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江苏泰州菜场现“人造”银鱼 手一捏就碎(图)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5-17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2011年05月11日08:19扬子晚报[微博]王立为 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工合成物质做成的假银鱼。国平 国柱 摄

本报讯泰州高港区市民张先生,日前到高港区工商投诉,他在当地口岸农贸市场买了两斤小银鱼,拿回家后怎么煮也煮不烂,小银鱼无刺也没有腥味,怀疑买的是用塑料或者硅胶做的假银鱼。4月26日,泰州高港区工商分局、农委及卫生三部门联合行动,对口岸农贸市场内水产经营户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中发现有一经营户正在销售可疑银鱼,检查人员现场取样后送质检部门检测,并要求经营者将该批小银鱼下架暂停销售。昨天,泰州工商部门表示,这批可疑银鱼用手一捏就碎,经泰州市质监局鉴定,可疑银鱼不是鱼,应该是人工合成物。


销售者杨姓老板声称银鱼是从泰兴农贸市场进的货,泰兴当地卖的人很多,是不是真银鱼,他也不清楚,他的“上家”称银鱼是用银鱼干“水发”而成,所以与新鲜银鱼有区别。检查人员仔细辨认发现,这些银鱼头部有小小的眼睛,但没有内脏和鱼骨,有并不明显的鱼腥味,捞起后用手一捏,整个银鱼便碎了,类似于凝胶物质。


工商部门现场取样后,送至泰州市质监局鉴定。不久前,质监局答复称此物体貌似银鱼,但不是鱼,应该为人工合成物质,但目前无法确定是由什么物质合成。目前,此事交由高港区农委具体处理,并请泰兴相关部门协查此假银鱼的“源头”。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5-17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江苏"人造银鱼"是否"人造" 10天左右见检测结果

2011年05月14日 10:16:57  来源: 新华网江苏频道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5月14日电(记者朱旭东)5月11日,有媒体报道泰州市高港区口岸农贸市场有人销售“人造银鱼”,这一消息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新华社记者13日从泰州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人造银鱼”是否“人造”,目前还无法下结论。经地方农委相关工作人员检测,初步判定封存样品并非人工合成。目前样品已送江苏省水产质量检验中心进行检测,估计10天左右检测结果才能出来,那时才能真相大白。

    据了解,4月26日,泰州市高港区工商分局接到区长信箱转来的群众举报,反映在口岸农贸市场购买的银鱼是假的。4月27日上午,由高港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高港区工商、农委、质监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口岸农贸市场银鱼销售点进行联合检查,现场发现有一经营者正在销售举报的涉嫌“人造银鱼”,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抽样,并将剩余部分(约2公斤)银鱼暂时封存。近日,高港区农委已将当时封存的银鱼样品和近期再次检查从市场上抽取的银鱼样品送江苏省水产质量检验中心进行检测。

    据口岸农贸市场银鱼销售点的经营者交待,其所销售的涉嫌“人造银鱼”是从泰兴市荷花池市场进的货,一共进了5公斤货,进价每公斤20元,售价每公斤24元。根据这一情况,泰州市食品安全委员办公室要求泰兴市协助调查。泰兴市工商等部门组织执法办案人员对辖区内荷花池市场从事水产销售的市场主体进行了检查,发现市场只有一户杨姓经营者销售银鱼。执法人员现场封存冷冻银鱼共20公斤,而经泰兴农委相关工作人员检测,初步判定封存样品并非人工合成。

    从5月3日起,泰州市工商部门已对辖区内所有农贸市场销售的银鱼进行拉网式清查,发现涉嫌销售“人造银鱼”的,立即组织送检,对经检测不合格的,严查重处。待送检银鱼检测结果出来后,相关部门将据此进行进一步处理。(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issccb 发表于 2011-5-17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锡山区 电信
这样也行啊。。重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浪淘沙 发表于 2011-5-1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自从吃到过人造鸡蛋后,我相信所有的食物都可以人造了(只要有人愿意去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便形金刚 发表于 2011-5-17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联通
现在真是什么都有假的,只有想不到的假货,没有买不到的假货。
我在想,如果现在大便值钱,会不会有人制造假大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5-19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LS的假设很头像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lbx 发表于 2011-5-20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 电信
便宜的鱼呀,天朝无奇不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uansoul 发表于 2011-5-20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很正常,横正常,见怪不怪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uansoul 发表于 2011-5-2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催熟剂、膨大剂、生长激素、防腐剂等“高科技”手段频频用来增产、增量、保鲜,有专家称:

  一个瓜果从小到大用十几类激素没有水果是“干净”的

  广州消费者阿凤日前从农贸市场上买了一把香蕉和一些桃子,从外观上看,香蕉皮金黄金黄,看起来新鲜又成熟。然而,回到家吃香蕉时,却发现里面的香蕉肉又硬又涩。而桃子则是一口咬下去,桃核都是白的没长好。“不像是自然熟!”阿凤怀疑,这把香蕉和桃子打了催熟剂。

  顺着中央电视台日前调查“爆炸西瓜”的路径,记者走访广州多个农贸肉菜市场和大型超市,发现多种蔬菜、水果都跟我们小时候见到的不一样了:香蕉皮鲜色亮、黄瓜放了几天顶花还艳而不掉、西瓜也变超大……有业内人士透露,为了跟上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目前有不少蔬菜、水果在生长种植过程中都使用了催熟剂、膨大剂、生长激素、防腐剂等“高科技”手段来增产、增量、保鲜。

  更有专家表示:“一个瓜果从小到大用十几类激素,没有水果是‘干净’的”。浑身是“药”的水果你敢不敢吃?这些药有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对此有专家称,虽然在种植、养殖中有部分“添加物”是允许使用,但超量或超范围使用会给人体带来安全隐患。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实习生 熊汉玲(除署名外)

  水果浑身是“药”能增产20%

  蔬菜、水果在种植环节的“乱添加”现象最近不断被发现。

  日前江苏省丹阳市700多亩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里,许多西瓜未成熟就竞相爆裂。经专家调查发现,这可能跟西瓜在栽培的过程中使用膨大剂、催熟剂之类的植物激素有关。珠海、西安等地商贩也爆出带花黄瓜抹了避孕药的潜规则,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小黄花鲜艳水嫩,卖相好看。

  有广州消费者向记者报料说,在番禺等地的部分草莓园,为了第二天收到颜色鲜艳、漂亮的草莓,农户在晚上会悄悄喷洒催熟剂。有的香瓜,闻着挺香,吃起来却有些发涩,而且刚买了两三天,瓜皮就开始发黄,有些蔫了。昨天,记者在广州杨箕村一家水果店走访,该水果店老板告诉记者,现在使用催熟剂的可能是草莓,“反季节出现在市场上的水果都是不正常的”。

  据悉,水果、蔬菜在种植和流通过程中使用添加物现象普遍。据深圳一家蔬菜销售公司内部人士介绍,国内蔬菜消费需求大,若仅靠植物自然生长,在生长速度和产量供应上都不能满足市场。为了增产增量,种植农户或基地都会使用一些“高科技”手段“速成”,现在没有水果是“干净”的,“像催熟剂、催化剂、膨大剂、避孕药等都会用到”。

  昨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也向记者表示,瓜果等农作物在种植中使用膨大剂早已有之不是什么新闻,包括弥猴桃、葡萄、草莓、西红柿、西瓜等,近年来在追求高产的过程中都在偷偷地使用。“有时一个瓜果从小到大,会用上十几类激素,包括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生根素、抑制剂等几大类几十种,其中有促发育成熟的赤霉素、使瓜果长得大的膨大剂、催红催熟作用的乙烯利等。像长得像小馒头似的草莓,个头特大还有方有棱的猕猴桃,其实都是打了膨大剂,粉红色或连把都红了的荔枝,瓜子不成熟、味道不甜却通红的西瓜等等,多是施用了催熟剂。”该人士称,激素能带来增产20%以上,所以引来竞相使用。

  部分添加物国家允许使用

  这么多水果、蔬菜使用“添加物”使植物超常生长是否安全?很多消费者都对“避孕药”黄瓜、“膨大”西瓜、“催熟”香蕉等食物安全性产生担忧。不少专家表示,“添加物”按国家允许范围和允许使用量使用是安全的。

  “黄瓜使用的激素不是避孕药。”日前,国内著名的科学传播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通过微博辟谣称,黄瓜使用的这种物质应是植物激素,而不是避孕药,更不会影响人的正常生育。“目前还没听说有将动物激素当植物激素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师孟焕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顶花带刺的黄瓜肯定是用植物激素处理过了,而不是避孕药。“正常情况下,黄瓜成熟后,顶部的小黄花会自然枯萎、掉落。而使用了生长素类激素的黄瓜,它的成熟期也会变短,成熟时顶部还留有鲜艳的黄花。”据介绍,黄瓜涂抹的植物激素,实际上是一种生长素,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生长素和花青素两大类。专家指出,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是允许使用的。菜农使用激素,一般是出于黄瓜保鲜的目的,也能加快黄瓜生长、拉长瓜体。

  对于引发西瓜爆炸的膨大剂,据悉可以带来30%以上的增产效果。农业专家汪良驹也表示,只要是在正常使用量范围内,膨大剂是安全的。此外,瓜果从使用膨大剂到上市出售,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期,其残留基本测不出来,对人体没有什么副作用。据专家介绍,膨大剂名为氯吡苯脲,别名为KT30或者CPPU,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之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很广泛,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其对人体无害。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罗少波认为,“催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采用的手段,通过催熟技术,就可以让不可食用的果实变成可以食用的果实,例如番茄,随着秋季气温的降低,无法自然成熟,扔了也比较浪费,使用催熟剂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但是“这个量一定要把握好”。据其介绍,现在蔬菜栽培业内并不提倡使用催熟剂,老百姓用得也比较少,但也不排除一些商家为牟利,乱使用催熟剂等“添加剂”,影响整个市场秩序。

  广泛使用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不过,有部分专家对当前种植业滥用各类添加剂表示担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称,现在为追求产量、追求效益,商家大部分都使用催化剂,“尤其是那种形状异常,外观色泽美丽,味道差而平淡,一般都是被催熟剂、膨大剂搞出来的。农民根本不知道添加多少是合适的,导致市面上水果也很不安全”。该人士进一步表示,有资料显示,长期食用这些膨大剂的产品,对人体肾脏有危害,对孕妇和婴幼儿造成的潜在危害会更大。“这些激素类瓜果剂易使孩子性早熟,我国不少地方爆出三四岁男孩长胡子、女孩乳房鼓的性早熟症状,应该与此脱不了干系。”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陈运也有同感。在他看来,“果实不是自然成熟,通过人工催熟使它提前转色、变成成熟的,没有达到应有的成长期,它的营养成分没有自然成熟的果实积累得多。”他认为,许多生长剂和抗生素都不应该去使用,像乙烯利、避孕二号等催熟剂必须要去禁止。

  据了解,作为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目前,国际上不少国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有管理规定,其中重要的一条措施是规定其在果品中的残留限量值。以氯吡脲为例,日本规定,氯吡脲在香瓜和葡萄中的残留限量值为0.1PPM;韩国规定,瓜类中氯吡脲的残留限量值为0.05PPM。记者查阅我国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规定发现,目前还没有包括使用限量、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冯双庆教授向媒体记者表示,日本使用膨大剂以后,就发现果子会有一些畸形,长得不规则,而且很不耐贮藏,容易烂。此后,日本就没有再生产和使用。日本全面禁用,何以非要让这个对人体有害无益的玩意儿“广泛使用”呢?

  ■追问

  谁来监管农产品激素残留?

  国家允许使用部分激素、膨大剂等在标准规定使用。然而,目前市场销售、田里种植的水果、蔬菜是否都按国家规定使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包括终端卖场、流通领域的批发市场和经销商,对于旗下销售的农产品均无法保证。

  “我们公司收购农户或生产基地的蔬菜时,一般只检测常规项目,如农药残留。”昨天,深圳一家大型蔬菜销售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的蔬菜除了部分在本地收购和种植外,大部分是从湖南、广西等地基地收购而来,对于所收购的蔬菜,他们只注重卖相、规格、新鲜度,其它的就不要求。据介绍,这家公司每天有几十吨蔬菜供应到广州、深圳的百佳、万家等大型超市。

  “我们公司没有这种检测能力,一套检测设备都要几百万。此外,国家也没有要求要检测这些。”上述人士还告诉记者,农业检测部门每个月会来该公司抽检2—3次,但不会检测催熟剂、膨大剂之类的项目,只检常规的农药残留。

  广州一家大型超市也向记者表示,无法保证农产品中所含的激素量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据该超市有关人士介绍,在该卖场销售的来自“农超对接”基地的蔬菜、水果,安全性是相对有保证的,“我们跟农超对接基地有协议,不允许使用催化剂之类的,要植物自然成长。”据其介绍,该公司会监控协议生产基地,所以会较了解农产品种植时使用了哪些农药、化肥、种子等。但该人士也指出,目前在该卖场里销售的农产 品 ,农 超 对 接 采 购 量 只 占40%—50%,其它都是来自非农超对接的农产品。

  记者发现,对于进场销售的蔬菜水果,大型超市的把关也只限于检测农药残留量项目。“我们没有相关仪器和能力检测膨化剂和催熟剂。”该大型超市如是说。

  广州最大的批发蔬菜水果市场每天会对其市场内的产品抽样200个样品,该市场有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们检测的项目只有农药残留,不涉及其它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要求,也没有指引”。

  ■回应

  催熟剂膨大剂允许使用但不得超标

  催熟剂、膨大剂等不在监测范围内,谁来保证给消费者提供安全的瓜果?对于当前部分国内农产品种植环节滥用催熟剂、膨大剂、激素等,相关部门如何监管?对于那些提供无良技术的“技术人员”该如何惩罚?对于那些乱搞新技术的无良“科研人员”又该如何打击?昨天,记者采访了广东省质监部门,该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蔬菜水果的质量安全并不属于该部门的职责范围。据介绍,农产品质量应该属于农业部门。

  对此,省农业厅有关专家向消费者释疑,催熟剂、膨大剂可以使用,但浓度不能超标。据悉催熟剂和膨大剂是通俗的称法,在业界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水果,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乙烯利”。适量的“乙烯利”对人体是无害的,在香蕉等一些水果中,使用“乙烯利”几乎是惯例。

  膨大剂的情况也与催熟剂相似,目前水果使用的膨大剂主要是CPPU和赤霉素两种,膨大剂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之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很广泛。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长期实践证明正常使用膨大剂对人体无害,但日本国内还是取消了膨大剂的使用。

  针对消费者所担忧的,会不会有部分经销商和生产者过量使用催熟剂和膨大剂的问题。省农业厅表示:“我们也不排除,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一些水果商想快速催熟水果,用药比例远远超出规定标准。因此,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监管。”为防止催熟剂和膨大剂的滥用,无论在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农业部门对无证生产或经营催熟剂、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罚还是比较严厉的。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罗少波指出,现在监管果菜难度比较大,我国水果生产商贩人多而杂,“农业部门只能对果菜是否存在农药残留进行监管,对于农产品检验这块government现在还没办法。”

  南方日报记者 陈清浩

  ■链接

  膨大剂网上价格低廉销售火热

  各种种植用的膨大剂、生长激素等在市场上都很容易购买到。记者在淘宝网上发现,“膨大剂”在网上销售得挺“火热”。其中一款产自四川的“葡萄专用膨大剂”,宣称“可使葡萄膨大”,每包售价1.8元,净含量10ml。据交易显示,该产品在一个月内售出了210件。另一款名为“强力生根膨大剂”的产品,号称使根系粗壮、膨大、不定根的形成,促进跟下作物的早熟、多产等。还有一种名为“硕丰481天然芸苔素”,宣称能调节花果生长、增产,尤其在果树保花保果、膨果增色、促进花芽分化,增强树势。据交易显示,该产品一个月内就售出74件。
本人一直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其实我还有一个签名:喜欢辩论,那就是传说中的“抬杠长学问”。最近不打游戏了,又开始以前的手工制作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李灼 发表于 2011-5-20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联通
使有膨大剂等添加剂的人是“损”,但造人造银鱼及鸡蛋等的人不是傻子吗——那能骗过去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陈彬 发表于 2011-5-20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真牛...以前就听一些老人说这些鱼是“做”的......一直都不信这么小的鱼这么能“做”出来,现在竟然真的有这样的鱼...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197445 发表于 2011-5-2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唐山 联通
国人作践国人,该杀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dwf 发表于 2011-5-23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电信/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13 13:40 , Processed in 0.05212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