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ngwang004 于 2011-6-6 00:25 编辑
周末去安徽牯牛降景区徒步,1570双筒欣赏完美天空。
周五晚上出发,车行一夜,早晨五点多到达安徽牯牛降保护区降上村。路上四点多看见车外面星空明亮,一弯残月。
周六一早,吃罢早饭,23人开始徒步牯牛降,下午3点到达牯牛降顶峰1727.6米附近,在顶峰西侧约1620米处扎营,晚饭,小睡一会。徒步有趣,景色蛮好,跟天文无关。
时间:2011.05.28晚
地点描述:牯牛降主峰海拔1727.6米,位于安徽石台县境内,北纬30°02’,东经117°29’,观测点位于其西侧缓坡处,约1620米,大约一处500平米平地,三边皆为5米以下松树,东偏南为顶峰,树木葱翠,景色宜人
天气:晴天,无云,傍晚西天有一些薄云,但是天公作美,一夜大风(一夜都是4-6级北风),空气能见度最高级,无云,无污染,无露水,天空能见处无任何遮挡
器材:全套保暖装备,15*70,pocket skymap,自己打印北馆六等星图,旋转星图,红光手电,独角杖
天黑,起风了,不过星星也都探头出来了。一起徒步的人天文爱好者就我一个,不过刚天黑,适应天空的时候,给几个感兴趣的介绍了一下北斗、北极星、乌鸦座狮子座什么的,后来给个别人介绍了开阳及辅、看M44什么的。晚上风太大,到了七点一过,所有人都钻帐篷了,就我一个人整理好装备,开始观星。
首先是装备介绍:天气预报晴天,晚上山下16度,但是没预报风。根据我当时实际情况,我里面穿了一套抓绒衣,外加一条速干裤,上面一件超薄冲锋衣,下面低帮登山鞋。头颈用户外头颈裹住,外加手套,躲在帐篷避风面。虽然有4-6级风,基本三个小时没有特别冷。
拿出望远镜。小包里面是1570一个,带脚架连接器。星图三种。基本户外观星,很少带大家伙(只有一次带小黑炮跟三脚架去武义牛头山)。外加当登山杖用的独角杖。
由于不是对空双筒,对于天顶,躺着看比较好,所以很多地方都是躺在登山包上看天顶。
首先是熟悉天空。从北斗七星出发,找北极星、小熊座,猎犬座、大熊座、巨蟹座、双子、狮子、室女、仙后、蛇夫座、长蛇座、以及南方的乌鸦、巨爵一直到被山遮挡一部分的半人马座。平时看不见的星座全部都出来,而且,即使很暗弱的星座也是很醒目的。这个时候用双筒往任何区域望去,都是满眼的星星,多到晃眼。极限星等约6.5等,而且由于有风,所以能见度非常好,没有任何大气效应。
第一个观察的是北斗星区域。我指点开阳的时候,说了双星,旁边的哥们立刻就说看见辅了。再用双筒给他看开阳主星。后来他们睡着了。我就看是看深空。第一个是找M51.
M51很好找,顺着北斗的的勺柄往猎犬座a方向移动一点点就可以看见。漆黑的夜空,在几个暗弱的恒星陪伴下,M51清晰显现出来,通过1570手持,也可以看见M51的清楚形状,从A到B得转换形状也很明显,不过不能明显分辨悬臂细节。要是换203,估计可以清楚画下来。由于能确定其位置,我尝试抖动双筒,让望远镜快速扫描这一小块区域,发现M51可以轻松辨别。
看完M51,我被后发座r附近一团光雾吸引,以为是一个星图。透过1570看过去,明亮的星星占据全部视场,移动望远镜,发现有二个望远镜视场大小。我的望远镜视场大小有2.5度。后来想想不对,天空压根就没有这么大的疏散星团,而且星团的星都是以五六等为主。后来对照星图,发现仅仅是后发座一些五六等星。
看完M51,我又顺着后发座往南,寻找室女座,由于其中太多的星系都是以10等11等为主,太弱,就没有仔细看,仅仅是对照六等全天星图认识星座。然后往南,寻找乌鸦座,尝试找乌鸦B南边得M68.可是没有找到。主要是因为M68在长蛇座,但是长蛇座太过于分散,而且星星不够明亮,在这样的星空很不起眼。还有就是没有固定的支持,双筒不是很稳定,没有稳定的视像很难有耐心寻找。又在旁边看了巨爵座,我就起身,往西边看。巨蟹座快要落下去,最后看一眼M44蜂巢星团,视场内M44发出青色光芒。
看完M44,有开始看北斗,顺北斗斗柄的曲线,找打大角星,确定完整的牧夫座。牧夫座旁边就是一群很好认的北冕座。北冕座旁边就是武仙座了。武仙座里面最大牌的就是M13.确定M13比较容易,找打武仙座的四边形就好。然后再东边的那一边,中间略北的位置,双筒一下子就看见M13了。很大的一个,内部致密,无法分解单个恒星。要是换大倍率应该可以。M13是北天最大最壮观的球状星团,但是它还是不够醒目,至少我觉得没有M44看起来有亮泽。更由于南天有一个更吸引人的球状星团半人马座欧米伽w。在看完M13以后我立刻换到南边。那边的低空,有一个奇怪的星座,亮星很多,不过排列很乱,星星排列有Y型,也有X型。但是,有一点无法忽略,在跟这些星星差不多亮度的一个天体确实面状的,这个就是欧米伽星团----南天乃至全天最大最亮最壮观的球状星团。肉眼看上去它呈现乳白色,望远镜看上去,比M13亮度要高,M13看起来想家了麦麸的酸奶,而欧米伽则像纯酸奶一样的色泽。由于前面找不到长蛇座的M68,我找来登山杖,把登山杖的柄拧下,里面有标准螺纹,是一个相机的独角杖,刚好我带了三脚架转接器,直接拧上望远镜。用了以后,望远镜在双手中稳定多了,可以仔细观察欧米伽。1570双筒中比M13要亮许多,同时视面积也大了不少,周边有单颗恒星可以分辨,不过很少。中心呈光雾,白花花一片,没有细节。只是第一次看见欧米伽星团,在城市,由于它出现在低空,基本都难以观测到。这时候,再躺下,观看M13,对比一下,发现M13视面积小了一圈,亮度也低了不少,差不多一个星等还不止。
欧米伽南边更靠近地平线树木丛中的地方有一个亮星,二等应该有,不过肯定不是半人马座的,我想应该就是南十字座r,但是地平线就是树木,无法确认。地平线的地方都是这么好的星空,由此可见这里污染几乎没有。
半人马座的东边部分由于在主峰后面,暂时无法观看。这个时候我就把目光往北移动。
在武仙座完整认识以后,它的西南有几个星,那就是巨蛇座的头。第一次完整看见巨蛇的每个星星,这样,就圈住了蛇夫座。蛇夫座的内部真的蛮空荡荡的,不过有三个球状星团。M12跟M10真的很好找,顺着蛇夫座陶t往东就好了。很快就有二个球状星团一起出现在视场里面。大小差不多,亮度也差不多,不能分辨恒星。不过找M14就非常困难。我尝试通过蛇夫座贝塔B往南找,或者沿着M10跟M12的位置,都找不到它。仔细巡查也没有找到。
时间已经从七点到了十点了。我在寻找星座。还是北斗做路标。找到天龙座的每一个星星,觉得天龙座倒是蛮大的。不过大熊座超过了它,因为大熊座除了北斗,还有头部、脚等,实在是一个庞大的星座。而天猫座由于靠西边,本身也很暗,倒是非常不易分别。天龙座顶着小熊座的小北斗。在往东一点,就是仙王座了。但是仙后座倒是看不见。它太低了。
仙王座的西南边就是天琴座。明亮的织女星升起来,自然它的小菱形也就一起升起来。望远镜看过去,天琴座的双星真的太多了,不过我要找的却是M57天琴座环状星云。我用独脚架,天琴座贝塔B跟伽马r一起出现在视场中,但是怎么也看不见M57.有推荐说最好是88-100倍看M57,我非不信邪,结果,我仔细看了大约五分钟,也找不到。即使我知道它就在那里。这也是双筒在观测时候的缺点,对于一些直径比较小天体,双筒就难于放大来观测了。
时候到了10点20,风还是那么大,我的脚也比较冰冷。最重要的目标人马座还在主峰的后面,现在才能看见天蝎座的一部分。我只能找天蝎座的M4跟M80.买在天蝎座a旁边,很近,估计80800之类的天文镜也能在同一个视场内看见它们。要是单独在一个不明亮的天空,M4一定很引人注目,因为它的亮度也蛮高,比M10M12那些要亮要大。不过天蝎座的亮星以及天体密集,靠近银河的中心,所以M4也就普通了,而M80则没有找到。其实它的位置还是很好找的,不过由于自己想去睡觉,就草草了事。
我东西往旁边一放,就钻帐篷了。由于想看人马座,就用手机调好闹钟,等午夜12点半起来。
躺下去的时候,我在想,我怎么老是看球状星团?一方面由于临近银河中心,球状星团密集,另一方面,星系星云,尤其是美丽的行星状星云需要大口径大倍率才能有好表现,所以我的双筒看星团,尤其是疏散星团,是很好的(后面会写到)。其实双筒还可以看双星,但是没有稳定的三脚架,遗憾。
12点半醒来,有点不想起来,走了一天,蛮累的。不过一想起机会难得,还是起来了。但是天空实在太好,都没有离开帐篷。 睡眼惺忪拉开帐篷门,往南边一看,一下子就醒了,同时也呆了。天空依旧那么干净,而人马座,虽然只有二等及三等星为主,但是谁也无法在它的区域不眨眼,实在太亮了。本身二三等星就是很明亮的(城市是无法体会的),何况,这里是银河的中心,明亮的银河犹如云彩般,横贯天空,在人马座以及盾牌座除了浓重以外,也能明显看出它的纹路。银河明亮到什么程度呢?我可以看清外面树木的轮廓。帐篷是拉开的,我可以很容易看见双筒以及星图的位置。 调整一下自己的身子,下半身都在睡袋里面,正对南方,开始观察。首先是天蝎座、人马座都在天上。拿起双筒,要想找到星座的主体恒星是很困难的,因为双筒里面都是星星,不愧是银河中心,每一次移动望远镜,或者手的抖动,都能看见星团,亮暗不一,大小不一。 星星实在太多,我已经无法在星图上找到目标然后用望远镜来找目标了,只能先用望远镜看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在星图上证认他们。 不过很多实在瞩目的目标还是好认的。首先用天蝎的大火旁边的M4恢复目力。然后就往鞋子的尾部,在蝎尾跟人马之间,二团白花花的星团,一眼就看见,用望远镜可以同时在视场中看见它们,这就是M6跟M7。二个亮度差不多,比M4亮,大,比M13也亮的。这样难怪,它们二个是疏散星团嘛。它们的上方,就是人马座了。人马全部浸身于银河之中。尤其是人马的斗柄那一块区域,本身看上去就是雾蒙蒙的一片,用望远镜看过去,就是星团集中的地方了。每一个视场中都是以无数恒星作为底色,然后上面有大大小小的星团作为点缀,偶尔还会有星云出现。在看M8的时候,能明显看见M8的淡淡的云气。但是往上看M20,几乎看不出来。这个时候就有问题了,我带的北馆六等全天星图是完全不够用的,天空望远镜杂志的口袋星图也是,显示的就不够在这样的环境分辨更多的数据了。北馆的8等全天星图要是带了,这个时候应该很有用。 看得多了,索性就不用星图对照了,也不用望远镜了。直接裸视银河。其实最壮观的是裸眼看银河。视野开阔,转动眼睛可以看见整个银河,同时也不累。 有点累了,我躺下来,拉上帐篷的纱网,就是这样,还是能清楚看见银河以及众多的星星,不过亮度有减弱。休息了一会,我又起来,打开帐篷,用双筒扫描这一块的天空。这块的天空高度不高,即使盾牌座,也在地平60度以下,所以不用看头顶那么累。其实双筒最适合的还是这样扫描天空。要是带750出来,估计扫描更爽。星星在望远镜里面移动,不时有星团星云跃入眼帘。有时候甚至一个视场中有几个星团。这一片区域一般都是彗星猎手重点关心的区域,要是有经验的寻彗猎手,估计这一片的天体都认识了。看来自己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扫描过后,准备睡觉,明天还要下山。就在拉帐篷的时候,头顶还有牧夫座的几个流星同时出现,划过头顶。这几天貌似还有流星雨极大。 这次星星看得印象深刻,同时在自己的观测经验来说,也有很多体会。 野外观星,尤其像我这样的徒步观星,由于不能带很多东西,所以准备很重要。 1.防风保温工作很重要,不仅身体头脚,手也要保护的。 2.星图要带好。天气太好,旋转天图就没有什么用了,太简陋了。北馆的六等星图可以直接当认星的工具了。详细的信息应该带8等甚至9等的星图。 3.望远镜应该要用一个架子,再简陋的架子比手稳当,所以,最好还是背个三脚架上山。 4.红光手电要改装。一般的红光手电是LED的,在几厘米的距离上会有光斑的,应该做柔光处理,这样就不会刺激眼睛。最好是改装。 5.针对计时,最好用手表,上面荧光指针微弱,非常好。看手机,眼睛就要再恢复一段时间,要不得。实在不得已,看完以后揉揉眼睛,恢复的速度貌似快很多。 6.事先最好还是要看看自己能看见哪些目标,在星图上自己比划比划,这样在晚上可以很熟悉星图,也可以熟悉这些天体。知此知彼,才能不留遗憾嘛。 |