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 天文学家观测到新恒星旁的红外光环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03-9-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市南开区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9月3日消息,天文学家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极大望远镜”(VLT)首次在新生恒星旁观测到红外光环与年轻恒星的喷流。

  DC303.8-14.2位于蝘蜓座,银河系内部的一团黑暗星际气云中,是一个典型的新诞生 恒星球云。图1为DC303.8-14.2的DSS (数字巡天) 700 nm红光影像。从影像中可以看出恒星周围的云气因当中尘粒反射星光而比背景天空亮。而关乎亮度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尘粒的密度、与中心的距离,以及反射光的总量和散射星光的方向,后者与尘粒的形状有关。但DC303.8-14.2中最亮的地方并非尘粒最多之处,而是环绕在恒星周围的亮环上,此处星光已因云气遮蔽而较原来降低三至五倍,但却是整团云气中尘粒散射效率最高的地方。

  为了研究DC303.8-14.2结构的细节,Kimmo Lehtinen与其所领导的芬兰与丹麦天文学家小组以8.2米VLT ANTU望远镜拍摄了许多近红外光影像,包括J- (以1.25 nm), H- (1.65)与Ks-bands (2.17)等波段(如图2、3)。图2是云球的H-band影像,中间明显的亮圈在红外光波长上还是首度被观测到,它在可见光中半径比较大,因为尘埃对红外光的吸收比可见光强,要产生同样的红外散射需要更多的尘粒,因此只在距离中心较近、尘埃密度较高处产生红外的散射光圈。在J与Ks波段影像中也有类似的环,但大小都有所不同,因此透过不同波段亮环的大小便能够判断云团中尘埃密度分布的情形。根据估计,DC303.8-14.2中心的尘埃密度非常高,可见光被吸收仅余千分之一能透过。

  另一项发现是在Ks-band影像里,云团中心附近发现数条喷流与结状结构(图3),很可能是当中年轻恒星所喷出的物质与周围云气碰撞压缩所形成的高温分子氢,也就是天文学家所称的赫比格-哈罗星体(Herbig-Haro objects)。

  这一成果将发表在最近一期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来源: 大洋网  2003-09-04 15:01

天文学家观测到新恒星旁的红外光环(图一)

3090400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24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3-9-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南开区 联通

2

天文学家观测到新恒星旁的红外光环(图二)

3090400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37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03-9-6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市南开区 联通

3

天文学家观测到新恒星旁的红外光环(图三)

3090400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152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