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 另起一贴、回复天星、Q哥。

[复制链接]
kell 发表于 2003-8-10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日本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关于数码相机、、、不妥之处、还请海涵。
99年春买的尼康E950、使用到如今,并没有感到有什么明显的落后、到是觉得现在上市的大部分数码机的塑料成分太多了、令人有些担忧。数字电子产品如同电脑一样-----买来的时候就意味着落后的开始!我这里的数码相机市场几乎每周都有新产品上市、令您眼花缭乱。记得几年前----当时的数码相机是35万画数,后来渐渐的发展到80、100、140、160、200、300万、、、到现在的过千万,那个时候也是抱着学习和实践的态度对待数码相机的,因当时的我正是高烧“色友”,拥有几件尼康器材---FM2、F3和、F4和底片扫瞄仪、、、,多年来觉得胶版、后期制作是件麻烦的事,数码相机的简便、使我渐渐的倾心她了、、、、
当年选择200万画数级的数码相机也是同3R、5R的彩扩比较而来的、这个画幅的片子、一般人用肉眼是很难辨别的,特别是色彩等。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银盐”活动用具就束之高阁了,,,现在回过头来再品味银盐片同那些千万、3千万画数级别的数码片的比较------前者付出的劳动、情感、人性化的唯美理念同后者的现代高科技、多变格式、个性化的唯真派比较而言、数码与银盐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谁也取代不了谁、还要相处并行的。就好比CD同唱片、电灯同蜡烛、、、气氛不同啊!
如果要比较****同****的好坏,一定要在同一条件下、同一被摄体、同一、、、的AB对比,才有说服力。再比方说同是500万像素级所拍的在不同模式状态的图片-----压缩和非压缩、所得到的画素数一样吗?大家算一算;1400X1400、480X480,RAW、FINE、BASIC时的画素数,一味的追求高画素数机,在经济拘谨的条件下,还是实际些的好。这些都是我为什么多年死抱着E950不放的原因之所在。诚然,过千万画素的数码机已问世多时、在一定范围内也能与传统的“银盐”相蓖美,但要彻底取代“银盐”还有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细腻的层次、、、静噪、、、等等,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都会解决的,那时才可以说数码“相机”真正的到来了。
记得孩童时、幻想着将来要当位天文学家、、、中学时把家里平时给的零花钱赞起来、都订阅了当时0.17元一册的《天文爱好者》,好象是这个价、记不太清楚了、对不起。再后来就自己DIY镜子,先是82毫米折射、后是205毫米反射,当时也没有啥工具,镜筒是用厚纸板涂胶水缠绕起来的,,,看到了向往已久的月亮、那心情甭提多高兴了、、、205毫米反射在磨制时失败了,研磨出来镀银后、影像走形严重,当时也没有检测仪器,只凭手工制作的半月形弧度板来测、弧度不精确。再后来、、、继续读书、工作、、、至今,孩提时侯的梦想还是个梦想、、、
几个月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又然起了我孩提梦想的“残火”,,,,,一次同学聚会,遇见了一位大学毕业后多年未联系的老“色友”,他现在在一家光学公司工作,话题就谈到天文望远镜上来了,在后来就在他的“教唆”下,买了架二手的MIZAR 120mm反射镜,还劝我上大视野(90度)的2.5mm目镜、低温CCD、两轴电跟、、、等等,一步一步慢慢来吗、、、哈哈、终于又陷进不能自拔的“黑洞”了、、、也来业余一把!

4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305

未注册 发表于 2003-8-10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鹏博士宽带

这种机子很不错!

我用过100mm口径的。八十年代中期的产品,后来是否有再生产,就不知道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星 发表于 2003-8-10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哈!对!!气氛不同!!!!我明白了!! :)

谢谢,我终于明白了!!!!真的!!!
"前者付出的劳动、情感、人性化的唯美理念同后者的现代高科技、多变格式、个性化的唯真派比较而言、数码与银盐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谁也取代不了谁、还要相处并行的。就好比CD同唱片、电灯同蜡烛、、、气氛不同啊!"
很赞同您的这句话!!
所以为什么到现在都有人点蜡烛,为什么现在都有人用唱片,为什么有洋朋友用速描画风景而不用相机!!真的,我去年去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时就见过,我看他画的比我们的相机更.....唉,太真了....

lijian.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9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kell 发表于 2003-8-10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回复: 这种机子很不错!

此品名现在的年轻朋友可能不太了解。是日野金属产业株式会社生产的,现依然生产着,只是型号不同了,主要以全金属化、坚固耐用、适应性强和精度高等显赫当年。现在的日野金属产业株式会社的产品主要大多是在国内OEM的,市场定位在中低价格带,日本国内受注生产高价位的产品、零部件和替他人OEM光学产品。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不如威信、高桥等其他厂家威风、他家的早期发售数量少的产品、现已成了天文爱好者们的收藏品了,其中就包括这款120SL。
http://www.mizar.co.jp/
最初由 未注册 发表
[B]我用过100mm口径的。八十年代中期的产品,后来是否有再生产,就不知道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STROLAN 发表于 2003-8-12 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瑞士

不会长期共存多久了

我对长期共存的观点不敢苟同, 在我看, 以目前数码相机的发展趋势,  普通胶片在民用方面将在五年后被数码淘汰, 在天文摄影方面, 我再给胶片多加两三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kell 发表于 2003-8-13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NTT通信公司

回复: 不会长期共存多久了

对于是否能长期共存的观点、以不是我等能左右得了的,让时间来回答吧。比如20多年前出现的电子表与劳力士机械表之争、汽油与汽油代用品之争、CD与胶木唱片之争、白炽灯与荧光灯、、、、等等、等等,大家都是经历过的。先进的技术代替落后的生产力,是历史的必然,关键是需要时间等待。
最初由 ASTROLAN 发表
[B]我对长期共存的观点不敢苟同, 在我看, 以目前数码相机的发展趋势,  普通胶片在民用方面将在五年后被数码淘汰, 在天文摄影方面, 我再给胶片多加两三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STROLAN 发表于 2003-8-14 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瑞士

回复: 回复: 不会长期共存多久了

最初由 kell 发表
[B]关键是需要时间等待...


不错, 但现在高新技术的更新换代期是越来越短, 尤其是微电子行业. 看看现在数码相机的发展势头, 从民用CCD相机开始市场化, 到2M像素, 再进化到当今5M像素, 在我记忆里一共也只不过五六年时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kell 发表于 2003-11-24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所以说需要时间吗。兰光盘的实用更加的说明了这一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Q哥 发表于 2003-11-2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电信
kell兄,猜不出你是哪位……看到标题有我的ID,就进来了。
99年春就买了950,说明你不很“念旧”,而是追“新”一族。那时候估计我连数码相机是什么样都没见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kell 发表于 2004-7-2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东京威力科创
看了看老贴子,才发现您的这句话,您这不是太谦虚了吗、、、
最初由 Q哥 发表
[B]kell兄,猜不出你是哪位……看到标题有我的ID,就进来了。
99年春就买了950,说明你不很“念旧”,而是追“新”一族。那时候估计我连数码相机是什么样都没见过。
:cool: :rolleyes: em05.gif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ygod 发表于 2004-7-2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深圳中学
古琴、琵琶,新旧之物千年未决……
旧的没什么不好
那台MIZAR是不是130mm?120mm似乎不像……
我学校里有一台130mm,当初可是上万进口来的,不知这架多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神州扫雷 发表于 2004-7-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KELL的经历和俺差不多。

上冷却CCD,加上施密特相机,那就完美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kell 发表于 2004-7-13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东京威力科创
多日不来了、、、上冷却CCD、、、快要冷却了、、、现对镜子啥的不太感兴趣了、、,正准备出让这些玩意呢、、、,哈哈哈、还没有决定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2-2 12:42 , Processed in 0.07423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