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ccd得到广泛应用的理由一个是实时性,一个是长期成本较低和方便.比如专业领域用ccd来对面状天体进行多点测光非常方便,比过去用光电倍增管快得多.
ccd的缺点就是本底噪音和不均匀度很难克服.专业观测这可以用一个参考拍摄来确定一个特定ccd器件的不均匀度并把它记录在一个数据库中,以便实际观测中用来做测光矫正,然而ccd的长期稳定性也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论证.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这些问题在业余观测中都不重要.业余天文摄影的主要目的是观赏而不是分析(个人认为).在眼睛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数码相机的确方便,不妨说业余天体摄影的火爆是数码相机催生的.而即便是很普通的数码相机,也能在星空拍摄中发挥作用.效果如何就看使用者的熟练程度和技巧了.至于胶片和天文干板,首先是对焦和曝光更难掌握,其次前者质量良莠不齐,后者造价高而且冲印不便,个人使用肯定诸多顾虑.
长时间曝光问题:我看业余条件下不必考虑,爱好者手中的镜子其赤道仪精度都很低,再加上极轴误差跟踪会更差.而且爱好者能拥有的天空条件也严重限制了曝光时间.
景深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主要存在于低档产品,中高档产品不存在这个问题.我用过富士s1\s1pro\s2相机(配腾龙28/300和尼康28/200、50、85定焦镜头),没有发现景深和胶卷机背有差别。家用的一台柯达dc290使用固定的38/115镜头,光圈f/3 和f/4.7,
都没有广泛传说的景深问题.从理论上说也不存在该问题,景深是镜头决定的,而且在天文摄影中毫无意义.天文观测中只考虑集光力而从不考虑景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