆;是一种百科全书;她是整个世界文化历史上让我们那么喜欢、刻骨铭心的一个符号。我今天坐在这里,我代表大陆很多歌迷在这里说一句,我们想念邓丽君。"




voa_chinese_letters_from_Teresa_Tengs_fans_9may10_300.jpg

大陆听众给[我爱邓丽君]栏目来信



我爱邓丽君]栏目主持人东山麟说,这个节目本来要吸引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不过来信的听众很多是年轻人。

由于历史原因,邓丽君没有踏足过大陆。她去世15年之后她的歌仍在大陆广为流传。

歌坛巨星邓丽君感情的路并不顺利,让她的家人至今感到遗憾。

邓丽君的哥哥对媒体表示:"我们当然很遗憾。感情没有归宿,我们家里人总是会很遗憾。"

不过,歌迷也许宁愿相信邓丽君是天使来到人间用歌声温暖人们的心灵;所以她不属于任何人,而且来去匆匆;只给人们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5-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需要语音报道(含经典歌曲片段)的朋友请PM或者QQ联系本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5-9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10-5-9 23:47 编辑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邓丽君

BBC中文网 刘继祖


1.jpg

今年五月八日,一代歌后邓丽君逝世满十五周年。这位亚洲传奇歌手在其短短的42年岁月中,创造了无数畅销金曲,并首首深入全球无数华人的心中。曾经有句话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即是形容她音乐的广大流传性。

1953年出生於台湾云林县的邓丽君,祖籍为河北邯郸,其自从在1963年以一曲“访英台”夺得台湾中华广播电台的黄梅调歌唱比赛冠军後,直至 1995年5月8日过世为止,就再没离开过其锺爱的舞台。

全世界最畅销歌手?

邓丽君在当红的80 / 90年代曾主宰了全亚洲的唱片市场。以香港为例,邓丽君曾自1976年起,连续五年皆在当年演唱会指标性场地——利舞台举办大型个人演唱会,即可知其受欢迎的程度;甚至在一向排外的全球第二大唱片市场的日本,亦创下自1984年到1986年,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三连霸的畅销纪录,并三度获邀参加日本年度最大盛事的红白歌唱大赛。事实上,至今其歌曲在日本的卡拉OK及钢琴酒吧的传唱度,仍是历久不衰,相对日本国宝巨星“美空云雀”在日本以外地区未同样受到广大追捧,邓丽君可说是真正红遍占了全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二强的东北亚及东南亚的“唯一”亚洲歌姬。

当年邓丽君加盟的宝丽金唱片公司的一位高层主管,就曾形容邓像一个会下金蛋的母鸡,因其张张畅销保证的白金唱片,让所有员工在每年年底发放年终奖金时,都笑颜逐开。据有记录可查的统计显示,邓丽君的唱片总销量已超过4,800万张(根据IFPI统计)。

虽然根据欧美官方正式统计数字显示,披头四(又名甲壳虫)乐队以十六亿张总销量,成为全球有史以来卖出最多录音唱片的艺人,但若单就“最畅销”的文字含义而言,以全球华人总人口近十四亿,和邓曾总共出版超过150张录音专辑(尚不包括精选辑及其它如演唱会专辑,伴唱带等形式)和超过3000首歌曲来计算,若将那些数不尽且无法正确估算的盗版专辑亦列入,绝对可能将邓丽君推上王座,成为全世界“真正”最畅销歌手 。

事实上,这位可能是被世界乐坛最被低估的歌手,她所受到的欢迎,该可说是空前亦可能是绝后了。


2.jpg

邓丽君的音乐悠游於传统与流行之间,并取得和 谐(图片提供:邓丽君文教基金会)




唱着最不政治化的歌曲,却被最政治化的歌手

她的歌曲在中国大陆曾一度被称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止,但其优美抒情的唱腔却藉由大众以两个录音机对录的方式,传唱大江南北,使得刚经历文革冰封的大陆人民,流传着“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只爱小邓(邓丽君),不爱老邓(邓小平)”的俚语。

可是此位亚洲传奇,却从未亲至拥有最多歌迷数量的神州大陆。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她的歌曲解禁後,中国大陆的中央电视台曾多次运作邀请她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可却从未成行。

直至1989年发生八平方事件,邓丽君为了声援TA门广场前的学生,在香港跑马地30万人参与的“民主歌声献中华”的活动中,她头上挂了一块手写「反对军管」的牌子,演唱了“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一曲,终使她与中国大陆永远绝缘。

这位唱着最不政治化中国小调歌曲的歌手,却讽刺地,因着国共两谠纠结不清数十年的历史因缘,而成为最被政治化的指标象徵。

但即便是在过往两岸最敌对的紧绷状态下,她的吴侬软曲,亦在许多层面上,冲淡了双方长久分立的隔阖与陌生;且她宛若黄莺出谷的优美嗓音,像是两岸的最大公约数,使双方民众享有共同的文化联结。

如今因着人世流转,而逐渐转好的两岸政治氛围,却因她95年像是天妒红颜般的猝逝,而终究让中国歌迷,只能感叹何日“君”再来,为其传奇的一生,献上最终句章的惆怅。

歌声不随时代前进而陨落

可即使音乐的潮流随时代演进而变化,但邓的音乐却每每以不同姿态、媒介与表现方式一再复活。近年盛行的素人音乐选秀节目,因更强调音乐本质及需要参赛者表现出优秀唱功,故邓的歌曲往往成为必选曲,以其1978年的歌曲“再见我的爱人”在相隔三十年後,再度被广泛传颂即为明例。

事实上纯就音乐本质而言,她也是能引领潮流,创造典范的。她1983年出版的“淡淡幽情”专辑,乃是以中国唐诗宋词为主轴,此张堪称其巅峰时期的经典之作,就算是放在现今百变出新的乐坛,也绝对是掷地有声。一位香港的资深音乐评论员,就曾这样形容这张堪称是华语唱片业首张强调整体概念的专辑。另外像是红遍两岸三地的歌手王菲,更视邓丽君为其唯一偶像,并以一张名为“菲靡靡之音”的邓丽君歌曲翻唱专辑,来向她致敬。

至於在电影文化上,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所执导的“甜蜜蜜”一片,即深刻地描绘出邓丽君的歌,是解码原始来自内地的港人之身份认同议题的答案。综观其在文化上的影响,可说是在其香消玉殒後的日子也从未稍减。

平心而论,邓的诸多歌曲往往是由简单的音符与浅白的歌词来构成,却总吊诡地触动人心的最深处;概因她温柔婉约的形像与黄莺出谷的甜美嗓音,配上其无与伦比的唱功,使不论是男女老少,不论是居住在城市或乡村,不论其阶级品味的高低,邓丽君的音乐,可说是抚慰了无数的灵魂。

3.jpg

来来来,喝完了这杯再说吧。今宵离别後,何日君再来...(图片提供:邓丽君文教基金会)



在其逝世十五周年的前夕,亚洲各地已有诸多如纪念演唱会及舞台剧等多重形式的活动,来纪念这位属於大家的“爱人”,或许,正宛如邓丽君的歌曲“甜蜜蜜”一词中所述,(他的歌迷们)也一时想不起,在那里,在那里见过妳 (邓丽君),妳的笑容这样熟悉···啊···在梦里···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ktjnu 发表于 2010-5-10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天津师范大学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kson 发表于 2010-5-10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电信
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众天文 发表于 2010-5-10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海淀区 联通
貌似听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乌拉尼亚 发表于 2010-5-10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耀华中学
没想到邓姨和八平方事件也有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5-10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7-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歌者邓丽君

2010 年 5 月 19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作者:吴小彬在一个资讯像汽车一样拥挤,演艺界明星走马灯般频繁更替的时代,在一个物质至上、情感贬值、恋人分手如同儿戏、而一转身即万水千山的年代,有一个名字却能经常在人心中荡起温情的波澜,有一位歌手虽然离开我们15年了,却仍然拥有无数深爱着她的歌迷。这位歌者的名字,叫邓丽君。

听到邓丽君,就想起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中国。

那时芸芸众生只能把辛酸和苦涩沉默在心间。物品短缺,住房窄小,粮油匮乏,人们常常吃不饱肚子。8亿人民,8个样板戏,只有一个作家,电影院连一部有情调的影片都没有。年轻恋人在街上走,不敢手拉手,不敢有亲昵的举动,两人之间还刻意保持着几分距离。夫妻一方出差,写来家信,里面充满着革命的大话、词汇,不敢也不会写情意绵绵的话。

胜利的十月以后,时间缓慢进入80年代,环境和气氛仍然是闭塞的。多数人的生活依然困难,人们穿着灰、黑色的衣服,式样单调,粮票、布票还在使用中。歌曲虽然多了,《泉水叮咚响》、《军港之夜》也被广为传唱,但爱情还不能登大雅之堂,情歌被认为是“不健康的”,李谷一的《乡恋》就被斥为“靡靡之音”受到批判。当时有一部电影,名叫《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讲述了一个偏僻的村庄里年轻人情感生活的缺乏。

“不知你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我们偶然相识,就从这天起……”犹如融化冰冻大地的春风,犹如润泽世间万物的细雨,一个柔美、纯净的女声,一首首风情千种、时而欢快时而感伤的歌曲,从天边飞来,从海上飘来——邓丽君一夜之间风靡大陆,走进长街短巷。

多少干涸的心灵被激活了,多少深埋的感情被唤醒了,多少人在歌声中陶醉了。人们感叹世上竟有这么好听的音乐、这么美妙的旋律,无数的年轻男女,在邓丽君的歌声中醒悟,原来爱情是可以这样倾诉的,原来思念是能够这样表达的,《难忘的一天》、《甜蜜蜜》和《千言万语》,让他们学会了浪漫,领悟了爱恋,懂得了风情。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啊,邓丽君,你优雅、绰约的风姿,你婉转、曼妙的歌唱,像兰花一样,有着“永远的不可救药的温柔”。

佳人惹天妒,红颜偏薄命。1995年5月8日,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邓丽君在泰国清迈溘然长逝。15年了,时间过得真快,邓丽君,你离开我们已经这么久了吗?岁月的流逝,冲淡不去你的风雅,你的歌曲今天仍在街头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0-7-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 联通

永远的邓丽君

2010 年 5 月 14 日 星期 五 今晚报

作者:何相宇 张雷 戴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年5月8日,是邓丽君逝世15周年纪念日。在家人与邻居、朋友看来,台上和台下的邓丽君并没有太多不同。谦恭孝顺、积极上进、悲悯感恩、不慕权贵……这就是人们眼中的邓丽君。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她的这些品格,与当今娱乐圈的是非繁多,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因此在故去15年后仍然受到怀念。

孝顺的女儿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生于台湾,本名邓丽筠。在邓丽君的孩童时代,他们一家七口的生活非常拮据。6岁那年,已经“很有表演才能和号召力”的邓丽君,开始在妈妈的陪伴下上街卖唱,为家里挣些买菜钱。9岁那年,她开始跟随父亲原来的战友,到台湾各地演出。虽然每次演出只能得到5元、10元新台币的微薄收入,但对贫寒的邓家来说,这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一次偶然的机会,台北一家歌厅的老板听到了邓丽君的歌声,觉得很不错,希望她能在课余时间到歌厅里客串一下。当时,邓丽君的父母非常反对,担心她受欺负。不过,邓丽君说服了父母。不久,她就因表现出色,成为歌厅里的“娃娃歌后”。由于频繁演出,邓丽君正常上学的时间越来越少,成绩一落千丈。1967年,她就读的金陵女中的校领导下了“最后通牒”,要她二选一:要么放弃歌唱,专注于学业,要么休学。出于照顾家庭的考虑和对歌唱事业的热爱,邓丽君决定休学。据她当年的老师回忆,当时有夜总会愿意与邓丽君签约,邀她做专职歌手,但校园生活同样令邓丽君难以割舍。最终,家庭因素被她放在了首位。

作为公众人物,邓丽君对媒体和“粉丝”表现出的宽容和理解,至今仍是典范。

上进的歌手

上世纪70年代,邓丽君已成为红透港台和东南亚地区的少女歌手。可就在此时,她的危机感与日俱增,一直在寻求突破。1973年,日本宝丽多公司在东方歌剧院发现了邓丽君。赴日本考察后,邓丽君发现,日本的音乐水准比港台高得多,那里有完善的歌唱条件、大型的乐团……对她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她决定和宝丽多签下5年的契约。

进入日本歌坛后,为尽快融入日本社会,邓丽君除了接受系统的歌唱训练,还苦学日语,不出一年便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在日本的5年间,邓丽君每天工作12个小时,前后共推出8张大唱片、12张小唱片,而每张唱片都进入了日本歌曲排行榜的前30名。她平均每个月举办一场个人演唱会,每次要唱35首歌。这些经历,奠定了邓丽君的舞台表演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华人娱乐事业的进步。

大陆乐评人丁宁曾经评价过邓丽君的国际影响力。他认为,迄今为止,邓丽君在华语乐坛的地位无人能及。

1979年2月,邓丽君因使用不符合正规申请途径办来的印度尼西亚护照,被日本“驱逐出境”。这场“假护照风波”,成为她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在打击面前,邓丽君决定暂别舞台,重拾书本,去美国洛杉矶读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主修英文、日文、生物和数学等课程。她曾表示:“读书少是我平生的憾事,所以读书是我多年来的愿望,今日有幸得到了机会,我是不会随便放弃的……我必须下苦功,成绩才能跟得上。”

1979年4月,邓丽君首次在美国旧金山及洛杉矶、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北美巡回演唱会。第二年夏天,她举办了第二次北美巡演。彩排的时候,她熟练地用日语、英语、粤语、国语与别人交流,让举办者大吃一惊。

对于邓丽君的成就,她的小弟邓长禧曾说:“我对俺老姐还有一份别人不易体会的尊敬,在甜美的歌声和笑容后面还能看到她那满腔力争上游的志气……十余年不是一个短暂的日子,我深深地相信,没有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我老姐在歌唱方面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很多事情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邓丽君毫无疑问是一位歌坛天才,纵然如此,她仍然非常努力。这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而这,正是她至今仍被人记住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私的“皇后”

幼时的清贫和磨难,让邓丽君在长大成名后常存感恩之心。她经常参加慰问活动,即使在“半隐退”期间,也从不缺席义演。她以谦和待人、勤勉自持的形象,成为台湾人心中的“义演皇后”。

1969年12月,应新加坡总统夫人的邀请,邓丽君参加在新加坡国立大剧院举行的“慈善音乐会”演出。她一连三晚不辞辛劳地演唱轰动了整个新加坡。同月,应香港白花油药厂董事长颜玉莹之邀,邓丽君前往香港参加《华侨日报》发起的“救童助学”义卖活动。在香港工展会上,她成为当年慈善义卖的“白花油皇后”。

从1971年2月至1972年8月,邓丽君开始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巡回演出,几乎走遍了整个东南亚。此外,邓丽君还不断为各种福利基金捐款。直到去世前,她都没有远离慈善事业。

不变的气节

邓丽君生前遇到过一位“真命天子”,那就是香格里拉集团的董事长郭孔丞。郭孔丞比邓丽君大6岁,两人相识后很快陷入热恋。1981年,邓丽君举办订婚发布会。她生前的友人回忆说:“那是邓丽君最甜蜜幸福的一段日子,她对这段感情非常认真。”

邓丽君与郭孔丞原定在1982年3月17日举行婚宴会。然而,就在喜帖和婚纱都已准备完毕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变故。在决定结婚之前,郭孔丞带邓丽君回新加坡家中拜见长辈。郭孔丞的祖母向邓丽君提出了3个苛刻的条件:一是要邓丽君拿出详细的身家资料;二是要她终止所有演艺活动,专心做家庭主妇;三是要求她必须和演艺界断绝来往,并与所有男性友人划清界限。

邓丽君的弟弟邓长禧后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实际上,当时邓丽君已决定婚后退出演艺圈。但她听到郭孔丞转述祖母的要求时,感到十分屈辱,摸着订婚戒指,泪流满面。最终,邓丽君毅然退婚,与郭孔丞分道扬镳。

在日本期间,邓丽君时刻以自己是中国歌手为荣。为了歌唱事业,她不得不学说日语、唱日文歌,但她坚持不取日文艺名。她还要求,每次在日本公开演唱,一定要有一首中文歌曲,还要穿着中国旗袍亮相。(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6-28 18:57 , Processed in 0.0279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